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筷子为

古代称筷子为,第1张

古代称筷子

谈到筷子的历史,古书里并没有明确的记录,《礼记·曲礼》篇讲羹有菜则用“筴”,据注释讲“筴”就是“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筷子。



“筴”这个字由字形看,就可以明白是用来挟持食物的木棒,据我自己的推想,大约是古代开始熟食时代发明的,那时候的人把打猎得来的雉兔,用火炙烤,烤熟了马上就吃,味道才香才好吃,放凉了再吃,就变了味,于是折两根树枝竹枝,用来挟着吃,既不烫手,又可以吃到又热又香的肉,真是方便极了,于是用树枝、竹枝挟东西吃的方法就此流传下来,经过长时期的改进,演变成各式各样精美的筷子。



“筷子”和“快子”这两个词同音,因此它在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中也被用在婚礼上,并且担任重要的角色。新娘嫁妆里一定要有两份为新夫妇准备的碗筷,用红绳绑在一起,俗称为“子孙碗”,不但表示新夫妇此后要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且预祝他们“早生贵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36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