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PUA,保护自己
“PUA”是近两年被频繁讨论的热词之一。“北大女生自杀”、“翟某某逼死程序员丈夫”、“23岁女生跳楼自杀,遗书称被男友PUA杀死”……各种相关的社会新闻,一提到亲密关系中的PUA,就让人胆战心惊。
PUA是英文“搭讪艺术家”的缩写。它原本是指一方(通常是男性)为了发展恋情,学会如何提高情商和互动技巧来吸引对方,直到发生亲密接触。PUA倡议者的初衷可能是帮助那些害羞的人学会展示自己,掌握与异性交流的社交技巧。但在今天的互联网语境下,PUA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已经远非其最早的含义,逐渐演变成恋爱关系中一方通过精神压抑来控制对方情绪的代名词。有人认为,PUA的核心是通过故意歪曲事实,不断攻击、否认、误导、欺骗,让被 *** 纵的人怀疑自己的价值,从而不得不服从 *** 纵者。
当我们说PUA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江思思表示,PUA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亲密关系中的PUA”可以看作是一种“伴侣间的强制控制”,即一方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对另一方进行系统支配的行为策略。控制者使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虐待、恐吓、隔离、身体/性暴力、威胁、惩罚、微观管理、盯梢和经济控制。这种“强制控制”使受害者被囚禁在加害者营造的虚幻世界中,陷入迷茫、矛盾、恐惧的境地。
PUA不仅发生在亲密关系中,也广泛应用于各种关系中。PUA在工作场所、校园和家庭中时有发生。蒋思思指出,当我们说“职场PUA”和“校园PUA”时,其含义可能更接近于“霸凌”。根据美国心理协会官网的定义,欺凌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是指一个人故意地、反复地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或者让他不舒服。其本质是一种支配行为,是通过压制他人来控制被欺负者。“欺凌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权力下的欺凌和压迫,在人类社会存在已久。欺凌包括身体或言语攻击、人际交往中的抗拒和排斥,或类似性骚扰的谈话,或对身体部位的嘲笑、评论或嘲讽。”蒋思思说。
“罢工教育”——PUA从父母到孩子
在网络上,人们有时会把“打击教育”称为“亲子关系中的PUA”。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在中国并不少见。
传统上,严格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人才。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它推崇的是打击式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长大的父母也会认同它的合理性,认为爱孩子就应该对孩子严格,这样才是“为孩子好”。有些家长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拿“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做比较,让自己的孩子从中吸取教训。甚至,有的父母心里明明认同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也常常以自己的孩子为荣。面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句认可的话,永远只有打击。
也有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自尊心的恐惧,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不去表扬。相反,他们总是指责孩子做得不够好。综艺《少年说》里有一个悲伤的场景
一个女生在台上哭着指责妈妈:“你为什么总拿我和其他同学比?为什么你从来没见过我的努力?”台下的母亲不为所动,只是冷冷地回应:“其实我一直都在打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就飘。”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说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吹。然而,我的母亲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强大的时候,我想我需要拍一拍;当你虚弱的时候,我想推你一把。"
她女儿的表情很绝望。她发现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妈妈的行为,于是哭着走下舞台。这段对话很快被推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表示“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
蒋思思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很多家长打击孩子的初衷是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人,但结果可能是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伤害了孩子。出于严格管教的考虑,孩子很容易将这种否定和攻击内化,长大后会极其严厉地对待自己,不断地找自己的毛病,认为自己哪里都不够好,用完美的标准批评自己,这就有可能导致“自我PUA”。严格的自我要求和不愉快的情绪也可能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
江思思说,一个人如果长期被殴打和否定,就可能内化这种PUA模式,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动”殴打和否定自己,陷入“自我PUA”的泥潭。社会上一些流行的成功观念,比如“人要对自己狠”“永远不要对自己满意”,也会助长“自我PUA”的产生。
a就像“糖衣炮d”,隐蔽性强。
在亲密关系中,既然PUA这个人会受到伤害,为什么他/她允许自己长期处于这样的关系中?
江思思认为,亲密关系中的PUA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即使当事人身处其中,也很难辨认。“亲密关系中的PUA通常是通过语言实施的,而不是身体暴力。如果你的伴侣打了你,你很容易意识到这个伴侣有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打人是不对的。然而,言语伤害要微妙得多。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受伤了,却觉得自己有问题。”
江思思进一步解释说,很多时候,亲密关系中的PUA表现为一方制定标准和规则,从而占据关系中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对另一方施加影响,比如“穿短裙是不对的”、“化妆不好”、“女人要温柔”、“男人不要小气”等等。在亲密关系中,PUA就像一颗“糖衣炮d”——当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精神打击时,往往是以“我是为你好”、“我告诉你这些是因为我爱你”、“我在帮你”的名义,这让受PUA影响的一方感到非常困惑:明明感觉不舒服,却又说不出什么错。此外,PUA的申请人通常都很了解对方,对方的话从某个角度来看很可能是部分真实的,这就增加了受害者辨别的难度。
江思思还观察到,在许多情况下,PUA的受害者在一段关系中并不总是受到损害,而且还会有所收获,这也增加了识别PUA的难度。“比如一个经常在自我价值上打你的伴侣,可能在生活上很照顾你;或者他很帅,很有才华,对你很有吸引力。”亲子关系中的PUA也是如此:造成伤害的父母也是孩子的养育者,他们对孩子的爱是真实的。
当我发现自己是PUA时,我该怎么办?
那么,你如何在一段关系中识别PUA呢?蒋思思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首先,观察对方是在批评你的某些缺点,还是在否定你的全部。比如你粗心大意,正常人会说“粗心是不好的,需要改正”,但是一个欺负人的会全盘否定你,会从粗心延伸到“你粗心,你不行,你有问题,别人不会喜欢你,不会认可你……”
其次,分析对方的话是建议还是命令,你有没有选择权;如果你不接受,对方会怎么反应,尊重你的选择,还是攻击和逼迫你?很多时候,PUA申请人的话听起来像是在敦促你进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点:你一定要成长进步吗?你有其他选择吗?在正常的关系中,你是自由的,有选择的权利。面对建议,你可以选择接受,而不仅仅是服从。
第三,倾听自己的感受。问问你自己,“你在这段关系中更快乐吗?是不是更充实?比较自信?”如果一段感情让你不开心,不自信,自我怀疑,自我感觉不好,觉得无望无助,那么这段感情就有问题。“有些人会认为一段感情是需要付出的。如果他们感到不舒服,他们会质疑这段关系。是不是他们太斤斤计较,不懂得付出?但其实好的关系应该是别人觉得你很努力,付出很多,而你自己却乐在其中。如果在别人眼里,你们的关系是好的,但是内心却很纠结,很难受,那你就要考虑这段感情是不是有问题了。”蒋思思说。
当你发现自己变成了PUA,你该如何应对?蒋思思说,离开这段感情,缓解痛苦的来源,当然是个好办法。但是很多时候,一个人并不能马上从一段感情中走出来,然后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比如可以使用“平衡反思法”,即不仅可以反思自己,还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对方的做法可能有什么问题,或者与朋友交流,倾听不同的观点,避免陷入过度的自我反思。“尤其是在一段你甚至觉得自己有问题的感情中。当你被对方反复打击和否定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先想想对方是不是有问题,这样才能跳出PUA的陷阱。”
如果伤害已经发生,请允许自己得到帮助。
蒋思思指出,有些人长期在关系中遭受精神压力,容易抑郁、不快乐,甚至发展成悲观绝望、生活悲惨,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生活没有乐趣”。此时,他们可能已经发展到“抑郁状态”,需要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而是认为“我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我的状态当然不好”;有些人虽然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却坚信病根在于关系。“不解决病根,他们的抑郁症就治不好”,所以不寻求专业帮助。还有人会感到愤怒,认为“病因在别人,不在我,凭什么要我治疗”。
蒋思思打着比方说,“如果你被别人打伤摔坏了,或者被别人割伤流血了,错确实是别人,但你毕竟是受伤了,就应该去治疗。同样,不管是什么原因,当你的情绪‘生病’时,你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尤其是在病因一时无法处理的情况下,评估自己的情绪状态,寻求专业帮助尤为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3933150@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