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如何规范写教案

如何备课,如何规范写教案,第1张

如何备课(如何备课写教案)

在本文中,科普知识网将和大家聊聊如何备课,以及如何备课、写教案的相应知识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别忘了收藏这个网站!

本文简介:

1.老师如何备课?

2.怎么备课?

3.新老师如何备课?

4.如何备课写教案?

5.作为老师,如何备课?

6.如何更有效更好的备课?

教师如何备课?

关于如何备课,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准备教材

“教材”,即“教师和学生用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指导性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介”。

1.读课本

拿到新教材,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熟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初读、精读、复读三个步骤。初读时对教材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从头到尾扫一遍。在阅读过程中,你标注难度较小的地方,为后面的精读和复读做铺垫;精读就是对教材进行推敲,一段一段的理解,一个一个的疏通知识点。特别是要在最初的阅读过程中,对标记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联系上下文,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读;复读就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课堂上的思路联系起来,根据自己的水平对相关的知识材料进行扩展,帮助学生构建更广泛的知识结构。

2.学习课程标准

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获取、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在环境中的交流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态度和价值观不仅仅指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人生态度、科学的求真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明确教材内容的体系和主次,突出重点,把握重点,在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具体层面上对相对重要的内容作出前提性判断;要注意研究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阅读参考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用书和其他辅助用书。

如何备课,又称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老师如何备课?总的来说,要做好“八项准备”:

1.编制标准。这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普通老师所忽略的。要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把握方向和要求。

2.准备教材。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和阅读教材,熟悉内容,注意写作意图,把握重难点。

3.准备目标。即要研究设计立体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做到全面、具体、清晰、可 *** 作。

4.准备上学。有必要了解学生,研究他们的知识、心理、近期发展领域等。,并成为目标。

5.储备资源。教师要准备和收集相关的教材、教具等资源。科学及时的扩充补充教材和教学。

6.制备方法。包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有效,学习方法要科学实用。教与学应该有机结合。

7.准备程序。即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结构和实施程序。流程顺畅,结构完善,重点突出,体现特色,讲求实效。

8.准备评估。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现,教师采用什么评价方法,如何及时应用反馈信息等等。

新老师如何备课?一般来说,备课分为五个步骤,即:

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备课;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每一步要做的工作包括:

确定本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安排本阶段的教学进度;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考虑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准备(包括教具)。

如果你是新手教师,我想推荐参考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系统完整,有ppt和Word版本的教案,可以编辑修改。用起来很方便。

如何备课写好教案的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所有准备都叫备课。如:熟悉资料、学习新课标、收集资料、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情况、准备教具、课前做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练习等。备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备课或写教案。在教学工作中,备课必须作为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和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备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要想上好课,一定要备课。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我们先来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万不得已”。

“做你该做的事”和“做你该做的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苏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朱:“有奉献精神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奉献。“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你应该尊重你的职业,热爱你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积极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中,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用心”。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无论是“简要案例”还是“详细案例”,都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有一定的把握。然而,教案并不是备课的全部。目前很多老师在讲备课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把重点放在备课上,但潜意识里讲的是教案。更有甚者,有的老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了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课本变成讲义。

当然,没有课本也要备课,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想尽办法驾驭课本,因为那只是个例。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只是对课本内容的转述,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学的安排。

如果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惊艳的老师,肯定有这个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铃声就响了。”该写最后一个字了。应该说这些老师对课程进度的把握真的很好,课表看起来很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目标达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任务完成不等于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和形式,其目的不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老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教自己的安排。

2.备课是什么?

首先,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发挥“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加法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组成要素的总和,就必须下大力气备课。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质因素做出具体的规划,从而预设教学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生动的生活。如何将它们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深入思考。每节课都应该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非常恰当和清晰的认识。只有教师精心设计自己选择和组织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教师的教学才能各抒己见,其乐融融。

第二,备课是开发、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的要求,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质和环境意识;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合理开发、整合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一切可以用于教学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和配置不仅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上和谐同步发展,兴趣、注意力、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运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和谐发展。“其实生活中有巨大甚至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他们可能会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这可能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可能不再是必须完成的枯燥义务,而是他们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和激活。

很多老师都有这种感觉:同一节课重复很多遍后,觉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没有必要。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老师要准备详细的教案,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准备简短的教案或者零教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背得滚瓜烂熟,并不意味着知识已经被内化、激活、转化。说到内化,人们强调的是要让学生更多的内化,而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内化教学内容,并不被重视。再有经验的老师,如果不能内化,也只能是知识的奴隶,传声筒。教学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一是教师将客观的教学内容内化,使之成为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支点;其次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不内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内化自己的知识。

某种程度上,内化是主观个体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教师对知识的激活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态的、僵化的、没有感情的。激活就是让静态的、僵化的、没有情感的知识变得动态的、生动的、充满情感的。知识激活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示的过程。每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对学生是新的,避免课程的结果是知识的复制。比如朱自清老师的同一篇散文《春天》,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自然就不一样。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和关心。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同时要进行课堂观察。但这种观察只能把大脑中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起来,作为课后反思和研究的素材。所以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和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什么?学生之间有哪些差异?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有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备课时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书本知识;备课时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空间;关注学生的备课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时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为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文化,创造师生、生生有效交流的平台。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的口号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好养精蓄锐的准备,才不会被时代抛弃。老师更是如此。

「越教越好」是进步吗?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踏步的表现。老师们年复一年地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于似乎能背得滚瓜烂熟,用得得心应手。本质是“井底之蛙眼中的天空空”。无论是狂风暴雨,它眼中的天空空永远是狭隘而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年一个教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努力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用成熟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局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视角,更新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成功地教了一节课之后,当被问到他准备了多久时,一位老师回答说:我花了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我的教学,就这节课而言,我只用了15分钟。几句话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但要让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老师,如何备课?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要的知识,然后要知道哪些地方最难让学生理解。这些地方一定是我们自己精心准备的。

如何更有效更好的备课首先,准备教材,确定教学内容。

备课的时候要吃透教材。只有透彻理解教材,才能恰当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深刻理解这部分内容是如何与前后的知识相衔接的。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个知识点最关键。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做什么,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要部分。备课的时候要抓住重点。一节课,首先要保证重点及时强调。要围绕重点,以重点为中心,辅以知识和实践,引导和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的理解,使一堂课有灵魂。

所谓难点,就是大多数数学专业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意分析,认真研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让学生做好准备,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1.了解这个班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课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所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一个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还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虑练习题如何设计,既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又要有层次,能照顾到全班。特别是要想到这班的那些学生学习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给予重点指导和启发。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好,才能实用,才能真正促进整个课堂的发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于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的介绍到此结束。不知道你有没有找到你需要的资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并关注这个网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58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2
下一篇 2022-1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