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全力推动5G商用,6G概念工作启动
11月9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推动5G商用,以2019年预商用、2020年商用为目标。5G指数11月9日上涨213%,53只5G概念股中46只上涨。业界人士向表示,6G概念的相关研究工作也在今年启动。
5G商用前景广阔
以2019年预商用、2020年商用为目标,中国移动正在从技术、标准、产业、生态、业务五方面全力推动。
中国移动率先发布5G终端先行者计划,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将推出5G智能手机,今年内要发布5G终端白皮书,计划在2019年推出首批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的5G终端产品。中国移动2013年就开始启动5G研发工作,与4G相比,5G更要形成跨行业的融合生态,将通信的资源和能力组合为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新服务、新体验。
业界十分看好5G商用前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将覆盖40%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市场,2025年中国享受5G的人数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达到43亿人。截至2018年6月,中国4G用户渗透率进入全球前五,5G研发进入全球领先梯队,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位居全球首位。5G将能使几乎各个行业受益,到2035年5G预计在广泛行业中创造价值高达123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5G所创造的新机遇将远远超过3G和4G。
要积极研发5G手机和5G应用场景。马化腾就表示腾讯要认真考虑开发VR版本微信。雷军也表示,小米将于2019年三四月份在欧洲发布5G商用手机。
支持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应用突破,推进5G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大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繁荣发展数字经济。
短期实现回报有难度
按照此前公布的我国5G网络商用时间表,2019年我国将实现5G预商用,2020年5G将正式商用。业内人士保守测算,三大运营商共计要对5G投入达12万亿元,此前对4G的累计投资约8500亿元。对于规模巨大的投资,回报期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5G在三五年内难以实现收入明显增长。
5G三大应用场景分析
1、5G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就是指流量消费,但现在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高达110%,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连年下降,2018年1-9月降幅达到64%,由于运营商之间价格战,流量收入即将见顶。
2、5G第二个应用场景是mMTC(海量物联网连接场景),现在mMTC的ARPU值还只有几毛钱,而运营商在人跟人通讯方面的ARPU值大约在50元左右,相差约一百倍,收入水平还非常低,三大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深耕八年的收入还不到总营收的1%,原因在于物联网的应用对象是电表、水表、燃气等公共事业,这些领域没有足够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在mMTC场景下,核心应该去做工业物联网,因为制造业领域能有较高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3、5G第三个应用场景是uRLLC(超可靠低延时连接场景),这个场景主要的应用代表便是车联网,“但车联网,特别是自动驾驶真正大规模商用可能还要十年左右。
综合5G三大业务场景来看,都不能指望近期带来很可观的收入,三五年内希望5G带动行业起飞、市场爆发的想法还是过于乐观了。
6G概念研究今年启动
工信部IMT-2020(5G)无线技术工作组头颅,6G概念研究也在今年启动。我们5G推进组在做规划前进行需求调研的时候,发现用户完全有对高性能网络的需求,有很多应用设想都必须借助于5G网络的性能指标来支撑。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从2010年到2020年,预计至少有1000倍的无线通信业务量增长。
完全实现5G愿景效果可能需要8到10年,5G的规模扩展一定很慢。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批5G网络只是建在有限的城市和地区。
为此,5G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也成为各方共识。此次互联网大会上,希望能全面深化5G国际共识,推动5G发展战略、规划、标准、频率、监管等国际合作,促进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协同,加快建立开放融合的5G产业体系,打造广覆盖、强互动、有活力的5G发展生态。
中国高度重视5G,已经成为国家战略,5G已经成为拉动投资、引领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新经济的基础性平台,政府在标准引领和现场试验和工程实验上强力推动和直接投入。
现在虽然工信部一再要求“提速降费”,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运营商会设置各种套路,消费者对“降费”的感觉并不明显。根据中国新闻网提供的数据,以中国移动为例,2018年移动4G用户的平均每月每户收入(ARPU)就已经达到了531元,也就是说,大部分移动用户每个月的话费都超过50元,有的甚至高达上百元。流量贵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不少人就想通过其他途径来减轻流量费用。
不少网购平台上, 29元200GB、19元100GB的套餐随处可见,价格亲民不说,关键是很多商家还承诺不会限速,这样的套餐不管是谁看见都会心动的。不过大家就算再心动,也别着急着下单购买。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便宜的套餐背后,可能存在比运营商还要坑的套路。小编今天就跟大家讲解一下,网购平台上的流量套餐,到底有哪些坑在等着你。
网购平台上售卖的大多是物联网卡
首先,网购平台上的这些实惠的套餐,使用的不是我们常见的电话卡,而是物联网卡。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物联卡,简单来说,物联卡是随应物联网发展而出现的,三大运营商为物联网企业用户提供特殊号段的卡片,外观上与普通的SIM卡没有什么区别,但物联卡只有数据流量,不能拨打电话。
像我们平时常见的共享单车,就是采用物联卡,来实现数据回传,让企业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因为物联卡的资费比较便宜,外观上与普通的SIM卡几乎一样,所以很多代理商就钻了空子,把物联卡当做SIM卡,出售给不知情的客户。那么这些物联卡都存在哪些问题呢?
3月5日的总理政府报告中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在工信部的强力推动下,三大运营商即将取消流量漫游费,而且有传言说最快将于3月15日前取消。姑且不讨论传言的真假,至少取消流量漫游费已经是年内日程之中的事了。相对于本地化流量不限量套餐,全国流量不限量实际上已经变相取消了流量漫游费,或者可以看做是取消流量漫游费前的预演。
在语音漫游业已取消后,流量漫游即将寿终正寝。少了流量漫游费这一大块肥肉,叠加年内流量资费降低30%,运营商未来该怎么样经营流量业务呢?
一、由业务“加量不加价”,变成共享+搭售“加人加量价更优”
2016年年初,美国的AT&T 推广不限流量套餐时,就首先推出了这种“共享+搭售降价”的生态经营模式。AT&T 的不限流量套餐定价为 60 美元(还需额外支付手机月租 40 美元),家庭用户每加增加一位需付40 美元,第四位家庭用户流量免费用。核算之后,一个家庭 2 个人是 140 美元,3-4 个人是 180 美元(第四人免费)。而且还得提前订阅 IPTV 业务,每月 1999 美元。
2017年年初,美国的Sprint不限流量套餐是:新用户每月 50 美元,第二人 40 美元,第 3、4、5 人免费用。第二年价格变为第一人 60 美元每月,第二人 40 美元,第 3、4、5 人每人 30 美元。美国的Verizon,更激进,直接推出了包含不限数据流量、不限通话时长以及不限条数短信,单一个人用户80 美元/月,家庭用户每增一人需另付45 美元,一个家庭最多 5 人可享受不限量套餐,而且是新老用户,都可以办理。
2018年年初,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推出的全国流量不限量包括三种主流套餐:针对一个人用,全国不限量,每月费用为49元,可享受全国流量不限量+100分钟国内语音+全国接听免费;针对两个人用,每月费用49元,加10元功能费,可实现2人共享全国流量不限量+100分钟国内语音+全国接听免费;针对全家人用,每月169元起,可以实现最多6人共享不限量,还可享受家庭电视免费看,以及200M宽带Wi-Fi。没了漫游费,四川电信的不限量平民化套餐可以全国推行。
中国运营商人的流量玩法,还没超过美国。不管是复制,还是借鉴,哪怕是抄袭,从中国电信开始,至少已经开始了尝试之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未来是不是也要跟进,我认为是大概率事件。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没有问题,但是总是亦步亦趋,早晚也会把美国病带过来。美国,包括英日韩等国没有“内容”创新,导致运营商“管道”化且持续贬值,这就是我们跟着学的教训。三大运营商要摆脱现在的弱势和不利局面,中国运营商人首先要摆脱那种缺少了前人带路就找不到方向的迷局。
二、定位高饱和度+“溢出”套餐用户,促其办理不限量套餐
全网的不限量套餐用户虽然增长迅速,但是相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说,不限量套餐资费起点还是超出了其通信费用预算和实际支出。从长远来说,不限量套餐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而且年内实行“新老同权”,放开高ARPU值用户办理不限量套餐后,运营商面临更大的减收风险和压力。这部分减收从哪里弥补呢?
另外,经营数据显示,相对于不限量套餐用户的高粘性,低ARPU值用户转网需求最大,最易离网。这部分用户在其通信需求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提高其ARPU,就意味着变相逼迫其离网。因此真正需要做的,需要下功夫研究的,应该是其中的高饱和度+“溢出”套餐用户,也就是说扩大不限量套餐的潜在用户群。
通过IT系统找到高饱和度+“溢出”套餐用户,促其套餐升档,这算是通信行内话,也属于运营商人惯用的手法。通过存费赠费、存费赠业务、业务赠送等各种折扣或者免费模式,培养用户消费习惯,促其通信需求增加,最终实现ARPU的提升。看似挺简单的过程,实际 *** 作起来,要多部门联动不但时间长,而且也不容易成功。
这里介绍一个更便捷有效的方式。首先运营商必须要把未来2年内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考虑进来。比如,提速降费+新老同权+漫游费取消+虚商扩容发牌+5G+全面携号转网+流量不清零等等。必须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第一步根据ARPU值对高饱和度+“溢出”套餐用户分层分级;第二步提升提高不限量套餐资费价格;第三步主动向高饱和度+“溢出”套餐目标用户推送打折后高于其常规消费10元或者15元的不限量套餐。一步到位这样既省去了存量保有巨额支出、降低了代理酬金等获客成本,更是筑牢了用户离网壁垒。对于可能出现的业务量大增而营收大减的风险,后续评估后可以修正。
三、推行后向付费,减轻前端营收组织压力
不限量竞争,也可以理解为低价竞争。任何行业都有成本管控,运营商也不例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大搞不限量的底气,就在于无线业务不是其核心收入来源,而且还想着靠不限量挖挖中国移动的墙角,无论多少沾点便宜。中国移动被迫不限量的无奈,在于其依靠无线组织营收,并补贴有线抢占友商地盘。但是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未来2年内,对运营商来说,政策性减少和技术性支出的因素远远多于增收的因素。成本不可能无限降低,微利经营更难以维持运营商庞大的重资产需求。
受限于人口增加因素,在人与人通信方面,未来从用户兜里掏钱会越来越难。而且碍于物联网的发展速度,真正的万物互联形成规模尚需时日。现在美国推动废除网络中立法案,为其推广后向付费大开了方便之门。
虽然我国没有类似网络中立法案的规定,但是互联互通的规定,却实实在在地限制了运营商在这方面的发挥。毕竟相对于消费级互联网企业动辄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值,以及十年来连续50%左右的营收和利润年化增幅,微不足道的后向付费还成不了其真正的负担。
中国联通与腾讯联合推出的王卡对腾讯系应用的定向免流,就是变相的厚此薄彼,嫌贫爱富,就是典型的违背“网络中立”的做法。在腾讯已经覆盖或者把持了绝大多数消费级应用的前提下,其他二线互联网企业创新并发展壮大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不是真正弱者的中国联通与互联网霸主的腾讯能够相互扶持,在我国推行后向付费也不应该成为问题。而且这也可以实实在在降低人民群众的通信费用支出,更是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有效举措。
流量漫游费取消后,运营商的套餐资费体系需要作出巨大调整。除了各种升档包、提速包、日租包,分享包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能够帮助弥补漫游费取消后的营业减收损失,运营商面临发展模式的考验,中国运营商面临独立创新的机遇。
按照我国5G网络商用时间表,2019年我国将实现5G预商用,2020年5G将正式商用。业内人士保守测算,三大运营商共计要对5G投入达12万亿元,此前对4G的累计投资约8500亿元。对于规模巨大的投资,回报期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5G在三五年内难以实现收入明显增长。根据5G三大应用场景分析:1)5G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就是指流量消费,但现在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高达110%,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连年下降,2018年1-9月降幅达到64%,由于运营商之间价格战,流量收入即将见顶。2)5G第二个应用场景是mMTC(海量物联网连接场景),核心应该去做工业物联网,因为制造业领域能有较高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3)5G第三个应用场景是uRLLC(超可靠低延时连接场景),这个场景主要的应用代表便是车联网,“但车联网,特别是自动驾驶真正大规模商用可能还要十年左右。综合5G三大业务场景来看,都不能指望近期带来很可观的收入,三五年内希望5G带动行业起飞、市场爆发的想法还是过于乐观了。客服221号为你解答。微信缴费,一键查话费充值,流量、积分、账单、详单均可自助 *** 作,方便快捷
您好!上海电信竭诚为您服务!目前上海电信性价比较高的5G宽带套餐是十全十美5G畅享融合套餐:
手机套餐+宽带组合。可选129档、169档、199档、299档、399档、599档。
129档享300M宽带,包含30G国内流量和500分钟国内通话;
169档享500M宽带,包含40G国内流量和800分钟国内通话;
199档享1000M宽带,包含60G国内流量和1000分钟国内通话;
299档享1000M宽带,包含100G国内流量和1500分钟国内通话;
399档享1000M宽带,包含150G国内流量和2000分钟国内通话;
599档享1000M宽带,包含300G国内流量和3000分钟国内通话;
一张主卡还可以叠加两张副卡,主副卡内通话免费,共享流量和语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