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董事长翟学魂:物流公司还会继续倒闭,技术让行业越来越智能

G7董事长翟学魂:物流公司还会继续倒闭,技术让行业越来越智能,第1张



采访整理 / 饶翔宇

编辑 / 陈芳


5G之后,物流领域的所有设备,将逐渐变成机器人,拥有运算能力、联网能力、AI能力。如一台车会变成机器人,一个挂也会变成机器人,将来连个托盘都会变成机器人。

2019年,或许是物流行业更新迭代最快的一年。

一方面,以如风达、国通快递、全峰快递等为代表的二线快递企业,纷纷因市场竞争激烈和自身经营不善而惨遭淘汰;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和5G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开始在物流行业落地,并开始改造整个产业链上下游。

“物流公司还会继续倒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G7董事长翟学魂对AI 财经 社表示。虽然电商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让中国快递的成本和效率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在一些传统行业如水泥、煤炭、钢材等领域,物流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接下来是技术提高这些领域物流水平的阶段。

“原来技术太贵,很多传统行业用不起。而现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实现98%物流要素的IoT化,因此能提升行业效率和降低事故率。”翟学魂称。

他认为,5G之后,物流领域的所有设备,将逐渐变成机器人,拥有运算能力、联网能力、AI能力。如一台车会变成机器人,一个挂也会变成机器人,将来连个托盘都会变成机器人。

AI 财经 社=AI

翟学魂=ZXH

AI: 在创投圈,关于“资本寒冬”的话题从去年讲到了今年。我注意到G7今年也没有新的融资宣布。作为创业者来说,你对于资本寒冬的感受是怎样的?今年没有新钱进来的原因是什么?

ZXH: 今年我们本来就没有融资方面的计划。因为,去年年底我们完成了一笔32亿美元的融资,钱还够花,而且今年我们每个季度的营业流水和毛利都在翻番,所以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资金负担。另外,新一轮融资最近刚刚开始,主要是考虑一些更长远的事情,比如投资、并购这些问题。

对于资本寒冬最具体的感受主要来自我们的客户。我们今年营收增长的很大原因实际上是物流公司开始很在意成本了,哪怕节省一点点,他们都会特别在意。我注意到,今年物流行业有很多公司倒闭,而且这个过程我觉得是会持续的。

AI: 如果对今年公司业绩打个分,你觉得是多少?

ZXH: 我觉得差不多可以打80分。作为一家物联网 科技 公司,原来对于物流领域的客户服务更多是一个底层系统,就是卖技术。现在我们把这个系统拆分成智能装备(G7智能挂车)、智能结算(加油、高速公路费等业务结算)和安全保险业务等具体产品给客户,这是个重大的服务升级。

今年我们的三个业务——结算业务、智能装备业务和安全保险业务都跑起来了。其中,智能装备业务——数字货舱占挂车租赁市场的60%左右;其次,今年我们成功将安全和保险整合成了一个解决方案给客户,目前客户数大概有几百家,承保了数万台车;第三,我们的卡车结算业务也是做到差不多一天一个亿。

我觉得我们终于有一点平台效应了。目前G7连接的卡车数量超过130万辆,去年这个数字是80万辆。另外,去年的营业额不到十亿元,今年年底将达到两百多亿元,增长很快。

AI: 在技术层面,130万辆卡车跑在路上会产生很大量级的数据,G7是如何消化这些数据的?

ZXH: 我举个例子吧。原来我们觉得高速公路最危险,因为速度快。但通过对于130万辆卡车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其实最危险的是省道和国道的红绿灯路口。

公路货运是一个公认的高风险场景。据第三方统计,货车保险平均赔付率高于80%。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盈利比较困难,所以大部分保险公司提供的卡车保险服务价格都较高,这就增加了车队的运营成本。长期以来,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利用大数据结合算法,在今年与银行推出了G7安全保险业务。通过该业务,我们将路口事故的赔付率降低了40%左右,这就是数据的价值。


AI: 之前你提到G7已经将98%的物流要素物联网化了,这里面包括哪几个板块?剩下没有物联网化的是什么?

ZXH: 首先车、后挂和油耗,然后现在包括尿素、润滑油、ETC都已经实现了物联网。现在剩下的就是售后维保,目前客户都在线下做,我们还没搞定,这部分还比较难线上化,因为它是跟人工服务相关的。


AI: 还有一点,你们最近发布了快递、快运、煤炭、水泥等行业的解决方案。不过,快递这块菜鸟、京东都已提供了很成熟的解决方案,G7跟他们的区别在哪?

ZXH: 其实这些都是以前我们服务的行业,只是服务的深度还不够。大部分快递公司,他们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车队,车队的用油服务方案,大部分都是用G7的。我们提供的是司机、卡车的运营,背后的结算、支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搞的。而且大部分卡车的安全设备都在我们这里。所以,我们跟京东和菜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是在他们上面有更完整的业务方案,我们给他提供基础物联网服务。

AI: 5G是风口浪尖的一个话题,你觉得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改变是怎样的?

ZXH: 首先,我觉得5G最重要的改变其实是物联网,而且是工业物联网。5G之后,物流领域的所有设备,逐渐都会变成机器人,都会有运算能力、联网能力、AI能力。如一台车会变成机器人,一个挂也会变成机器人,将来连个托盘都会变成机器人。


AI: 预计还要多久?

ZXH: 我觉得需要两个五年。第一个五年逐渐普及,第二个五年就是更加AI化。

AI: 从2008年第一笔投资进来到现在,你对于G7所处的物流行业有哪些新理解?

ZXH: 我当初最重要的判断就是物流本身是个数据驱动的行业,技术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当时选的车联网这条路线,逐渐升级到了整个全链条的物联网,这是我们做对的事情,所以现在G7成了一个物联网服务公司。

我觉得现在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快递行业由于电商的发达,整个领域已经绝对领先了,效率和成本优势绝对是世界级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水泥、煤炭、钢材,这些行业的运输,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所以,我觉得反差特别大,现在到了技术将特别low的部分提高的阶段。原来技术太贵,那些行业用不起,而现在这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AI: 最后一个问题,回顾这一年,你觉得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哪里?

ZXH: 我觉得还是组织。目前,因为我们同时在做几个不同的业务,怎么能够把不同的团队组织得更好、效率更高、跑得更快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作者:郑琼洁 刘 勇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近7000亿元,形成了以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结构。其中,应用层的占比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有市场、上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全省物联网企业已超300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0余万人。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发优势不断凸显、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展、骨干企业的龙头效应不断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江苏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区域名片。

与此同时,有三大因素制约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骨干企业创新带动力不强

近年来,江苏物联网企业数量迅速攀升,物联网技术研发能力也大幅提升,但从企业的盈利情况看,有近五成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或不盈利状态,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存在技术市场化和应用推广难的问题。从江苏物联网产业的总体来看,其产业总体规模和企业的规模较小,缺少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上游骨干企业,尤其缺少“专尖特精”的物联网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在传感器环节,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在系统集成环节,缺乏具有软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流程耦合的一体化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型服务商。同时龙头和骨干企业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许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江苏虽然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化产能较小、核心技术不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感知与智能处理产业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等关键领域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智能处理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能实现硬件、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综合集成企业,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地理位置感知等感知技术,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传感网节点、人机/机器智能交互(M2M)终端、异构网络融合、网络管理等传输技术、基于MEMS 工艺、薄膜工艺技术形成的敏感芯片等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落后。物联网的整体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处在研发阶段,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的技术体制与产品接口大多未实现标准化,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创新人才不足

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与广东(深圳市、广州市)相比,江苏每年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对物联网企业研发支撑不足,同时与广东企业(腾讯、华为、中兴等企业)相比,江苏物联网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整体较小。在创新人才支持方面,与广东相比,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引培力度较小,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引培政策制度不完善和不够落地、对稀缺高端人才的招引和需求量最大的中端人才的引流不足、一流的人才梯队缺失等问题。

为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龙头效应,打造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一是打造一流物联网创新企业。大力支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创新,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物联网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突出龙头骨干引领作用,建设一流创新企业。通过“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完善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研发成果质量、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等指标的权重,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支出结构,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卡脖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提升攻关引领能力。二是建设物联网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鼓励重点领域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在物联网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杀手锏”技术。加快建设江苏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三是提升物联网产业链协同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带动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强化企业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民企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强协同、弱耦合的创新生态。根据任务体量和条件要求,鼓励民企牵头申报。同时,通过完善 科技 创新政策,加强创新服务供给,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民企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小而美、小而精”的 科技 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国家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协同,搭建 科技 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攻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产业核心能力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 社会 中介服务机构和个人等的创新行为主体,以及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协同实现。一是提升技术体系化能力,实施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布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在推进物联网技术跨界创新时,应从战略高度、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 科技 创新布局,优化 科技 计划,形成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部署路径规划,形成多维度、多循环的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和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二是提高组织体系化能力,打通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链接。对于物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要 探索 大纵深、跨学科的研发模式,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包括产业大基金在内的各类创新投资渠道,实现集科学发现、技术跃升和产业化方向于一体的突破,实现知识突破与未来面向商用生态的有效衔接。聚焦全球竞争的源头技术供给,不仅是追逐“国际发表热点”,更需要形成核心技术突破后的持续改良机制,及时跨越技术商用的成熟度阈值。实现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衔接,需要改革当前重大 科技 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是鼓励重大攻关计划的创新单元之间的知识共享。鼓励物联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协同互动。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借鉴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成功经验,制定权责分明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机制,鼓励各类战略 科技 力量形成优势资源平台的吸引力和合作凝聚力,引领对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的持续攻关。

(三)加大要素投入,优化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 探索 建立国家物联网产业专项投资基金。鼓励运用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模式,引导 社会 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产融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在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自身职能定位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信用保险、 科技 保险,研究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的法律地位和可行性。二是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人才技术梯队。鼓励高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育物联网和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和后备干部。支持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选聘优秀 科技 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实训(实习)机构,以及江苏高校、职业(技工)院校,联合或独立开展江苏物联网集群产才融合示范基地评估,打造一批特色化示范性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实训(实习)基地。三是加大对外宣传,提升政策效度。通过举办展会、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企业技术交流平台为本地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力争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平台落户江苏,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推广重点项目、产品,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彰显全链扶持和分类施策原则,不断提升新政策的覆盖面、含金量、精准度。

作者单位:南京市 社会 科学院、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3-4期合刊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靠谱。无锡圆苏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成立于2019年7月19日。该公司是受官网认证法律保护的正规公司,经营范围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因此无锡圆苏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靠谱的。经营范围是物联网技术研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等。

根据TechNode评选,2015年国内最值得期待的Top 10物联网创新公司,是最被看好的10家正在“连接一切”新硬件创业公司。
2015年国内物联网创新经过近两年的积累,已经初成气候。物联网市场在中国被迅速开拓和发展,并且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城市和汽车之间的互联,以及某些产业中产巨大的影响甚至是颠覆。而到了2015年,这10家企业或许代表着中国物联网创新的走向。
1小米
小米正试图在硬件行业中复制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商业模式,毕竟它在智能手机市场还是非常成功的。凭借物美价廉的智能手环在智能穿戴市场取得初步成功后,小米推出了100家硬件公司战略,企图通过这个战略来使小米能连接到更多的智能小工具的领域,譬如医疗保健(iHealth),智能家居(Ants,Yeelink)等等(前面括号中的是在智能硬件相应区域的产品供应商中的佼佼者)。该公司还宣布与中国家电巨头美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 Broadlink
Broadlink是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他们的产品主要面向物联网的无线网络连接。除了现有的智能插座和红外设备的远程控制,Broadlink也在发展丰富自身的产品,而这有助于传统家电制造商研发更智能的产品。 现在Broadlink的Wi-Fi解决方案已经被集成到小米的智能路由器。
3 Gizwits
Gizwits是中国物联网技术平台,它所做的工作是把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连接到互联网或智能手机上。 GizWits提供给物联网开发者一些数据分析和相关开发工具,譬如远程接入,通知,和OTA固件升级。该公司已经为智能家居设备推出了自助式软件开发平台Gizwits20和一个可编程微控制器板GoKit。
4 Ayla
Ayla中国网络公司是美国Ayla在中国的分公司,它为中国开关制造商提供云连接解决方案和HVAC等智能设备。今年得到的1450万美元的投资后,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推出中国网站,与新浪合作来推广公司,加入了中国导演协会。该公司的CEO和联合创始人,戴夫•弗里德曼,认为中国将在这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
5 Lifesmart
Lifesmart是杭州的一家本土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家居设备的开发,其产品线包括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插座,监控摄像机,环境传感器等。
6 Yeelink
Yeelink帮助制造商打造智能产品,他们为制造商提供从硬件设计到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从概念阶段到最初的产品的一条龙服务。
7 Landing
Landing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智能家居公司,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家居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并且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他们的“IVYLINK”和“Goldweb”品牌分别涵盖智能设备和网络设备及其配件。
8 Orvibo
Orvibo专注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设备。其产品线包括智能小工具,全数字可视门铃,并为成千上万的物联网终端提供智能服务云平台。该公司的旗舰产品Kepler是一台智能气体检测仪,它承诺保护您的家庭和亲人远离任何潜在的危险气体泄漏。
9 MXchip
MXchip在2005年年初成立于上海,主打方向是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及产品。
10Phantom
Phantom是一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智能照明和监控产品。报道称该公司去年的A轮融资中获得了150万美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89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