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厉害还是大白鲨厉害?

虎鲸厉害还是大白鲨厉害?,第1张

虎鲸更厉害。
1、体型对别:虎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在上、下颌每齿列有10~12枚圆锥形的齿,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食肉动物,善于进攻猎物。大白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牙长10厘米,大型进攻性鲨鱼。
2、捕食技巧:虎鲸会利用尾巴将鲨鱼赶出水面,整个过程中甚至不用与鲨鱼发生身体接触,借助于尾巴产生的上升力能够制造一个漩涡,将鲨鱼置于其移动时形成的水流之上,一旦猎物露出水面,便转动身体同时将尾巴伸出水面,而后像施展空手道中的掌劈一样攻击鲨鱼。
大白鲨很擅长捕猎,为了有效捕捉猎物,一般采取突击,首先会在水底埋伏,当确认猎物便从下至上向猎物攻击,一般攻击情况下,第一击会令猎物重伤,这时大白鲨会停止任何攻击,直至猎物失血过多死亡后,再以温和的方式享用猎物。
3、团队协作:有时虎鲸会采团体的方式打猎,利用从隆额(海豚科用来制造回音定位的部位,会将声音集中成一束)发出的超音波互相沟通和联系,并策划战术,也会合力将鱼群集中成一个大球,然后轮流钻入取食。

在自然界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适者生存。整个食物链其实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情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之后悟出来的一个道理。从科技发展之后,人类开始对很多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可以说是做到“上天入地”。

鲨鱼和鲸鱼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端生物?

人类对于地下世界的了解,似乎没有外太空了解的那样详细,尤其是对海下生态系统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我们没有办法弄清楚生物进化的详细过程,只能通过某些纪录片来了解一些支离破碎的情况。在我们的印象中,众多的海洋生物中,鲨鱼和鲸鱼可以说是站在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端,它们对海洋中的其他生物,起到了一定的统治作用,那么这两者谁才是海洋之中的“老大”呢?

根据每年的新闻报道,我们都可以了解到,有不少鲨鱼攻击人类的情况。在鲨鱼的眼中,或许人类只不过是一种用来填饱肚子的食物而已。原以为这样的生物在海洋中,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只不过现实好像并不是这样的,当它碰到虎鲸这种生物时,便会偷偷地溜走。这么看起来两者相比的话,虎鲸似乎才是顶级的海洋“霸主”。它连鲨鱼都不害怕,为何偏偏对人类很友好呢?

虎鲸为何会对人类比较友好?

不可否认虎鲸也有攻击饲养员的情况存在,这其实是由于它们的体型十分庞大,一旦被关在狭小的空间里面,情绪会变得十分暴躁,在这种情况下,攻击饲养员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若是生活在海洋的虎鲸,它们则不会对人类做出任何的攻击行为。相反,会对人类表达出现善意。

虎鲸和海豚是一种近亲生物,它们在生物学上都隶属于同一科目。我们可以看到,海豚和人共舞的场景,那么火星自然跟人类也是比较亲近的,因此,人类在它们的眼中,似乎成了一种“志同道者”。为了更好地了解虎鲸,科研人员曾经对它的大脑进行了解剖,并且与人类的大脑进行了对比,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它们的脑区划分几乎和人类一模一样。就连神经元细胞的数量也远超人类十几亿。

在自然界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规则,高智商生物之间会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在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海豚科的生物大部分也有自己的沟通技巧。

虎鲸的智商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15-16岁时的状态,检验一个动物是否聪明,大多是采用镜子实验,看它是否能够分辨出镜子中的动物是自己,而虎鲸就曾参与过,结果很显然就是通过了,要知道人类在18个月时都不能通过这项实验,后经过科学研究,也发现虎鲸的记忆力也极强,相当于人类的15-16岁。

除此之外它们还有这极为复杂的语言系统,甚至比人类还要更加复杂,每个不同的族群之间交流都是不一样的,有点类似人类的方言,因为它们的音调会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又比较相似。

而且虎鲸还会进行诱捕行为,捕食一些海鸥或飞鸟,它们会将小鱼丢弃在水面上,等到海鸥下水捕食时,就张开大嘴,一跃而起,将其吞下,这些都足以见得虎鲸的智商之高。

虎鲸的生活习性

虎鲸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喜欢群居的生活,有2-3只的小群,也有40-50只的大群,甚至有报道称一个族群里有数百个个体,但这只是一组较小的族群之间的暂时联系。族群中的个体一般是相关个体的多代,由约20%的成熟雄性、20%的幼鲸、60%的雌性和未成熟雄性组成。

虎鲸通过学徒教导族群成员。打猎和养育后代是教给年轻鲸鱼的技能之一。它们每天总有2-3个小时静静地呆在水的表层,因为肺部充满了足够的空气,所以能够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鳍。群体成员间的胸鳍经常保持接触,显得亲热和团结。

谈自由的重要性:虎鲸被圈养42年后开始自残!

现在人们都提倡自由,人身自由,婚姻自由,工作时间自由……无论什么样的情景之下,只要条件允许,自由是人们最大的渴望!那么人类如此,动物界其实亦是如此!今天一起来谈一谈自由的重要性吧!

近日,在国外,一段视频被发布到网络上,让人看了好生感慨!视频中,一只虎鲸不断的用自己的身体和头部撞击圈养自己的水池玻璃壁!这一幕看了真的让人很是心疼!

据了解,这只虎鲸从3岁就被人捕获,圈养在这里,一晃43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期间虎鲸产下过5只幼鲸,但都不幸都没有存活!43年间,虎鲸接触的只有自己的饲养员,诺大的水池间只有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试想下,就算是人类一个人独自生活在一个地方,没有可以交流的同伴,都是十分孤独的!一个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当他面临孤独的时候,一个人就会胡思乱想,会钻牛角尖,等等各种心理疾病,或是生理疾病就会找上他!我想人类如此,虎鲸应当也是如此的!

每到动物园,孩子们都会很喜欢看海豚表演,虎鲸也同样会表演!但是,这表演可能并不是虎鲸的本性,他们本应该生活在海洋之中,他们也向往着自由和快乐,而我们似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动物门的痛苦之上!

造成虎鲸如今自残的行为,我想可能虎鲸已经生病了。它不快乐了,它孤独了,它屡次痛失自己的幼崽,一直以来,虎鲸被困在同一个环境!日积月累,各种心理问题很可能已经找上了这只虎鲸!我在想,这是不是就是人类的产后抑郁症呢?虎鲸开始用自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的不快乐,表达自己的……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在当地,很多民众联合呼吁:还虎鲸自由,要求放它回归自己的家园!

也有网友表示,人类圈养虎鲸或是海豚的人造池的深度根本敌不过海洋的深度,不利于虎鲸和海豚的生长!时间久了,这些动物丧失了自己原有的生存本领。所以,真正保护动物应该还是将它们放生,让他们回归大自然!就像是人类的产后抑郁症,应该让它得到安抚,找到释放情绪的出口,还它自由!

白鲸(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宽阔。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在海浪和浮冰中难以辨识。白鲸喜欢生活在海面或贴近海面的地方;潜水能力相当强,对于北极的浮冰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
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几个白鲸集中的地区已成为赏鲸圣地,包括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河下游与哈德逊湾西部的丘吉尔河河口。

须鲸科是须鲸亚目下最大的一个科,包含了两个属共计九种须鲸。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体重达150公吨以上,体型次大的两种须鲸体重也常突破50公吨,就连本科中体型最小的小须鲸,体重也可达到九公吨以上。
俗名由来
rorqual须鲸科的成员在英文中通常统称为“rorquals”,这个名称由挪威语演变而来,原意为“有深沟的鲸”(furrow whale),这是因为它们有一项共通点:自下颔到肚脐间有许多长沟状的皮肤皱折,称为喉腹折(throat groove 或 ventral pleat),其主要功用在于辅助进食。同属须鲸亚目的灰鲸,以及某些属于齿鲸亚目的喙鲸类也有类似喉腹折的构造,不过前者只有四条简单的折皱,在数量上与须鲸科的数十至近百条相距甚远;而喙鲸的所谓“喉腹折”仅是两颊处各有一道V字型的凹槽。
minke
小须鲸在英文里通常称作“minke”,这个名称的由来可能跟一位挪威或德国籍的捕鲸炮手Meincke有关,据说他曾在二十世纪初的一次捕鲸行动中将小须鲸误认为蓝鲸而捕杀;另有一说是这位捕鲸船员认为它们太小而不值得捕捉,“minke”是他当时脱口而出的戏谑称呼。
分布
须鲸科的分布范围广及全世界的海域,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塞鲸、与小须鲸等在各大洋都可能发现其踪迹,而布氏鲸则较为特殊,它们似乎不曾出现在北极或南极周遭的寒冷海域,而是终年停留于温、热带地区。须鲸科须鲸多半栖息于远洋而极少接近海岸,布氏鲸与大翅鲸是唯二的例外:通常前者终年皆可在近岸处发现,而后者在每年的南北迁徙途中时常会接近岸边。
在须鲸科中只有最大与最小的两个物种—蓝鲸与小须鲸—会游到南极极南端的寒冷海域。长须鲸通常不会接近南极的冰棚地区,而塞鲸的活动范围则更偏北方。(在北半球由于陆地范围较大,对气候与洋流的影响程度较强,上述情形较不明显。)不论是哪一种须鲸,一般而言体型较大的个体会有接近极区的倾向,而较年轻的鲸则多半留在较偏南(或北)的地方。
迁徙
大多数须鲸都在冬季时于温、热带海域繁衍后代,夏季在两极处取食丰盛的浮游生物与磷虾,为此它们每年都得作长距离的南北迁徙。布氏鲸是须鲸科中唯一的例外,它们似乎没有明显觅食期与繁殖季的划分,部分族群甚至可能不具迁徙性。
摄食方式
各种须鲸的食性不尽相同,如蓝鲸仅以磷虾为食,布氏鲸则以小型鱼类为主。须鲸科的摄食行为有时被描述为“狼吞虎咽”(gulper),因为它们的进食方式是张开大口一次吞下大量海水,此时它们会借著扩张喉腹折来增加口腔的容积,接著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所含的食物便会被鲸须挡住而留在口中。
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须鲸类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FONT>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
须鲸种类不多,中国发现的有9种,中国已经发现,像蓝鲸、长须鲸、大翅鲸、露脊鲸、灰鲸等

参考资料:

>虎鲸之所以叫虎鲸,是因为老虎是山中的走兽之王,而虎鲸就是水中的老虎,是水中的霸主。它是哺乳纲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身体呈纺锤形,表面很光滑,身上的颜色黑白分明。它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捕猎技巧,甚至还可以用声音进行交流,因此是比较聪明的动物,这也为它们称霸海洋提供了便利。

一、虎鲸为什么叫虎鲸虎鲸之所以叫虎鲸,是因为老虎是山中的走兽之王,而虎鲸就是水中的老虎,是水中的霸主。它是哺乳纲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身体呈纺锤形,表面很光滑,身上的颜色黑白分明。它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捕猎技巧,甚至还可以用声音进行交流,因此是比较聪明的动物,这也为它们称霸海洋提供了便利。
二、虎鲸有什么特点1、迁徙:高纬度的虎鲸会长途迁徙。在南极,一些生态型虎鲸会进入到浮冰区域寻找猎物,另一些则会在露天环境中捕食。某些地方的虎鲸还会季节性迁徙,聚集在沿海海域进行觅食,偶尔还会进入河口。
2、集群:虎鲸是高度社会性的动物,喜欢群居生活,通常会有2-3只的小群,有时甚至会有40-50只的大群。通常一个族群会有20%的成熟雄性,20%的幼鲸以及60%的雌性和未成熟雄性。虎鲸之间还可以教给后代打猎的方法。
3、游水:虎鲸每天可以游160公里,在海湾的浅水地带,喜欢用尾巴去钩拉海藻。它最快速度可达时速55公里,对船只比较好奇,偶尔会集体搁浅或困到海湾中。
4、声音:虎鲸可以发出三种声音,分别是哨声、呼叫声和点击声。通过哨声和呼叫声,虎鲸之间可以进行联系,而点击声主要是用来回声定位。此外,它可以通过回声来寻找鱼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25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