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社交电商平台蘑菇街宣布完成D轮融资,总金额超过2亿美元。本轮融资由平安创新投资基金领投,天图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完成之后,蘑菇街方面表示,将继续在社交和电商两个领域上,加大对产品研发,业务创新和人才储备的投入力度,分别在这两个领域内扩大自身优势。
蘑菇街此前曾获得过三轮融资,前两轮累积融资近2000万美元,A轮投资方为贝塔斯曼和肇信资本,B轮为启明创投。2014年6月,蘑菇街宣布完成两亿美元C轮融资,由厚朴投资、挚信资本等数家基金领投,启明创投、IDG资本、高榕资本等基金也参与投资。
始于社区成于垂直的电商之路
定位为女性买家社区的蘑菇街自2010年开始筹备,2011年情人节正式上线,第一阶段的用户积累和社区构架是在之前创业积累上完成的。
2012年2月蘑菇街网站注册用户已超过600万,彼时的蘑菇街不直接向用户售卖物品,不自建物流、不自建供应链,只通过引导用户前往淘宝购买商品,最终收取店家佣金。巅峰时期的导购模式下,蘑菇街日UV400,每日从淘宝拿到佣金50万,然而好景不长,从2012年开始,淘宝开始禁止外链接,禁止蘑菇街的支付宝支付并且无法链接到淘宝商家。2013年蘑菇街被阿里巴巴封杀。不得已之下开始向女性垂直电商平台转型。
2013年8月份,蘑菇街正式启动电商平台优店,很快入驻店家超过2000家,随着国内电商平台流量的集中,转型垂直电商平台的蘑菇街同样面临淘宝、天猫等平台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蘑菇街选择了差异化服务的道路——其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与淘宝不同,完全针对年轻的女性用户,其竞争力在于帮助用户筛选出合适的商品,并提供搭配、社区等服务。幸运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在2014年的到来,蘑菇街成功在阿里的阴影中坐大,2014年成交额接近36亿元。
而在2014年8月份,成功完成C轮2亿美元融资之后,d药充足的蘑菇街开始将资源向移动端倾斜,重新设计客户端产品,对原有的UI、栏目、搜索导航等做出了改变。而且针对时尚买手团队的建立,也推出了新的独立APP“Top”,通过聚集买手和导师,构建以买手为核心的移动社区。在支付环节,蘑菇街也同时改变了单一依靠微信支付的状况,和支付宝达成合作,大大提高了旗下电商平台支付的成功率。
做垂直电商的特点与优势
纵观蘑菇街的发展史,业内一直将美丽说作为其对标,美丽说的特点和蘑菇街的特点也保持高度一致。两者均依托社区起家,通过分享购物攻略、达人推荐购物选择吸引第一批粉丝用户,之后作为淘宝的上游导购网站为淘宝导入用户,最终在被淘宝封杀后转型成为女性垂直电商平台。
而在被迫转型垂直电商平台后,美丽说很快的通过与腾讯接洽融资,站队腾讯系,同时接入微信作为入口。蘑菇街认为只有自身提供的服务得到用户认可才能带来流量,坚持不站队BAT。
无论是定位导购网站还是垂直电商平台,蘑菇街在运营模式上的最大特色都在于选品。针对年轻女性的需求,美丽说在每个类别下都会推出所谓的精选款式以期赢得眼球关注。
此外,蘑菇街主打买手制,延续导购风格,店内商品皆通过买手进行选取。其希望打造的是消费者购物欲望萌生的地方,而不是消解这种欲望。
五轮融资后的焦虑
截至目前,蘑菇街已经进行了5轮融资,总融资额突破了五亿美元。如此大规模融资的背后虽然为蘑菇街的转型和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流量支持,同时也让蘑菇街的IPO压力越来越大。
蘑菇街作为定位于时尚女装品类的垂直电商平台,主打买手制的同时失去了自有品牌能力。而作为毛利率低下的垂直电商平台,恰恰需要平台本身将发展重点铺向毛利率高自有品牌领域,比如被唯品会并购的乐蜂、以及已经没声音的鞋类B2C乐淘,这曾经是很流行的做法。而蘑菇街特有的垂直细分领域的买手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流量的变现能力,但没有更大的流量潜力,一直走小而美的路径,成长前景堪忧。
此外蘑菇街需要面临的更大问题是,看上去很成功的垂直电商平台目前仍仅有3000多家商户入驻,而作为对标的美丽说已经有超过万家商户入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蘑菇街未来盈利模式困局,虽然主打细分群体,但是新流量获取则是难题。
另一方面,蘑菇街主打年轻女性用户群体,而国内电商领域从蘑菇街到美丽说,再从聚美优品到唯品会,都是这种定位。年轻潮流女性市场电商相对已经饱和,模式容易复制。它们虽各自找准了定位、模式,但却没有无可颠覆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尤其是还没有站队BAT阵营的蘑菇街未来极有可能会面临阿里、京东的强力围剿与反扑。
垂直电商的尽头是什么?
对于真正成熟的大型电商平台而言,自身内部生态系统应具有稳定平衡性——包含稳定的物流、资金流甚至是顾客流。单纯依靠卖货的电商平台正在变的越来越难以生存,阿里虽然主打淘宝天猫平台,但早已搭建好支付、金融等生态体系。京东更是自建了京东物流系统,线上资金流用以支撑物流,而资金流与物流的平衡又让京东可以腾出手去拓展更多的市场体系。
对于蘑菇街而言,阿里和京东的老路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定位于精准用户市场的垂直电商平台,但是其中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随着线上流量逐渐呈现瓶颈化的趋势,相比线上,线下是更大的流量入口,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人口基数带来的红利已经消磨殆尽,网民增长和网购用户增长都已经趋缓。连续几年各大电商网站几乎全民总动员似的宣传,真正把线下用户转移成线上用户的增量效果却在变弱,更多是相互抢占对方的用户。
或许垂直电商也应该尽快的尝试全面从线上走向线下,而非继续呆在线上面对包括前“东家”淘宝在内的大大小小电商平台的冲击与竞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