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意思是:虽然传统加工炮制法耗人力、物力,并会增加额外成本,但同仁堂在药品生产上更注重药品质量。因此,“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百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理念,就是同仁堂度文化的理念。
出处: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
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上工治未病”的记载。对于“工”的要求,唐代孙思邈提出,治病是“至精至微之事”,既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又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这说明,为“工”者,非但要有一手精妙的技艺,更需怀一颗为他人的诚心,才能成为一名“上工”。从这种要求看来,中国古代所谓的“医”——“治病工也”,正是当今工匠的雏形。
扩展资料:
同仁堂文化与匠心精神
匠心精神,来源于工匠。有了人,精神才有了寄托和载体。工匠与匠心,仿佛一块美玉的表里,若是好的工匠,技至精、心至诚、行至美,三者缺一不可。
同仁堂,有着347年的悠久历史和与之相称的厚重文化。德、诚、信三字,是同仁堂文化的最好诠释。它既包含着济世之心,又有着苛己之律、待人之美。
德是一种胸怀和梦想。早在同仁堂创立之前,创始人乐显扬就提出了“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惟医药为最”的理念。这种理想先于企业组织诞生的特殊性,为同仁堂文化带来了优秀的先天基因。
诚是一份自律和苛责。老话说:“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中药的传统剂型,因其破坏了中药材本身的完整性,很难辨别真伪优劣。但同仁堂坚持做好药、良心药、放心药, 1706年,就由掌门人乐凤鸣定下了 “两个必不敢”的铁律。三个世纪的敬畏小心,无时无刻不警醒着同仁堂人、鞭策着同仁堂人。
信是一种回馈和互动。1723年,同仁堂独办官药长达8代皇帝188年时间;时至今日,同仁堂在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为“诚信”、“品质”的代名词。这便是同仁堂之德、之诚,在百姓和社会中结出的“信”之果。而当百姓面对非典疫情,同仁堂果断地择义弃利,担负了巨额的利润亏损。这是同仁堂对百姓和社会之“信”——“人行阳德,人自报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