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初上》是一部暖心的励志时尚爱情剧。该剧由刘恺威、古力娜扎、张杨果而、孙艺洲等人主演。剧情主要讲述了左再骏、宁小檬和郑磊三人因“女儿”妙妙的出现从而命运交织的故事。不少人在前期都猜测妙妙的父亲是郑磊还是左再骏,可这两位都不是妙妙的生父,宁小檬也不是妙妙的生母。
妙妙是宁小檬的姐姐宁小桐的女儿。宁小桐在宁妈妈去世之后就带着宁小檬长大。与此同时宁小桐认为母亲的死是宁爸爸的错。而在妻子去世之后,宁爸爸也是愈发沉默,整日专心自己的建筑事业,对家里是不管不问,宁小桐与宁爸爸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宁小桐承受不了,于是收拾了行李要离开家。宁爸爸看到很是恼火,训斥宁小桐说只要踏出这个家门,父女关系就断绝。性子倔强的宁小桐还是离开了。之后十几年宁小桐都没有再回过宁家。
宁小桐离开家以后去了台湾,在台湾结婚生子了。可她在医院待产时,丈夫和公公、婆婆在赶来医院的路上因车祸丧生。宁小桐受到严重打击,在生下妙妙后身体也愈发虚弱了。宁小桐只好联系在台湾当交换生的宁小檬,拜托妹妹好好照顾妙妙。可宁小檬后来被查出恶性淋巴瘤,她只能把妙妙交由左再骏、郑磊抚养。
高压线下这十种活动,千万不能干!
翻斗车、挖掘机、打桩机等高大机械在电力线路附近施工时,应注意与带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保护区附近进行作业时,应提前与供电公司取得联系,供电公司会免费提供现场指导和监护。
禁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堆土,以免造成导线对地距离过近,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构成安全威胁。
禁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兴建建筑物、构筑物、彩钢瓦房、塑料大棚等,保护区内建房会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一经发现将会被责令拆除。
禁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使用机械进行开挖、钻探,以免造成电缆损伤、线路停电,甚至触电伤人。挖到杆塔拉线还会造成杆塔倾倒。
禁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烧荒、烧窑、祭祀,或堆放堆放谷物、草料、秸秆等易燃物和其他易爆物,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危及电力线路,造成停电事故。
禁止在电力线路周围放风筝,禁止向电力线路抛掷铁丝、金属纸带等物体,以免造成线路停电和人员触电事故。
禁止在电力线路附近钓鱼,以免触碰线路发生触电事故。
禁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附近堆放、倾倒生活生产垃圾以及堆放锡箔纸、塑料遮阳布(薄膜)等,以免被风吹上电力线路造成停电事故。
禁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可能危及电力线路安全的植物,以免植物生长过高影响安全供电。禁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砍伐高大树竹,必须砍伐时,须提前与当地供电公司联系,做好防止树竹倒向电力线路的措施。
损坏、破坏、盗窃电力线路设施均属于违法行为,如发现应立即向公安机关和当地供电公司反映或举报。
本公众号凡注明来源 大英融媒体 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
编校丨谭芳 吴娟
审核丨黄小倩
终审丨漆敏 杨红梅 郑磊
来源丨大英电力
大英融媒体
请扫描下载“传奇大英”APP
玩家的爱成就游戏价值
在所有与玩家相关的回忆中,郑磊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叫“盈盈”的小姑娘。
2009年,在《QQ飞车》论坛上,郑磊读到了盈盈的发帖。帖里说她得了白血病,不能上学,只能在家休养,幸运的是在朋友推荐下开始玩QQ飞车,还组建了一个车队当队长。盈盈帖末写道:她唯一的愿望就是想有一辆“永久S车暴风雪”。
郑磊看得揪心,当即通过客服同事核实并联系到了ID背后的那个女孩,主动提出满足她的愿望,送她一辆唯一永久S车暴风雪。盈盈很高兴,然而郑磊欣慰之余,也隐隐担心着打破游戏规则赠送顶尖道具的行为会被其它用户视作不公平。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并不必要——很快,论坛里玩家们都在发言赞赏《QQ飞车》充满了爱与关怀。
这正是郑磊所期待的那种互动:玩家与玩家之间,玩家与官方之间都能理解彼此,能在“破碎的现实”之外,感受到那种微小却具体的美好情感。
言谈间,郑磊提到最多的是“用户的声音”,她再三强调想要做一款好产品,就一定要认真倾听用户的声音。《QQ飞车》每位策划的QQ列表都有一个游戏玩家组别,这是策划团队不成文的共识。“我们并没有比别人聪明,做事方式也没有太大不同,做游戏也许只是多了一点执着,全力保证和用户零距离沟通。”郑磊说。
还有一次,有位玩家写信给腾讯的某位高管,称自己非常喜欢玩《QQ飞车》,尤其对飞车的尾挂(尾挂为游戏内用于装饰汽车的道具)设计很感兴趣,还附上了自己为飞车设计并亲手画的“火箭尾挂”模型。这封信经腾讯总办转至《QQ飞车》项目组,项目组很快找到了该玩家,与他沟通尾挂的具体制作,不久后,游戏里就出现了这个道具。
这样与玩家一点一滴的互动贯穿在《QQ飞车》十年运营的日日夜夜中,飞车团队也因此不自觉地拥有着更敏感的“用户视角”。
2008年,《QQ飞车》团队去丽江团建,爬山时有人往山下望去,觉得弯弯曲曲的山路特别适合做一条赛道。于是团建结束一回去,他们首件事情就是着手设计、绘制、论证和制作,很快,这条赛道上线成为游戏新赛道之一。
十年时间,《QQ飞车》总共推出了1000 多辆赛车,200余条赛道。它们很多都是在团队采风、团建甚至个人出游的见闻中所激发的灵感。郑磊说:“这些写实的赛车赛道,用户很认可,他们玩游戏时会说——‘这不是东方明珠旁边那条街吗’……这让他们有沉浸感和代入感。”
讲到职业教育,很多人想到的是从职业中专或者高职毕业,进入远离市区的工厂,在流水线上做一份简单又重复的工作,生活枯燥乏味、收入微薄、技能没有提升,更谈不上职场上的成长而蹉跎了青春。郑磊的职场生涯却不是这个样子。他在百得(苏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一家超过百年历史的外资企业。郑磊说:“我们上班是不打卡的,也不布置你去完成什么任务,而是让员工主动想办法去做出一些成绩。公司也会给我们很多支持,比如我想做某方面的探索和尝试的话,有权限使用很多经费去买相应的设备。”一旦郑磊提出的项目被公司批准,他可以申请资源,买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指定公司里哪些同事加入他的团队,一起来把这个项目实施出来。
郑磊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工作对他来讲也不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差事,而是要能得到成长。公司给他机会去参加技能大赛。郑磊参加全国智能制造技能大赛,获得过二等奖。他的工作也颇有成就,入职以来主导完成了十多套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开发,这些成果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700万以上的研发成本。他是2021年江苏省劳动模范,已经在苏州买了房,生了二胎。无论是生活状态、收入、职业成就感还是个人成长空间上,他都超过了一般的白领工作。 郑磊毕业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他的成就跟职业教育培养结果相关。他应聘百得公司时,这个岗位招聘了一年多都没有合适人选。郑磊说:“他们有面试和笔试两个环节,我是那一年多里唯一把卷纸全答出来的人。因为这个岗位是偏应用的,但也需要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很多来应聘的人是有工作经验的,可理论基本忘光了。还有一些是普通高校里来的,动手能力比较差。我是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学这个专业了,学的时间比较长,理论基础很扎实,高职阶段和工作以后又有 *** 作经验。他们的很多考题,我从前接触过甚至在学校就做过。”
郑磊应聘的岗位本来是有学历要求的,并且需要英语流利。这两项,他都不符合要求,可公司的核心诉求是找一个能胜任工作的人,于是当场决定破格录用了他。这种职教生出人头地的故事也不是凤毛麟角,因为制造业里确实需要中高级技术人才。郑磊说:“研究院或者大学里要做的一些理论研究,如果想把它们实现出来或者批量生产,是必须通过工程专家的。比如说人工智能里深度学习的研究,本来是在大学里做的,我们工业里也想用上这个研究成果,但直接搬来是没法用的。我正在做的项目就是把深度学习技术用在我们公司的一些检测上面。”
除了制造业有类似于白领一样的工作,服务业也有。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它跟影像技术相关的专业在一个独立的校区,一楼的中庭里摆着学生们的实习纪念,跟知名导演或者明星在一起的工作照和参加项目的工作牌。这些相当于高一到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比如张艺谋导演的剧组里实习过了。 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跟调色师曲思义共建了“曲思义大师工作室”。曲思义1987年进入到调色行业,代表作有《金陵十三钗》《影》等。他跟学校共建的工作室就在这栋楼里,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正的工业生产中去。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老师吕品说:“调色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在这个行业里工作越久越有深厚的积淀。比如说曲思义,80年代入行一直到现在还在工作。职业教育里培养的孩子,他们不是做设计师,但是,工业里是有岗位需要具体 *** 作的。他们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爱钻研当然也可能通过自学和积累经验成为这方面的大师。”
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服务业也逐渐繁荣起来,职业教育并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只有一些工作环境差、收入低、随时可能被时代所淘汰的岗位。如果是感兴趣的专业、并且愿意努力学习,职教生也并不一定就是传统认为那样在学业竞争中败下阵来,从此就一直垫底的人生轨迹。他们可能会逆风翻盘,最起码也能学习一个安身立命的手艺,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是时候客观了解一下职业教育了。
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的托底
职业教育是嵌入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它跟不同时期的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在过去四十年里农民工逐渐成为工厂工人的主要来源,但现在,情况已经在发生变化。德国耶拿大学博士候选人许辉长期关注和研究产业工人和职业教育,十年前,为了做研究他曾经到富士康的工厂里做工人,见证了产业工人拐点的到来。“2004年开始,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到我去富士康的2010年,眼看着人口红利就要消失了,表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在增长,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成规模的搬去中西部,比如郑州、重庆和成都。”
许辉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进入到富士康工厂,发现补充进去的新工人是职校学生。农民工和职校学生的此消彼长,其实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来临。农民工开始紧缺的2004年、2005年左右,也是职业教育比较低落的阶段。中职招生人数下滑,高职发展得也不尽如人意。最近几年成为升学家长焦虑之源的“职普比大体相当”,本来是一项1980年代就提出的政策,也是在2005年前后被强调要严格执行的。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教授说:“80、90年代,做到职普比大体相当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因为那时读中专、上技校都是很好的事情。后来中职招生逐年下滑。到了2005年前后,国家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执行力度比较坚决,职普比就被关注了。”职业教育被打上低质量的标签,很大程度并不是职业教育内部因素造成的。和震撰写的《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卷》里分析,这其实跟我国新的教育政策有关。职业教育优待政策取消了,高职的招生逐渐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倾斜,高校扩招。因为社会对学历的偏好、职业教育毕业生在人文素养方面不足,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迅速下降。主流话语对职业教育彷佛关上了大门,高考才牵动千家万户的心弦。农民工的缺口越来越大,让从前不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企业把目光投向职业教育。制造业只是一扇窗,城市里的服务业也越来越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新生力量。百年职校是一所全免费公益的职业学校。北京百年职校的校长文博说:“2005年左右北京新建了大量的楼宇,就需要物业管理人员。我们创始人姚莉女士是办企业出身的,她发现这个行业在兴起,却没有那么多一线的技术和服务人员。北京有大量农民工的孩子,初中毕业之后没有升学,也没有谋生的技术。基于当时的状况,她创办了百年职校,既给孩子们提供学习机会,也给新兴行业输送人才。”
从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劳动力队伍构成去看职业教育,它并不是中考、高考两道筛选怎么划比例的问题。和震说:“现在社会进步了,我们会觉得孩子读完中等职业教育就工作,学历低了一些。但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来看,高中阶段分流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是大体相当的。我们不看单独的国家,因为国情不一样比较意义不大,比如有些国家偏重制造业,职业教育比例高一些,有些国家偏重别的方面,职业教育比重就少一些。但是,用这些成员国的综合水平来比较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产业体系比较健全。”
职业教育并不是普通教育的托底,而是跟普通教育并行的另外一条人才培养轨道。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匡瑛说:“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时教育也有一个中长期规划,可以看到它里面把技术技能类也属于人才的一类。从前这类是叫做工人的,现在则是一种人才类型。当社会的人才观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需要一类教育与它相匹配。”
优质的职业教育要工学结合
郑磊取得的成就,也因为他接受的是质量很好的职业教育有关。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的培养方式不一样。普通教育高强度的刷题能提高升学人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则必须跟企业的真实需求匹配。
从全球经验来讲,“校企合作”是学生获得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学习经验的重要渠道。郑磊就读的苏州工业园区技术学院,承担着为苏州工业园输送技术人才的作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寿斌教授说:“学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里有政府人员,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员,再加上企业。能够进入学校董事会的企业是有选择的,必须是跟学校发展方向一致的领域,必须是领军企业,它们绝大多数是世界500强。这个团队在当时全国独一无二。”
董事会要参与学校的规划设计,讨论学校发展,这些龙头企业能够给老师和学生们带来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和资源。职业教育可不是象牙塔,王寿斌说:“我们为了拉近学生和工作岗位的距离,把工厂里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到学校中来。比如三星公司捐赠给我们一条3000万的流水线,直接是从工厂里拆下来装到我们这边的,我们的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学生。企业里的工程师也经常到学校来给学生们上课。” 职业教育也要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相契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跟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需求高度相关,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办学方向和专业的依据则是北京的情况。校长赵爱芹说:“北京教委专门做了一个契合度的课题,我们学校是核心成员之一。它研究的就是职业学校跟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办学情况用三张图就可以讲清楚,一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图,一张是产业的动态人才需求图,一张是我们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图。”
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是持续调整的。赵爱芹说:“比如说会计专业停招了几年,但现在根据丽泽商务区要建为北京市第二金融街的规划,我们把会计专业恢复了。这次准确讲不叫会计专业,根据教育部对这个专业数字化改造和升级的要求,我们定位为智能财务专业。这其实也对应了丽泽金融商务区里数字金融产业的内容。”赵爱芹在32岁的时候就成了全区最年轻的高级教师,现在是丰台区政协委员,曾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对政策的理解很深刻,并且身在北京,可以对接的资源很多,这些都用在了办学校上。
因为职业教育跟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相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就反映在职业教育的质量上。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称为被世界500强包围的学校,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和经济实力。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十几岁就有机会到张艺谋的剧组里去实习,因为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依此类推,在上海、深圳、杭州、佛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其实都有代表性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学校。而传统上认为职业教育学校里学不到东西,学生之间互相有不好的影响,自卑压抑的气氛弥漫在学校等现象,比较容易出现在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许辉说:“工厂流水线上大量使用的职校学生工,主要就来自于中西部省份。”
职业教育对不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震曾经去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一所高职调研,感触颇多。他说:“那所学校是青海湖西边唯一一所高等学校,学生可能是从非常偏远的农村走出来的,也许是几代人里的第一个。对他们来讲,读这所学校一方面是接受职业教育,一方面也是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这些孩子因为读了高职,到内地里实习一下,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是非常大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王寿斌曾经被派遣去帮助浙江一所职业院校发展,当地主要是中小微企业,产业低端,对技术人才需求不大。王寿斌说:“校企合作不能总是学校伸手去跟企业要钱。我们学校的老师把课开到企业里去,给工人们做技术培训,还带着学生帮助企业攻关一些技术难题。时间久了之后,好多企业都有压箱底的技术人才,他们能来给学生们上课,对学生们还是有帮助的。”
贯通职业教育的升学轨道
既然是跟普通教育并行的另外一条人才培养轨道,职业教育也应该像普通教育一样让学生可以继续深造。过去,这是一条“断头路”,最高学历只到专科。匡瑛说:“这跟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关,从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是为没有考上普通教育的学生准备的。每一次分流之后,都被职业教育承接了,这个领域并不需要特别高端的人。如果想走升学,有精英教育的轨道就可以了。”实际上,职业教育里多读书也是非常有利于未来发展的。
贯通“断头路”其实已经探索了很多年。西南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林克松博士说:“大概从2010年开始,山东、上海等省市开始探索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模式。这些探索除了突破职业教育的学历瓶颈,也为了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另外,对于外行来讲,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是,职业教育并不简单,有些需要长学制培养。林克松说:“部分社会需求量大,需求比较稳定的技能,其实需要培训练习的周期很长、对熟练程度要求很高,这样的专业适合进行贯通培养。” 上海的中本贯通已经被家长看作是“普娃的最好选择”,但这不能理解为一个为普娃发本科文凭的捷径。匡瑛参加了上海中本贯通的顶层设计。她说:“筛选中本贯通的专业要有非常完备的材料,审完之后要答辩,方案不满意要整改,一个个过堂,非常严格。因为上海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已经提升了,不单看中技术技能,还有一个心理成熟程度的问题。上海整个产业结构,需要的是心理成熟、情绪稳定,能够应付职场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的人才。中职生毕业时只有18岁,是不太符合的。他们需要继续成长为技术技能更精湛、心理更成熟的高层次劳动力。” 一旦贯通了“断头路”,也能为职业教育吸引到好生源。匡瑛说:“如果学生非要分成金娃娃、银娃娃、铜娃娃的话,贯通模式希望可以吸引到银娃娃。那些考到区重点、甚至能达到市重点分数线的孩子,能够比较早的有一个职业定向。我们希望3+4>7,他们的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学制又比较长,毕业之后从事这个行业的能力可以超过3年普通高中加上4年本科专业的模式。所以,这个模式的课程不是两所学校简单相加,中职学校和本科学校是坐在一起,把专业课和文化课重新排列组合,师资队伍一体化,两边的产教融合也都能够在一块儿。” 但是,中本贯通是各省市对职业教育贯通模式的一种探索,未来政策也许会发生变动。林克松说:“未来3到5年内,国家可能逐渐取消中本贯通,适当扩大中高职贯通。比如,重庆已经连续几年在压缩中本贯通的规模。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专业基本上都能做到中高职贯通。”职业教育的贯通模式还在探索当中,匡瑛说:“未来可能会在职业教育内部建立一个升学通道,现在学术界在研究职业高考,它跟普通教育的高考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把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选拔上来。现在这种文化课考试的高考形式肯定是不行的。从上海的角度来讲,未来贯通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中本贯通扩张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别大。上海正在筹办职业本科,现在已经有一所,未来还会有两所到三所。”
“每个人都能出彩”
贯通升学的“断头路”,很多家长对职业教育依旧心存疑惑,聚集的都是中考、高考竞争中“败下阵来”的生源,会不会互相有不好的影响。朱伟标是苏州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创办了5家公司。他刚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时,觉得这所学校的规模还不如高中母校,心情低落得更是雪上加霜。但经过这么年的学习和创业,再回头看,他说:“我们不能用考试分数来定义一个孩子的人生,有些孩子可能考试能力真不强,但他有他的优势。另外,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跟普通教育不一样。比如我现在从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通教育可能就是老师在黑板前讲理论。我们是拿一辆卡丁车,提供原材料,让学生们改装成新能源车。改装好了之后,去 *** 场上跑一圈,然后再拆掉。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自己查书查论文,书本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了。”
朱伟标理解学习能动性不强的心理。他投资1000万跟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一个二级学院,培养新能源汽车人才。他说:“孩子们没有学习动力,除了自卑也因为不知道未来能干什么。人一旦迷茫,思想就跟不上。我的理念是跟母校打好配合,教材是我们行业里前沿的技术资料,上课老师是我公司的业务骨干。学生们非常清楚自己学的是什么,未来要干什么。这样的好处还在于从学校到岗位能做到无缝对接。”孙畅:新闻言无不尽,话题相对而论,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新闻天天谈》,我是主持人孙畅。
郑磊:我是主持人郑磊。先来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市副研究员么李仲敏研究员,李老师您好。
李仲敏:你好。
郑磊:第二位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欧盟高校硕士联盟传播学客座教授罗清博士,罗博士您好。
罗清:听众朋友好,主持人好。
孙畅:我们看到其实这两天,应该说是中国的汽车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这个时候可能会很自然把时间推回到一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有这样的传闻,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传闻,但是吉利和福特公司纷纷站出来表示否定的。殊不知计划没有变化快,在一年之后,他们就以18亿美元的数字成交了,我们大家可能就会觉得,会感慨这个变化,我们同时也会问一问,为什么是吉利,吉利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呢?二位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
李仲敏:我觉得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当时还有传闻的时候,说吉利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可以肯定的说,不只是这一家企业谈过,应该是有好多企业,包括庄总还有奇瑞,包括北汽,最后为什么落到吉利,我想一个可能是吉利的野心的确足够大,因为当时的价钱还没有确定,大家都估计应该在,他买进来的时候,沃尔沃买进来的时候大概64亿,所以没有想到会是18亿的价格,我最初猜测即使打半折再打半折也就是16亿,最后能够谈到18亿,我觉得可能李书福也觉得收获很大。
郑磊:对,最早一年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说良心话真的有点不太相信。
孙畅:当时吉利是处于置疑声音当中的。
郑磊:对,大家都觉得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知道沃尔沃是国际上一个非常大的牌子,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车辆,吉利又是一个新兴的一个企业汽车,跟人老资格的没法比,跟福特没法比。但是没想到一个十几年中国汽车企业居然可以收购沃尔沃这个品牌,让大家真的觉得难以想象,在这里我们也请问罗博士,收购沃尔沃为什么是吉利,还是这个问题?您觉得呢?
罗清:刚才李老师从比较专业的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倒是挺想从新闻本源,或者是说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其实这是一个国际化之路。说得很大,是说每一个人,或者是说我们的一个企业,从整个国家都在迈向国际化之路的路途上,我记得当年张瑞敏先生有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但是不走更艰难,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的,我们的个体到企业到整个国家,现在都在面对着走向国际这条路上,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永远都会有人问这句话,就是为什么是你?你可以吗?
孙畅:你可以。
罗清:我记得我第一次走向国际讲坛的时候,不要说别人问我,拿到那个邀请函的时候,我自己都在问我。
郑磊:为什么是我?
罗清:为什么是我?我能吗?那么当今天五年之后,我成为在国际的,比如说欧盟的讲坛上,能够每年得到邀请,并且评估得到全优的时候,我自己回头去想当时的来路,我觉得不太可思议,你也不能想象说这个邀请如果给了别人,是不是人家能够做得更好,可能人家会比你更好,但是当时机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应该觉得责无旁贷,可能这一步你迈出去,并不见得是最成功的,但是如果你不迈这一步,那这一步永远都没有开始。所以我觉得这是对刚才那个问题从我个体的回答。但是从中国所有的企业在走向国际化之路看,你会看联想怎么样,在当年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置疑,那联想这一步,你且不说它成功和失败,它的第一步确实是经历过挫折的,比如说它在美国的战场上,是面临失利的,那么包括海尔,目前在全球化之路上,走得这么有代表性,但是它的第一步,它在美国的南加州建立自己的合资公司的时候,满头的包,就是他从聘用第一个员工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诉讼和官司。那么当联想经历了它的第一步失败,包括李东升的国际化之路,被称之为说是很不利的,就是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实验,那我们就去看,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很简单,他走出去的时候他就面临着他的选择,比如说我是兼并品牌,我是并购,还是我自己拓展市场,我是用它那边的分公司等等,他各种各样的方式他都需要去评估,可能有的是成功的,有些是不够理智的。但是,再用那句话说,如果不迈出去,可能会更艰难。
郑磊:其实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所有中国企业,在面对别人说为什么是你置疑的时候,里可以大大方方地,挺起胸膛告诉他,为什么不是我?
孙畅:但是这里面也有问题,比如说当我们这个置疑之声并不是凭空捏来的,是因为我们前面是由前车之鉴的,比如说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四川腾中曾经试图想收购悍马,但是无果而终。北汽又收购了萨博的部分资产,但是又没有涉及到核心的内容,我们大家可能就会为吉利很自然捏一把汗,就是因为前面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我们后面才会担心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当中,包括以后发生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二位对整件事情,虽然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有没有自己的担心?
郑磊:而且沃尔沃现在正在亏损?
李仲敏:我觉得在这个之前,我们比较担心,当然坦白地说,对吉利这样一个企业,我一直是抱着这么一种担心,这就像在一个多重压力底下成长起来的小孩,那么你对于中国任何一个人来说,关注他的风险的时候,是从这个角度,这个小孩千万别摔着,我们从开始的时候我也反复说,作为吉利来说这么一个企业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希望它的每一步都比较稳健,从这个案例里面来说,我的担心主要是有这么几个,第一个就是说,所有导致沃尔沃亏损的因素,吉利能够扭转哪一点?那么无论是最典型的,我们一直就是说,我也觉得能够扭转第一点,就是成本和市场,那么成本和市场都是跟中国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就进入了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时候一个悖论,你要并购的企业在国外,你要国际化,但是你的市场,你国内的市场就是最国际化的市场,你的成本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那么从这点来说,你最后并购的企业你要回到国内来,那么面临的就是工会,我们就会重新走入到上汽并购双龙的陷阱里面去,最初这么一种担心就是这一点。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事后来看,李书福他为什么,刚才还有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是李书福,从客观上来说,大家都说中国的企业,我非常同意罗老师的说法,中国的企业他要走国际化,那么李书福的这一步他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我们汽车产业的并购,现在正在进行产业的整合,吉利要想留存,十年以后还有吉利这个品牌,他就一定要跨出这一步。
郑磊:也就是说吉利本身已经遇到瓶颈了,他自己出现问题了。
李仲敏:对,如果他不去并购,现在我是国际品牌了,沃尔沃也是我的了,那么任何一个企业你吃我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不然的话如果未来中国只有十家汽车企业,或者五家,那么吉利还在不在其中就很难说。但是这一步就是说可以保证吉利,我在国内的生存是绝对有保障的,那么这是第一个,我想第二个吉利的意外的收获就是,在18亿的并购款之外有九亿的流动贷款,这对吉利来说,如果不通过并购在国内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郑磊:就是拿不到这个流动资金。
李仲敏:银行是不会给他提供这一笔的,这其中有很多,当然罗斯蔡德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就给他提供27亿,其中就有9亿是提供给吉利在运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我想就是说,我们的担心可能仍然还存在的,但是也可以看到就是说,李书福这一步有意外的收获,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原来预想到的。
郑磊:也就是说李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而且他指出一点就是说,现在我们可能扭转这个沃尔沃这个亏损的这几项因素里面,第一项可能就是所谓的销售的市场和成本,但这些东西恰恰在中国,而你又要走国际化道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我们中国企业对海外并购的悖论。
李仲敏:尤其是汽车企业。
郑磊:但是有另外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刚才李老师也说到了,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竞争非常非常激烈,但不管怎么样,吉利有了一个砝码。
孙畅:就凭借中国的市场,能不能支持吉利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罗老师怎么想?
罗清:我本身不是汽车研究的专家,但是任何一个并购,尤其是还外并购,它一定有它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看重的原因,这几个原因归结起来,无非第一个是品牌的原因,因为两个品牌国内国外的并购很少是在全强势的前提下互相并购的,它一般来说都是一方相对处于上升,另一方处于在下样的劣势,不论你是蛇吞象也罢,他在目前现在的状态下,肯定是处于一优一劣的状态,所以它一定是有问题的。最重要你要评估你的优劣之间你更想取哪一个,第一个就是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很多企业,比如说联想很典型的是,当时他的PC业务是很好的,但是它在全球里面它无论如何都打不开他的国际市场,当他要打开联想品牌的时候,他需要花数十倍的力量,而且甚至可能会无果而终。那么他来判断,通过他这样的并购,他可以很轻易地拿到一个国际品牌的概念,所以当时他并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说,在五年之内我可以免费使用IBM的品牌,但是他在做这个市场过程中,他很清楚地意识到,他未来要做自己的品牌。因此他从第二年开始,他就一直是在用这个,就是把这个品牌作为他主打,带动他的业务。所以慢慢的,IBM在两年以后就不再使用了,在它的笔记本领域里面。所以大家会看,它不管你本身是不是劣势,但他看重是它的品牌,还有一个当然是市场,这个市场还包含你的海外团队,因为有一些企业,他在大规模建构海外团队的时候,他认为成本到文化方面都是代价很大的。第三个,当然是在有一些领域中,他需要技术团队,那么这个技术是不是能够在采购当中,就是并购当中完整拿下来,这是属于你在并购的谈判细节当中非常要注意的,有的是,还有包含它的营销团队,因为我们在营销,海外营销领域里面可能会有自己的弱势。还有一个,刚才李老师提到的,就是这个意外收获,就是在资本市场。
郑磊:又来九亿美金。
罗清:对,因为并购的时候,是会带来一系列资本市场的反馈,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是说马上要进入,比如说IPO阶段的企业。所以所有这些,其实他不放在桌面上,你作为一个企业在做并购过程当中,可能你说一套背后是另一套,比如说有些资本的事你是不能拿出来说,最后你一旦进入IPO的时候,这个事变成一个概念。我说我还没有深入成为比如说吉利内部,去利用他这个并购的实质,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判断,那么它对于沃尔沃的这个并购里面,他看重的,我觉得其实品牌和刚才说的资本,另外在技术层面,其实都是他所看中的,只不过是说他能不通过并购完成他所想要的,同时又把他劣势那部分成功抛掉,这就是要看他在整个过程中运作了。
孙畅:对,其实我们对于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够收购这么大的一个汽车品牌是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但是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说,吉利是否能够将沃尔沃最核心的那个生产技术,加上自己再研发和再投资之后,变成吉利自己的核心生产力,是很担心这一点。我们来看短信平台上短信的看法,手机尾号9293的朋友说,吉利的成功收获充分体现出我们民族企业的魄力和实力,但是万里长征只是走了第一步,还是祝他好运。另外9459的朋友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说明咱们挺有实力的,和李书福高瞻远瞩的眼光也是很不错的,今后的路更长更尖锐,挑战性也更强。
郑磊:手机尾号2280的听众说了,迈出这一步不是一般人能走得出去的,这种勇气本身就值得佩服。手机尾号8909听众说,吉利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沃尔沃的技术,利用沃尔沃的技术提升吉利内在的技术含量,算有眼睛的。
孙畅:我觉得大家的担心也好,大家的鼓励也好,都会成为吉利前进的一种动力,那我们现在可能会觉得说每年,现在有担心说,吉利每年要给沃尔沃填补十几亿,吉利以后的资金运转是不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呢?李老师。
李仲敏:这是我们当时对案例的另外一个担心,从并购本身来说,吉利的资产负债率,应该是要增加一倍左右。就是说它是一个高杠杆的收购,也就是说因为这个收购本身会使得吉利进入一个高负债的经营阶段,那如果在这个阶段的同时又遭遇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话,尤其是日本车,他这种低成本的策略已经很明显了,丰田是要降成本30%,当然丰田现在遭遇这种困境,就是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中国汽车市场会进入成本竞争的阶段。那么成本竞争就意味着利润会下降,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担心高负债的运行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这是我们所担心的。
郑磊:这也确确实实是,这种高负债的运营,可能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僻陋,可能就会造成一个很难估量的影响。
李仲敏:就是你能够承担的风险小了。
郑磊:对。
李仲敏:不像以前,如果你低负债的情况下,因为吉利在这之前已经并购了一个变速香厂,澳大利亚的变速香厂,这个交易我们是非常赞同。但是之后,如果再大举并购的话,就会带来这个问题,你的负债率很高,抗风险能力会下降,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国内汽车市场一个高风险阶段。
孙畅:好,我们上半时段讨论得非常激烈,那么另外还有关于中国的企业走到海外去进行海外并购和海外投资的时候,会不会遭遇一些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冲突,包括吉利整件事情当中,他以后需要将自己的品牌怎么样经营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半时段,另外在下半时段的时候,我们还会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系,研究品牌传播的陈冠教授跟我们共同来解读,一小段的片花之后,我们下半时段再见。
蛇吞象收购,最终尘埃落定。昨天傍晚,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百分之百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的事宜,向媒体做了解释说明。腾中收购悍马无果而终,北汽仅购部分萨博资产今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李书福的法宝究竟是什么?而世界上最安全的车,改姓中国民气之后,前方的道路又该怎么走呢?欢迎您收听并参与今天的《新闻天天谈》。
孙畅:好,欢迎您回到下半时段的《新闻天天谈》当中,北京时间12:42分,郑磊和孙畅正在和您谈新闻。
郑磊:来介绍一下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市副研究员李仲敏研究员,第二位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欧盟高校硕士联盟传播学客座教授罗清博士。
孙畅:我们来看一下短信平台上手机尾号4655的朋友说,一定要清醒,做顶级产品就要有顶级品质,让世界认识我们。我能听出来这位听众,他可能有一点自己的担心,比如说吉利在我们平常的印象当中并不算是一个顶级的品牌,那么他收购了沃尔沃之后,它是否能够具有顶级的品质,这个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我们这种对它的信赖。这就涉及到一个品牌方面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系,主要是研究品牌方面的陈冠教授,陈教授您好。
陈冠:你好。
孙畅: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
陈冠:这个事情其实我们最近半年一直在等待令人激动的时刻,应该说可能我们发生经济危机以来,我觉得这是我们听到最好的消息,也是我做嘉宾参加节目以来最愉快的嘉宾身份了。
孙畅:谢谢。
陈冠:我们想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我们是喝彩的,第二个方面我们想看它的未来的。那么从现状来看,我们从喝彩,我们为什么说喝彩,从整个全球的经济危机发展,不管中国有没有危机,我们毕竟受到波及,受到波及以后,我们从中国经济的宏观和产业发展的来看,你发现最大的亮点是房地产。就是我们全民在倒腾祖业来把它变成一个越来越大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件事情对中国长远的是福是祸已经有定论了。但是这个汽车我们觉得也很好,也卖得很好,但是我们其实没有发现我们在汽车行业上有本质性的进步,但是从这个汽车行业来看,那么这一次沃尔沃,或者李书福这个行为,我觉得它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个汽车行业意义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说,因为我们百分之百的产权和知识产权拿到以后,那可以意味着我们民族品牌也好,或者真正国产品牌也好,我们国家拥有的品牌也好,这个技术质量是从低到高的飞跃,我们掌握了,我们买到了,我们拿到手里了。第二个从市场来看,肯定是从中国向世界跨越一个实质性步骤,第三个从品牌的档次来看,我们过去像吉利也好,奇瑞也好,我们照样认为它是中低档车。但是现在我们拿到这个品牌是个高档车,从这个品牌的地域覆盖来看,吉利仍然是一个,或者我们说奇瑞仍然是一个区域品牌,中国品牌,但是沃尔沃无论如何是个全球品牌,从三个飞跃来看。那么从整个产业对比来看,汽车业在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当中,最近这一年,其实还是有非常大的进步,你比如说丰田,日本汽车第一品牌,是衰落的现在,是受到了打击,它的品牌是损伤的。那么我们中国汽车业做了三个事情,第一个是悍马,腾中悍马,当然没有完成,但毕竟是一个尝试。第二个是北汽萨博,这个成功了,但是这三个进步来看,我们觉得腾中悍马那个算不上很大的进步,因为他只是悍马的民用品牌那一个角,其实他没有拿到什么东西,成功以后价值也不大。那北汽萨博是拿了一部分,一个知识产权,就是所谓的图纸和硬盘拿回来了,但是他没有拿到后续的研发,没有拿到整个的团队,而且他没有拿到品牌,或者他不想拿品牌。所以无论从丰田和吉利的这种行为的对比,和萨博和腾中悍马的对比,那么我们认为,吉利这次行为它是一个天壤之别的,可能你能想象到最高境界进步的水平。
孙畅:您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看好的是吗?
陈冠:对,另外我还特别想说,这个事情并不是我们最大的央企,不是我们最大的国企。
孙畅:而是民企。
陈冠:也不是汽车业最有实力的,有很多人比李书福有实力,偏偏是李书福这个家伙惦记了八年,今天终于美梦成真了,那么这个意义,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评价都不过分。原来说他是疯子,发现他竟然不是疯子,原来说他是傻子,他竟然不是傻子,竟然有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气魄。所以这个我真的要为他喝彩,这个是我们肯定的一面。大家现在有很多人在担忧,担忧什么?首先我们只花了18个亿,加上一点维持费用,比当年福特钱,福特不止65亿,65亿是账面,其实他还花了很多别的钱。那么我们说从技术和学习的角度,我特别相信李书福这个人,哪怕花个两年、三年、五年的时间,我至少能够把它真正已经在前沿的,这个几百亿美元研发出来累计的东西我们学过来,那么对于李书福来讲,就仅仅这18亿已经就太值了。第二,它这个品牌价值我们就不用说了,那么李书福现在说的事情,他说永远分开经营,兄弟两翼,我保持你,我支持你,那么其实我们说,按照李书福现在的观点,很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内,只要沃尔沃在全球稳住不要继续下滑,而我们的财力又可以支持,所以沃尔沃这个高端品牌,我个人不倾向于会断送在中国人手里,它持平就可以了。而它以前前期的投入,它的技术含量,其实比它的市场表现要深厚得多。
孙畅:您的意思是先让他走稳了。
陈冠:对,其实他有很多潜力在过去福特的手里没有养好,他没有让它发挥出来,这个发挥出来以后它持平没有问题,甚至可能略有上升,这是在全球。那么在全球的话,我相信李书福,我们只要把这个东西学完了,确实把吉利提升到内在的品质跟沃尔沃达到平级的水平,那么在中国市场我们就大大进步了,那么那三十万实现以后,就是中国的三十万加全世界的三十万,其实沃尔沃品牌的全球复兴,其实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孙畅: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陈冠:对,它可持续发展,用最好的未来世界销量第一的中国市场,使沃尔沃首先因为中国市场而在量和质上复兴,然后再使它在全世界其他市场复兴,或者说达到同样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预见,不知道是三年还是五年,那么中国市场复兴,或者达到很高境界以后,沃尔沃在全球发动总工的那一天,就是中国汽车业在全世界发动第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工事的那一天。
孙畅:您很期待我们中国汽车企业的爆发是吗?
陈冠:对。
孙畅:好,谢谢,谢谢陈冠教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连线,再见。
郑磊:我们可以听出来,陈冠教授从品牌这一块来讲非常非常认同,而且很兴奋,盯了半年了,这个确确实实是,无论后续吉利怎么去完善这个品牌,或者是学本事也好,至少陈冠教授认为,这18亿买这个技术就挺值的。
孙畅:但是我们陈冠教授曾经和李书福有过短时间的接触,他发现他的魄力是很大的,可我们也要想一想,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说单靠一位他的魄力,我们还要想一想当这样一个国外的品牌能够真的走到我们内地的市场的时候,它是不是会遇到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文化方面也是会有冲突的,是吗?
郑磊:也就是说不能光胆大。
孙畅:对,还需要很多因素。
郑磊:罗博士。
罗清:我想起当时联想的柳传志总裁说的那句话,说方向对了不怕路长,在这条路上肯定是非常艰难的,我们且不说大事,我就说我身边的小事,就是从我第一次被邀请去做国际将学,到在这个讲学过程中去到每一个地方,提着我的笔记本电脑,拿着我的各种各样的课间去给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媒体的体制的时候,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千奇百怪的笑话。比如说我带上我的课间,在任何一个地方会出现我的软件不匹配,我的键盘不匹配,我的接线板不匹配,如果我的电脑出了故障,我必须用别人的,因为我们的电脑跟他们的幻灯无法接在一起,因为本身不吻合。那么我的所有东西拷到移动硬盘上,转到他们的电脑上的时候,所有中文系统他们是不读的,所以你所有东西就变成一个框,你于是需要去留所有的英文件。但是即使到那里,你所有的视频和PPT是无法播出的,因为你的软件系统跟他不一样,而你的视频刻在光碟上面,他不读,因为他所有软件系统都视同你为盗版软件。所以当所有这个过程,现在我要再去跟他们做工作的联合之前,我会存一个电脑,存一个软件的盘,存一个电子文件,存一个移动硬盘,刻两个不同格式的光碟,并且再存两个正版的播放软件。当你一次一次跟他们交往过程当中你才会知道,但大家知道,这是工作开始第一步,也就是说你后续所有更复杂的工作,其实在后面。再说每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就是我们认为的一种工作方法,我们希望一切提前都准备好,我们希望对方非常热情地接待,你希望对方给你把所有的东西,比如说车安排好,路线有人在前面接待,但是外国人大多数的工作方法是不这样的,他们比较独立。于是,他把所有日程交给我的时候,你必须自己找路,必须自己找时间,而且你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他把你所有时间安排到秒,可是面对意大利人的时候,还有五分钟就要开会了,他会在那儿请你喝咖啡,然后说不着急,大家会等你,在雅典人的时候,他会很热情地带着你东逛西逛去听音乐。而所有的工作必须以最后的成果来考量,就是不论他们的工作方法配合是怎么样,你必须要达到你的工作目标。因此所有这些东西,你会看到这个文化的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多复杂的因素,路是非常漫长的。
郑磊:看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是人的习惯,都是需要国际化标准化,这样能方便一点。李老师。
李仲敏:我觉得就是对于文化来说,蓝领上面好处理一些,就是工人,普通装修的工人上面好处理一些。吉利一定要注意白领这个阶层,就是它的研发队伍,我看到李书福一个说法,就是说要降低研发成本,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要谨慎,因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白领阶层,白领阶层特别容易波动,而且他很容易跳槽。所以我觉得吉利现在要做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一定要稳住研发队伍,不要对研发队伍动什么手脚。第二个就是说,刚才说到技术,我觉得一定要考虑到上汽和双龙的教训,即使你是两个品牌,你把沃尔沃的技术拿到吉利来用,还是有风险的,这是第二点。第三个要考虑充分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应该提前考虑把总装的过程放到国内来。
孙畅:看来我们两位专家经过自己,我们李仲敏老师是研究对于投资的,我们罗清博士是在国际上面研究传播学的,大家都对吉利这子收购沃尔沃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们也回想一下,在2010年初,底特律的车展开幕前一晚上,福特全球总裁兼CEO艾伦穆拉利,他率领福特的全球主要高管在底特律艺术馆招待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他当时说卖掉沃尔沃并非是沃尔沃发展不好,而是福特要集中资源发展福特品牌,他同时也希望李书福能够保护好沃尔沃这个品牌。李书福曾经自嘲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句话自谦的味道非常浓厚。人都说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怎么样,这个明星终于是被我们来自中国的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娶回家了,所以说以后的生活怎样,让我们先送去一份新婚的祝福。今天的《新闻天天谈》就是这样,我是孙畅。
腾讯公布向其公司股东派发约46每股公积金中后期年底分红。分红后,腾讯在JDCOM的占股将从17%降到23%,不会再是最大的公司股东。腾讯首席总裁刘志平也将辞掉董事职位。
八年前,腾讯初次项目投资京东,并将原先的方式业务流程入股京东,在电商行业行业充分发挥了更强悍的环境。八年后,腾讯与京东的资本关联不会再紧密。为何京东股权会给股东所分利润?有的人觉得这也是反垄断管控的发展趋势,腾讯降低京东并不孤独;有的人觉得这仅仅一个事例,腾讯的项目投资逻辑性是用极少数股份适用创办精英团队,如今企业早已完善。
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
12月23日,腾讯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公布根据实体分派京东股份公布中后期股利分配,并将拥有约46每股公积金京东股份。此外,京东今日稍早也验证了这一点。年底分红后,腾讯对京东的占股将从17%降到23%,不会再是最大的公司股东。腾讯首席总裁刘志平也将辞掉京东执行董事职位。
据了解,本次分派后,腾讯仍是京东的战略伙伴,对京东的市场前景满怀信心,与京东的业务流程关联不容易遭到危害,都没有进一步高管增持京东的方案。
对于此事,文远智囊团创办人王超告知《北京商报》,这也是一种独特的股利分配,一种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股票价格,也许也有反垄断要素。这也出现于美国股票市场中。股神巴菲特拥有的iPhone股被划分给公司股东,这也是一种更快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公司股东对公司的重视,并做到了降低持仓企业的实际效果。
京东仍在发展。
2014年,腾讯与JDCOM的协作起源于2014年八年的协作中,它常常出现在腾讯流行应用软件的主要部位。如微信付款、QQ钱夹网页页面通道等,与此同时QQ网络购物、拍照等货运物流单位划入京东。
方式一直以来一直遭遇着人口老龄化消退的问题。此外,京东对腾讯的总流量依靠也有些降低。一位知情人人员告知《北京商报》,腾讯产生的总流量使用价值在降低,京东与腾讯根据总流量的合作方式也必须更改。
实际上,腾讯不但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在电商行业行业,腾讯也是美团外卖的第一大股东,拼多多平台的第二控股股东。并变缓全部技术产业,腾讯的项目投资乃至 *** 纵行业更普遍。每个人在猜想腾讯是不是会以相同的方法控制美团外卖和拼多多平台,这些,到《北京商业日报》公布时,腾讯都还没澄清事实。
针对这个问题,王超直言不讳地说:这也是很有可能的。腾讯对反垄断的解释很有可能便是这一对策。腾讯的战投做到数十万亿人民币,但主要表现在股票价格被小看,最好是立即分离出来。这也是腾讯2018年9月30日大调(说白了930转型发展)后的一次重要转变。
但有专业人士觉得,腾讯与JDCOM的协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根据小量股权投资基金适用创业者,造就积极主动使用价值。如今JDCOM早已成熟了,现在是时候立即和腾讯公司股东分享投资成效了。依据腾讯的项目投资逻辑性,将来将坚持不懈极少数股权投资基金联接出色的管理团队和企业,再次发展新的路轨。
腾讯还表明,成长性企业融资增长期已变成腾讯项目投资的首要发展战略方位。腾讯的长线投资发展战略没有更改。当被创投企业具备不断自身股权融资工作能力时,其投资建议始终不变。
战略撤离
殊不知,从内部和外界的方面看来,京东出让京东股份有自已的发展战略考虑到,这也是环境因素难以避免的。2021年7月,在管控规定下,腾讯领导干部的斗鱼虎牙合拼公布停止,使游戏直播市场竞争进到稳步发展。
互联网技术资产的加快运作造成了对互联网的过多 *** 纵。上年中间经济会议初次明确提出加强反垄断,避免资本混乱扩大后,2021年中间经济会议再度注重,要正确对待和掌握资本特点和个人行为规律性,为资本设定信号灯,依规加强对资本的合理管控,避免资本粗暴提高。但中间也注重,抑止资本混乱扩大并不是资本,反而是井然有序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职称王鹏强调,财政局适用有益于领域的规范化和经营规模发展趋势,为其给予魅力,他说道:新的完全垄断市场关键发生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一些网络平台依靠资产,涉及到愈来愈普遍,资本混乱扩大将产生较大的风险性。
王鹏觉得,现阶段资本销售市场起伏比较大,必须更为高度重视井然有序发展趋势。假如在快速发展历程中产生很多垄断性、低效能乃至失效的市场竞争个人行为,就必须宏观经济政策的干涉。这类干涉是合理的、有益的、应当的。
资产应当集中化在关键业务流程上,尤其是与自主创新和科技有关,而不是寡头垄断。王鹏对市场竞争拥有新的了解。
井然有序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共享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数据共享以后,服务平台应当寻找新的突破点。宝信金融集团总裁经济师郑磊表明,互联网大佬相互关系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数据共享后,各服务平台将按照新得到的顾客或数据资料开发商品,灵活运用新资源。因而,商品将会更为趋同化,加重市场需求,进而造成服务平台商品仅有服务项目垄断性。针对顾客而言,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挑选。
另一位杰出专业人士强调,近十年来,以腾讯、阿里巴巴为象征的网络平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或是根据国有独资回收或控投完婚,最少也是项目投资站位。互联网技术武林大佬军阀割据,有商业服务和发展战略要求,也掺杂着资本的混乱扩大。
该人员表明,在反垄断发展趋势下,淘宝网墙体拆除等网络平台商品早已逐渐,资本方面的分开也是难以避免的。说到底,大型企业的转型发展核心理念应该是承担责任的,努力创造自我提升市场竞争、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客户体验等多维度均衡和身心健康发展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