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面的调研文章!~!~!~急

法律方面的调研文章!~!~!~急,第1张

法院调研
我市法院执行工作主要成绩
2000年以来,我市两级人民法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以公正司法为目标,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推行执行工作改革,积极探索执行工作新方式,加强执行工作管理,认真开展集中清理执行案件专项活动,执结一大批疑难案件,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执行活动,依法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权威,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
积极推进执行工作体制改革,开展执行规范化建设。根据执行工作体制的新要求,2003年初,我市人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和省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进行执行机构改革,建立起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分离行使的工作机制,由不同的机构和人员分别行使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防止执行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促进执行公正;建立起法院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领导和管理机制,理顺了上下级法院之间的机构衔接和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本地执行和委托执行并行的执行工作新格局;建立起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联合执行的制度。
针对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规范执行管理,先后编撰并下发了《执行改革与规范》等三本执行规范性文书,多次召开全市法院规范执行工作会议,通过狠抓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总结经验,督促落实,提高了执行工作绩效。
针对执行工作中评估拍卖存在的问题,推行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改革,实行对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归口管理,对财产评估、审计、拍卖一律归口一个部门办理,委托事项一律实行以摇珠选定委托机构,对确保执行权的廉洁高效行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执行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我市法院在党委的领导下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依法执结了一批“老大难”案件。一是加强对执行工作的领导,成立以院长为首的执行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开展 “执行竞赛”、执行款物的清理等专项活动,全面清理积存案件。二是加大执行力度,为了解决超期执行问题,强化了案件流程管理,加快了各个办案环节的运作速度;为了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通过实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指定执行,使一批久拖不结的案件得到了解决。三是积极探索有效的执行方法,针对当前执行案件量大和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等困难,加大强制执行力度,通过在新闻媒体公布“老赖”名单、对赖债者限制高消费等措施,督促被执行人依法履行生效判决。四是强调文明执行,重视执行工作的社会效果,加强执行调解工作,努力形成重视调解的良好工作氛围,执行过程中多与当事人沟通,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促使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或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执法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执行干警素质。针对执行队伍人员素质偏低和存在的纪律作风等问题,我市法院利用机构改革之机,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开展执行队伍教育整顿,加强执行队伍的建设。几年来,先后组织进行了执行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执行干警的整体政治思想素质。为提高队伍业务素质,举办新出台法律、司法解释培训班,邀请法学专家对新实施法律进行讲解,部分基层法院制定每周召开一次执行工作分析会制度,由院领导和法官轮流介绍执行工作经验教训,分析案例,实行以会代训,提高执行干警的业务素质。同时,建立了执行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执行队伍的监督和管理。
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执行队伍素质不高,执行工作基础有待夯实
——执行法官法律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法院执行法官法律意识还不强,少数干警学历偏低,法律业务素质不高,办案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执行工作的需要。有的执行干警缺乏执行艺术,方法简单,采取措施不及时,没有准确把握时机,致使有的案件没能达到最佳执行效果。个别法院甚至还挪用、挤占执行款物,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近年来,我市先后有3名法院领导因挪用执行款项受到处分或上级法院通报批评。有的执行干警重实体执行轻程序合法的情况时有出现,未严格依法定程序执行,人为造成一些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有的执行干警随意追加被执行人,随意处理当事人提出的执行异议,久拖不执、消极执行现象还比较突出,中止执行随意性较大。部分案件案卷记录不完整,引发不必要的争议。有的执行法官过分强调债权人的财产举证责任而忽视法院主动调查和控制财产的工作职责,该采取措施的没有及时采取。有的执行法官为追求高结案率,在未穷尽执行措施的情况下随意中止执行。还有的法院对久拖不决的“骨头案”、“钉子案”,屈服于压力或存在畏难情绪,放任不管。此外,在执行工作中还存在不规范查封、超标的查封、冻结等问题,在一些地方群众对“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反映强烈,怨气较多。
——执行队伍工作作风有待改善。部分法官公正执行的意识不强,作风不端正,缺乏责任心,执行案件拖拉,效率低下,使一些完全可以执行的案件得不到执行。个别执行法官对待当事人和群众耍特权、耍态度,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作风仍然存在。有的法官纪律性不强,泄漏执行行动信息的情况偶有发生。有的法官利用手中权力办“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该执行的不执行,不该执行的违法执行,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法院的权威和公正形象。有的法官在案件执行中未能很好沟通协调,如徐闻县南山镇政府拖欠工程款执行一案,徐闻法院在2000年11月查封拍卖六间铺面,成交价足以偿还所欠债务。此案2002年提级到市中院执行,执行法官在未处理徐闻法院拍卖财产的情况下,又裁定查封南山镇政府虾池136亩,不得转让、抵押、出租、赠与,并进行评估拍卖,在未能成交的情况下,2004年又确认徐闻法院拍卖六间铺面有效,并要求相关部门为买受人办理相关权证,导致被执行人损失严重。近年来,各级人大受理的关于审判不公的信访件明显下降,但投诉法院执行工作的信访件数量仍然较多。执行难仍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审判环节和执行环节欠缺配合。有些执行案件因审判质量不高,审判人员审执配合意识不强,而陷入执行困境。有的案件因审判阶段的法律文书质量不高,裁判表述存在问题,给执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无法或难以执行;有的案件审判与执行脱节,造成执行困难。如在立案和审判阶段采取保全措施不力,需要先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没有及时采取,结果错失执行良机;有的案件虽然保全,但未依法定程序严格办理,导致被保全的财物被变卖,造成当事人损失;有的案件因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持生效法律文书咨询相关问题时,给予不负责任的答复,导致本应很快得到履行的案件迟迟无法执行,引起当事人情绪过激,反复上访。
——内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我市法院执行局都设置了执行裁决机构和执行实施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制度、办法。但是在具体落实上缺少深度和力度,未能充分发挥相互制约监督的作用。对违法执行案件的执行法官缺少惩罚机制,内部监督力的不足,对其他执行干警起不到应有的警示、监督作用。法院执行工作的内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案件执行工作的透明度不高,案件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无法及时了解执行进度,特别是在同一被执行人的多个案件中,不同申请人无从了解被执行款物的分配状况,出现了有的后申请执行的人先得以执行,而先申请执行的人后得到执行甚至得不到执行的现象,以致当事人对法院公信度产生怀疑。有的案件虽然执结,但迟迟不告知当事人,执行到位的款、物有时不能及时如数给付执行申请人。二是法院内部考核机制不够科学,上级法院片面考核高执结率,结果各法院将未执结的中止案件和不符合法律规定终结条件的案件以程序终结的方式全部统计到执行结案的总数中,以致出现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执行积案居高不下,群众满意率不高,另一方面各法院统计、总结的执结率却都高达80%以上。结果是法院注重表面的执结率,而忽视了执行的实际效果。三是法院内部监督机制不尽完善,如查封、扣押物品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相关人员财产受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近年来尽管法院大力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执行法官中违法违纪现象仍较为突出,个别法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麻章区法院法官陈国华携巨款潜逃至今,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司法环境欠佳,执行工作阻力重重
——法律法规不完善,制约执行工作的开展。我国目前还没有民事强制执行法,一些关于执行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可 *** 作性有限,缺少灵活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出台不够及时,执行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无法可依,有的还存在相互抵触、冲突的现象,执行过程中难以适从;法律法规对执行机构的设置、执行人员的配置和职责以及执行救济与监督等无明确统一的规定,对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和执行程序的一些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缺少法律强制约束力。尤其是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不主动履行判决甚至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缺少必要的强制手段去打击。这是造成执行难一个重要的制度原因。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规定冲突,适用存在误区。执行工作中评估拍卖特别是评估拍卖国有资产等方面,受行政权制约严重。根据法律的规定,协助执行单位不能对协助执行的内容进行实体审查,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反其道而行,要求法院按照地方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执行财产进行处理。如广东省政府文件规定,国有土地转让必须要经过地方土地交易中心进行拍卖才能办理过户手续,地方政府在执行中也要求法院将执行土地交由国土部门进行拍卖,如法院不执行该文件,法院依法拍卖的土地等财产无法过户,既影响了法律的权威也无法保护竞买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守法意识不强,执行工作难以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和公开市场体系未充分建立,债务人资产状况不透明,执行调查难,拒不履行债务行为未受到社会不利评价,更未受到社会约束,仅靠法院孤军奋战,执行工作难以有根本性转变。部分被执行人存在“欠债有理”、“欠债有利”的思想,对其所欠债务能拖则拖、能赖就赖,信用度缺失。部分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裁判但恶意逃避债务,采取各种手段,想方设法转移、隐匿、分散财产或远走他乡,长期外出避债,下落不明,法院既找不到被执行人也难以发现可供执行财产,即使想采取强制措施亦无法实施,大大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对抗法律苗头上升。部分被执行人公然藐视法律的裁判,对抗法院的强制执行,谩骂、围攻、殴打执行法官,甚至唆使、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集体上访,蓄意制造事端对抗法律的实施,暴力抗法事件偶有发生。社会上相当部分群众对对抗执行的行为既不制止也不谴责,在一定程度上持纵容态度,使被执行人对抗法律的行为存在社会基础,被执行人更有恃无恐,造成执行工作难以进行。如徐闻县人民法院执行李某一案,对长期外出的被执行人李某采取强制措施带回曲界法庭,被执行人的亲人不仅对执行干警进行围攻、殴打,致使被执行人逃脱,还纠集多人冲击曲界法庭,打烂办公桌、警容镜等办公品,砸烂曲界法庭的牌子,某法官在曲界执行公务时,一个月内三次被围攻殴打致伤,社会影响恶劣。尤其是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破产、交通事故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方面,执行难度较大。 2000年到2007年9月,在市中院执行案件当中,涉及行政事业单位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共108宗,仅执结27宗,执结率只有25%,涉及国有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共692宗,仅执结115宗,执结率为166%,涉及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181宗,仅执结7宗,执结率为39%,其中相当部分案件是以中止执行结案,并不是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在申请人无法实现自己的债权的时候,往往采取各种方法缠访、闹访,对政府、法院施加压力,执行工作局面非常被动。
——保护主义衍生,阻碍了执行工作的开展。部分有具体协助义务的单位如国土、银行等,以规范性文件甚至内部文件对抗法律,有的干脆阻挠法院执行,以各种借口刁难执行法官,甚至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如在市中院执行雷州市客路镇政府拖欠工程款一案中,市中院在划扣被执行人存在农业银行的存款时,银行工作人员采取拖延和通风报信的办法,导致款项未能执行到位,执行法官也被围攻。赤坎区法院在执行赤坎区工商局拖欠社保费案件中,七宗案件的执行标的加起来仅数千元,但该单位从2000年判决生效至今,在赤坎区政法委、人大督办下,仍不自觉履行。地方保护衍生。在执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衍生了地方保护主义、个人特权等现象,直接影响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一些政府和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为了地方和部门的利益无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滥用权力,以权代法,违法干预执行。一些部门有法不依,以种种借口刁难执行。一些政府和部门领导,把执行工作看成仅是法院的事,对协助执行和配合查询未尽法律义务,致使一些案件久拖难结。许多被执行人公然藐视法律,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借助本土地缘、人缘优势,编织保护伞,千方百计达到逃避执行的目的。
三、法院经费严重不足,影响执行工作顺利开展
破解执行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市委对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是破解执行难的根本保证,对执行工作进行综合治理,是根治执行难的有效途径。为此,一是建议成立由市委相关领导任组长,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执行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协调、高效运行的执行工作新机制,有效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切实增强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力度。二是根据中央政法委〔2005〕52号文件精神,建议市综治办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各乡镇(街道)、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履行协助法院执行义务的情况实行综合考评考核,同时探索建立基层协助执行工作网络,配合人民法院做好执行工作。三是建立诫勉谈话和处理机制。对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党员、干部,建议由市纪委、监察局进行诫勉谈话,对仍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要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四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建议市、县(市、区)两级政法委对重点执行案件实行挂牌督办,支持法院加大办案力度,排除阻力和干扰。
二、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市两级法院要进一步宣传中央11号文件和中央政法委52号文件精神,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执行工作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维护法律权威和国家法制尊严,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大事,也是执政为民、公正司法的体现。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大力宣传有关执行工作的法律、法规,将自觉履行生效裁判作为当前普法教育的其中一项内容,加深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认识,消除社会上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误解。努力提高全体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要通过宣传,提高当事人履行法律文书的自觉性和风险防范意识,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执行工作,树立自觉执行和协助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良好社会氛围,营造宽松的执行环境。
三、主动沟通协调,共建执行威慑联动机制。法院要主动加强与国土、房管、银行等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化解分歧,消除抵触情绪,就如何协助法院执行工作形成书面文件规定,减少法院和有关协助执行部门的摩擦。协助义务部门在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调查、处置执行财产时要积极予以协助和配合,不能以内部文件和内部规章作为借口,拒绝甚至阻挠法院的执行工作,切实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法院要将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赖债人员信息与其他职能部门如国土、工商、出入境管理、房产、银行进行共享,与其建立执行威慑联动机制,对恶意逃避债务、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进行联网公告,使其不得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不能在银行贷款,不能进行企业和个人公司注册登记,不得进行高消费,不得出境,可考虑建立联网信息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提高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成本和代价,提高执行的威慑力,提高生效裁判文书的自动履行率。
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对执行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支持,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执行工作情况,对于涉及群体性案件以及涉及社会稳定等重大、疑难、阻力大、干扰多的执行案件,在执行前向党委、人大请示报告,争取支持和协助,合力破解“执行难”的同时尽量避免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多策并举,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新民事诉讼法已颁布实施,新法中有不少强化执行工作的刚性规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好用足现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此基础上,一要广开思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执行方式和方法。根据执行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执行措施,以说服教育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为主,以强制措施为辅,尽量促使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对恶意逃避债务和暴力对抗执行的行为,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通过责令限期履行、定期申报财产,及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搜查、划扣、拍卖等强制执行措施,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有能力履行义务而拒不履行的“老赖”,通过新闻媒体对其公开曝光,督促其自觉履行义务;可参考其它法院悬赏举报赖债者财产的做法,发动社会力量调查赖债者财产情况;对妨碍和非法阻挠法院执行工作,依法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议每年组织一到两次的“执行竞赛”活动,加大力度对案件进行清理执行,维护法律的权威。二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执行实施权与裁决权相分离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执行实施权行使,规范执行款和执行档案管理,提高执行工作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提高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以及案件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监督的意识,减少违法执行案件的发生。完善奖惩制度,改革考核办法,激发干警的积极性。三要畅通群众寻求救济的渠道,切实做好执行信访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执行信访工作机制,重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审查,采取灵活多样、积极稳妥的措施处理好执行信访案件,对被执行人履行能力不强,申请人又属社会弱势群体的执行案件,要慎重采取中止或终结执行措施,耐心做好申请人的工作,取得理解,减少这类案件的申诉上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六、建设法治政府,有力保障执行工作。增加法院经费投入,保障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更好的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虽几经修改,但制度框架没变,既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存在不少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4条改革建议:
1、要进一步明晰集体土地产权
首先要通过制定法律,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产权主体,由谁来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其次要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权能,允许集体土地依法转让,尽可能减少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限制。第三,进一步明确农地非农建设发展权属国家所有,因为这样有利于保护耕地,有利于落实土地的基本国策,如同国家对集体土地拥有管理权一样,农地非农建设发展权属国家所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权能并不矛盾。建议抓紧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工作按土地使用权对待。
2、改革征地补偿标准
征地补偿标准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依年产值倍数补偿的办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法律只设定补偿倍数的上限,而没有下限,明显不合理。征地补偿应该对征地时的实际土地用途进行补偿。反映土地补偿费的土地价格,应该是市场价格,征地补偿应该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价值进行补偿,市场价值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就农用地而言,可以结合全国正在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和参考,对农用地进行估价。
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另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科学评定区片综合地价,按区片综合地价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区片综合地价应综合考虑各补偿项目和市场因素,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价格。该补偿办法与权利市场价值补偿办法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但更具有综合性,反映了同地同价的原则。
安置补助费是对被征地农民损失就业岗位或者说生活保障而设定的补偿项目,如果土地补偿费已经按市场价格补偿,并且不考虑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农民的生活保障对土地的依赖性,可以将安置补助费并入土地补偿费或不设安置补助费项目,该项目设置实际上是考虑农地非农建设发展权增值分享;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是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产权的赔偿,地上附着物和青苗是劳动者物化劳动凝结的活劳动,完全可以也应该以市场定损失进行补偿。
目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征地范围不明确,造成征地权被滥用,侵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出发,征地改革首先要界定和缩小征地范围,区分公共性和经营性用地。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国家法律已经承认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民间资本已经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区分公共性和经营性用地实际排除了民营经济征地。再说,公共性和经营性用地是无法界定的。同样是土地所有权转移,不同用途给予不同补偿,对被征地单位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法解释的。征地补偿应该是对土地所有权转移后的损失给予补偿,以支付不同征地补偿为目的,以公共利益为由,区分公共性和经营性用地,没有必要,难以自圆其说,更难以执行。
3、切实做好征地安置工作
土地是真正以农业或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土地不仅是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更是社会保障的替代物,具有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等功能。目前,各地以市场为导向,摸索出多种较为可行的途径,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征地安置不能以支付安置补助费了事,征地安置也不等于“供养”,征地安置实为农民转岗,从农业岗位转到其他岗位,因此,征地安置应重在培训,政府以培训为手段,培养农民在其他劳动岗位的劳动技能,以适应新劳动岗位的劳动技能为目标。政府可以考虑非农建设发展权增值与农民分享,可以承担培训费用,可以让利,但不能一味强求在征地过程中解决农民的所有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农业以外,“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的规定就很难兑现。通过农民市民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也可以避免“三无”农民的产生。
4、严格规范征地程序
征地过程是严肃的法律过程,必须有严格的法律程序。严格的征地程序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原则的保证,也是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上诉权”。目前执行的 “告知、确认、听证”和 “两公告一登记”程序,是行之有效的,确保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当然还可以增加公开内容,比如,农用地定级估价成果和区片综合地价等。目前,缺少的是“上诉权”的保证,征地以国家强制权为基础,被征地单位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保证,是不公平的,征地行为是强制的,而征地补偿和安置应该是平等协商,只有“听证”规定还不能保证被征地单位及农民的应有权益,应当赋予被征地单位及农民以上诉权,协商不成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寻求司法救济。
规范征地行为,还应该增加“交地”程序。目前实行的土地审批程序是“征供分离”,征地权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而供地权基本在市、县人民政府,恰恰侵害被征地单位及农民权益的在市、县地方政府,因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与被征地单位及农民没有利益冲突,征地费用的支付到位情况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法掌握,征地方案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可以保证被征地单位及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交地”环节后,即使供地方案已经依法批准,被征地单位有权拒绝交地,有效防止地方政府或部门拖欠、挪用和截留征地费的发生。这样,“批后两年未实施,批文自动作废”的规定,就没有必要。

海(咸)水入侵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水(咸水)向内陆运移及弥散,导致淡水变咸的现象。其中,与现代海水直接发生水力联系或联系密切的称为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特殊地质灾害;由封存或半封存的海相沉积中的咸水引起的则称咸水入侵。其原因是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运移而发生水体的侵入。

环胶州湾地区是人口高度集中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造成咸、淡水界面发生变化,海水向淡水含水层侵入,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水质咸化;也有因改变耕作方式或沿海滩涂开发不当造成的海水入侵。

含咸水层地层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腐蚀严重,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钢筋很快会被腐蚀掉,其地基被严重破坏,易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不稳、抗震性能降低、倒塌等,对城市安全和居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珠江三角洲区域曾发生建筑物地基被腐蚀导致大楼倒塌的事故。

411 海(咸)水入侵概况

环胶州湾地区入海河流下游至入海口处的地层分布为冲洪积层—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相淤泥质层。区内海(咸)水入侵均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使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水力坡度向内陆倾斜,造成海(咸)水入侵。最严重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咸)水入侵导致大批机井报废,粮田荒芜,水质恶化。90年代后,入侵区附近开采量大幅度减少,降水量较80年代增多,使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部分漏斗平复,海(咸)水入侵势头得到遏制,入侵面积退缩。2002年为特枯年,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入侵面积又有所扩大。至今,海(咸)水入侵状况虽有所缓和,但仍较为严重。

412 海(咸)水入侵分布

通过充分收集、分析以往的调查监测资料,在遥感解译、物探验证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地段进行了海水入侵专门监测,工作手段有钻探、电测井、土壤易溶盐分析、地下水Cl-监测及水位监测。其中,Cl-化验分析采集样品约500个,利用化验结果分析海水入侵现状,得出最新的海水入侵区分布于城阳、胶州、黄岛等市(区)的滨海平原,地质灾害设防应以该范围为主(图41)。按照样品分析所得Cl-浓度,将环胶州湾地区分为非海水入侵区([Cl-]﹤200mg/L)、轻度入侵区([Cl-]=200~250mg/L)、较严重入侵区([Cl-]=250~300mg/L)和严重入侵区([Cl-]﹥300mg/L)。可以看出,海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为沿海一带,尤其是河流入海口,向内地和河流两岸外逐渐减轻。

入侵区内地形低平,地面海拔高程小于10m,地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白沙河-城阳河下游、大沽河下游、洋河下游和黄岛辛安海水入侵区(表41)。表中数据从海岸线开始算起至Cl-浓度为250mg/L的范围,包括海岸盐田、虾池等。

表41 环胶州湾地区海(咸)水入侵现状分布面积

(1)大沽河下游

大沽河水源地南端和东南边缘有大片咸水区分布,面积超过100km2,海相淤泥质沉积层一直北延至即墨蓝村一带。自1981年开发大沽河水源地向青岛市应急供水开始,因疏干开采在李哥庄一带形成面积约100km2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最低水位为-818m,因而引起南端及东南边缘的咸水逐渐内侵。同时,在大沽河下游近海的南庄东风闸因管理不善,造成大潮时海水顺河上溯至何营庄附近,距离入海口长达12km以上,导致海水倒灌入渗。因地下水位较低,海水倒灌十分有利,致使水源地南端和沿河两岸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1988年与1981年相比,咸水入侵锋面向内推移约750m,影响水源地面积约3km2。1990年后,随引黄济青工程输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降水量也较20世纪80年代有所增多。1994年丰水期,漏斗平复后未再出现。1995年,咸水边界有所后退。1997年底,在小麻湾施工地下防渗帷幕墙工程,使咸水范围未再扩大。总体来看,该区Cl-浓度、矿化度均有下降趋势。本段海(咸)水入侵,迫使大沽河水源地李哥庄采区缩小开采范围,降低了供水能力,且使当地居民生活用水产生了困难。

图41 环胶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分区

(2)白沙河-城阳河下游

该区是青岛近郊水源地,含水层为两河流的冲洪积层。20世纪60年代水质优良;70年代随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引发海水入侵。1984年,漏斗面积达到25km2,中心最低水位为-9m,成为青岛市海水入侵最早、危害最大的地区。80年代中期,海水入侵面积达85km2。1985年九号台风的影响使海水入侵有所缓和,之后又继续缓慢发展。1990年为丰水年,使形成20多年的漏斗平复,之后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下水得以补偿,海水入侵区有所后退。2002年为特枯年,海水入侵区又有所扩大。海水入侵导致本区菜田不能种植,大路菜减产70%,粮田大幅减产甚至绝产,大批水井报废。

(3)洋河下游

该区以农业供水为主,只是在入海口处海水沿河道顶托上溯、倒灌引起海水入侵。目前入侵区粮田减产,水井报废。

(4)黄岛辛安

该区位于辛安河下游入海口附近,原为黄岛区水源地,与海岸距离最近处不足500m。20世纪80年代,因开采量大大超过天然补给量,水位下降较快,最低水位标高为-3m,导致海水入侵。自1986年开始,海水内侵600m左右。1986~1995年,开采量逐年减少,直至彻底停采。入侵导致土地盐渍化、农田受害、农村用水困难,现填海后改建为工业用地,供水以客水为主。

413 海(咸)水入侵治理措施

海(咸)水入侵给沿海一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安全带来相当大的危害和困难。为防止海水入侵进一步扩展,避免新的入侵发生,并使已经发生入侵的地区逐步得到治理,根据沿海地区的具体特点提出以下对策:

(1)地下水人工回灌

地下水人工回灌就是人工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的方法,可利用本流域地表水(汛期河水、水库水)、客水、中水等在开采区回灌地下补给地下水,减少汛期地表径流泄入大海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平复漏斗;或者选择适宜地带开挖渗渠,引河水或二级处理污水回灌地下,在咸、淡水界面附近形成淡水帷幕,阻挡海水内侵。回灌的方式目前主要有回灌井、水坑、水沟及水平回灌廊道等。

(2)修筑地下截渗墙

为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又不致引起海(咸)水入侵,可在咸、淡水交界附近修筑地下截渗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动用地下水储存资源,待丰水期时予以补偿;但应注意径流、排泄关系的改变,防止出现新的“死水区”。

414 海(咸)水入侵设防建议

(1)合理开采地下水

超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因此,合理开采地下水是防止海(咸)水入侵的重要措施。需据补给资源量决定开采量,可在一定期限内调用部分储存资源量,但应在短期设法尽快得到补偿;要避免长期超采,控制降落漏斗扩展,划定近海地带开采边界;严禁在入侵前缘与漏斗边缘之间过渡带超量、超深取水。

(2)加强河道管理,防止海水倒灌

可在海水顺河上溯严重的河口,选择适当位置建拦水闸,既可阻挡海水,又可拦蓄淡水,增加地下淡水的补给量。另外,应禁止河床挖砂,以免降低河床、导致海水上溯距离加大,防止覆盖层破坏而加大海水入渗速度。

(3)合理开发利用海岸滩涂

对海岸带资源开发,应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开发、综合治理。如近海农田有水利条件的可选种稻田,引表水以淡压咸;其下游开发耐盐经济作物如芦苇等,或引进适宜混合水生长条件的养殖业,既防止了海水入侵又因势利导转害为益。

(4)慎用景观海水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总体概念规划提出了突出自然水体的城市风貌,在淡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适宜的区域采用海水建立自然水体。这一工程需要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选定相关评价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地基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避免因人为引进海水引发或加重海水入侵。

1、选址、建造及环境卫生

养殖场所应符合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对于养殖池的建设,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模式和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池的大小、形式和规模。

进排水渠道方面,要求进水口与排水口要尽量远离,进、排水渠道应独立分离设置,新建养殖场不应设在已有养殖场的进水口或排水口附近。

2、清淤

在进行养殖之前,用海水清除养殖池污物杂物,维修水池和进出水渠道。选用水泥池做养殖池时,必须进行反复多次的刷洗。选用池塘做养殖池时,沉淀物较厚的地方必须予以清淤、暴晒,促使有机物分解。发现死亡个体要尽快移到陆地上,集中销毁。

3、底质调节

全部清淤后,消灭不利海参培育的带病中间宿主和养殖敌害生物,定期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对养殖池和进出水的渠道进行消杀。首先注入10-20cm清水,投入药物溶解后,再将药物泼入养殖池。水泥池要先用溶有消毒药物的池水多次冲洗,接着再用沙滤水或者清洁水进行2次冲洗。

池塘则可由溶有消毒药物的池水浸泡一段时间,在放苗前的几日,换成沙滤水或清洁水。养殖用水必须是从无污染地区引进的水源,在使用前后,还要进行适当处理,并定期检测水质情况。同时,底质条件应满足国家标准。

4、施肥

充分纳水以后,注意肥水,并再次培养有益的生物群落。倒入适量的光合细菌以及有益菌株,提高养殖池肥水的速度,增强肥水的效果。肥水效果和所需时间可能会依当地的养殖环境、对象和肥水方法等而不同。

一般情况,当水温低于20℃时,肥水需要15-30d;而水温达20℃以上时,肥水至少需要8d时间。为加强养殖过程管理,强化养殖池清污、消毒和肥水等程序,应当对它们保持以下记录:清污记录、消毒记录、肥水记录等。这些相关文件记录须保存2年以上。

5、种参的选择 

种参鲜活体重应在300g以上,最好选择养殖的个体在350g以上活力强、性腺好、无损伤的个体。

6、种参暂养 

种参在入池以后,通常需经过3-10d的暂养期。若暂养时间短,可不投饵,每天进行2次全部换水,每晚换水时,完成1次彻底的清底。若需长时间暂养,则应该适量投饵,但投饵时水温要注意保持低于20℃,否则会严重影响到种参的摄食。

此外,使用深色塑料布遮光,同时,注意及时将排脏个体及表皮溃烂、破损的个体挑拣出来。暂养密度适当控制在10-20头/m3范围内,以不超30头/m3为准。每天早上做吸底检查,观察是否有卵。如果仅有少量产卵,则可弃掉。

7、人工催产技术 

诱导产卵采用的刺激法包括阴干、升温、水流等。暂养5-7d,晚上7点以后进行催产。持续观察产卵过程,并注意将其记录下来。待池内海水放干,让亲参阴干40-60min左右,接着用海水冲击参体30-45min,再注入已经过滤好的新鲜海水,如此亲参一般可在当天或第2天产卵。

雌参产卵前,先缓慢将其放入特定产卵箱,进行受精。期间适量添加人工精液,不定期搅动养殖水,采卵的密度控制在80粒/mL。

受精后,尽快将雌参捞出,用过滤好的海水洗卵持续2-3min每次,洗去多余精子和污物,直到池水变清。排卵后需再暂养3-5d,等待雌参自然产卵。暂养期间,亲参将会多次产卵。

8、受精与孵化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将采用混合受精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育苗生产。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20-22℃左右,孵化密度低于10个/mL,以6-8个/mL为宜。超过10个/mL,需分池后再进行孵化。

孵化期间,每05h用搅水耙将池水上下翻动1次。特别注意,翻水时不能留有死角,并且不能只往一个方向搅动,应防治将胚体旋转聚集到池中心。待胚体孵出后,根据需要适时给予微充气。

9、选育与分池

孵化后30-40h,胚体发育到原肠后期或小耳状幼体初期,胚体多集中在水表层,应及时进行选育、分池。选育前,应采取镜检的措施观察所浮出的幼体是否正常、健壮。采取拖选法进行选育,根据各培育池所需幼体数量,将拖选及浓缩收集的幼体在定量后分入各培育池。

10、浮游幼体培育 

幼体培养条件是水温19-25℃,室温27-30℃,盐度27%-33%,溶氧控制在每升5-75mg,氨氮低于05mg/L,pH值应为78-83。

同时水质应符合NY5052-2001标准的要求,幼体培育期间只能使用二级砂滤水,每天换水和吸污各1次,换水量为30%-100%,换水温差小于2℃。幼体布池密度应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在03-10个/mL左右。

浮游幼体阶段的饵料以藻类为主,有鞭金藻、盐藻、小新月菱形藻等。投喂时可将多种饵料混合进行投喂。根据幼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调整投喂量。

11、幼参培育 

为提高幼参的生长速度,当稚参长到1cm左右,应尽量加投人工配合饵料,并配合饵料的投入,以便有助于使幼参体内色素加深。当幼参体长达到2-3cm时,密度应为4000头/m3。

并增大充氧量及换水量。此时应留心是否有带病个体,及时投抗菌素以控制疾病的蔓延,必要时还要对发病个体进行药浴治疗。

12、日常管理及监测

每天安排人员观测天气、水温、水质变化情况,巡笼观察海参的摄食与活动状况,确保海参在干净、舒适的养殖环境培育,并及时填写养殖日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参

青苔随着春季水温上升,喜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漂浮水面,形成一团团乱丝,虾苗及幼虾往往游进青苔中被缠住而死亡。预防和消除青虾池塘中青苔的主要方法有:

(1)彻底清塘后,立即培肥水质,不让青苔出现,前期水深50厘米,后期水深可逐渐加到12米,透明度30~35厘米。万一出现青苔要及早采取措施,可局部用药物杀灭,人工捞往往越捞越多。

(2)用硫酸铜或清苔净杀青苔:一般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7克,用药20小时后要适当换水;清苔净用土拌匀后干撒,比用水泼效果好。待杀死的青苔捞除后,及时施经发酵好的有机肥,用量一般为100~150千克/亩,以后视水质变化再适当施追肥,保持水体始终有一定的肥度,防止青苔死灰复燃。

(3)尿素对青苔也有杀灭作用,可以直接干撒在青苔上,3~5天后再撒1次。

(4)抛撒草木灰,用量为20~30千克/亩。

(5)施马尾松叶浆:每亩水面用新鲜马尾松叶10千克,浸泡磨碎,加水调成25千克浆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用2~3天。

附录附录1 无公害食品 淡水虾(NY 5158—2005)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淡水虾类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mi )、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的活、鲜品,其他淡水虾类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GB/T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无机汞的测定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SC/T3015 水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SC/T3016—2004 水产品抽样方法3 要求31 感官要求311 活虾活虾具有本身正常的体色和光泽,体态匀称,体形正常,活动敏捷,无病态。

312 鲜虾鲜虾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形 态 虾体完整,联结膜不应多于一处破裂虾体外观鲜亮,甲壳具光泽虾头不得有黑斑或黑圈气 味 气味正常,无异味肌肉组织 肉质紧密有d性水煮实验 水煮后,具有虾固有的鲜味,口感肌肉组织紧密有d性注:当形态、气味、肌肉组织不能判定产品质量时,进行水煮实验。32 安全指标安全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安全指标项目 指标汞(以Hg计),mg/kg ≤05砷(以As计),mg/kg ≤05

表2 安全指标(续)-1项目 指标铅(以Pb计),mg/kg ≤05镉(以Cd计),mg/kg ≤05土霉素,mg/kg ≤100注:其他农药、兽药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4 试验方法41 感官试验411 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将试样置于白色搪瓷盘或不锈钢工作台上,按31条要求逐项检验。

412 水煮试验:在不产生任何气味的容器中加入500mL饮用水,将水烧开后,取约100g样品用清水洗净,放入容器中,加盖,煮5min,开盖,嗅气味,再品尝肉质。42 总汞的测定按GB/T500917的规定执行。43 总砷的测定按GB/T500911的规定执行。44 铅的测定按GB/T500912的规定执行。45 镉的测定按GB/T500915的规定执行。46 土霉素的测定按SC/T3015的规定执行。

5 检验规则51 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法511 组批规则活虾以同一虾池或同一养殖场中条件相同的产品一检验批;鲜虾以来源及大小相同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512 抽样方法按SC/T3016的规定执行。

513 试样制备按SC/T3016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52 检验分类产品分为出厂(场)检验和型式检验。

521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应进行出厂(场)检验,出厂(场)检验由生产者执行,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

522 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

a)新建养殖场的养殖虾;b)养殖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d) 出场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一次的周期性检验。53 判定规则531 活虾、鲜虾的感官检验所检项目应全部符合31条规定;结果的判定按SC/T3016表1的规定执行。

532 安全指标的检验结果中有一项及以上指标不合格,则判本批产品不合格,不得复检。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61 标志产品应注明名称、产地、生产单位名称与地址、出产日期。62 包装621 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应坚固、洁净、无毒、无异味。

622 包装要求6221 活虾活虾包装中应保证其所需氧气充足,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要求。

6222 鲜虾鲜虾应装于洁净的鱼箱或保温箱中,保持虾体温度在0℃~4℃之间;避免外力损伤虾体。

63 运输631 活虾运输中应保证所需氧气充足。

632 鲜虾宜用冷藏或保温车船运输,保持虾体温度在0℃~4℃之间。

633 运输工具应洁净、无毒、无异味,严防运输污染。64 贮存641 活虾贮存中应保证所需氧气充足。暂养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642 鲜虾贮存时宜保持虾体温度在0℃~4℃之间。

643 贮存环境应洁净、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附录2 无公害食品 青虾养殖技术规范(NY/T 5285—2004)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繁殖、苗种培育、食用虾饲养和虾病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青虾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3 环境条件31 场址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养殖场周围3km内无任何污染源。32 水源、水质水质清新,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其中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pH70~85。33 虾池条件虾池为长方形,东西向,土质为壤土或黏土,主要条件见表1;并有完整相互独立的进水和排水系统。

表1 虾池条件池塘类别 面积m2 水深m 池埂内坡比 水草种植面积m2青虾培育池 1 000~3 000 约15 1∶3~4 1/5~1/3苗种培育池 1 000~3 000 10~15 食用虾培育池 2 000~6 700 约15 1∶3~4 1/5~1/334 虾池底质虾池池底平坦,淤泥小于15cm,底质符合 GB 184074—2001 中33的规定。

4 苗种繁殖41 亲虾来源选择从江河、湖泊、沟渠等水质良好水域捕捞的野生青虾作为亲虾,要求无病无伤、体格健壮、规格在4cm以上、已达性成熟;或在繁殖季节直接选购规格大于5cm的青虾抱卵虾作为亲虾;亲虾在繁殖前应经检疫。

42 放养密度每1 000m2放养亲虾45kg~60kg,雌、雄比为3~4∶1。

43 饲料及投喂亲虾饲料投喂以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2%~5%,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并适当加喂优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鲜活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5%~10%。

44 亲虾产卵当水温上升至18℃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产卵,抱卵虾用地笼捕出后在苗种培育池进行培育孵化,也可选购野生抱卵虾移入苗种培育池培育孵化。

45 抱卵虾孵化抱卵虾放养量为每1 000m2放养12kg~15kg,根据虾卵的颜色,选择胚胎发育期相近的抱卵虾放入同一池中孵化;虾孵化过程中,需每天冲水保持水质清新,一般青虾卵孵化需要20d~25d。当虾卵成透明状、胚胎出现眼点时,每1 000m2施腐熟的无污染有机肥150kg~450kg。当抱卵虾孵出幼体80%以上时,用地笼捕出亲虾。

5 苗种培育51 幼体密度池塘培育幼体的放养密度应控制在2 000尾/m2以下。52 饲料投喂521 第一阶段当孵化池发现有幼体出现,需及时投喂豆浆,投喂量为每1 000m2每天投喂豆浆25kg,以后逐步增加到每天60kg。投喂方法:每天8:00~9:00、16:00~17:00各投喂1次。

522 第二阶段幼体孵出3周后,逐步减少豆浆的投喂量,增加青虾苗种配合饲料的投喂,配合饲料的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配合饲料投喂1周后,每天投喂量为30kg/hm2~45kg/hm2,投喂时间每天17:00~18:00。

53 施肥幼体孵出后,视水中浮游生物量和幼体摄食情况,约15d应及时施腐熟的有机肥。每次施肥量为每1 000m2施75kg~150kg。

54 疏苗当幼虾生长到08cm~10cm时,根据培育池密度要及时稀疏,幼虾培育密度控制在1 000尾/m2以下。55 水质要求培育池水质要求:透明度约30cm,pH75~85,溶解氧≥5mg/L。

56 虾苗捕捞经过20d~30d培育,幼虾体长大于10cm时,可进行虾苗捕捞,进入食用青虾养殖阶段。虾苗捕捞可用密网进行拉网捕捞、抄网捕捞或放水集苗捕捞。

6 食用虾饲养61 池塘条件611 进水要求进水口用网孔尺寸0177mm~0250mm筛绢制成过滤网袋过滤。

612 配套设施主养青虾的池塘应配备水泵、增氧机等机械设备,每公顷水面要配置45kW以上的动力增氧设备。

62 放养前准备621 清塘消毒按 SC/T 1008 的规定执行。

622 水草种植水草种植面积按本标准42执行;水草种植品种可选择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和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也可用水花生或水蕹菜(空心菜)等水生植物。

623 注水施肥虾苗放养前5d~7d,池塘注水50cm~60cm;同时施经腐熟的有机肥2 250kg/hm2~4 500kg/hm2,以培育浮游生物。

63 虾苗放养631 放养方法选择晴好的天气放养,放养前先取池水试养虾苗,在证实池水对虾苗无不利影响时,才开始正式放养虾苗;虾苗放养时温差应小于±2℃。虾苗捕捞、运输及放养要带水 *** 作。

632 养殖模式与放养密度6321 单季主养虾苗采取一次放足、全年捕大留小的养殖模式。放养密度:1月~3月放养越冬虾苗(2 000尾/kg左右)60万尾/hm2~75万尾/hm2;或7月~8月放养全长为15cm~2cm虾苗90万尾/hm2~120万尾/hm2。虾苗放养15d后,池中混养规格为体长15cm的鲢、鳙鱼种1 500尾/hm2~3 000尾/hm2或夏花鲢、鳙鱼种22 500尾/hm2。食用虾捕捞工具主要采用地笼捕捞。

6322 多季主养长江流域为双季养殖,珠江流域可三季养殖。

放养密度:青虾越冬苗规格2 000尾/kg,放养量为45万尾/hm2~60万尾/hm2,规格为15cm~2cm虾苗,放养量为60万尾/hm2~80万尾/hm2。放养时间:一般为7月~8月和12月至翌年3月。虾苗放养15d后,池中混养规格为15cm的鲢、鳙鱼种1 500尾/hm2~3 000尾/hm2或夏花鲢、鳙鱼种22 500尾/hm2。

6323 鱼虾混养单位产量7 500kg/hm2的无肉食性鱼类的食用鱼类养殖池塘或鱼种养殖池塘中混养青虾,一般虾苗放养量为15万尾/hm2~30万尾/hm2。鱼种养殖池可以适当增加青虾苗的放养量,放养时间一般在冬、春季进行。

6324 虾鱼蟹混养放养模式与放养量见表2。

表2 虾鱼蟹混养放养表品 种 规 格 放养量 放养时间青 虾 全长2cm~3cm 45万尾/hm2 1月~3月河 蟹 100只/kg~200只/kg 4 500只/hm2 1月~3月鳜 体长5cm~10cm 225尾/hm2~300尾/hm2 7月鳙 05kg/尾~075kg/尾 150尾/hm2~225尾/hm2 1月~3月64 饲养管理641 饲料投喂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投饲原则,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

6411 饲料要求提倡使用青虾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应无发霉变质、无污染,其安全限量要求符合 NY 5072 的规定;单一饲料应适口、无发霉变质、无污染,其卫生指标符合 GB 13078 的规定;鲜活饲料应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毒、无污染。

6412 投喂方法日投2次,每天8:00~9:00、18:00~19:00各1次,上午投喂量为日投喂总量的1/3,余下2/3傍晚投喂;饲料投喂在离池边15m的水下,可多点式,也可一线式。

6413 投饲量青虾饲养期间各月配合饲料日投饲量参见表3,实际投饲量应结合天气、水质、水温、摄食及蜕壳情况等灵活掌握,适当增减投喂量。

表3 青虾饲养期间各月配合饲料日投饲率月 份 3 4 5 6 7 8 9 10 11 12日投饲率% 15~2 2~3 3~4 4~5 5 5 5 5~4 4~3 2642 水质管理6421 养殖池水养殖前期(3月~5月)透明度控制在25cm~30cm,中期(6月~7月)透明度控制在30cm,后期(8月~10月)透明度控制在30cm~35cm。溶解氧保持在4mg/L以上。pH 70~85。

6422 施肥调水根据养殖水质透明度变化,适时施肥,一般在养殖前期每10d~15d施腐熟的有机肥1次,中后期每15d~20d施腐熟的有机肥1次,每次施肥量为750kg/hm2~1 500kg/hm2。

6423 注换新水养殖前期不换水,每7d~10d注新水1次,每次10cm~20cm;中期每15d~20d注换水1次;后期每周1次,每次换水量为15cm~20cm。

6424 生石灰使用青虾饲养期间,每15d~20d使用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150kg/hm2,化成浆液后全池均匀泼洒。

643 日常管理6431 巡塘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色变化、虾活动和摄食情况;检查塘基有无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6432 增氧生长期间,一般每天凌晨和中午各开增氧机1次,每次10h~20h;雨天或气压低时,延长开机时间。

6433 生长与病害检查每7d~10d抽样1次,抽样数量大于50尾,检查虾的生长、摄食情况,检查有无病害,以此作为调整投饲量和药物使用的依据。

6434 记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的格式做好养殖生产记录。

7 病害防治71 虾病防治原则无公害青虾养殖生产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使用防治药物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具备兽药登记证、生产批准证和执行批准号。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的格式做好用药记录。72 常见虾病防治青虾养殖中常见疾病主要为红体病、黑鳃病、黑斑病、寄生性原虫病等,具体防治方法见表4。

表4 青虾常见病害治疗方法虾病名称 症 状 治疗方法 休药期 注意事项红体病 病初期青虾尾部变红,继而扩展至泳足和整个腹部,最后头胸部步足均变为红色。病虾行动呆滞,食欲下降或停食,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1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用量:01mg/L~02mg/L,严重时03mg/L~06mg/L 2用磺胺甲恶唑100mg/kg体重或氟苯尼考10mg/kg体重拌饵投喂,连用5d~7d,第1d药量加倍。预防减半,连用3d~5d 3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幼虾:02mg/L~05mg/L,成虾:1mg/L~2mg/L) 二氧化氯≥10d 磺胺甲恶唑≥30d 氟苯尼考≥7d 1二氧化氯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勿与其他消毒剂混用 2磺胺甲恶唑不能与酸性药物同用 3聚维酮碘勿与金属物品接触。勿与季铵盐类消毒剂直接混合使用

表4 青虾常见病害治疗方法(续)-1虾病名称 症 状 治疗方法 休药期 注意事项黑鳃病 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部分病虾伴有头胸甲和腹甲侧面黑斑。患病幼虾活力减弱,在底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变弱,变态期延长或不能变态,腹部蜷曲,体色发白,不摄食。成虾患病时,常浮于水面,行动迟缓 1由细菌引起的黑鳃病:用土霉素80mg/kg体重或氟苯尼考10mg/kg体重拌饵投喂,连用5d~7d,第1d药量加倍。预防减半,连用3d~5d 2由水中悬浮有机质过多引起的黑鳃病:定期用生石灰15mg/L~20mg/L全池泼洒 漂白粉≥5d 土霉素≥21d 氟苯尼考≥7d 1土霉素勿与铝、镁离子及卤素、碳酸氢钠、凝胶合用 2生石灰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黑斑病 病虾的甲壳上出现黑色溃疡斑点,严重时活力大减,或卧于池边处于濒死状态 保持水质清爽,捕捞、运输、放苗带水 *** 作,防止亲虾甲壳受损;发病后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幼虾:02mg/L~05mg/L,成虾:1mg/L~2mg/L) 聚维酮碘勿与金属物品接触。勿与季铵盐类消毒剂直接混合使用寄生性原虫病 镜检可见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壳吸管虫等寄生于虾体表及鳃上,严重时,肉眼可看到一层绒毛物 1用1mg/L~3mg/L硫酸锌全池泼洒 2用1mg/L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硫酸锌≥7d 1硫酸锌勿用金属容器盛装。使用后注意池塘增氧 2高锰酸钾不宜在强烈的阳光下使用

在中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但是,由于迄今尚不完全了解的原因,其资源量年变动极大,有时多得来不及加工处理、任其躺在海滩上,有时却无影无踪无觅处。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 池塘的选择 选择离海边比较近,进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 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资源以便调整水的盐度。 池塘的大小在20亩以上为宜,越大越好。 水深在1米以上,15~3米为最宜。 岸边的坡度应该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05米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所以要注意了。 池塘的进排水 进水口应该有围网,防止杂鱼、杂虾等敌害生物的进入,围网的网目应该在40~60目左右。池塘的排水口也应该设有围网,网目应该和入水口的网目相同,防止排水时跑苗,围网的面积应该大一些,依据具体池塘大小而定。网目的大小可以随着海蜇的生长而逐渐增大,排水时水流尽量缓一些,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网上而发生死亡。 进水10天以后方可放苗,进水后根据情况可适当肥水,保证浮游动物有一定的数量。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等。此项工作应该由技术人员来完成,可求助于育苗厂家,一定要准确,这关系到放苗后的成活率。 将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厂家,看室内外池塘的水质条件差别大小才能断定是否能放苗。适宜海蜇养殖的水温范围是15~35℃,最适是22~28℃;盐度的适宜范围是8‰~36‰,最适范围是18‰~30‰。 岸边坡度太缓的池子应该在放苗前在岸边05米水深处加围网或塑料布。 放苗 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无风、无阳光直射的天气。 放苗的密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0只/亩以下。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生长缓慢、长不大等现象。具体的放苗密度应该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情况及换水条件等相联系,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条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蜇苗运输时应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 放苗时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最好将苗直接运到池塘中间,均匀、缓慢的泼洒入池内, *** 作不可急躁,以防伤苗。 养殖管理
海蜇养殖基本上采用的是不投饵的方法,因此换水(补充水体的天然饵料)对海蜇养殖非常重要。 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条件正常,7天之内不需换水,7天之后可少量换水(每次不超过20%) 海蜇养殖前期(10~20天)换水条件好的池塘可每天换水,应该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进、排水最好不要大排大灌,那样会对苗产生伤害(如苗粘在网上而导致死亡),尤其是在海蜇的伞径长到5厘米之前。 遇到坏天气如大风、大雨,最好不要换水,以免环境变化太大而对海蜇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换水前应该对所要换的新水的温度及盐度进行测量,和池子内的差别不能太大,盐度变化幅度不能超过10‰,超过这个数量不能换水。 池水的盐度最好能保持在20‰~30‰之间,对于那些附近有淡水资源的池塘,应该充分利用淡水调整池水的盐度。在适宜的区间内保持相对比较低的盐度对海蜇的生长是很有利的。但淡水的注入要均匀,不能因为局部盐度过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随时观察海蜇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动物的量。 饵料生物的数量。
在海蜇的池塘养殖前期, 池塘内浮游生物充足, 但到了养殖后期, 池塘内浮游生物的数量已不能满足生长需要, 此时应进行肥水。进行肥水主要采用3种方法: 一是鸡粪挂袋肥水, 用发酵好的鸡粪10 kg /袋, 挂袋150个/㎡。当水透明度达到40 cm 时, 立即取出鸡粪袋, 以免池塘内的水质过肥; 二是氮肥肥水, 氮肥按照22 5 kg /h㎡比例投放到水中; 三是磷肥肥水, 按30 kg /h㎡的比例投放磷肥于水中。此外, 也可采用人工投放天然轮虫、卤虫或枝角类等, 进行活体投喂。在海蜇养殖密度较大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投喂磨碎的鱼糜, 为海蜇提供饵料。但该方法必须沿着池塘四周跟踪海蜇投喂, 并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 。 水质管理。
在池塘养殖海蜇时, 为了保持池塘的水质, 水体必须经常换。通过换水, 不仅为海蜇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 而且可以保证水体肥活嫩爽, 对海蜇的生长起到刺激、促进作用。换水必须坚持少换、勤换, 避免大排、大灌。池塘中的海藻对水质的保持也非常重要, 应该定期清除养殖池中的海藻。研究表明, 可以通过人工接种小球藻培养池塘优势种群, 改善池塘环境, 培养海蜇的天然饵料, 降低养殖成本 。 保持水体理化因子平衡。
研究发现, 海蜇沉底死亡时的溶解氧小于3mg/L, 氨氮值大于37445 Lg /L, 此值可认为是引起海蜇死亡的阈值[。只有当水温在18~28 e 、盐度18~28j、pH 值75~85、溶氧\15 mg /L时, 海蜇活跃, 摄食量增大, 生长迅猛。因此, 要注意调节水体的理化因子在适当的范围内。当水温温差不超过3 e 、pH 值稳定在75~85、氨氮值小于0 2 mg /L升时, 即可放苗 。 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研究发现, 海蜇养殖过程中, 水体的初级生产力除主要受海水透明度影响外, 还受光照、盐度和营养盐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透明度与初级生产力成正比的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 要通过注入淡水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50 cm, 以保证有充足的初级生产力, 促进海蜇的快速生长 。 准备工作 育苗池用来蓄养种蜇与培养幼体,大型的容器都可以,最好是光滑的水泥池。 附着基用于螅状体附着,任何坚硬无毒的物质皆可,规模生产最好用波纹板。 其他卤虫孵化最好有专用的水泥池。加温及进、排水系统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的生产环境都可达到要求。 亲蜇的来源
亲蜇的来源一共有两种:一种为全人工培养型,主要适用于从自然海区采捕亲蜇十分困难的地区,如浙江沿海等。另一种为自然采捕性成熟的种蜇,根据采捕地点不同又分为自然海区采捕和在人工放养的虾池内捕捞两种。相对于种蜇质量来说,无论是怀卵量还是个体大小,后一种都要比前一种好。而且从近两年养殖状况来看,养殖池采捕的海蜇由于种蜇间亲缘关系而产生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表现为个体大小不均,小蜇居多。 产卵与孵化
在繁殖盛期的自然水温下,未受精的卵经3~5小时解体;受精卵经一段时间开始卵裂,然后发育为早期浮浪幼虫。 人工孵化程序 蓄水和水处理:种蜇进池前将水池刷洗干净,注入新海水,作为孵化池。在海水中加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来络合重金属离子,有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性比搭配:雌雄比以2:1搭配为佳。亲蜇密度适宜,有利于雌雄个体之间相互诱导性产物排放。 抽样镜检:移入亲蜇后,应不断从池底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产卵,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抽样观察一次,直到发现大量分裂卵或未受精卵不再受精为止。 孵化胚胎全部变为浮浪幼虫后,使用体积法定量。正常情况下孵化率在90%以上。 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和管理 浮浪幼虫左旋自转,经过一段时间变态为螅状体。前端附着形成足和柄部,后端形成口和触手,如变态时未遇到附着基,则在浮游状态下变态,柄部向上倒悬浮于水面。柄端具粘性细胞,接触附着基时易于附着。浮浪幼虫变态为螅状体后,绝大多数附着于波纹板下侧。在螅状体附着后应适时添加新鲜海水。 幼体培育池加满水后,一般采取以下四条管理措施:第一、控制光照,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上大量繁殖,以提高螅状幼体成活率;第二、保持温度,秋未池内水温降至10℃以下后,室内应有保暖设施,以维持池水温度在5~10℃为好,春季当室内水温上升至适宜温度时,螅状幼体开始出现横裂生殖,随后释放蝶体幼体;第三、适时投饵,以轮虫、挠足类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等为饵料,投喂频次依水温及摄食状况而定,一般每日1次即可。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浅,饥饿时呈苍白色,故投喂频次和投饵量可根据螅状体体色深浅酌情增减,主要以镜检为准;第四、适时换水,螅状幼体个体小,少动,耗氧量低,代谢产物较少。在20℃以下,水温低,代谢慢,没有必要频频换水。换水时用虹吸法从池底吸出有沉淀物的海水,再加入等量新鲜海水。 螅状体的体侧长出一条匍匐茎,以其末端附着,形成新落足点。原柄部末端逐渐脱离附着点。形成足囊的过程可连续进行,一般个体可形成一到十几个足囊。足囊形成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从自顶部萌发出新的螅状体。新螅状体在生长中和长成后,同样可形成新足囊并萌发出一代螅状幼体。 碟状幼体培育
螅状体在次年温度上升到适宜温度时,开始出现横裂个体。数目与螅状体的大小密切相关,一般在1个~7个左右。初生碟状体无色、半透明,直径2~4毫米。经7~10天的生长,伞径达10毫米,为中期蝶状体或稚蛰,经15~20天的生长,伞径达20毫米左右,成为幼蜇。
碟状体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时、定量投饵:碟状体在饱食以后一般要用3~4小时才能将食物消化掉,所以一般每4个小时投喂一次,同时根据肉眼观察与镜检作少量调整。 换水:碟状体培育阶段温度高,摄食量大,产生的代谢产物及残饵很容易败坏水质。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换水,换水量在碟状体培育初期为每天半量,分两次完成。在中、后期全量换水(水质不好时可以每天换全池水两次),换一次全池水不可将池水一次排干,应分三到四次完成。 充气:初生碟状体的辐缘瓣和网管尚未发育,浮游能力很弱,绝大多数个体沉降于池底。一般采取微充气的方法推动其浮游、摄食和生长。人工控制条件下,碟状幼体至稚蜇阶段的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至幼蜇阶段的成活率,可达85%以上。 出售
当幼蜇生长到2厘米以上时,即达到售出规格,应以体积法定量后出售。 我们利用对虾养殖池进行海蜇立体生态养殖试验,采取接种肥水定向培育基础饵料,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等手段,优化养殖环境。同时进行多品种搭配养殖,既充分利用水体,又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
材料与方法
①池塘选择:利用池塘 500亩,平均水深达2m以上。进排水畅通,池四周有拦网设施。
②消毒:用生石灰200kg/667㎡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
③进水:用80目筛绢网进水30cm,并用含氯32%的漂白粉30×10⁻⁶消毒。
④放苗:投放伞径15cm以上苗种。利用育苗室和土池结合进行暂养。暂养期间投喂优质的丰年虫无节幼体、轮虫、枝角类等。
⑤海蜇收获:第1茬海蜇商品规格达到3kg/个左右时,用大扣网捕获;第2茬海蜇根据市场行情可养至4~5kg/个上市;第3茬海蜇可提前上市,这样不会影响贝类收获。
方法小结
①彻底清除外海带来的有害藻类,利用人工接种的小球藻作为池塘优势种群,大大改善了池塘环境,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又能培养出优质的浮游动物作为海蜇、贝类的良好饵料,不用人工投喂饲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②自然海区污染比较严重,利用人工培养的光合细菌来改善水环境,使海蜇、鱼、虾、贝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可提高养殖效果。
③在养殖海蜇的同时,底播缢蛏、文蛤、杂色蛤,放养河豚鱼、牙鲆、对虾等进行立体混养,可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生物,提高了经济效益。

罗氏沼虾的常见病害:

1、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体表呈棕绒毛状,影响病虾摄食和蜕壳,严重时可致虾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用04毫升/千克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浓度为07毫克/千克。

2、褐斑病

病虾体表有斑点状黄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在头胸部和腹部发生较多,有时触角、尾扇及其他附肢也有,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主要由起捕及运输过程中机械损伤引起的。

防治方法:注意 *** 作,防止虾体受机械损伤;用03毫克/千克氯杀王泼洒;每千克饲料拌05-1克土霉素或拌1-2克虾糠投喂,5-7天为1个疗程。

3、黑鳃病

病虾鳃部颜色由红色转变成黑色,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此病由水质老化、真菌感染、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长期缺乏维生素C等原因引起。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定期用15毫克/千克生石灰消毒;用2-3毫克/千克的呋喃唑酮浸洗2次,每次5-10分钟。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

4、软壳病

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15毫克/千克石灰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加喂优质全价饲料。

5、硬壳病

病虾全身甲壳变硬,有明显粗糙感,虾壳呈黑褐色,无光泽,摄食减少。此病由水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水质老化等引起。

防治方法:用5毫克/千克茶粕浸洗10-15分钟;饲料中添加蜕壳素促进虾的蜕壳。

扩展资料:

沼虾的经济价值:

该属虾类是淡水经济虾类中最重要的一类,中国产量最大的是日本沼虾,以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各省产量较大;东南沿海各通海湖泊河流中则以海南沼虾为最多;山溪中常见的经济种为粗糙沼虾。这几种虾都能进行人工育苗和养殖。

世界最重要的淡水养殖种是罗氏沼虾,它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区的淡水水域,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养殖成功以来,已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养殖。

这种虾要求在24℃以上水温环境中才能迅速生长。另外个体较大的有南亚常见的马氏沼虾,体长可达230毫米;美洲的美洲沼虾体长可达250毫米;大臂沼虾在中美洲产量大,体长可达233毫米;美洲及西印度群岛常见的刺尾沼虾体长达166毫米。它们不仅为捕捞对象,也都已进行人工养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氏沼虾

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造成我国水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部分贝类产品体内残留有石油烃、砷、镉、汞等有毒物质;近岸、内湾、河口等捕捞水产品及内陆养殖的水产品受到多环芳烃、汞和镉等重金属的污染。赤潮濒发导致部分地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中毒现象时有发生。2001年由于我国贝类、对虾等水产品因毒物、药物残留指标不合格,被欧盟等国拒绝进口,给我国水产品贸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对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受环境污染、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如围垦、填海、筑坝、取沙等活动影响,许多优良的产卵场、采苗场、育肥场和增养殖场的渔业功能丧失,渔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主要经济水生生物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重要渔区的渔获物种类日趋单一,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方向演变,多数传统优质鱼种资源大幅度下降,难以形成渔汛。渤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1959 年单位网产平均在 221~43kg/网/小时之间,主要经济鱼种产量达 1388kg/网/小时,而到 1998 年产量下降了近 90%,渔获主要种类的产量 1118kg/网/小时。东海区的渔获物在 20世纪 50年代和 60年代,是以底层优质鱼为主,优质鱼分别占总产量的 483%和 554%。而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优质鱼所占的比例降低到 304%。长江四大家鱼的鱼苗由 70 年代年产 200 亿尾下降到目前的 10亿多尾。四大家鱼产卵场由于污染和环境的改变已几乎消失,鲥鱼产卵场也已不复存在,许多珍稀鱼类资源量已大幅度(五)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严重危及渔业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水生生物资源栖息环境的污染导致了水生生物组成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动植物资源持续下降,水域生物种群结构单一,水生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严重破坏。监测资料表明,我国水生动物中珍稀濒危动物的物种数目逐年增多,大黄鱼、鳓鱼等重要经济鱼类严重衰退,渤海三大毛蚶场场资源已接近枯竭。在内陆水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物种数量和资源量也呈下降趋势,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有“长江女神”美誉的白暨豚目前已不足 100头,长江白鲟、鲥鱼、松花江大白鱼等名贵经济鱼类已难见踪影。最新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水生兽类、相当数量的水生两栖类处于濒危状态。淡水鱼类中的濒危种类目前已达到 92种,占淡水鱼类总数10%。这些濒危鱼类主要包括鲤科鱼类 52 种,鲇类 11 种,鲟鱼类 5 种,鲑鳟鱼类 6 种,其他(包括鳗鲡)种类 18种。水生生物多样性是渔业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将会动摇渔业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渔业水域面临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经济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 周边新型城市也迅速形成。每年有大量生活污水排放,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并且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尚不能满足除磷脱氮要求, 造成近海污染。生活中洗菜 洗衣服 冲洗厕所等产生的污水排放量逐渐加大,造成生活用水对消落带水环境的污染逐渐加大,为了库区消落带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必须加快库区消落带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消落带的形成是由于库水的季节性水位涨落,这样就会使消落带地区的土壤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主要是库水的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不断地在土壤中富集。进而对土壤的生理性能产生影响,土壤被淹没时土壤中的养分,污染物就会被溶解和吸附在水体中,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据国家海洋局《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 2006年渤海海域污染严重,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 2万 k m2, 占渤海总面积的 26%。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排污、 人工养殖等。 2006年渤海海域中, 严重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分别约为2 770、 1 750 、 7 370和 8 190 k m2, 严重污染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均比 2005年增加约 1 000 km2, 与 2002年相比, 渤海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面积分别增加 5 230、 1 290和 1 760km2,分别增长 2 4倍、 2 8倍和 1 7倍。
由于海岸线较长,入海河流较多,加上沿河工业发展较快, 以及个别地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集中处理场所设置不完备, 致使上游工业及生活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各县区间交界和省间交界处河流所造成的陆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有关数据显示,近海约 206万km2的海域海水水质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面积比 20 世纪 90 年代初扩大近 1 倍,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域面积为 102万 km2,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域面积为 54万 km2,四类和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域面积为 50 万 km2。在内陆,长江干流沿江 22 个城市江段在 20 世纪 70年代中期每日接纳污水总量为 14365万吨,而到 1996年则猛增到 4000万吨。据统计,长江全流域污染源有 1万多个,每年有 122亿吨废水排入江湖。黄河在 20世纪 70年代的年污水接纳量为 185亿吨,20世纪 80年代增加到 217亿吨,90年代猛增到 326亿吨。目前全国有 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和市区及市郊的湖泊水质状况更差。据环境保护部最近公布的数字:全国日排放污水总量已达 13 亿吨,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库中,78%的流经城市的河流已被污染。环境污染造成一些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肥育场和渔场受到污染。
化工厂、 农药厂、 造纸厂, 工业污水的排放是造成海域污染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污染是铅、镉污染。其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废渣 铅能使土壤肥效退化 土质降低 从而让农作物不能有效顺利地生长。此外,被农作物吸收后,这些有害元素将会通过生态平衡中的食物链传送到人体内镉在环境中具有稳定 积累和不易消除的特点 通过食物链富集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 镉污染可能最终引发“痛痛病”。有研究报道,通过多种方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 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因子为镉,生态风险影响因子的顺序为镉>锌>铅>铜>铬。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顺序为镉>锌>铅>铜>铬。沿岸有除油田钻井平台的污油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外,油田开发带动油品贸易及运输的繁忙同时也增加了船舶事故溢油的频发。
围填海对传统渔业水域的占用影响渔业生产。目前我省围填海速度较快、 面积较大、 范围较广,尚无详细的围填海规划以及总量控制和年度控制指标。涉海工程倾倒区的建设,随着涉海工程增加,倾倒区占用和倾倒引起的泥沙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港口等涉海工程项目施工期和报废期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对涉海工程项目及配套工程在使用期内的排污管理比较规范, 但在项目施工期和报废期的监管存在一定问题。
二是养殖业自身污染。
由于海上养殖开发利用不尽合理,造成局部生态承载压力较大,对海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海水水质中氮、 磷等物质含量有一定增加。陆源污染物是河流污染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因此对于陆源物污染的治理, 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是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关键。我省境内的主要入海河流 47条,入海河流上游因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要建设众多水库, 加上近年来北方气候干旱,河道灌溉等用水量大,河流自身径流量不足。
一般认为养殖对虾饵料系数在12~15之间,即养成1kg对虾需要投喂12kg~15kg配合饲料。以干物质计算对虾对饲料有机物质的转化利用率在20%左右,约有80%的饲料干物质进入养殖环境中。这些物质以对虾排泄物、残饵等形式进入养殖池塘。与一般养殖鱼类不同,由于对虾通常在游动中抱食啃咬饲料,饲料颗粒因破碎、溶散及丢弃产生很高的浪费率。而对虾肠道短,消化排出快,所以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率也偏低。实验表明对虾养殖投喂饵料只有75%被对虾摄食,其余以残饵(约占15%)、溶解(约占10%)等形式散失在养殖池。对虾摄食的饲料中5%的氮被虾同化,15%通过粪便排放,其中有5%的氮以氨氮形式直接排放,8%以有机氮形式排放。对虾每摄食1kg饲料大约产生027kg(干重)粪便、025kg悬浮颗粒物和612g氨态氮。杨逸萍等在研究人工投饵虾池固体废弃物代谢负荷时发现,30%的饲料不能被虾利用而沉淀于池底。我国沿海地区养虾产量为80万吨,排入海洋环境中的残饵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这些有机污染物一部分转化成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进入再循环,一部分以溶解态和固态物质存留水体和底质中。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等在海底堆积、分解,使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硫化物等含量增加,养殖自身污染问题加重。人工投饵虾池的淤泥中含有62%~68%的N,残饵溶出的N、P营养盐是对虾养殖水环境及其邻近海域的主要污染源。有研究发现在鲑鱼网箱养殖区下部沉积物的C和N的通量很小,每年只有约10%的有机物可得到分解,79%的C和88%的N沉积(相当于饲料输入C的23%,N的21%)将积累于底部,无法被生物利用。养殖产生的有机和无机废物可直接引起养殖池塘底质中有机物负荷增加、富营养化现象,如BOD增加、缺氧等。其他的影响还有池塘土壤的酸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病原体增加、水华发生等,最终可能导致对虾养殖失败。
集约化养殖通过高密度集中饲养和高强度饲料投喂实现高产出。养殖过程自身污染物的输出,主要包括残饵、粪便和排泄物等,这些污染物或者导致养殖系统本身水质恶化,或者通过养殖废水的排放对沿岸水域产生污染效益,甚至导致富营养化。养殖过程的健康与养殖产品的健康同样重要,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海水养殖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锐减使得海水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 过去 20年间全球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中所含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给鱼虾的生存带来威胁, 影响渤海的海洋捕捞量。另外, 网围精养采取高密度放养, 药物使用量增加, 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 致使排泄物增加, 水中氮、 磷等营养要素和有机物含量猛增。通过对精养虾池中的物质平衡的研究,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只有 10%的氮和 7 %的磷被吸收, 其他都以各种形式进入环境。
养殖区域底泥中氮、 磷的含量和耗氧量比周围水体沉积物中的含量要明显高出很多。残饵和排泄物在底质堆积, 促使微生物活动的加强, 也加速营养盐的再生。同时, 在养殖过程中死亡的生物体沉降分解增加底泥里的氧的消耗, 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硫化氢和氨气等有毒物质。
水产养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还体现在养殖逃逸鱼类对其临近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水养殖逃逸的鱼类可能对疾病的传播、 野生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等产生副作用, 可能会将地方流行病传给野生种群。
三是毒害入侵困扰海洋水产业
一些病毒侵入亦导致渤海的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很大影响,其中最典型的是虾毒。由于病毒存在于动物的细胞内, 难以根治, 加上它垂直和水平都能传播,使多种生物都成为病毒载体, 如天津的厚蟹、 卤虫等, 增加了传播途径, 难以有效控制, 制约着渔业的发展。据估算,如能合理的开发利用,减轻虾病蔓延, 预估计渤海的水产量在 2010年将达到 700万 t 。如盲目地增加养殖密度, 导致养殖物种病害的濒繁发生。例如,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高密度养殖等原因, 1993年 6月,曾在沿海水产养殖暴发大面积虾瘟, 发病养殖面积占当时全国对虾养殖总面积的 76%, 减产近 12万 , t 直接经济损失 35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达 86亿元。
加大水污染治理,控制投入品数量,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养殖的第一要素,水质好坏关系到养殖产量的高低和养殖产品质量的优劣,好水才能出好鱼,才能创高产。根据现阶段养殖水域环境状况,必须防止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污染,同时还要防止养殖污染。一是要严格控制污水污染养殖水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死鱼事件发生。二是要科学使用养殖投入品, 防止因多投、 滥投而造成养殖污染。饮用水源的水库必须全面禁投 (禁投饵、 肥、 药), 保障供水需要, 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大湖、 大库要禁投或局部禁投, 大湖要保持有相当数量的水生植物, 特别是沉水植物, 维持Ⅱ—Ⅲ类水质;中小湖、 库也要限投, 严防水体富营养化, 保持Ⅲ类水质。通过禁投、 限投, 全力保障湖、库水域环境、 水产品质量和生态平衡。
要严格控制过度捕捞, 保护近海、 浅海渔业资源, 积极开发外海、 深海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 渤海捕捞渔业的发展应采取“保近捕远”的战略, 在捕捞对象和安排上采取“保底补表”的策略。当前, 渤海污染治理的重点是加强对直接入海的工业废水治理, 大中城市毗邻海域的污染治理, 以及入海河流域的污染治理。以渤海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分配及陆源排污入海的标准, 并通过容量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使用, 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因此, 可以再造渤海的渔业新环境,如建人工鱼礁,植红树林等。人工鱼礁是人为的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阻碍破坏性捕捞行为, 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 繁殖、 生长发育等场所, 以此达到保护、 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
近 20多年来已有很多沿海国家都投放了人工鱼礁。其中, 近几年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约 600亿日元用于人工鱼礁建设,建礁规模约 600万 m3。美国建造人工鱼礁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游钓休闲渔业, 而渤海则是更好的保证渤海渔业的质量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渤海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分配及陆源排污入海的标准, 并通过容量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使用, 解决污染排放问题。
重开发、重保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忽视自然规律, 对洪湖湿地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决策者应对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认识正确,遵守生态系统自然规律, 不断加大湖泊开发力度,同时加大保护力度。
保护与治理资金投入充分保障。多年积累下来的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致使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尽管提出抢救性保护以来, 但渔民的安置压力和生产、 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拆围战果面临新的挑战。 加上生态修复、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治理成效存在潜在的反d威胁。
生态环境治理科学技术要跟上去。生态系统治理必须标本兼治, 但保护与治理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综合治理方案与措施不够科学、 全面。 有些措施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 甚至有严重的副作用。 主要表现在科技力量薄弱, 科研经费得不到保障, 治理措施落后。 科学利用、 科技管理急待强化。
水域保护与开发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法律支撑。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开发联合、 共同保护。 与此同时, 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保护与开发的思路上形成统一的规划方案,强调集体利益。 涉及管理的水利、环保、 农林、 渔业、 旅游、 交通、 国土等部门, 各自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行政,形成有效的协商沟通机制。

可以。虾池是养虾的池塘,虾池可以办理合作社,可以在当地工商局设立登记申请。利津县裕丰养虾合作社于2008年6月10日,在东营工商局注册成立,合作社辖区内有虾池近200个。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26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