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嫌体正直,“苹果”们纷纷下场造车

口嫌体正直,“苹果”们纷纷下场造车,第1张

文 | 蘧毛毛 刘皖媛

编辑 | 施智梁

苹果手机、苹果电脑已经成为市面上热销的单品,苹果 汽车 或将很快加入苹果公司的产品阵营中。

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援引供应链消息,苹果首款电动车Apple Car或将于明年9月问世,比预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两年,台湾 汽车 配件供应商会在明年的第二季度提前为Apple Car(苹果 汽车 )发布做准备。该报道还披露,苹果公司一直在美国加州进行秘密道路测试,其中至少有数十辆原型Apple Car。

事实上,苹果的造车 历史 由来已久。苹果董事会成员米奇·德雷克斯勒(Mickey Drexler)也曾公开表示:“如果乔布斯活着,他可能会开发一款 汽车 ——iCar。”而从2013年苹果正式推出“iOS in the Car”车载系统(后更名为CarPlay)以来,苹果进军 汽车 领域也已达7年之久。

近日,有媒体爆出百度正在考虑生产自己的电动 汽车 ,并已与吉利 汽车 、广汽集团、威马 汽车 等对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商议。虽然多方均未对此事正面回应,但是华尔街的热情已经被点燃,受该消息影响,百度股价连日大涨,市值也重回600亿美元。此外,11月16日,滴滴发布其与比亚迪共同研发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一切设计为网约车场景服务。11月26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联合推出“智己 汽车 ”,首轮融资达百亿规模。

此时入场造车, 科技 公司们打的什么算盘?

对于苹果造车,中国台湾《经济日报》还披露了更多细节。据报道称,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供应链正在抓紧进行备货,以便于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为苹果生产Apple Car所使用的零部件。这些 汽车 零部件厂商包括和大、贸联、和勤以及富田等,后期名单有望继续增加。

这些信息点比此前媒体披露的苹果造车动向提前了许多。此前据供应链领域权威媒体DigiTimes报道称,苹果公司在美国正筹备建立 汽车 生产线,并已开始与全球 汽车 电子供应商探讨技术规格等方面的问题,预计到2024年到2025年Apple Car会正式亮相。

事实上,苹果造车并非新鲜事情,近年来也是频频传出各种动态,这与苹果的造车 历史 以及积淀有关。

一直以来,苹果凭借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建立了强大且相对封闭的iOS生态。在后PC时代,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 科技 的潜力得到释放,智能网联成为了全球 科技 产业又一重要机遇,而智能 汽车 和自动驾驶是该领域最重要的场景之一。苹果认为,从 科技 的一端接近电动化、智能化 汽车 并不是没有可能。

在iPhone成功后,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公开表示:“我们有平台去设计好一辆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打造一款 汽车 。 汽车 有电池、电脑、发动机和机械结构,iPhone上也有这些东西。”

苹果CEO蒂姆·库克也曾表示,智能化的电动 汽车 同手机一样是电子产品,只不过体积更大——而能将不同电子产品连接到一起,本就是苹果最擅长做的事情。而电子产品需要的软硬件,苹果也都有。

基于此,苹果开始在 汽车 领域多线并举,并开启了造车计划。

早在2013年,苹果就宣布进军 汽车 领域,并发布了“iOS in the car” 计划,做好了“上车”的准备,其首批合作伙伴包括法拉利、沃尔沃和奔驰,这也是苹果 历史 上首次把自己的软件搭载在其他公司的硬件产品。也是在那个时间点,“苹果要收购特斯拉”的传闻甚嚣尘上。

显然,苹果对于收购一家造车公司没有兴趣。2014年,苹果秘密筹划的“泰坦计划”浮出水面。资料显示,苹果最初目标是像Mac和iPhone一样,打造一款完全颠覆当前行业的产品:无人驾驶智能 汽车 。

为此,苹果公司开始到处招兵买马,吸引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的专家组建了一支庞大的 汽车 研发团队。有统计显示,在成立后的一年之内,这一团队召集了千余名工程师参与,其中挖走特斯拉员工超过300人。与此同时,在2015年12月10日,苹果公司分别注册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个域名。

在2017年苹果公司第三财季的财报电话会上,苹果CEO库克透露了“泰坦计划”的目标,首度公开证实该计划的存在。库克认为自动驾驶是“所有AI项目之母”,苹果从核心技术的角度正在聚焦自动驾驶系统,但这一系统的应用不光是 汽车 。

然而,与“ 汽车 界颠覆者”的设想不同,苹果的自动驾驶 汽车 开发计划异常坎坷。“泰坦”的最初目标是研发能够无人驾驶的整车,但 科技 公司造车难度极大,谷歌X实验室也曾走过自主研发无人车的路线,以失败告终。苹果也是如此,多次团队分歧转变后,苹果“泰坦计划”以失败告终。

此后,苹果的 汽车 领域成果更多集中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面。但在 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上,相比脱胎于谷歌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依附传统车企通用的AI公司Cruise,苹果的表现也乏善可陈。今年初,苹果被爆出自动驾驶部门裁员190人,这也是自2018年8月前特斯拉高级工程副总裁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上任项目工程副总裁之后的首次大幅度裁员。

12月9日,苹果公司将其自动驾驶 汽车 部门移交给了人工智能部门高级主管约翰·贾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此前由道格·菲尔德负责的自动驾驶 汽车 部门数百名工程师团队也全部转移到贾南德雷亚的人工智能部门。

然而,苹果的造车之心并未死。根据DigiTimes报道,苹果正在与台积电联合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同时这也是为Apple Car展开部署,该媒体还指出,苹果已计划在美国建造 汽车 组装厂。

苹果将采取怎样的形式造车?苹果自身能否支撑开发一辆 汽车 ?苹果提速造车有何目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还不得而知。目前来看,Apple Car或将于更早的时间问世。

科技 公司造车之风,并非今日才起。

早在2017年,戴森便正式宣布启动电动车项目,计划投资逾20亿英镑(约合25亿美元)开发一款“全新的、与众不同”的电动 汽车 。然而,2019年10月,戴森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却向全体员工宣布:放弃造电动车。原因很简单:产品非常符合戴森的理念,但可惜在商业上并不可行。

放眼国内,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也曾下定决心造车,但最终却铩羽而归。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贾跃亭也大力推出新品牌FF,但目前仍未走向量产阶段。小米也在近日被传将和比亚迪联合出品年轻人的第一辆 汽车 ——青悦S1,但很快被双方辟谣为假消息。

然而, 科技 公司造车并非没有成果,且成果正在近期集中落地。滴滴与比亚迪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已于11月发布,最快将于12月投入运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车项目定名“智己 汽车 ”,已落户浦东。

这似乎预示着一种新模式的诞生。知名 汽车 行业分析师颜景辉对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表示:“从业内来看,之前的 汽车 +互联网已经有向互联网+ 汽车 转变的趋势,未来的 汽车 要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是行业的共同认识。 科技 公司有这样的基因,和有制造工艺的传统车企合作造车是很有可能做成的。”

有观点认为,新造车公司在新能源市场上的出色表现,成为 科技 公司转型造车的诱因之一。比起戴姆勒、通用等传统车企巨头,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造车公司在资产规模、生产能力、销售收入、盈利水平等远远不及前者,但这些年轻公司的市值已迅速反超,特斯拉更是坐上了全球车企市值头把交椅。

公司的市值排序不排除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市场上的主流咨询公司、分析师和投资机构的预期。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新能源 汽车 的认同,也表明 汽车 产业进入了大变革时期, 汽车 企业的市场地位正在重新洗牌。给后起者提供了机会。”

“只有造车才能获得更高的市值,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采访称,连传统老牌车企都反应过来,以 科技 赋能大力布局高端新能源智能网联 汽车 ,为抓住这一波发展的浪潮,有着互联网基因的 科技 公司们不甘心只做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决定从上车走向造车。

造车虽投入巨大,但是收益模式却成熟且快捷。以滴滴D1为例。据了解,D1将按照公里数收费,并按照每公里2元钱的价格向比亚迪支付费用。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认为,2030年的D1能够实现全无人驾驶以及商业化运营。届时,D1背后隐藏的商业价值将远不止当前按照公里数计费所带来的收益。

然而,多数 科技 公司目前只愿做供应商,还有很多 科技 公司誓言不造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华为。尽管华为的 汽车 业务在公司内部不断走向更重要的位置,但是华为却多次重申不造车,目标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任正非更是在一项决议中写道:“以后谁再建言造车,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小米总办副主任徐洁云也在微博回应小米造车的传闻时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 科技 公司在当前宣布不造车,更多是因为时机不到。”一位行业投资人士告诉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车企在选择供应商时,大多都会绕开或者警惕打算造车的“跨界玩家”们,一些 科技 公司虽有造车的实力但此时发誓不造车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也有人对时下热火朝天的新能源局势提出了反对观点。近日,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Akio Toyoda)在日本 汽车 制造商协会年终新闻发布会上称,他对当前正在兴起的“电动车革命”感到不满,电动车生产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严重。同时,丰田章男认为当前特斯拉价值被严重高估,特斯拉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影响全球 汽车 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电动 汽车 的技术领域。

科技 公司下场造车,能有几成胜算?有观点认为,如果 科技 公司不甘心只做智能网联方案的供应商,而是亲自下场造车,由车企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或将面临“鸡飞蛋打”的局面。但是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之下, 科技 公司还是决定下场一试。

2018年大健康行业分析:四方面推动成为商业蓝海,三大发展机会抓住市场风口

大健康产业"崭露头角"

2018的末梢,寒风凛冽,创业领域流量见顶,资本遇冷,大小公司纷纷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抵御寒冬,而产业互联网和ToB成为了这个冬天最有温度的两个名词。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改变,大健康作为一种全新的全局理念应运而生。深耕智能技术以及研讨行业最新命题,已经成为新时代必须把握的趋势,作为产业互联网最耀眼的明珠,大健康产业毫无疑问已经崭露头角。

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54万亿元

中国大健康产业尚处开发初期,发展空间巨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32万亿元。截止到2017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44万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54万亿元。

2013-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政策方面,健康领域近年来频遇政策暖风,日前已被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超过8万亿元和16万亿元,“健康中国”的战略必将成为推动国内大健康领域的最有力推手。此外,在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前提下,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政策导向,更进一步证实大健康领域未来的广袤商业版图。

2020-2030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目标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市场方面,消费升级迅猛来袭,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品牌与服务,着眼于提高生活质量及增值服务,大健康产业的搭建,恰恰解决了越来越多受益于科技进步的亚健康状态消费者痛点。

3、科技的进步,也成为大健康领域生态搭建的强力推手。移动互联网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来袭,其后跟随而来的物联网、可穿戴设备、VR、AI、前沿生物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相继火爆,都为大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投资方面,近年来,阿里投资10亿开办“阿里健康”、腾讯布局医疗AI引擎、百度着眼链接医患+人工智能、万达狂砸1440亿元布局医疗领域、富力地产投资新型国际医院……互联网巨头们看准风口,纷纷投资布局大健康领域。马云更曾言:“下一个超越我的人,一定在健康领域!”

科技发展、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今天,所有的风都向着健康医疗汇聚,大健康产业就像是身处风暴中心的婴儿,亟待出现一个行业领先的巨头,破开风暴引领产业前行。在政策、市场、科技和投资的共同导向下,大健康产业领域高速成长,发展迅猛,俨然已是一片商业蓝海。

而大健康领域未来的蓝海中,如何切实看到机会

1、互联网医院是最大“蛋糕”,善用自媒体借势。搭建大健康产业垂直细分领域平台,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好大夫、微医及儿科问诊平台等医生咨询科普平台,近年来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顺者生逆者亡,在移动互联网浪潮飞速发展的时代下,顺应时代潮流者,总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丁香医生作为大健康产业下的医生咨询平台,其存在感无疑远远超过其他同类行业产品。几乎化身为网红的丁香医生,在移动社交领域的布局及辟谣系列的火爆,无疑都为它今天的成功,画上了浓重的一笔,让它始终领跑同类型产品。通过自媒体社交产品的频繁闪现,将自身品牌的价值与存在逐渐根植于消费者的心中,算的上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腾讯投资的好大夫、春雨医生、微医等同类产品,虽然相较于丁香医生多年来竖立的形象要弱上许多,但始终都活跃在医疗问答产品的第一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健康领域对此类互联网产业的需求,还远未达到峰值。

此外,领域细分至儿科类的问诊大健康平台,也将会成为一个不小的风口,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8090后逐渐成为婴幼儿类产品的主力军,他们在子女身上的消费能力,绝对不容忽视。

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搭建,能够链接到大健康领域的方方面面,无疑是眼下最大的一块市场“蛋糕”。

2、精准医疗或成另一个蓝海

精准医疗,宏观上包括个性化诊断及个性化治疗。细分包括:基因测序、基因诊断、免疫诊断及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医疗的兴起与发展,基于生物样本库和临床大数据等科技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

医院能够获得庞大的用户数据,而在此前,这些数据通常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而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大数据分析兴起,人工智能崭露头角,所有庞大的患者数据,都将能通过机器分析对比匹配,最终给予每个患者最贴近的个性化精准治疗,甚至预测出患者将来的病况及走向,制定最为科学可靠的防治方法。

精准医疗细分领域内的基因检测,同样得益于大数据分析的兴起。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手段,结合已有的生物DNA样本库,检测出目标DNA分子结构水平或蛋白表达水平是否异常。

针对普通人群,它能检测我们身体中具有什么样的“疾病易感基因”,决定我们是不是高危人群,它为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了更明确的标准和清晰的思路;针对已病患者如癌症患者,基因检测可针对标记物进行分析与鉴定,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指导靶向药选择,提高疾病诊治的效益。

目前,市面上精准医疗相关的机构公司鱼龙混杂,提供类似服务的机构公司已超过3000家,涉及的领域极多,但测试水准良莠不齐。不过不可否认,在不远的将来,基于大数据库的精准医疗将大放异彩。

3、大健康理念引导下的衍生产业不容忽视

大健康的全局理念,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消费等。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因此一切有可能涉及的领域都被囊括其中,无所不容。此间尤为突出的类别,当属大健康生态农业及医疗保险。

互联网+和大健康的概念,切实催生了大健康生态农业及其周边相关联动产业。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是其萌生的根本和基石,那么大健康全局理念就是它的发展导向。一切由科技连接,一切又都被导向自然与健康。互联网科技优化了农业产业资源配置,促使其迅猛发展,而大健康的全局理念又引导农业最终走向健康自然。未来打造一个健康稳固的生态农业IP,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移动互联网浪潮及大健康理念共同催生的,还有铺天盖地的网上医疗保险产业链。受益于中国大健康产业2020年的8万亿规模预算,健康险市场也将进入全面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显著缺陷,为商业健康险创造巨大空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有望达到5000亿元到7000亿元,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三大业务板块。

硝烟弥漫的蓝海市场,终将因厮杀泛红,就看谁能把握住大健康风口的机遇,以此斩开风暴,化身巨人。至于最终谁能成为领跑大健康领域的巨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几天流行高位股补跌,A股的海天味业和美股的特斯拉、苹果等都迅速从高点回撤了10%以上,没有什么突发利空,本质上还是这些龙头股涨的太多太猛了,里面的资金有一部分打算撤梯子。

以前讲过一个理论,就是很多时候涨的时候是不看估值的,但是跌的时候就要看了,因为涨的时候大家都比较乐观,会用各种角度去给高估值一个理由,而跌的时候大家才会冷静下来给一个保守的估值,所以做研究是有用的,有时候会错过一些机会,但也保证了结果的下限。

比如100倍的酱油,当然也能找到一些理论支撑这个估值,但一旦开始下跌,大家要找一个估值下轨的话,向下空间也会很大,这是个好的行业,如果要参与,可能还需要一些耐心。

最近两个月,两市指数都呈现箱体震荡格局,赚钱效应对比七月上旬已经下降了很多,行情降温之后,选股要偏向谨慎一些,这几天高位股补跌的杀伤力还是很强的。

1 周末又传出中芯国际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的消息,虽然中芯国际出来辟谣了,但这个风险始终存在,一旦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更加严厉的封锁几乎必然会发生。

科技 是我们的弱项,尖端技术还有不小的差距,被打压的狠了,明显能看到举国之力都在加大投入,希望国运昌隆。

2 下周将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解禁,6股解禁市值在30亿元以上,分别是金域医学、中科软、卓郎智能、深赛格、意华股份、华海药业,其中金域医学解禁市值最大,为19431亿元。

3 汇顶 科技 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2300~3000万,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3210元/股。

今年是 科技 股大年,但这家公司的股价不涨反跌,好像是因为技术路线更迭,没有押对方向的关系, 科技 股这方面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熟悉产业格局,就不要因为跌幅大而去抄底,很难估量地下室有几层的。

4 截至9月4日,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突破4000家整数关口,达到4002家,总市值已经达到8197万亿元

5 一行两会周末重磅发声,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出席致辞。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提出了以下几点:

1)“牛短熊长”的市场正在消失。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估值更加合理。

2)对外开放引入境外资金进入我国股票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截至9月3日,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持有中国股市的股票市值为201万亿元,在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328%。这一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潜力非常大。

3)未来会显著提高股权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就是说未来ipo会占主导地位。

4)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推动修订后的QFII/RQFII制度规则尽快发布实施,持续完善和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会不遗余力引进外资。

市场估值全景图:

(举例:若上证50当前PE为10倍, 历史 最高PE为20倍,则百分位为50%)

中长线组合:

科技 类:新能车、软件应用、物联网。

消费类:白酒、小家电、眼科耗材、医疗器械、CRO;

周期类:水泥、防水、板材,光伏设备。

今日组合维持不变。

祝大家好运,祝A股长虹!

第一,登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第二,新闻就看大V和官方账号;第三,自己不转发谣言,不要在网络上带节奏;要是每个网民都能牢牢记住这三点,我相信谣言将会少很多!

1关注辟谣总结,从此上网不迷路

网络上面的自媒体博主越来越多,这能看出来我们网络发展的迅速,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那就是谣言四起。例如微博在言论和动态的审核上一直都不严格,所以都是各说各话,营销号日渐增多,尤其是在遇见大事件的时候微博更是乱作一团。现在的新浪也知道自己的弊端,所以疫情期间建立了辟谣推送,每天给用户推荐一些整理好的辟谣信息。其实,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学习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这个网站目前辟谣最权威、信息面最广,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这里,热点话题他都能给你答案。至于微博等APP,我们看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被误导。

2新闻该在哪里看?

了解辟谣的最大网站之后,我们也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自己该在哪里看新闻。首先,网页上面d出来的标题党信息就不要点了,那种东西毫无营养可言;其次,很多个人账号曝光的新闻不要着急信,因为很可能是杜撰的。请大家关注好人民日报、人民网,当你想了解今日的新闻时,他们会给你答案,同时他们也会针对今日最离谱的谣言进行辟谣。

3自己不传播谣言

你害怕被谣言误导,那别人就不怕吗?将心比心,在自己提高警惕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论,不要转发没经证实的谣言。因为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影响别人,还有可能会害了你自己哦。

5G标准之争,联想亲历者讲述“投票”细节

2018年05月19日 21:39 新浪科技综合

最近,联想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网络上有质疑称,联想在2016年两次3GPP会议上,没有支持华为提出的5G技术标准,致使其败给高通等外国厂商。

昨日,针对这一风波,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企业服务云计算研究室、无线研究实验室负责人黄莹博士在联想北研的会议室,向多家来访的媒体,讲述其经历3GPP“投票”全过程。

两次会议,多轮表决,最后时刻,联想及摩托罗拉将控制信道的表决投给华为提出的Polar方案。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激辩和转折?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将详细梳理。

里斯本三次博弈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是全球影响最大的通讯标准化机构,主要协调各组织形成通讯领域的标准制定。

黄莹介绍,3GPP会议的规则并不是让少数服从多数,而是看有多少成员有异议,如果异议大,就要重新提一个方案,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成员达成共识。

联想5G投票争议一共涉及3GPP第86次和第87次会议。

2016年8月,3GPP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86次会议,主题是讨论5G编码技术方案的提案。这次会议共提出三个方案,一是LDPC,高通、三星、中兴、小米等表态支持这一方案;二是Polar,华为、海思、中国联通、展讯、德国电信、沃达丰等选择支持该方案;三是Turbo方案。

据介绍,LDPC码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编码原理,于1962年提出,已大规模商用。Polar码相对较新,于2008年提出,华为在这一领域投入较多,但在2016年底尚未大规模商用。

黄莹回忆,在这一阶段,联想和摩托罗拉未做出表态。由于各方态度不统一,会议没有达成共识。

2个月后,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3GPP第86次第二阶段会议。

黄莹表示,这一阶段的会议发生三轮博弈。

第一轮,一些公司如高通、三星等认为LDPC方案更适合,而另一批公司例如华为提出用Polar的方案。在这一轮中,联想及摩托罗拉表态支持LDPC方案。两种方案的投票比例为29:27。官方会议纪要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虽然看上去29票有优势,但3GPP会议并不是以投票定输赢。黄莹表示,事实是,这个结果存在分歧,大会主席希望大家能重新提一个方案,以求达成共识。

这就到了第二轮。这一轮出现了转折,用一种编码方式还是用组合性的编码方式?即所谓的“只用LDPC”,“只用Polar”,“LDPC+Polar”,“LDPC +Turbo”四种方案。

黄莹回忆,这一轮真正支持“只用Polar”的就是华为公司一家,小米等大多数中国公司选择“LDPC+Polar”,少数公司选了“LDPC+Polar”。联想继续选择支持“只用LDPC”方案。

分歧依然存在,于是又进入第三轮表决。这个时候有四个提案,包括“只用LDPC”,“只用Polar”,“LDPC长码+Turbo短码”。

此时出现长短码的讨论。会议举行了一次“反向表决”,即表决不支持谁,联想选择反对“LDPC长码+Polar短码”方案。这一次达成一个共识:LDPC作为长码没有异议。包括华为、华为终端及其他中国公司和其他参加公司都认为LDPC作为长码技术上可行,大家认同。

黄莹回忆称,基于此,会议主席就这样将LDPC作为长码定了下来,因为这是没有人反对的。

“会议主席说,数字信道短码和控制信道编码现在定不下来,我们下一次会定。”黄莹说,这个时候已经超过夜里12点。“这时候主席又说,我们87次会上一定要做出一个决定,不能再拖。大家心里都明白,87次会议很重要,因为这次会议可能决定控制信道的到底是谁。”

黄莹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所谓的正式“投票”,所有参与者只是“意向表决”,即支持谁、反对谁。会议也没有所谓的“弃权票”,主席只会问这个方案有多少人支持、有多少人反对。

黄莹称,联想做出支持LDPC的表态,一方面是因为其在该方案有相关专利积累,这样一来支持LDPC码就会保护自己,也可以在一些场合里面向人家收专利费,而在Polar方案上没有专利积累;另一方面,LDPC码方案在业界已经20多年,技术更成熟,适合用来做编码,而Polar码方案相对较新。

为什么从LDPC改为支持Polar?

长码定下来了,但是短码和控制信道用什么编码没有定。

时间到达2016年11月。3GPP第87次会议在美国内华达州举行。

黄莹说,实际上,私底下中国阵营的企业进行了一些交流,所以阵营变得更加统一,提出Polar作为数据信道的短码和控制信道的编码。此时联想选择支持该方案。最后该方案的结果是,14票反对,57票支持。

如果按照投票思维,Polar作为短码就赢了。但由于14票是强烈反对,会议主席认为这个局面很难往下走。

然后进入投数据信道的时候,双方讨论到凌晨3点。最后的结果在某种程度是谈判和妥协:都同意短码部分仍用LDPC方案,控制信道用Polar方案。

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信道要是两个码的话(长码短码的提供商不一致),将来的终端比如摩托罗拉或者联想手机内就要放两块芯片,对手机商而言会增加成本,增加耗电,还有各种各样不利的地方。所以,数据信道短码仍用LDPC方案。

黄莹说,整个过程是一种技术的比较,相对比较理性,没有其他成分。

他解释,通讯相关领域分数据面和控制面,控制面是把数据做前后顺序调整或者控制一些信息从什么地方拿过来。但是所有数据都要通过数据编码做编码,其体量较大。控制编码体量虽然相对小,但是很重要,没有控制的话,数据也跑不了。因此,华为能拿下Polar的控制信道编码,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利好。

从86次会议上支持LDPC,到87次会议上支持Polar方案,黄莹表示,联想也做了相关工作。“我们跟华为也有过沟通,这是个正常的行为。87次会议的决定我们是跟杨元庆商量的,最后他拍板决定支持Polar方案;此外联想确实也考虑到整个事情中,怎么样才能够把业界的发展,公司和公司之间的联合创新能够更好地和谐。”

5月11日,华为也在微博上表示,2016年11月3GPP会议上,华为及其他55家公司(包括联想和摩托罗拉移动)基于广泛的性能评估和分析比较,联合提出Polar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机制并获得通过,联想及其旗下摩托罗拉移动针对该方案的投票都是赞成票。至此,5G信道编码技术方案完全确定。

实际上在Polar领域,华为积累的专利比较多;联想没有相关相关专利积累,支持该方案后还是会对公司有一定影响,黄莹说,“我们的专利积累从现在开始为Polar方向重新积累”。

黄莹称,这对中国的产业也会有一定影响,中国企业对Polar的研究或积累的技术多一些,对于我们专利的有利地位会有帮助。

6月SA标准投票“很关键”

2017年12月,首个5G非独立组网(NSA)标准确立。

如何理解这个标准?黄莹称,相比3G、4G时代的网络,5G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建一个新网需要时间和金钱,大家认为这件事情一步到位比较难。怎么办?把5G重要的技术先放在原来4G的LTE网络上,等于利用4G网络把5G的功能跑起来。这样从经济效益或者快速部署上来讲还是比较有好处的,所以在去年12月31日定了这个标准。

今年6月,独立组网(SA)标准也将投票确立,这一概念由中国移动研究院提出。独立组网采用新网来布,和原来的网络完全脱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企业将有五六百家,不仅是联想、华为、小米、三星、高通等网络通信和硬件制造企业,还包括物联网、工业控制、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

在黄莹看来,这次投票将影响着未来的新网应该长成什么样子,里面的结构、技术应该怎么样实现。这将是业界公认的5G目标方案,因此这次会议比较关键。

虽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一次重要的投票。5G的标准非常多,接下来还有5G其他应用场景的技术标准陆续开始制定。

黄莹说,中国移动在SA的讨论上能够牵头做这个提案,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这是一个非常宽广的领域,不会受一次编码的某个方案的讨论主导,这是网络上一个最大的误解。

摘自:网页链接

现如今因为网络的发达,各种谣言的传播速度可以说像光速一样快。谣言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不仅仅误导别人相信错误的事实,还把其他人作为传播谣言的工具手。一些谣言可能和重大社会事件没有关系,危害比较小,但是有些谣言是关乎重大民生的,这种谣言的危害性就极大,误导人不说,还有可能引起社会恐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这些真假难辨的谣言,我们普通人也有可能被迷惑,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举报这些谣言呢?一般来说,如果我们遇到了社会影响恶劣,并且真假难辨,可能造成社会性大恐慌的谣言,这时我们可以直接求助于警察,因为传播这种危害性大的谣言已经构成了犯罪。除了报警之外,我们还要及时截图,保留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协助警方破案。如果是一些没有那么大危害的谣言,我们可以求助网上的辟谣平台,借助公众平台来辟谣。这方面比较靠谱的平台有百度辟谣平台、全国辟谣平台、微信辟谣小程序等等。只要利用好这几个平台,下次我们再遇到那些以假乱真的谣言就不用怕了,可以及时辨别谣言的真伪。除了举报谣言,普通人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在传播谣言方面,有时候我们不知道那是不是谣言,但是那样我们也不可以随意传播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如果那条消息被证实为谣言,那我们自己也有犯罪的可能了。还有,作为普通人,我们要相信官方的消息。现在很多人不信官方的消息,反而去相信一些来源不明的小道消息,这其实就是在给谣言发挥的空间。还有,微博、微信、贴吧这种平台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一不小心就成为了传播谣言的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72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