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进军指静脉智能锁,指静脉识别将成为新的趋势吗?

格力进军指静脉智能锁,指静脉识别将成为新的趋势吗?,第1张

指静脉识别将有可能成为新趋势。

     2014年初,Google收购了Nest公司,迎来了智能家居第一波浪潮,智能家居成为了全球热点。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的《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通畅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继续强调,要以家居智能化为目标,横向打通家电、照明、安防、家具等行业,提供智慧家居综合解决方案。

图源微盾科技

     而格力在家电行业一直居于领军地位,在产品品质、核心技术等方面备受消费者认可。在消费升级时代来临,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格力紧抓用户需求,以前瞻性的能源管控为核心构建了“零碳健康家”智慧家居系统。

    据格力电器物联网研究院介绍,格力指静脉智能门锁之所以采用指静脉图像来解锁,是由于指静脉识别技术用的是皮下血管图像,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在安全性上有巨大的优势。

生物识别新风口——指静脉识别

     指静脉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唯一性,一旦成型,终身不变,且唯一性达到34亿分之一。同时,指纹被的案例比比皆是,人们甚至可以轻易买到专业的指纹复制模具;但静脉特征藏在手指内部,是真正意义上的活体特征,全世界暂无伪造先例。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指静脉智能门锁是与全球指静脉识别技术引领者微盾科技合作。据了解,微盾科技作为国内首批指静脉识别研究商,拥有十余年研发经验,并获取多项指静脉识别类发明专利,与电信、联通、广电运通等知名大企业合作,是国内指静脉识别技术的领航者。相信在未来,指静脉识别技术成为趋势,为更多的用户带来便捷稳定安全的使用体验。     

     此外,指纹识别技术因需读取手指表层纹路特征,当用户手指过于干燥或潮湿、手指表面受伤或变形、手指表面指纹磨损变得光滑时,往往会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指静脉识别技术读取的是手指内部静脉特征,不受手指手指表面状况影响,具有普遍适用性。指静脉识别或将成为智能锁升级的新趋势。

在中国格力空调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东西,它早已是中国空调届的一流品牌,甚至在世界上也是知名品牌。格力空调一向以它产品本身过硬的产品质量、过低的能源消耗为卖点。就像格力空调的广告语说的一样,用一个晚上就只要一度电,非常的节约能源。格力空调新金豆是格力空调下面的一款产品,它的特点就是以节能著称。下面让我们从具体的产品了解一下格力空调新金豆。


推荐机型:格力金豆KF-26GW/K(26356)B1-N1

参考价格:2388元

主要特色:

静音,专利智能化霜,抗菌防霉过滤网+儿茶素滤网

一键响应,行业首创“舒适省电模式”

可拆洗出风口设计,易清洗

多种送风方式

“智能+可控”电辅助加热

独立除湿

防冷风设计

可控超强功能


格力空调KF-26GW/K(26356)B1-N1属于格力绿满园系列,是一款大1匹单冷定频空调,其能耗比为350,能耗等级为新国家标准2级,制冷量为2600W,制冷功率为742W,适用面积为12~16平方米。

格力KF-26GW/K(26356)B1-N1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外观设计,室内机外形较为轻薄,正面上只有显示面板和格力LOGO,没有其它的花纹或标志,看起来十分简洁,显示面板采用了LED显示,位于出风口的上风。


格力KF-26GW/K(26356)B1-N1配置了行业首创的舒适省电模式,使空调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人体对于环境最佳体感温度的需求,来自动条秋季稳定在舒适区域内运行,并采用了双层导风板,多种角度送风。

另外,该机还配置了抗菌防霉过滤网和儿茶素过滤网,能有效的抵抗细菌、霉菌等,起到长期抗菌和除尘的作用,并具有自动清洁功能,在制冷或抽湿的模式下,使用冷凝水将蒸发器的灰尘带走。

编辑点评:格力KF-26GW/K(26356)B1-N1外形较为轻薄,没有过多的修饰,外表整洁大方。在功能上配置了穿心的舒适省电模式,让定频机在省电上也有一定的进步,其抗菌防霉过滤网和儿茶素过滤网也让用户能在健康方面能多放心。


格力空调是早已经是空调行业的佼佼者,它的产品销售量更是连续7年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名,是一个属于中国的,当之无愧的世界名牌。格力空调新金豆是格力空调中节能的系列的翘楚,它把目前最新的物联网空调技术、随身感应功能以及直流变频驱动技术等等高端先进技术融为一体,相信在这个需要空调的时间里,它会是我们的首选。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56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