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北师范大学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 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17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 河北师范大学 。校友中有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荣高棠等,有学界名人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中科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李树深、贺泓等,也有许绍发、蔡振华等一批体育界精英。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
学校于2011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0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7 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606人,其中专任教师1617人。在职教职工中,正高职人员431人,副高职人员91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215人次,博士研究生导师12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68人。在校本科生23692人,研究生4638人,成人教育学生8418人。
学校现设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有本科专业95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精品在线建设课程1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近年来,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以学分制、顶岗实习支教、大类招生培养为重点,推进本科教学三大基础性变革: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主发展的需求。构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深入开展,有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此项工作曾两次作出批示予以推广;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校视察工作时,对学校在基层锻炼学生的做法和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人生选择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强化通识教育。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初步形成四种培养模式,构建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
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承担了一批国家“973”、“863”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委托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孙大业院士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蒋春澜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进入“全国百篇优博”行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等。在Science、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协同创新。已建成“细胞信号与环境适应”、“数字教育”、“燕赵学术研究中心”3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入选河北省首批新型智库;组建了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移动物联网研究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畿辅学研究中心、县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评估中心、AR重点实验室、晏梁学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二、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学院是一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是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数控铣竞赛项目集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四川省省级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第十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学院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占地约507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打造了国家级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四川省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通信实验室(成都市重点实验室)、航空精密零件创新实验室、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建有“车间化”“平台化”实训场所50余个,拥有各类高精尖的生产性设备,价值逾1亿元。建有机械工程、电气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经贸管理、轨道交通、铁道工程、汽车工程等7个教学系和1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开设了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电子商务等23个专业,其中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
学院坚持,以“厚德致远、精能兴业”为校训,以“德能并重、工学一体、品质就业、助推产业”为办学思路。全面推行二级管理、人事制度、教育教学“三大改革”。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放管服”决策部署,完善了“学院—系部”两级管理制度,构建了全覆盖的内控制度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充分调动二级系部的办学积极性。通过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培养一批高级专任教师、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兼职一批企业技术骨干的“三个一批”工程和“百名教师进百家•百名教师下百企”的“双百工程”,优化学院师资。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72人,配备了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07人,国家级教练裁判30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市级大师7人,获省级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称号7人。学院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全面对接成都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服务成都新经济发展),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率达100%。近年来,学院师生参加各类国家级和省级赛事获得一等奖17个、二等奖21个。
学院狠抓师德师风,营造“博学善导、厚生乐教”的教风,以“大思政”“大学工”“工匠文化”“校企合作”四大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融“党的建设、干部教师思政工作、学生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把思政元素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大学工”服务育人系统,以思想引领服务、专业能力培养、核心素质提升、创新实践教育和育人管理服务五大支柱体系落实“三全”育人,搭建了由智能育人平台、学生发展体系、学工队伍体系、学生活动体系构成的“一平台三体系”学生成长系统。学院大力弘扬“朝乾夕惕、孜孜求技”的学风,培育“无私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锻造“勤学苦练、师徒传承”的工匠精神。在成都市表彰的502名“成都工匠”中,我院毕业生占21名,我院培训过的企业人员占39名。
学院始终坚持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产业,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校企协同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成都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等,与成都11个产业园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初步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无缝对接,受到了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的肯定性批示。学院与莫仕、成都地铁、中航、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建订单班11个,从2015年至今,连续4年组建成都地铁订单班,累计向地铁公司输送毕业生500余名。学院与阿里巴巴、西门子公司、中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教材开发、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等合作项目30余个。
学院吸纳优质资源,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携手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WIFI)共建了“中奥成都WIFI职业国际标准培训中心”“中奥成都WIFI职业国际标准师资培训中心”,截至目前共有30余家企业70余名一线在职员工取得了欧盟认可的机电专家、数控技术专家等国际职业培训资格证书。学院与英国林肯学院共建了电子商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已完成招生50名。学院与中铁二院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非洲英语国家综合交通管理官员研修班和“一带一路”国家铁路规划建设管理官员研修班,来自3个大洲、13个国家共80名轨道交通领域高级官员参观学习。
学院秉持“全面服务地方·引领区域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成都产业走向产业高端。与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市残联、市交委、四川烟草公司、中电科集团29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了特种作业、考评员、高新计算机、SYB创业、道路运输等多个领域的多个培训项目,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培育了大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业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承办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报告会、第三届中国青年技能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等各级各类大赛50余场,涵盖了10余个工种,服务了1万余名参赛选手。学院主动承担扶贫社会责任,结合扶贫点的实际,精准施策,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先后投入资金近五百万元,所有扶贫点全部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学院被四川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
新的时代,学院坚持以,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建设“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四大专业群,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努力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社会满意度高、中西部领先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
三、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关文章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评价排名好不好(10条)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和环境空调及分配方法比较热门的互联网专业有哪些?现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各个学校也开设了很多互联网相关的专业。学习是为了拥有一个好的发展,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那么,热门的互联网专业有哪些呢?学什么好就业呢?下面,唐山职业教育网为大家介绍一下。
热门的互联网专业:
1、电子商务
互联网的诞生,使得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不单单只有线下,现在大部分人都选择线上购物方式,足不出户就能拿到得到需要的商品,而商品的宣传以及销售,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围。现如今,各种购物软件占据着手机,短视频平台也在走电子商务的路线,可见电子商务行业如今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 *** 作等知识技能,毕业后可从事网站运营与维护、商品策划及宣传等工作,就业面非常广泛,薪资也不死性,有提升,有奖金,完全靠自己的能力。
2、计算机网络技术
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每个职场人的基本技能,而掌握计算机更深层次技术的人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涵盖面非常广泛,有数据、编程等就业方向,薪资待遇也比其他行业的薪资要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将迎来更大的突破,这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将有更大额发展机遇,人才方面也将更加稀缺。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技术领域,需要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性,能力越高薪资待遇也会越高,这就需要大家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在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化、全面化、专业化地学习。
3、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也是热门专业之一,也是容易就业的行业之一。各行各业都有涉及到平面设计,比如影视行业、计算机行业、传媒行业、设计行业等等,都需要平面设计人才,掌握平面设计技术的学生,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就好。平面设计主要学习PR、PS、AE等软件的使用、后期制作、包装等,还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4、动漫与游戏制作
我国的动漫行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急需优秀的人才来突破我国的动漫行业。动漫和游戏不分家,很多动漫人物也都制作成了游戏人物,很多游戏人物也以为比较受欢迎而制作成了动漫。学会动漫与游戏制作,可以去动漫企业就业,是非常有发展的。现在的年轻人也非常喜欢动漫与游戏,因此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也非常多,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因此,动漫游戏与制作也成为了学校里的热门专业。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平面设计、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当今的热门专业,同学们是不是对这些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了呢?大家喜欢什么专业呢?不论选择学习什么,都要好好学习,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如果想学习这些专业,可以来咨询哦!一、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在哪个区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是在望城区,具体地址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该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二、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简介一、历史沿革
学院始建于1993年,前身为浏阳外国语进修学院;2002年,由湖南浏阳河职业教育集团独资投入,建成办学功能齐全的浏阳校区;2005年,开办了第一个高职专业——商务英语;200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并实现浏阳、长沙两地办学,目前主校区已迁至长沙。
二、办学条件
学院浏阳校区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学、实训、生活、服务、文体等设施一应俱全,能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
为满足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学院在长沙望城区征地683亩,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新校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一座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校园,成为我省高职院校的建筑标杆。
新校区共分三个组团建设:
第一组团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第一、二教学楼、科技孵化楼、学生南食堂、图书馆、1—3号学生公寓。
第二组团17万平方米,包括第三教学楼、外教楼、学生北食堂、4—6号学生公寓、运动场、老年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实训医院)。
第三组团10万平方米,包括室内体育馆、国际培训大楼、留学生大楼、酒店管理实训大楼。
第一、第二组团建筑将于9月交付使用,长沙校区将于7月底整体搬入新校区。
三、专业设置
学院以外语专业为主导,以涉外商贸服务类人才培养为目标。现设有英语系、西语系、东语系、涉外经济管理系、艺术与教育系、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护理系、中职教育部,共开设27个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市、区招生,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学院的专业体系分为应用外语类、涉外经管类、涉外护理类、信息技术类和艺术、教育类五大板块,人才培养主要对接国家的“一带一路”和湖南的外向型经济。目前,应用外语专业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的“拳头产品”。以湘雅医院知名教授、博士为学术和管理团队的涉外护理专业成为了广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专业。2018年,学院新增学前教育和助产两个新专业,成为全省唯一非师范类高校中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唯一非医卫类高校中具有助产专业的高职院校。获批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艺术设计、音乐传播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将首次正式面向全省招生。
四、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65人,其中专任教师226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突破35%,“双师型”教师占比突破45 %,具有海外学习及工作背景的教师占比突破20%。
五、人才培养
学院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一是按照市场标准,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即“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外语技能+专业技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针对专业特征,构建了“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课程体系”。
三是发挥语言优势,全力推行“外语+专业+技能”的创新培养模式。
四是深化合作育人,形成了“学校培养+企业培养+国外合作高校分段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六、学生发展
学院注重加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培养,全力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将促进学生充分、有效、高质量就业作为“良心工程”进行建设。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拓展企业合作资源,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定向定岗就业,丰富了学生就业渠道。
学院与省商务厅成立学院境外就业工作站,先后与17家境外企业签订境外实习合作协议,与50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就业渠道。近三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平均为926%,就业专业对口率达61%以上,境外就业10%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学院是湖南省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评估“优秀”高校。
七、国际交流
学院致力打造“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办学特色,是全省对外交流与合作最活跃、国际化办学特色最鲜明的高职院校。
一是与30多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的师资力量、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是推动了多个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建立了“国际海乘订单班”、“环金跨境电商班”、“中澜定向培养班”、“涉外护理专业赴德赴日定向就业班”,开辟了学生境外定向就业培养的新模式。
三是依托国外高校和境外企业,建立了学分互认、语言研修、带薪实习、学历提升等不同形式的“学生国际合作培养”通道。
四是在美国纽约华尔街建立了国际交流工作机构以及师生境外学习、交流、就业服务基地。2017年跻身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50强高职院校。
八、社会影响
学院遵循“独立之人格,仁爱之精神”的校训精神,以“办有良心的教育,育有作为的学生,建有品质的学校”为宗旨。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已成为我省小语种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心。学院是《长沙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也是目前中国高校中被世界职业教育院校联盟吸纳为会员的5所高校之一,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我院位列“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也是湖南唯一一所上榜高职院校。学院现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长沙市骨干民办学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高校、湖南省党建工作评估合格高校、国家民政部“规范化办学评估”最高评价等级“5A”级学校,同时也是 “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长沙市服务外包人才优秀培训基地”。
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511-87290000,该校联系地址为江苏省句容市文昌东路19号、邮编为212400。
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90余年的历史传承,学院已发展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一主两翼”校园格局。
学院坐落于南京市东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占地面积6000余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有农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经济与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51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3000多人。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79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8%,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十大科技标兵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骨干教师23人、科技创新团队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8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科研团队1个。
实验实训。建有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校内实训基地,核心区面积5635亩,辐射区10000多亩。基地建有作物生产、园林工程、畜牧生产和食用菌生产等5个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农业物联网应用等6大实训中心,建有国家南方丘陵地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南方乡土树种良种繁育基地、江苏省现代园艺工程中心、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19个重点产学研平台。现已成为融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普教育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学院建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比赛基地,承担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新城疫抗体测定、植物组织培养、艺术插花、小动物手术、农业机械维修、种子质量检测、手工制茶、农产品检测等所有比赛项目。现有117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72亿元。
办学举措
学院始终坚持农林职教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践行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政校行企联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省监狱管理局、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盐城亭湖区政府合作,政府出资助学、招生招工一体进行双主体育人,适岗培养农村经营管理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省委组织部“定制村官”班落户学院。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学院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江苏亚振集团、艾贝尔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订单班,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南京林业大学、 扬州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学研创并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校内实训平台,实行项目教学、课题研究、师生承包、工学交替;依托校外共建或共享型平台(如职教集团内企业平台),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孵化;凭借学院草坪、苗木、茶叶、果蔬、种业等科技产业平台,推进产教结合、学研结合、创新实践、成果转化。围绕农、林、牧、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创业教育板块,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致富一方百姓。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信息优势,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推广的草业、应时果蔬、茶业、彩叶苗木、种业等五大产业,现已被省政府确定为丘陵地区优势主导产业。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培训驱动的方式,积极投身农业科技推广主战场,努力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学院分别与云南普洱、新疆伊犁、西藏拉萨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协议,开展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带动西部地区农牧产业及职业教育发展。
坚持面向国际,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2015年10月,高层次的中法政府间的农业交流合作项目——中法农民培训中心落户学院。同时依托江苏农博园建立了中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共建中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办了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办学项目。举办了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培训班、印度尼西亚生物化学中学师资培训班、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修班等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招收了70多名全日制留学生。与包括美国、法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学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学院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
办学成果
学院“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园林工作室育高职园林技术精英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学院先后建成了7个国家重点专业,7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8个省重点专业(群),主持建设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了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打造了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1名国家级和4名省级教学名师。“十一五”以来,依托产业推广平台承担973、863、948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持有国家发明专利26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
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据历年就业蓝皮书,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就业竞争力等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名列前茅。近3年,企业满意度均在91%以上。
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年培训培养农民、农技人员2万余人次,为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培训农技人员2000多人次。
学院依托专业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推广农作物良种500万亩,建有草坪草示范基地16万多亩,推广彩叶苗木20万多亩,辐射20多个省(市),带动6万户农民致富。自2009年以来,学院实施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句容、泗洪、溧阳和沭阳四县分别实施“5111”工程,即发展5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技术、建设10个特色示范村、培训1万农民,创造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业绩。2016年荣获“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
示范辐射成效明显。学院现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组长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基地。先后举办了29期近2000人次全国师资培训班;承办了“中法农民教育”、“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国草业产业发展”、“全国茶业科技创新”等高层论坛。连续六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
学院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与云南普洱合作,带动滇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的现代职教发展项目。在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主持下,与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学院探索农林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教育部长周济,近三任省委书记、省长都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近三年中,省内外有300多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我院考察交流;《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200多篇次对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以《农林院校照样可以办得如此精彩》为题深度报道我院农科专业办学。《农民日报》以《广接地气锻造新军》为标题,大篇幅报道我院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和形成的办学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