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技术与普通鱼塘养鱼技术有什么不同?哪种养鱼方式更加环保呢?

稻田养鱼技术与普通鱼塘养鱼技术有什么不同?哪种养鱼方式更加环保呢?,第1张

稻田养鱼技术性是非常节能环保的。稻田养鱼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做为让村民农民致富的关键生产过程,近些年获得大力发展。那么它和传统式鱼塘养鱼有什么区别呢,我粗浅剖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式不一样,稻田养鱼是一种养殖行业与农业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养殖方式,而水塘饲养属养殖行业。

第二,海域自然环境不一样,稻田养殖水环境偏浅,深处鱼沟、鱼函在15m上下;浅处为水稻田面,深刻时在20cm上下。此外,水稻田水的温度比水塘温度差大,水的温度要高。

第三,基本工程量清单不一样,稻田养鱼田里工程项目只挖鱼沟、鱼函,结构加固田坎,而基坑开挖渔塘尽管仅仅一口塘子,但挖水沟、挖鱼塘等工程量清单非常大,基坑开挖一口渔塘的花销也很大。

第四,设备配备不一样,鱼塘养鱼相对密度高,为防氧气不足要插电,配增氧泵,而水稻田里溶解氧充裕,不用这种机器设备。第五,投喂成本费不一样,水稻田里野草、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底栖小动物等鱼饵料丰富多彩,投喂少,喂养低成本;而鱼塘养鱼关键要靠精饲料投喂,投喂成本相对高。

第六,技术性不一样,稻田养鱼不仅要有栽培技术,还需要有繁殖技术,而鱼塘养鱼则只要一种。总而言之,自然环境不一样,总是会有区别。稻田养鱼成本费更低,而水塘饲养技术专业、专一性更高一些,产出率大量、更快。各有不同,各有利弊,依据自己情况和自然环境标准做出挑选就行。

稻田养鱼实际上较难办得到的事便是稻谷和鱼种可以相互依存,因而一定要调节好上肥和喷药的那样一个时间范围,并且剂量也是特别有要求的,必须因时制宜,并且放鱼苗的过程中还要留意这种重要的要素,才可以提升这类鱼的生产量。

渔业作为传统产业,其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武装”,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将传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技术融入到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养殖环境与养殖设施的智能化监控、养殖过程自动化控制和养殖生产的智能化决策。水产养殖在线监测、鱼病远程诊断、岸基视频监控、自动投喂系统等系列高科技产品。产品用户目标群体主要针对国内外淡水、海水水产养殖散户和工厂化特种养殖企业以及投资创业人员。通过公司设备的推广应用实现用户科学、规范养殖,标准华养殖,智慧养殖服务体系。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结合智慧渔业建设,基地实行全程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大部分养殖流程由手机app和电脑完成,养鱼不仅变得更简单而且更安全。实现“手机养鱼”,通过在线监测,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池塘水池的情况,24小时测定水体水温、溶氧、PH值等数据和变化,并自动生成图表;可以根据水体设定的溶氧值范围,自动开启增氧机;根据设定的投饵机开关时间、投喂时间等,自动投喂系统定时开关,让养鱼也紧跟时代,走智能化“手机养鱼”,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养殖行业的环保管控力度,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由于效率低、污染大,已经很难为养殖户带来好的经济效益,部分落后的个体户甚至面临着被关停养殖场的尴尬结局。武汉智慧农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到这一难得的市场机遇,联合湖北省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武汉市农科院的部分水产业专家,从美国和挪威引进国际先进的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技术和智能化渔业管理系统、养殖设备。整合公司现有资源,经过两年的开发改进和示范养殖,目前已形成多项成熟完善的水产养殖项目,成功的培育了
实现“手机养鱼”,通过在线监测,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池塘水池的情况,24小时测定水体水温、溶氧、PH值等数据和变化,并自动生成图表;可以根据水体设定的溶氧值范围,自动开启增氧机;根据设定的投饵机开关时间、投喂时间等,自动投喂系统定时开关,让养鱼也紧跟时代,走智能化“手机养鱼”,轻轻松松养鱼,快快乐乐挣钱!欢迎您来电咨询!

一、网箱制作
1、网箱的形状和大小
网箱的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等多种,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最为多见。网箱的大小可分为三类:大型网箱,面积60m2~l00m2;中型网箱,面积30 m2左右;小型网箱,面积在l5m2以下。
2、网箱高度
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墙网的高度应根据水域的深度、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确定。一般在水库中墙网的高度取2m~4m,湖泊取l5m~20m,浅海取35m为宜。敞口式网箱的墙网应高出养鱼水面1750px。
3、网目大小
以不逃鱼,节省材料,箱内外水体交换率高为原则。例如:网箱养鲢、鳙鱼,鱼苗育成夏花的网箱材料宜用100目/m2的聚乙烯网布。
二、网箱装配
一般用穿、绕、并三种方法缝制。如一个有盖的长方形网箱,缝制方法可有三种:
(l)用六块网片并缝成型;
(2)四面的墙网每二边合为一片网,加下底和上盖共四片网并缝成型;
(3)四周的墙网为一片网,加底网和盖网,由三片网并缝成型。下面以8m×4m×2m封闭柔软浮动式鱼种网箱为例,说明其装配方法如下:网片由021/l×3聚乙烯线手工编织,单死节,目大10mm。先编织成六块网,二块长边的墙网为l334目×250目,二块短边墙网为667目×250目,盖网为1334目×667目,底网为l600目×800目。首先用02l/6×3聚乙烯线按设计长度,二端各增加1250px作为穿纲,将六块网片边缘逐目串起。然后用02l/8×3聚乙烯线作帮纲,将墙网上纲、盖网边缘的穿纲,连同帮纲进行并纲结扎。结扎时用02l/6×3聚乙烯线将相邻两根穿纲间目绕缝,每隔500px结扎l次。墙网底部的穿纲与底网的穿纲按五目对六目穿绕连接,分段结扎。在盖网上开一个投饵口,或在一角的二边各留一段长10m~15m的活络网口作为投饵、放鱼和出鱼之用,用02l/9×3聚乙烯线作为浮子纲,穿扎直径250px~300px的泡沫塑料浮子,间隔l0~375px,然后与墙网上纲并合;在盖网上每隔lm~2m结扎一个直径250px的泡沫塑料浮子,排列成行,行距20m~25m。在墙网下纲系瓷质沉子,每只沉子重50g,每隔1250px结扎1个。
三、网箱设置方式
网箱在水体中的设置,应根据水域条件、培育对象、 *** 作管理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加以考虑。设置方式适当与否,影响网箱养鱼的产量。设置方式既要考虑管理的方便,把网箱相对集中于一区域,又要保持一定间距,不影响水流交换和鱼类生长。网箱排列应尽可能使每只网箱迎着水流方向,一般呈“品字型”或“梅花型”,使之相互错开位置,以利箱内外水体交换。
网箱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类:
l、浮动式
其特点是网箱可根据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可使网箱内的体积不因水位升降而变化。浮动式网箱又可分为封闭框架式、封闭柔软浮动式、敞口框架式等。浮动式有单箱单锚(或双锚)固定法和串联固定法二种。单锚固定的网箱可随着水位、风向、流向变化而自动漂动与转向,但抗风浪能力较小。串联固定法由多个网箱(一般为4个~6个)以一定间距串联成一行,两端抛锚固定。网箱间距为3m~l0m,而行间距离则应在50m以上。
2、固定式
网箱固定在四周的桩上,通常在桩上安有铁环或滑轮,与网箱上下四只角联结。调节铁环位置或滑轮上绳索长度,则网箱可随之升降,但一般情况下箱体不随水位变化而升降,但箱体入水深度随之变化,大多数为敝口式,适用于水位比较稳定的浅水湖泊及水库地区的河沟中,具有成本低、 *** 作简便、管理方便、抗风力强等特点。
3、沉下式
整个网箱全部浸没于水中,水位变化不影响网箱的有效容积,网衣上附着生物较少,缺点是投饵和 *** 作管理不便。在我国北方地区多用于苗种或成鱼越冬。
四、水体优化
保持良好的水体交换性能
只有依靠充分的水体交换,才能使网箱内的饵料生物和鱼类必需的溶氧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才能使箱内鱼类新陈代谢排出的废物随水流带出网箱。因此,箱区应设在水流畅通、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流速在005~02m/s的范围内。流速过大,鱼类消耗的能量较多,不利于鱼类生长。要经常清洗网衣,以保持良好的过水效能。网箱布局要合理,以利于增大过水面。
五、鱼种的搭配和放养
当前各养殖单位有的在一个网箱内养一种鱼,有的在同一网箱内混养两种草食性鱼,各有不同的做法。草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增重率高,但成活率低。据对江、浙两省网箱养草鱼的调查,经免疫注射的草鱼成活率一般为60%,较好的可达70%~80%。团头鲂的生长速度比较慢,个体增重率也低些,但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因而群体产量高,显示其稳产的特性。这两种鱼食性相同,营养要求也十分接近,但草鱼的食量大,对饵料的要求较高,而团头鲂对饵料要求低,草鱼咬下的碎屑、叶片,甚至草鱼粪便中未消化的草屑也能被团头鲂摄食利用。所以,一般认为这两种鱼混养可各取所长,互相补充,有利于稳产、高产。
六、饲料的投喂方法
喂养草食性鱼类的饲料主要是水草和陆草,辅以饼类等精饲料或者适于草食性鱼类的配合颗粒饲料。水草可就近采捞,成本最低,但水草在春季萌发,到夏秋才茂盛生长达到最大生物量,秋末又多枯萎,故在春、秋季节常需用陆草或精饲料。如有饲料基地,可以就地种植黑麦草、鹅菜、苏丹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草。青绿饲料和油饼类等精料要适当搭配使用。二者的重量比按(10~20):1为宜,这样既能达到草鱼或团头鲂的营养要求,又可节省成本开支。
七、鱼病防治
鱼类在高密度条件下生活,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而草鱼又易得病,所以要特别重视鱼病的预防工作。鱼种入箱前要做好浸种消毒工作;草鱼种要逐尾注射免疫疫苗;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或用漂白粉挂袋,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鱼病流行季节应投喂药饵进行预防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917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