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场怎么更快地提升种群质量啊,牛胚胎移植有用吗?

奶牛养殖场怎么更快地提升种群质量啊,牛胚胎移植有用吗?,第1张

牛胚胎移植,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品种改良,在更短的时间内构建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
目前国内掌握牛胚胎移植技术的企业不多,天津力牧生物就是少数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之一,而且这家企业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很多年,技术很成熟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是牛体外胚胎工程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我也是搞养殖的,之前委托过他们做奶牛改良,效果非常好。
这个企业在奶牛、肉牛良种繁育这个方面真的很专业,而且他们有自己的种质资源库,能通过活体采卵、体外受精等高效繁育方式,实现奶牛快速扩群,犊牛出生后他们还会提供饲喂及疫病管控等建议服务等。总的来说,这家公司不仅非常专业,而且服务到位,可以接触看看。

当前,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和智能大棚控制系统被不断的提起和广泛热议。那么,这三者如何区别?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
一、智慧农业
1、定义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2、应用领域
农业生产环境监控:通过布设于农田、温室、园林等目标区域的大量传感节点,实时地收集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以及土壤水分、电导率等信息并汇总到中控系统。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监测数据对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农业生产资料,并根据需要调动各种执行设备,进行调温、调光、换气等动作,实现对农业生长环境的智能控制。
食品安全:利用技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对农产品的高效可靠识别和对生产、加工环境的监测,实现农产品追踪、清查功能,进行有效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安全。物联网技术贯穿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全过程严格控制,使用户可以迅速了解食品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从而为食品供应链提供完全透明的展现,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增强用户对食品安全程度的信心,并且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提升可溯源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二、农业物联网
1、定义

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应用功能

a实时监测功能

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棚外温度与风速等数据;将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服务服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b远程控制功能

针对条件较好的大棚,安装有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农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卷帘机、水阀、风机等大棚机电设备。

c查询功能

农户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温湿度曲线、历史机电设备 *** 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 登录系统后,还可以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d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预先设定适合条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值可根据农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 当某个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立即将警告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农户,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
三、智能大棚监控系统

1、定义

深圳信立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大棚监控系统集传感器、自动化控制、通讯、计算等技术于一体,通过用户自定仪作物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参数,搭建温室智能化软硬件平台,实现对温室中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因子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智能大棚监控系统可以模拟基本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以适应不同生物生长繁育的需要,它由智能监控单元组成,按照预设参数,精确的测量温室的气候、土壤参数等,并利用手动、自动两种方式启动或关闭不同的执行结构(喷灌、湿帘水泵及风机、通风系统等),程序所需的数据都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 该系统的使用,可以为植物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并能起到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温室气候、减少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
2、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主要三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数据管理中心部分。

A、数据管理层(监控中心):硬件主要包括:工作站电脑、服务器(电信、移动或联通固定IP专线或者动态ip域名方式); 软件主要包括: *** 作系统软件、数据中心软件、数据库软件、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软件平台(采用B/S结构,可以支持在广域网进行浏览查看)、 防火墙软件;

B、数据传输层(数据通信网络):采用移动公司的GPRS网络传输数据,系统无需布线构建简单、快捷、稳定;移动GPRS无线组网模式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信号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强、安全性高、运行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C、数据采集层(温室硬件设备):远程监控设备:远程监控终端;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喷灌电磁阀、风机、遮阳幕等;

确实,物联网这一概念自从出现以来一直是以概念的形式存在的。注意到一款叫做“云听宝”的,能够初步实现物联网这一概念的产品。
是联汇科技的公司,打造的一款家居智能播放器。之所以说它是智能播放器是因为它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从内容提供、内容选择、内容分享到声音播放还原的完整解决方案,与目前市场上的蓝牙音箱、Airplay音箱等作为音箱终端的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有自己的云平台,有庞大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内容库,可以用手机直接 *** 控。它结合了移动互联网、音频播放和信息整合技术,可以说重新定义了音响。我最近正准备入手一款,题主也可以关注一下。"

当前,普遍流行的奶牛传染病主要有:一类传染病口蹄疫,二类传染病副伤寒、布鲁氏菌、结核、副结核,三类传染病黏膜病、流行热等,其他传染病大肠杆菌病等。

(1)具体防疫措施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发生传染病时的扑灭措施。

①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种类的牛群给予相应的饲料营养,从而提高奶牛机体抵抗力。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把好引进奶牛关。如果必须引进奶牛,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并且切实做好逐头产地检疫,证明无传染病才能引进。入群前还要隔离观察两个月,必要时再做一次检疫,证明无传染病才能与原来的牛群混群饲养。建立牛场隔阻消毒制度,把好牛场入门关。奶牛场的大门不能畅通无阻,必须设置隔离,入场的人员、车辆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池内经常保持有效浓度和数量的消毒药液(2%的火碱或4%的来苏儿,冬季可以用生石灰)。人员要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10分钟左右或用02%次氯酸钠洗手。对牛舍、周边环境、运动场地面、饮水槽、料槽或料道仔细清扫刷洗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如百毒杀、1210消毒液、84消毒剂、次氯酸钠等)。建立定期检疫和免疫制度,查出传染来源,保护健康牛群。奶牛场要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次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每年要进行两次口蹄疫疫苗注射。如果当地还有其他传染病,同样要在检疫后对阴性牛进行疫苗注射(如流行热疫苗、炭疽菌苗、布鲁氏菌菌苗、黏膜病疫苗等)。如果从外地引进牛,检疫完毕后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健康牛进行免疫,同时淘汰阳性牛。

②传染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

发现传染病牛,应立即隔离。隔离期间继续观察诊断,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对隔离病牛要设专人饲养和护理,使用专用的饲养用具,并禁止其接触健康牛群。及时报告疫情。发现应该上报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疫情,详细汇报病畜种类、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头数、死亡头数、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对炭疽病等急性传染病要禁止剖检,特别情况须剖检的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污染环境使其扩散传染)、初诊病原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必要时应通报临近地区,以便共同防范,防止疫病扩散。全面彻底消毒,对病牛所在的牛舍及活动场所、接触过的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病牛污染的饲料经消毒后销毁,病牛排出的粪便应集中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和消毒。对同牛舍或同群的其他牛只逐头进行临床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清学诊断,以便及早发现病牛。对多次检查无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为阴性的牛要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保护健康牛群。对死亡牛的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法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焚烧或深埋。对严重病牛及无治疗价值的病牛应及时淘汰处理,以便尽早消灭传染源。发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应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划定疫区、疫点,经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封锁,以免疫情扩散。封锁行动要果断迅速,封锁范围不宜过大,封锁措施要严密。

(2)部分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①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偶蹄家畜和偶蹄野生动物,以口腔、蹄部和乳房皮肤(主要是乳头)发生水泡和糜烂为特征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虽然多呈良性经过,但由于易感动物多、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而且人畜共患,因此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该病主要的流行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染来源多、流行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且有一定的季节型。所以防治主要采取综合措施,扑杀病畜杜绝传染来源,并根据流行毒型进行免疫接种。目前有效的疫苗注射能够基本控制该病的继续发展。

②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流产和产后感染、关节肿痛为特征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羊、牛和猪为易感动物。该病可由易感动物传染给人,尤以羊型感染力最强,而且危害很大。目前该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牧区有明显抬头趋势。该病可通过流产及流产胎儿和胎衣的病变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血清学试验进行检查(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对该病防治的原则是把好奶牛引进关,每年检疫两次,及时淘汰阳性牛和病牛。必要时接种S19(牛)菌苗(布鲁氏菌菌苗有残余毒力,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使用时要做好防护,并严格消毒用具)。发现流产牛要先隔离并尽快确诊,对病牛产的犊牛要隔离饲养。

③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病变组织形成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灶为特征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家畜中以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人和牛的结核可互相传染。结核杆菌分牛型、人型和禽型。牛结核主要由牛型结核菌引起,也可感染人型菌和禽型菌,但致病力较弱。牛型菌主要感染牛也可感染猪和人,但不感染禽。人型菌主要感染人,也可感染牛和猪,但不感染禽。禽型菌主要感染禽,也可感染牛、猪和人。该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是:渐进性消瘦,体表淋巴肿大,肺部听诊、叩诊异常,顽固下痢。检疫方法主要是采用提纯牛型结核菌素作皮内注射观察变态反应。对该病主要采取检疫、隔离、消毒、扑杀和培育健康犊牛的方法进行防治。

④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牛中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显著的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皲裂。本病在一般养牛地区都可能存在。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以后变为经常性、顽固性腹泻,排泄物稀薄、恶臭,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凝块。早期食欲正常,精神也好,以后食欲有所减退,逐渐消瘦,眼窝下陷,精神不好,经常躺卧,泌乳量逐渐减少,最后完全停止,皮肤粗糙,被毛粗乱,下颌及垂皮可见水肿,体温常无变化。腹泻有时暂停,排泄物恢复正常,体重有所增加,然后再腹泻,给青绿饲料可加剧腹泻症状,如腹泻不止,经3~4个月可因衰竭而死亡。病牛往往在感染后期才出现症状,因此用药治疗似无意义,预防本病在于加强饲养管理,特别对幼年牛更要注意给予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其抵抗力,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只;如已引进,则必须检查,确认健康时方可混群。对曾有过病史的假定健康牛群,在随时做好观察,定期进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牛只,每年隔3个月做一次检查,连续3次合格者,可视为健康牛,对检查不合格者和临床症状明显的排菌牛应隔离分批扑杀。被污染的牛舍、栏杆、饲槽、用具、绳索、运动场,要用生石灰、来苏儿、苛性钠、漂白粉、石炭酸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或冲洗;粪便应堆积高温发酵后做肥料。

⑤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妊娠母畜发生流产。不仅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有些沙门氏菌,可以使人感染和发生食物中毒,应引起注意。症状:成年牛常以40~41℃高热,昏迷,食欲废绝,脉频数、呼吸困难开始,体力渐衰,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12~24小时时,粪便中带血块,不久变下痢,粪便恶臭,含有纤维素片,间有黏液团或黏膜排出,下痢开始后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病牛可在24小时内死亡,多数在1~5天内死亡,病期延长者见脱水、消瘦、眼窝下陷、可视黏膜充血和发黄,病牛有腹痛,妊娠母牛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检查可发现本菌),一些病例可以恢复,有些牛发热,食欲消失,精神委顿,产奶量下降,经24小时后这些症状可以减退。还有些牛呈隐性经过,仅从粪便排出病菌,但数天后停止排菌。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肠炎及肺炎的病理变化。犊牛:若在牛群中有带菌的母牛,则可于出生48小时即表现拒食、卧地不起、迅速衰竭,常于3~5天夭亡,尸检无特殊变化,但从血液和内脏器官可以分理处沙门氏菌。多数犊牛在出生后10~14天发病,病初体温达40~41℃,24小时后排出灰液状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在出现病症后5~7天内死亡。有时死亡率可达50%,有时多数可恢复,病期长的腕关节和跗关节可能肿大,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可用犊牛副伤寒疫苗。治疗:可选用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并给予对症治疗,如输液,强心。沙门氏菌可传染给人,如因吃类病畜和带菌动物未经充分加热消毒的乳制品而发生中毒,潜伏期7~24小时,也可延长到数天,菌数愈多,毒力愈强,症状出现愈早,突然发烧,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和严重腹泻。

奶牛养殖技术
一、奶牛群体的选择
提高初产奶牛的产奶量要比提高经产奶牛的产奶量要容易一些,因为经产奶牛可以把吸收的额外养分储存在体内以备用。所以,在初产奶牛身上提高产奶量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但是也不要忽视经产奶牛的长期收益。往往人们忽略了头产小母牛自身生长还没有达到完全体成熟这一现象的存在,由于后备牛通常营养不良,初产时不能达到目标体重,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饲料、特别是浓缩料的饲喂量不足。
二、干物质的采食量
增加干物质的采食量不仅是提高产奶量的基础,也保证了动物在提高产奶量的同时对奶牛的繁殖力和健康状况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包括奶牛自身、饲料和管理等。
1、奶牛自身因素
奶牛自身因素大多包括活体重、形态和体况等,这些因素在此不再叙述。与奶牛自身相关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干奶牛的管理、后备牛的培育以及奶牛的遗传潜能,其中,改变干奶牛的饲养管理能够迅速地见到效益。
奶牛产犊后,干奶牛的体况是整个牛群中最容易调整的,所以给干奶牛准备正确合理的日粮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泌乳早期,由于瘤胃体积处在收缩的状态下,出现采食量相对下降现象。这种生理状态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阻止瘤胃体积的缩小,所以饲喂大量富含结构性纤维的日粮,如秸秆,这将有助于瘤胃保持伸长的状态,增加瘤胃体积。
在泌乳晚期和干奶早期,瘤胃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因浓缩料水平的下降而发生改变。因此,瘤胃微生物要为粗饲料中混合高水平、易发酵的浓缩料做好准备,适应日粮的巨大转变。同样,在泌乳晚期和干奶前期瘤胃壁也发生着变化,瘤胃体积需要得到恢复,那样就可以保证瘤胃大面积吸收微生物发酵释放的养分。来源于浓缩料的挥发性脂肪酸对瘤胃壁的生长可产生刺激作用,所以在干奶期饲喂浓缩料可促使瘤胃优先生长,为奶牛提供养分。
最后,要避免在干奶期过渡饲喂,过度饲喂会使奶牛在产后食欲下降。请记住,干奶期的正确饲养管理是产后牛更多地采食和高效地消化饲料的保证。在中国,普遍的做法是在接近分娩的时候,给干奶牛饲喂较多的浓缩料。
2、 饲料
请记住,奶牛是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以刺激它们瘤胃的收缩,这样会促使瘤胃内容物不断的混合,微生物和饲料重复的接触和反刍。含有结构性化合物的草料要避免过短,理想的切割比例是达到“鼻口的宽度”(约5cm)。干燥清洁的秸秆是提供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最佳来源,长度适中的秸秆对瘤胃活动和反刍将产生重大的作用。小麦秸秆可以提供最好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混合物中的水分含量是至关重要的,仅仅通过增加饮水量就可以提高采食量,例如,3-5升的水可以增加混合物中干物质的40-50%。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利用添加剂中的部分水分也能提高采食量,如糖蜜,主要是由于含有芳香的味道和气味及微生物作用的糖类和其他成分。
在饲料中拌入其他含水量丰富的物质,同样能够有效刺激采食量,如啤酒糟。
3、饲养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饲喂管理可能对提高动物的采食量有更大的影响。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奶牛考虑,奶牛很希望轻易的获得食物并方便的吃到。请记住,当奶牛要持续的受到伤害才能获得食物的时候,它将变得懒惰,小牛或更胆小的牛更不希望受到伤害,当在获得食物的时候需要忍受高频率的痛苦时,它们将放弃采食,我们是否考虑到要尽可能的减少奶奶牛的这种应激。
保证采食频率,如果是多种饲料混合饲喂,每天每群要尽可能多次喂养,这样可以保持了饲料的新鲜度,降低混合后因霉菌发酵产热使采食量下降的风险。每当送料的时候,奶牛总是踊跃地跑来准备分享美味。
获得食物的方式要尽可能短简单,要避免存在伤害奶牛的任何危险。例如,奶牛必须禁止接近那些更加凶猛的牛群。在较长的卧床上,每20至25个卧床必须有间断点。同样,在拴系的情况下,奶牛能够自由趴卧或者站立。在卧床上铺上沙子,这要比混凝土柔软,这样做可以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新鲜可口的饲料总是应放在奶牛的面前,尤其是高产奶牛群。观察资料表明,早上刚刚挤过奶的牛经历一段时间的采食,饲粮都远离了它们。高产奶牛总会得到更多的日粮,而剩余的饲料会喂给低产奶牛或后备牛。清整料槽饲料的应该是饲养员,而不是奶牛自己。
自由的畜舍要有足够大的饲喂空间,满足所有的奶牛同时进食。确认采食横栏设计的合理性,保持饲粮在奶牛可自由触及的范围内,并且不能对牛体产生伤害,例如摩擦横栏会导致肿胀或脓肿。有些奶牛会经常摩擦横栏,达到每天6次。
当奶牛趴卧下来,全神的进行反刍活动的时候,奶牛的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但至今这仍是一个严重被忽略的问题。顺便说一下,奶牛应该停留在下列地方--饲槽或水槽,挤奶厅,卧床或运动场,或者某两地之间的路段上。如果奶牛只是“呆呆的站着”那么需要查明原因并解决。
确保奶牛在清洁、干燥和舒适的环境内休息和反刍。
理想的卧床要有一个向前的空间,能满足正常的站起和趴卧动作,请记住,当奶牛起立时,奶牛背部是向前拱起的。有这样一个向前的空间就不会引起伤害、疼痛和挫折并且能够满足正常站立的所有姿势。如果没有这样的空间考虑,奶牛将会站立更长的时间,并且休息和反刍的时间会更少。
三、营养浓度
无论混合饲喂还是粗料和精料单独饲喂,日粮的营养浓度与干物质采食量一样重要。
1、 能量
能量浓度采取单位干物质的能量来描述,NEL/kg (MCal/kg) 。所用依据取决于实际采食量,以20kg的干物质为例 ,1kg干物质增加0035MCal的净能=1升牛奶增加07Mcal的净能。
以前,在玉米价格低廉的时候,多数人会认为淀粉带动着牛奶生产。如今这种想法正面对着全世界的挑战,尤其在美国,谷物价格的翻倍迫使人们选择了对牛奶产品没有多大作用的低淀粉日粮,但这种日粮却迎合了奶牛。来源于淀粉和可消化纤维的能量的平衡对奶牛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具有高采食量和产奶量奶牛,饲喂低淀粉日粮时,只出现极少数与饲料相关的问题,如酸中毒,低反刍或坡脚。奶牛是反刍动物,甜菜粕和玉米酒精糟对它来说都是优质的饲料。
2、 过瘤胃蛋白
更多的能量需要更多的蛋白,就像混凝土需要更多的砖才能建造房屋一样。瘤胃微生物产生的菌体蛋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通过专门饲料中过瘤胃蛋白来补充。为了获得更大的成效,就要饲喂富含各种不同氨基酸所组成的优质过瘤胃蛋白,但这不是以降低瘤胃可降解蛋白为代价,因为瘤胃可降解蛋白对日粮中高纤维的有效降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特殊的微量成分
利用众多的微量成分是实现日粮优化的优势所在。这些微量成分能够帮助提高采食量,提升奶牛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获得优质的产品、健康的足蹄、良好的繁殖力以及较少的疾病,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力的情况下,添加适量的微量成分将会与各种因素通力协作,促使奶牛发挥其遗传潜能。
1、酵母
酵母可调节瘤胃微生物的平衡,使那些利用可消化纤维菌群增多,从而提高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奶产量。当生产者了解了酵母的益处,通过一个月的试验,就会看到饲喂后的效果和转变:瘤胃微生物菌群发生了改变,粪便变得干燥,采食量出现了增长,并且日产奶量趋于平稳,乳品质得到了改善。干奶牛进入泌乳阶段前要保证有较好的准备,添加酵母具有调节瘤胃微生物的功能,从而可以使奶牛充分应对高精料的采食。
通常认为添加酵母产生的结果:多摄入1kg的干物质,可以多产15 升 的牛奶和因自身状况改善带来的可观的额外利润。
2、利用率高的微量元素
饲喂富含利用率高的微量元素物质对奶牛是有益的,这已经多次被证明。典型的微量元素预混料是以含有微量元素的各种盐类形式存在的,如氧化物和硫酸盐等。与氨基酸预混料一样,微量元素预混料要按照一定比例饲喂,特别是铜、锰、锌。这种所谓的易吸收微量元素在全世界内进行了全面详尽的研究,其结果包括:改善足部状态,减少体细胞(降低临床性乳房炎的发生几率),提高繁殖性能等,所有这些结果可能都是提高产奶量的影响因素。这些重要的营养物质通过参与生理活动来积极改善奶牛自身状况,而并不是直接反应在性状上,也就是说,均衡营养在奶产量和体增重上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停止,它在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都在工作。
提高乳产量首先要制定一套系统合理的方法,同时要降低任何对奶牛健康和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倘若想利用大量或不同的营养产品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则需要对当前的饲养管理进行严格评估,并且排除任何可能的局限性或瓶颈。了解当前状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衡量与目标的差距以及成本效益,这样的改进才是真正的有利可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43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