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的故事

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的故事,第1张

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的故事

不吃嗟来之食:意思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饿死也不打破这个原则。

嗟来之食:该成语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檀弓下》。


相关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粮食奇缺,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这时,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想发点“善心”。每天一早,他便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便可施舍给他们,以显示他的“仁慈”。

一天,黔敖又坐在路旁的车子上,等着有人经过。正在这时,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走了过来。他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眯着眼睛,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身体十分虚弱。黔敖看到后,认为显示自己“仁慈”的时候到了,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老远地、傲慢地吆喝道: “喂!来吃吧!”

他一心以为那个饿汉会对他感恩不尽,感谢他的好意和慷慨。可出乎意料的是,那个饿汉抬起头抖了抖衣袖,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 “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你以为一个人为了食物,就会抛弃自己的尊严,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吗?你还是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

黔敖听了这番话,惭愧至极,跟在后面向他道歉,可他就是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说这事后,评论说:“不必这样,他吆喝着叫你吃饭,你可以走开不吃,但他向你道歉了,你也就可以吃了 ”


故事寓意:

饥荒之年,黔敖赈施灾民,这无疑是善举,但他态度傲慢、语气轻蔑,为饥民不能接受,终使善举不得落实。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给人帮助,也要以此为前提,否则好的愿望则可能落空。

该故事还告诉人们,救济、帮助别人应该是真心实意的,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别人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傲慢者的“嗟来之食”,也要像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一样学会拒绝,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人都要保持自尊,这是作为人最可贵的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621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