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数据标准重构——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企业级数据标准重构——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第1张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已在全球范围内席卷而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成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力量。“互联网+”大背景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成为 社会 变革的驱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实现企业级变革,包含对企业IT架构的升级以及管理体系的重塑。

IT架构升级指企业信息系统的升级与优化。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升级一般会经历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三个阶段。电子化为初级阶段,即企业构建单一部门应用的信息系统,将线下事务向线上迁移,运营数据“从无到有”;信息化为稳定过渡阶段,以各部门信息系统集成支撑业务集中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营数据“从有到通”;数字化为高级阶段,以企业数据驱动业务精准重塑,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台建设等技术支撑,助力企业发掘运营管理、生存发展的最优解决方案,发挥“数据资产”价值。

管理体系重塑指企业经营管理智能化。 构建以“数据贯通与分享”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以适宜的IT架构基础为依托,实现企业运营数据自动获取并广泛链接,基于数据理解业务实质,洞察价值创造过程,开展业务决策和敏捷行动,驱动业务创新和精益管理,实现管理“蜕变”。

数字化转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手段,以文化先行、组织赋能、人才支撑和机制牵引为助推力量,协助企业克服内外部发展阻力,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数字化转型后的企业一般呈现四项典型特征:

企业实现高效管理离不开系统和数据。当前,大多数企业已经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信息化”。这些信息系统普遍为套装软件,以流程为中心,根据预先确定的流程处理场景,建立紧耦合的数据模型,规范数据采集、规则控制和业务处理,最终形成信息输出。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企业对高效决策、精益价值、灵活响应的需求,和传统信息系统模块化、流程化的支撑能力间形成了冲突;同时在长期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跨部门系统应用数据标准和口径的不统一导致的信息协同障碍积累严重。

企业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局”日益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转型正是为了破局和迎战,实现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互动,在数字世界中模拟推演,促进战略落地,优化经营决策。零散、无关联的数据并不能称为资产,为深度释放数据资产价值,重构企业级数据标准是必经之路。企业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需要共建共享,通过梳理数据逻辑、构建数据地图、明确数据标准、打通数据链路、开展数据洞察和数据应用。以企业数据为中心,将功能应用服务化、组件化,支撑灵活变化的业务需求。基于数据融合构建价值网络,共创价值增长空间。

企业级数据地图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级的整合和变革。数据作为转型的驱动能量,若仅服务于部分职能,势必无法发挥其全部的价值,数据需要贯通,数据标准也必须是企业内部通用的。企业应以业务脉络为基础,全方位全面梳理业务逻辑及数据关系,对现有流程、制度、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形成稳定的数据关系内核,引导系统架构优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提升数据资产价值,依托数据快速输出,实现管理赋能。

在企业级数据标准重构实践中,可遵循三个步骤,以统一数据标准为起点,逐渐完善前端业务流程改造,从源端产生语义统一、逻辑清晰、高标准高质量的数据,构建坚实的数据资产基础。

01 建立企业级数据标准,形成跨部门“共同语言”

围绕企业业务主线,梳理业务场景,对各类信息和表单元素进行解构和提炼,这是构建企业级数据标准的基础。在统一数据标准的过程中,可以以财务信息为起点,通过单笔财务记录向前追溯对应业务场景;以产品类型和产品生产全过程为经络,明确业务逻辑,对经济业务场景进行元素化解构;从管理对象、交易记录、业务标签三个层面对数据元素进行规范表述,形成清晰的数据关系。

在管理对象层面,对单专业及跨专业管理对象进行唯一识别。 对于单专业管理对象,围绕企业经济事项全场景,统一每个专业视角下最小单元的颗粒度和业务属性描述需求,围绕管理对象能够进行自由组合,支撑多视角融合。对于跨专业管理对象,针对企业组织、客户、资产设备、项目、业务伙伴等,围绕跨专业共用的管理对象和业务属性描述需求,梳理数据信息,建立统一通用的数据标准。

从管理对象层面对数据元素进行精确表述

在交易记录层面,规范交易信息传递过程和路径。 按照业务价值链梳理交易记录规则,规范各类单据的信息字段,建立跨专业共同遵循的流程管理规范,围绕业务交易,固化数据连接关系。例如,建立企业内合同、订单、发票信息的同源联动,建立完整的采集源头,部署清晰的数据录入标准,对各类单据的完整性进行强控。在此基础上,明确业务 *** 作与线上记录规则,对数据源头进行动态更新,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规范传递。最终可以精准匹配管理对象,以完整的单据链和信息链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精准的数字重现。

在业务标签层面,建立规范统一的标签体系。 构建业务标签的目的在于统一同类业务属性的跨专业描述方式,实现管理口径的统一。在构建企业业务标签时,可遵循四条原则:

依托清晰完整的数据元素和数据关系,构建企业经营数据地图,实现数据伴随业务活动的实时自动记录,明确业务到价值的转化,可视化展示公司运营过程,精准识别数字化建设需求。

数据标准建立方式示例

02 开展业务流程改造,实现端到端数据贯通

在以企业财务为基础的数字化变革中,对业财链路的梳理贯通是实现数据赋能管理的重要“桥梁”。通过对财务、业务开展数据梳理和流程改造,对从业务源端到财务末端的每一个数据项的产生与流转过程规则进行清晰描述,利用数据间的继承关系再现实际业务发生过程,将各类环节的数据聚合到每一个管理对象。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三方面的内容:

03 丰富数据应用场景,以灵活输出赋能管理

通过数据洞察,构建多场景应用实践,聚焦增量效益,以业务行动实现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以灵活的输出方式,深挖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在数据的积累和验证过程中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场景的业务实践。以价值信号驱动管理行为变革,从效率、效益、创新和共赢四个方面引导价值创造。

对企业运营进行精准刻画,根据不同场景信息需求对数据进行灵活加工。以多频道报表及应用场景为媒介,对各类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供量化评价,智能优化信息输出,服务于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围绕企业业务发展、资产管理、客户服务、组织激励等管理领域,通过价值数据和业务数据的聚合分析,为公司管理层以及各业部门提供高效透明的数据服务,实现从业务动因入手,推动精准评价、精准投资、精准激励,提升对企业经营的敏锐洞察和高效决策能力。

构建应用场景一般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 明确场景需求: 确定应用场景需要服务的部门和人员,明确业务需求及场景应用预期成效;

2 设定应用主题: 明确应用场景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识别应用场景用于建设或服务的重点、要点;

3 澄清数据源: 梳理应用场景中涉及的业务流程,澄清场景所需数据类别、计算方式、数据源系统及相应的业务逻辑关系;

4 确定输出方式: 明确应用场景成果的线上或线下输出及展示形式,制定场景未来的实施规范及迭代规则;

5 建立数据服务: 根据应用场景要求梳理数据链路信息,通过平台或系统调用并分析相关数据,建立场景服务能力。

在数据标准重构的过程中,企业能够实现“三项转化”。一是由“数据”到“信息”的转化,解码数据背后的管理信息,形成更完整的现状描述;二是由“信息”到“洞见”的转化,挖掘信息背后的提升价值,开展更科学的预测分析;三是由“洞见”到“行动”的转化,以数据价值赋能决策,为企业提供更智能的决策建议,助力业务管理提升。

深入洞察数据实现的“三项转化”,使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数据获取、数据融合、数据赋能面临的困境,实现由“业务各说各话”到“统一数据语言”、由“数据拼凑汇集”到“数据高度融合”、由“管理业务数据”到“数据赋能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01 深化数字包容,打造文化认同

无论何时,任何企业的变革转型都需要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唯有组织上下对变革理念都采取包容接受的态度,将数字化的理念深刻融入企业发展的文化血液中,方能由“被动”化为“主动”,以内生动力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进行深入部署,制定适宜且明确的战略、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在各层级单位、业务部门、员工间宣贯普及,增强企业人员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参与感,加强对转型实效的体验,并引导人才团队打造数字化技能突破口。

02 规范数据管理,强健数据信息

部分企业存在诸如数字线上化程度较低、数据源质量不高、 历史 数据离线化碎片化、数据库管理范性较差等情况,这些问题成为数据获取和管理方面的瓶颈,限制了企业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数据应用。对于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建立数据统一管理机构,强健数据基础,规范数据标准,全面开展 历史 数据规范治理,减少对基础数据和绩效指标的人为干预,保障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

03 促进业务融合,立足全局视角

部分组织结构较为庞大复杂的企业可能存在诸如部门间沟通协调较为困难、数据共享流程复杂、内容局限、数字化与业务融合程度较低等问题,企业需要将“加强业务间融合协作”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推进组织内部的横向和纵向贯通,打破专业间的壁垒,构建融合、共享、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通过业务融合削弱企业内外部资源流动的阻力,对内打破专业壁垒,对外拓展事业边界,形成全局、全行业视角。

04 加强数字应用,布局 敏态 运营

在传统生产要素价值创造增长模式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知识和数据要素的巨大发展潜力,并拓展价值创造维度成为了管理提升的突破口。企业可以考虑建立深入、立体、完善的数据管理应用体系,不断迭代提升数据计算分析方法,深挖拓展各类场景应用,促进质效改善及管理提升。并逐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将数据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延伸到整条价值链、产业链,助力企业数字生态网络的核心能力赋用。

05 深化人才管理,锻造专业队伍

目前,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人才瓶颈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企业中具备大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专业技能的人才较少,且来源渠道不足。针对这一现状,企业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培训和人才战略,积极引进数字化人才,深化企业员工干部队伍能力重塑,强化重点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优化员工队伍人才结构。除关注内部人才培养之外,企业也可以引入外部专业服务力量,快速学习、应用行业领先的观念技术和管理实践,内外兼修,共同锻造一支有能力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专业人才队伍。

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5-10年间重要的管理变革方向,对企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数字驱动革新为企业克服自身内部发展阻力并促进管理提升提供契机;另一方面,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其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企业在组织、技术、文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在持续深入打造数字化的进程中,如何 探索 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路径,如何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聚合,如何满足数字化管理对组织内员工水平、技术能力和运营能力提升的诉求,都需要不断 探索 实践。“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转型浪潮中,企业对于变革的信念、坚持与飞速进步的技术必将迸发出蓬勃的活力,走出独到而创新的数字化之路。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2009年,无锡成立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19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成为无锡靓丽的名片。随着过去10年间物联网硬件成本不断下降,行业门槛降低,同时伴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能力显著提升等因素,物联网连接数迅速增长,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物联网产业在经历了概念驱动、示范应用引领之后,已经全面爆发。

5G 网络助力物联网深入发展

物联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正在成为互联网之后又一个产业竞争制高点。而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速迭代和演进,又推动物联网迎来规模化发展的窗口期和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机遇期。

“未来5G应用的80%将是物联网。目前,中国5G商用步伐加快,超百万的窄带物联网基站实现商用,连接数达15亿,并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窄带物联网网络。”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19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表示。

5G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5G为原点,随着其进一步商用,物联世界将极大丰富。依托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以及每平方公里上百万的连接数量,可有效支撑车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智能设备的即时海量连接,这也是物联网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

新应用层出不穷

物联网用途广泛,既助力行业发展,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展示了许多热点应用。中国电信的“5G+8K”超高清视频直播、中国移动的“5G+智能制造”模拟工厂、中国联通的5G远程医疗急救系统,吸引大批观众驻足体验。“WIoT-PARK”(物联网公园)沉浸式互动体验展区首次亮相,带来VR看无锡、5G直播、VR蹦极、罗森智慧超市、5G未来餐厅、大 健康 体检中心等多项体验展览。

5G+ 车联网

车联网通过把车和车、车和行人、车和基础设施、车和云端、车和交通指挥中心相连,将目的地周边地区的交通实时状况更准确及时地告知驾驶人,有效提升出行效率。

在博览中心B馆门口,有不少观战排队体验车联网公交。20分钟的车程,体验者感受了道路拥堵标识预警、人行道减速、行人盲区检测、路口碰撞预测等辅助驾驶功能。此外,5G无人驾驶体验区域内的自动配送物流车、自动清扫车和5G远程驾驶也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

5G+ 医疗

中国移动展示的5G远程医疗系统和5G急救车模型,让参会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看病”与“治病”的变化。远程实时动态心电系统、胸痛中心急救管理系统、手持B超等物联网医疗设备摆满了展台。通过医院工作后台、监测及治疗设备、用户 APP ,医生可打破地域限制,实时获取病患的心电、血压、血氧、脉搏等信息,及时出具诊疗方案。今年5月,江苏移动就与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分别签署了5G智慧医疗战略合作协议,5G急救车就是合作重点之一。5G急救车能将患者的体征、病情评估图像等信息以毫秒级速度传送至医院,同步交互高清音视频,可有效缩短院内急救响应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大生机。

5G+ 工业

在中兴通讯展区,其5G+工业园区方案利用覆盖园区的泛5G网络,实现园区内生产设备、表计、摄像头、无人机、机器人等的泛在连接,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同时通过工单系统对园区内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工业园区的可视化综合管控。

在5G+工业机器视觉方案中,高清摄像头在工业现场采集高清视频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到边缘侧进行机器视觉分析,在MEC进行边缘侧实时控制。机器视觉方案在工业现场有大量应用。如,在轮毂淬火过程中,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轮毂淬火的视频采集,利用机器视觉分析轮毂颜色变化来判断温度是否满足淬火质量要求,实现机器视觉检测-成品质量判断-工业设备调整的闭环控制流程。

5G+ 教育

中国联通利用5G+VR,可提供网络、平台、内容及终端的全套解决方案。 结合 网络层的关键技术、平台层的分布式部署及多场景访问能力、内容层的全学科优质资源,以及终端层的多终端访问,中国联通可以为学习者打造高度开发、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教育部倡导的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教学要求。

共谋物联网发展良策

物联网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 社会 、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具有显著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但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

物联网无处不在的连接打破了传统的网络边界,5G、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又加剧了物联网的安全风险。当前,物联网设备基数庞大,但安全防护普遍脆弱,物联网被攻击事件屡屡发生,造成设备被控制、用户隐私 泄露 、数据被窃取,甚至造成影响基础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等严重后果。保证安全已成为物联网行业 健康 发展的前提。

在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信息安全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探讨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实践与发展。专家指出,当前物联网还需面对3个挑战。首先,自主创新上,核心技术虽有一定发展,但受制于人现状并未根本改变,攻坚克难之路仍任重道远。其次,安全可控上,国外物联网产品虽技术领先,但预置后门现象频现,安全防范之事需常抓不懈。最后,安全生态上,国内物联网生态虽日渐完善,但部分关键要素仍握于美西方,根治痛症之需仍迫在眉睫。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 主任 黄殿中表示:“物联网承载 科技 兴国战略与网络强国梦想,我们需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安全和生态体系构建的升级转型;实现由‘分块布局’向‘生态体系’转型;实现由‘受制于人’向‘自主发展’转型;实现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型。”

物联网如何改变世界?王志军表示,中国正进行新一轮物联网发展布局,将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传输、智能信息处理、 *** 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应用先行,我国将通过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标志性的应用场景示范推进产业落地,以及重点支持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快部署,强化产需对接,实现规模发展。

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运营商在万物智联时代将肩负新使命,创造新价值。中国联通总经理李国华表示,首先,运营商将广泛部署5G基础设施,构建广覆盖、高性能的网络,实现全程全网;其次,运营商将是垂直行业的赋能者,与不同垂直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深入,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普惠性服务;再次,为实现资源优化与价值重构,运营商将设计并实践新型商业模式,寻求合作共赢,成为商业模式的 探索 者;最后,“融合”将是万物智联时代的基调,运营商将更多承担生态建设驱动者的角色,与产业各方一道构建生态圈,实现共享发展。

END

作者:孟月

责编/版式:王禹蓉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光子系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无需外部设备就能重新配置微波光子的滤波器。这为更紧凑、更环保的滤波器铺平了道路,这些滤波器将更实用、更便宜。潜在的应用包括检测和通信系统。

光子将在无数任务中取代电子,因为它们移动速度更快,消耗的能量更少。这些微小的光粒子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出奇的灵活,它们的频率范围是电子的1000到10000倍。因此,使用光而不是电来 *** 纵微波,可以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带宽。微波光子在通信系统、物联网和波束成形中特别有用。但目前,微波光子系统仍然不能在计算机芯片上产生光脉冲。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光子系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刚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开发出了可重构的射频滤波器,可以在不需要笨重的外部设备的情况下产生高质量的微波。通过在微蜂窝内的两个脉冲之间产生干扰,他们能够准确地控制脉冲,以便重新配置出射频。
微波光子滤波器将传入的射频转换成光信号,然后由光子器件处理,以提取信息。一个光感受器将信号转换回射频。今年4月,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另一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成功地在氮化硅芯片上生成了不同类型的微梳子,以产生高质量的孤波脉冲信号。剩下的就是证明这些脉冲信号可以用来重新配置微波,而且该系统与之前更为笨重的设备一样灵活、线性、光谱纯净、无噪音,这正是光子系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优化芯片的目的。

这些比硬币还小的芯片所采用的技术是基于光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信号的波长可以通过改变光源或改变其通过的光通道的形状或材料来修改。

光子系统实验室的卡米尔·布雷斯解释说:"使用一个可以结合多个波长的光源意味着我们可以让过滤器的结构相当简单。" 研究人员能够用微型片上光学谐振器取代笔记本电脑大小的光发生器,利用激光脉冲产生完美的孤波。
这些滤波器要想在各种应用中投入实际使用,还需要能够改变出射频率。

光子系统实验室的博士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胡建奇说:"目前的滤波器需要通过可编程的脉冲形状来设置出射频率和改善波质量,这使得系统复杂且难以投入使用。"为了克服这一障碍,研究人员在两个孤波之间产生片上干扰,通过修改它们之间的角度,使其能够重新配置滤波器频率。这一突破意味着这些系统可以做到完全便携,并与5G和太赫兹波一起使用。

《自然·通讯》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655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