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其子养之(意为子欲养而不待)。
树想静止,风却不停地吹着枝叶;子女想尽孝心赡养父母,但父母已经去世。大致意思是时间总是在流逝。在哲学上,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所以这种逝去并不以个人意愿为止。多用于感叹子女要孝顺父母时,父母早已早逝。
孩子有时候对失去父母很无奈:风不止,树无奈;但是,亲人的缺席,是子女想要尽孝的无奈。通过这种通感,解释了一切美德重孝的观念,所以后人用“风树之悲”来比喻丧亲之痛。
《孔子家庭故事》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孔子思想和生活的书籍。其内容从汉代以前到汉初一直在不断地编纂。后来三国著名学者王肃(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郎之子)整理出来的。这本书里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孝子高煜和孔子谈话时讲的这段话。
孔子见高煜在路旁哭泣,开了一辆车,说:“我的儿子若不服丧,为什么要哭呢?”。高瑜说:我年轻的时候为了读书,走遍了各诸侯国,却没有优先照顾亲人。这是缺点之一;我志向高远,不为雍君效力,最后却一事无成。这是第二个断层;和朋友交情很深,却因为琐事断绝了联系。这是第三个断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不待。而不可追者,年也;去隐形吧,亲爱的。请从现在开始辞职。"站着等死。子曰:“弟子谏君足以知。”于是师傅辞职了,有十三个人养亲戚。
高煜年轻时好学,周游列国,成为辅佐齐军的得力大臣,然而也耽误了侍奉父母孝顺的最佳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在齐国遇到高瑜,高瑜懊悔地对孔子说了这些话。之后,他投水自尽,以示对父母的悔悟。
想起另一个与高煜利益几乎完全对立的人,即魏公子的方子(又名七方)。他原是魏王卫懿公的私生子(即历史上痴迷养鹤,最后丢了性命的人)。这个药方原本是他老子为了讨好当时的霸主齐桓公而送来的。结果他因为善于察言观色,又喜欢桓公,在齐国做官,受到齐桓公的青睐。他是对的。
他和怡雅、灵雕、吴昶等奸淫小人迷住了齐桓公。管仲生前曾煞费苦心地劝说齐桓公,甚至在病重去世前还为此专门训诫。他这样评价药方:“人的本性怎么会不爱父母呢?魏芳的父亲死时不忍回去参加他的葬礼。你的好心服务和爱心有水吗?”
与药方开出的卑劣奸妇不同,高瑜痛彻心扉的反省之词让人潸然泪下。一向善于审时度势、不厌其烦地教导人的孔子,当场对弟子们说:“大家都要引以为戒。这就足够我们明白真相了!”于是,很多弟子告别,回家赡养父母。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曾经有过“孝敬父母”的想法或者计划,但是很多人都以为等我成名回国了就可以全身心地孝敬父母了。但我忽略了时间的残酷,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时光稍纵即逝,对父母的孝心稍纵即逝。只是到了最后一刻才意识到,但是已经无法挽回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