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商务 建设高效物流至关重要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通过利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以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早已日臻完善。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的本源是需求,即所谓的需求拉动技术创新。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琐、耗时的定单等的处理过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可见,美国在定义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须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而并非电子商务过程不需要物流的电子化。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如果只是盲目发展电子商务,而不注重发展和配备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和配送体系这样的电子商务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和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仍然可以由传统的经销渠道完成。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试想,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甚至出现了买电视机送茶叶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如软件、CD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送给购买者,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物流过程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空间转移。我国的许多网上商店由于解决不了物流问题,只好告诉购买者送货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就不要在我这里买了,电子商务的跨地域优势也就一点也没有了。
1999年9月,我国的一些单位,组织了一次72小时的网上生存测验。测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物流问题,尤其是费尽周折填好订单后漫长的等待,使电子商务的跨时域优势也丧失贻尽。此后的一次市场调查证实,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物流”。再次使人们认识到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地位的重要,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互联网周刊》撰文列举了人们为什么不选择电子商务的五大理由,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严重脱节的问题。但目前的电子商务只能是靠网络订货,靠物流体系送货。消费者网上浏览,轻松点击就完成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购买过程,但所购的书迟迟不能送到手中,最后终于等到了送来的书,封面破损,还必须支付二十元的送货费,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在经历了如此“快捷”的电子商务后,一定会说“This is the first time ,and also , the last time”。
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信息交换)、商流(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流(支付)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我国,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尚不完善,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应改造物流设施,建立与电子商务衔接的配送体系。否则,物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最大的瓶颈。
所谓物流技术,是指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概念主要是指物资运输技术或者物资流通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是各种流通物资从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时,实现各种流通形态的停顿与流动功能所需要的材料、机械、设施等硬件环境和计划、运用、评价等软件技术。
早在十多年前,发达国家的学者们就将零库存的概念引入了现代物流的范畴。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日本的一些公司实现配送设备的自动化,在消费者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了若干配送中心。这就必须储存大量物资。这种模式形成了从工厂到物流中心,再从物流中心到消费者的良性循环,节省了大量流通费用。但同时,物资的仓储费用又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中心又采用了计划配送模式,即以销定产的仓储计划技术。随着社会消费的急剧增长和消费品种的迅速多样化,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物流中心很难预测某种产品的销量。在日本食品市场,每年大约有一万五千种新产品面市,同时又有一万四千种产品退出市场,即使目前销路最好的产品,在一年之内,也有百分之六十多被挤出消费市场。这时,商品库存的积压就意味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没有库存的商业系统,零库存物流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
零库存商业系统的实施必须依托如下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有一个能够准确、快速反映市场需求的信息系统,其二必须有一个能够根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调节或者采购的快速柔性生产系统,此外,还必须有一个货物快速配送系统。
原始的办法是用人工进行的,一件产品的定购从下定单到交货,极限时间也需要二到三天时间,现在看来,这仍然是一个难以忍受的漫长的等待期间。为达到零库存的目的,还必须建立大量的配送中心,同时建立一支庞大的信息、计划、采购、配送队伍。这些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收效却并不明显。
零库存概念的提出,似乎使物流技术的发展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但电子商务的出现,将以上的问题一下子都圆满地解决了。使物流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基于英特网技术在英特网上所进行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间的商业活动的形式。电子商务实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用英特网技术以电子方式进行物品与服务的交换。电子商务所完成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货和支付,实际上,电子商务容扩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务过程。电子商务包括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同英特网的联接、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在这里,企业内部网,是生产部门,部分通道对英特网开放,提供客户访问接口,但设计生产、管理等商业机密的部分则设置防火墙等一类的安全措施,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则是客户访问的入口,用户通过英特网,可以在这个系统上查看产品目录,翻阅产品资料,还可以通过电子定单系统下单,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结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再花费巨资进行产品信息采集了。企业可以在网上发布电子公告,对用户进行调查;也可以将产品调查标放在企业主页或者某个知名站点上(尤其是某类产品的专业站点),让用户在网上即时填表或者下载填表后返回;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客户资料,发电子邮件。当信息系统通过网络采集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后,企业决策层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适时退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一旦定型,客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订货,即时反馈到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最后通过配送系统即时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企业就以极限少的投入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势必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应用,物流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能畅其流”。
物流业务流程与商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作业流程有关,也与商务形式(普通商务、电子商务)有关。
两种形式不同的是,电子商务的每个订单都要送货上门,而传统店铺销售则不用,因此,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更高,配送路线的规划、配送日程的调度、配送车辆的合理利用难度更大。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的研究和应用起步都比较晚、水平较低,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除了需要综合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而外,还必须注意配备相应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现代商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你赚钱我也赚钱”的双赢的过程,电子商务也不例外。电子商务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但如果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是送非所订,或是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或是还要收取高额的其他费用,那么电子商务的优势就会丧失殆尽。所以如何采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就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社会公用物流系统(如邮政快递185和其他众多速递公司)满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网上购物B2C形式)的需要,但由于各自为政,业务割据,相对来讲,业务量较小,物流系统的运行成本过高,从而使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也较高。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在最容易取得利润的B2B电子商务领域,我国的配送体系和物流设施还非常落后,基本上还沿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模式,即人工帐册库存管理,货物直接堆码或普通货架存放,人工或机械进行物料的搬运或装卸。这种物流管理和作业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用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系统的要求,这种落后的物流体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必须首先发展高效率的物流和配送系统,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由此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建立全国范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
数字化供应链和电商物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商物流是指电商企业通过物流渠道实现商品的配送和交付,而数字化供应链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和协作,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具体来说,数字化供应链可以为电商物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实时数据共享: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包括订单、库存、交货时间等信息,以便电商物流能够及时响应和调整。
自动化协调: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自动化协调,包括订单确认、交货时间调整、库存管理等,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协调效率,从而为电商物流提供更加高效的配送服务。
供应链可视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包括订单状态、库存情况、交货时间等信息的实时展示,以便电商物流能够及时了解供应链情况,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风险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风险管理,包括供应商评估、库存风险预警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从而为电商物流提供更加安全的配送服务。
数据分析: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包括销售趋势、库存周转率等数据的分析,以便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决策,从而为电商物流提供更加精准的配送服务。
总之,数字化供应链可以为电商物流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精准的配送服务,从而提高电商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为:“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对供应链的定义:“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那么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级的形态。
从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经历了五个阶段: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领域扩大化阶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可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顺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物流管理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从作业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是传统物流管理的逻辑延伸。
为了适应物流的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于1998年修订了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显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涵盖了物流的概念,用系统的观点看,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子系统。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发布的最新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的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认为: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业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储存的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分的供应链过程。显然供应链管理囊括了物流管理在内的各个有关的管理环节和流程。
2、供应链管理是对互动界面的管理。
供应链是由通过协同合作来共同制定战略定位和提高运作效率的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管理是对在运作能力、信息、核心竞争力、资金以及人力资源与条件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多个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因此具有互动的特征。
3、供应链管理是协商的机制,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的机制。
物流管理中,主导企业通常是制造商力图通过一个计划来控制产品和信息的流动,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冲突的买卖关系,常常导致存货向上游企业的转移或成本的转移。供应链管理同样制定计划,但目的是为了谋求在渠道成员之间的联动和协调。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分享需求和当前存货水平的信息来减少或消除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所持有的缓冲库存。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中“共同管理库存”的理念。
4、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物流管理主要是关注组织内部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和供应链一体化基本模式。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指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交付,对企业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即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供应链管理是一高度互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同步考虑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联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成本效益权衡,比如要考虑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存货以什么样的形态放在什么样的地方,在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样的计划,信息共享的深度,实施一体化管理后所获得的整体效益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配等。
5、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有着更大的依赖。
物流管理是通过对存货时间和地点的精确定位来创造价值,通过对订单管理、库存、运输、仓储管理、物料处理以及包装管理等活动的有效控制,以廉价高效的方式来寻求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和客户的价值增值。
供应链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组成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在五个主要流程上的协同合作,这五个流程包括:信息流、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以及知识流。物流是供应链模式中产品流和服务流的主要运输导管,如果说物流的运作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客户可得性的话,那么供应链管理则是首先解决在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可靠性的问题,因此有时也把供应链看作是基于信息增值交换的协作伙伴之间的一系列关系。所以,与其说供应链管理依赖网络技术,还不如说供应链管理首先是对供应链伙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共同价值观的依赖。
6、供应链管理是“外源”整合组织,物流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或不同物流功能的整合。
供应链管理更多的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协作整合外部资源来获得最佳的总体运作效果,除了核心业务以外,几乎每件事情都是“外源”的,即从企业外部获得。所以供应链管理是资源配置的更优先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物流管理,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和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那么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呢一起来看看!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篇1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 *** 作和控制,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的职能。显然,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联系
人们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而提出和逐步获得完善的,但是发展至今,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从管理内容看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决定了物流管理必然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物流运作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客户价值,即在规定的时间将特定的产品以准确的方式安全地送交指定的顾客。要实现上述目标,有赖于供应链思想的指导;而供应链的实施有赖于物流平台的支持,链上任何一种商品运动,都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实现过程,而其中的物流是任何虚拟化手段都难以实现的,链条的顺畅,必须有物流的支持。因此只有加强物流管理,才能保证供应链的顺利运转。
(二)从系统角度看
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系统的子系统。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没有物流,供应链中生产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无法得以实现,供应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出现并得到发展的。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将跨企业管理的范围扩展到营销、财务、制造等各项职能的一体化发展。供应链管理将物流管理提升到了战略层次,不仅仅关注内部竞争优势,更将外部竞争优势纳入扩展性企业范围,它使原来流通渠道与企业物流的对立走向企业物流的共生,在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下,相关联企业加强合作,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等,提升各相关联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区别
传统的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传统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需求和存货之间的关系,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系统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强调依赖战略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系统中各节点企业的简单连接。供应链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新的管理模式,并随之出现了集成供应链概念,通过与其他的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物流的协调,寻找商业机会。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具体来看,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从管理对象及导向目标看
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活动和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其内容是不可以随意无原则扩大的。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要更广,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管理,其没有明显的研究界线。物流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两者并非同义词。而供应链管理将许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整合起来,其功能超越了企业物流的范围。在导向目标上,物流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产出最优质的物流服务,这个目标是在企业总体战略下的物流管理目标。而对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其目标是以供应链为指导,实现企业内部物流和接口物流的同步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则是以供应链为导向,提升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度,获取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二)从管理模式及层次看
首先,物流管理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供应、存储和分销,没有深层次理解其他企业内 *** 作,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而供应链管理的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对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的活动进行紧密的协作控制,结成了一个动态联盟,能实现利益上的“双赢(Win—Win)”。其次,物流管理强调一个企业的局部性能优先,独立的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相关的问题,不考虑与其他企业功能的关系。而供应链管理将每个企业当作供应网络中的节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的方法研究相关的问题。最后,物流管理经常是面向 *** 作层次的,而供应链管理更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侧重于全局模型、信息集成、组织结构和战略联盟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有效管理好物流过程,对于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篇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影响现代企业物流的一个着重因素——物流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一、物流管理内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我国《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管理的表述为:“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管理是由以下活动或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工作:购买、仓储、运输、物料搬运、用户服务、通讯联络、废物利用和处理,环境控制,其中运输与库存决策、供应和分配及其渠道一体化、用户服务等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系统化和集成化是现代物流突出的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内涵
我国2001 年8 月正式施行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或服务,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或服务。供应链强调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将具有供需关系(包括服务供需、物料供需和资金供需)的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
《物流术语》中规定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本质上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其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
三、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1、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联系
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的产生早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在纵向上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在横向上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与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多方位、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即实现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网络化。从某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正是物流垂直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和延伸,但是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涵盖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等,而且它的目标是将多个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通过合作协调机制集成一个共同对应市场的有机整体,这种供需关系不仅涉及到产品需求,可能还有服务需求、资金需求甚至信息需求。总之,供应链管理比物流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2、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区别
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方面,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供应链管理则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另外,供应链管理注重结果,物流管理注重过程;物流管理对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实时跟踪、监控,而供应链管理更注重各节点企业自身情况对各节点企业之间如何运作不太关心。基于以上,供应链管理更偏向管理,而物流管理更偏向技术。
;物联网是将物体与互联网结合,达到智能化。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他两个没有关系,如果硬要赋予某种关系的话。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使物流更加智能化。转
012 供应链
是 *** 作层面的概念,对象是服务和产品,是企业在价值链和产业链已经确定的基础之上,对服务和产品的研究。
013 产业链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的范畴,是产业分析领域里的常用术语。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如大数据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全景图,物联网产业链等等。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
014 三链之间的关系
价值链的连接,是供应链的基础。
供应链的连接,是产业链的基础。
三个链都曾是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
传统价值链,主要是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出发,致力于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表现的是一种 效益观 。
供应链则是从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出发,通过提高和整合供应商与生产商供应流程的效率,以求成本最小化,体现的是一种 效率观 。
产业链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关注产业内上游、下游之间的协调与均衡,从价值角度看,产业链关注于产业整体价值及其创造活动的优化而从供应流程看,它覆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或服务交付,再到终端消费者的全过程,强调整个流程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而,产业链体现的是产业整体的 效益与效率的结合
传统价值链是以顾客需求作为出发点,顾客是价值的来源,从顾客流出的需求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经过价值链流程朝上游流动到达供应商处;
供应链是以产品或服务的供应作为出发点,产品或服务的供应流从供应商处向下游经过供应链流程流向顾客。因此,二者所表达的流向是反向的,体现出价值链倾向于向下游关注顾客的价值,而供应链则是朝上游关注整合供应商和制造商,以改进效率和降低浪费。
价值链和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只是宏观层面上的产业链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产业链从流向来看,既包括顾客需求出发的需求流、信息流沿着产业链朝上游移动到达供应商处,同时,从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出发的物流、信息流沿着产业链朝下游移动到达顾客,它的链流是一种双向流动
供应链管理立足于生产经营者的角度,以产品的功能和成本为中心,管理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对应,都是由企业内部到产业外部顺向连接。试图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的批量生产和元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寻求资源配置的最优,通过稳定有序的常规管理,获取规模经济效率。
价值链管理则是基于顾客的价值观,管理的重点是围绕顾客所认知的商品效用,管理过程是由顾客提出需求经中间商反馈到制造者的逆向链接,从商品的个性化和实效性等方面考虑需求d性的变动,采取“一对一”的单件生产模式和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把顾客的意愿融合在可变的实施互动管理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