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冷库有什么设备组成

一个完整的冷库有什么设备组成,第1张

基本上由以下几部分:

1、库体

2、制冷机组(压缩机、冷凝器、冷凝风机或者冷却塔等)

3、蒸发器

4、电控制箱

5、膨胀阀

6、铜管

7、制冷剂,库灯等电器件

如果选用我公司生产的整体制冷机组的话,又以下几部分组成:

1、库体

2、整体制冷机组

3、库灯、库灯开关等电器件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引言
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继出台,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场,而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物联网的理念最初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而提出的,后来物联网的理念又是随着各种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而提升和完善。
当1999年世界上首先提出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技术的时候,物流行业被寄予厚望,仓储业由于其在物流行业核心的地位,也最早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探索。从2003年底开始中国仓储业开始探索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在2004年-2006年也曾经历过一波物联网应用的炒作。目前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业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大都局限于智能仓储管理与自动化作业层面。
2、目前仓储业应用的主要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根据这一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
在仓储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联网网络技术,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形态各异和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既有分拣;也有组合。因此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堆码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等;
3、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业应用状况分析
感知技术应用情况:
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调查了解,目前在中国仓储业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就是RFID技术,在一些先进的仓储配送中心,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RFID技术与托盘系统结合,在仓储配送中心闭环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基于RFID技术的只能手持拣选终端,可以提升拣选效率和速度。2010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在仓储业应用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增长速度预计在18%以上。
在普通的仓储系统中,除了基于条码自动识别等技术具有最广泛应用外,“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也有普遍的应用。这里所谓的电子标签指的不是RFID标签,而是指采用电子指示标签进行拣选作业的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将出入库订单经计算机系统分解,传输到货架个货位,用电子手段显示拣选的数量的辅助拣选系统。这一系统简洁实用,应用较广。近两年出现了采用无线网络技术传输拣选数据,不用现场布线搭建系统,大大方便了技术的应用。
在先进的仓储配送系统中,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也常用激光、红外等技术进行物品感知、定位与计数,进行全自动的快速分拣。此外为了使仓储作业做到可视化,对仓库实行视频监控,部分仓储系统采用了视频感知监控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一种基于辅助语音拣选的系统也开始在国内得到应用。这一系统由仓储信息系统将出入库的订单进行分解处理,形成语音提示信息,借助无线网络和戴在拣货员头上的耳机,向拣货员发出拣货指令,完成拣选作业。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2010年在无锡粮食物流中心、济宁物联网大蒜冷库基地,均采用了温度、湿度等传感器感知技术,将传感器技术与其他感知技术集成,实时感知物品的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使感知技术得到更深入应用。
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应用情况
现代物流的最大趋势就是网络化与智能化。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现代仓储配送中心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相融合,仓储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系统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网络,各地仓储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往往是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物流中心与门店和配送点的
信息传输也往往借助于互联网技术。2010年以来,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在仓储业物联网系统也得到了较多应用。
智能仓储作业与管控技术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仓储业智能终端技术有机器人技术、RF手持终端、语音提示终端、视频监控终端、无人搬运车等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了物品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自动堆码跺、物品自动识别、智能辅助人工拣选等作业。在智能仓储管控系统中,物联网技术与WM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仓储也智能化与自动化。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还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在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冷库作为低温仓储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链接食品生产源头及销售端的节点。合冷坚信冷库智能化的未来已经不远,以后的冷库只需一个人动动手指,就可以取代人工传统工作!能够取得以后只需一人进行 *** 作管理的成就需要以下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

首先是物流作业的智能化。搬运机器人、自动穿梭车的大量研发让冷库里的码垛、搬运都能用机器人来实现。这些机器人内置整个冷库的信息,对冷库内货物的分布了若指掌。只要对其下达某种货物的入库出库信息,它就能实现对货物的分类放置。甚至有的机器人在将库内货物运出冷库是还可以喷出冷气给货品降温,真正实现冷链不断。

其次是设备运行的智能化。设备的智能化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个体设备的智能化,如冷凝风机上配备无级调速控制,使得冷凝风机能够根据冷凝温度自行调节风机转速等。另一个就得益于物联网的运用发展,物联网能够将冷库的信息收集汇总起来,让冷库设备能耗、货物出入库以及货物调拨等信息互通,从而实现冷库内各项设施设备的通力合作。

最后是溯源系统的快速发展。据合冷调查了解,目前已经有商超实现通过“二维码收银追溯系统”,过期食品无法走出超市。而去年苏州建立的智能疫苗冷库系统也能实现疫苗过期自动预警。这些实力表明我国溯源系统正在快速发展,而存储食品的冷库在判断哪些食品需要及时出库时也需要运用到这一技术。

合冷目前也在致力于冷库自动化与智能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给冷库带来了诸多好处。

一是减少了冷库人工费用的支出,以大型冷库来算,光搬运工就需要60多人,还有叉车司机、冷库库管等工种,粗略估计一个大型冷库需要配备六七十个工人,这些工人的人工费用得以减省。

二是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冷库属于存储货物的地方,在其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冷库内物品的分布了若指掌,从冷库内工作人员的培训来看,光物品的分布就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彻底上手,而对于搬运工人来说,频繁的冷热交替以及过于沉重的货物搬运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

三是智能化设备能够自行调节温度、设备工作状态,更加节能环保,以冷库机除霜为例,智能化设备可以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参数判断是否进入除霜条件,做到有霜除霜,无霜不除,但普通设备却依赖检修人员直觉,容易造成浪费。

目前我国的冷库建设仍然以中低端为主,大量冷库的自动化程度并不高,冷库建设要大面积实现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未来冷库智能化取代传统人工 *** 作正在加速来临,合冷还会持续关注制冷新动向,增强自身实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制冷装置的辅助设备有冷凝器、蒸发器、储液器等,这些设备的安装一般均有技术条件规定。安装前应确认状态良好,并做好清沽工作。在安装支座或吊架时,下面应放垫铁或软铅垫,所有辅助设备安装紧固后应保证在设备运行、振动条件下不产生任何方向的位移、摇动。冷凝器是承受压力的容器,安装前应检查设备的出厂检验合格证,安装后系统要进行气密性试验。壳管卧式冷凝器一般安装在室内,并设有压力表、安全阀和均压管,为了使冷凝器的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冷却水应从端盖下部进人,上部排出,且在进出口装有温度表。进水管上装有载止阀或水量调节阀。冷凝器进出水管的安装必须保证其端盖及管子拆解、检修的方便。为了节省设备占地面积,卧式冷凝器往往采用槽钢支架安装在储液器上方。立式冷凝器装于室外钢筋混凝土水池上,垂直度偏差每1m不大于2mm。每种冷库设备都有它特定的要求,要认真对待。
蒸发器(蒸发盘管或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应牢固,并保证空气良好对流和制冷剂顺利回气、回油。
储液器应在冷凝器下,以便冷凝器有效地排液。储液器上应装视液镜和进出口截止阀。储液器与冷凝器上部接压力平衡管。安装储液器的时候,必须注意安装方向,出液口是靠近节流阀的一边。如两台储液器并联安装,其距离应考虑到 *** 作上的方便,并在两个储液器下面设一连接管,管道上装一个截止阀,以保证两个液面一致。
其他辅助设备可参考上面的办法进行安装。自动控制元件的安装位置要正确,安装过程
中对像毛细管等细小元件要注意轻装,以免损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391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