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否开展危险废物物联网

重庆是否开展危险废物物联网,第1张

是的。
中新网重庆4月3日电,重庆市环保局3日发布消息称,重庆首个危险废物物联网建设试点在璧山县正式启动。
重庆市环保局表示,预计3年左右,重庆将实现一体化环保监管物联网,这将提升当地环保治理能力。


初中毕业生读什么专业好?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学生。其实,选择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想选择专业,但又不知道该选择哪个专业。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家庭背景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简介: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校,与内蒙古工业大学乌海学院是一个实体,两块牌子。
学院位于美丽的乌海湖畔,是一所与市政建设相结合,无围墙、全开放、花园式高等学府。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占地面积520亩,建筑面积1357万平米,固定资产572亿元。绿化面积163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894万平方米,校内实训室145个。西部(乌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学院的第二校区,占地面积近600亩,规划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土建及设备总投资约68亿元。实训中心一期建筑实训场馆及辅助设施近35万平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化工、机电、采矿、发电、汽修和管理等6个实训场馆也在积极推进中。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11人,党员1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98人,硕士以上学位157人。现有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和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开设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招生专业1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学院秉承“崇德乐学,尚技强能”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专业有哪些: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修2物联网应用技术其他中职3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电脑4化工安全技术石油化工5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机械6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7现代物流管理管理/营销8旅游管理旅游9新能源汽车技术汽修10电气自动化技术自动化乌海技术职业学校专业详细介绍专业名称:化工安全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专业是专门培养化工企业安全工作人员的专业,主要学习安全生产法规、安全 *** 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策略等知识。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化工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监督、安全 *** 作员、安全值班员、安全监察员等工作。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化工总控工等职业,化工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安全专业技术服务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化工生产及储运安全、危险化工工艺、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等知识,具备化工安全生产、安全检修 *** 作与控制、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化工安全生产控制、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安全专业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能够运用化工CAD制图,具有相应的制图、识图能力;
2具有阅读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安全评价报告等技术资料,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参与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演练的能力,具有应急处置基本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从事化工安全生产、安全检修及危险化学品储运等 *** 作与控制的能力;
5具有正确使用、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的能力;
6具有参与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落实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等安全管理规定的能力;
7具有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收集安全信息,落实责任关怀理念,实施过程安全管理的基本能力;
8具有使用化工安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生产装置安全运行的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化工安全法律法规、化学基础、化工制图及CAD、化工单元 *** 作、化工工艺、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电气安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专业核心课程:危险化学品及工艺安全技术、化工设备(机械)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技术、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化工应急管理、化工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评价技术、化工厂系统安全技术。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化工单元 *** 作、化工危险与可 *** 作性(HAZOP)分析、事故应急处置、化工安全设施设计、事故应急演练等实训。在校企合作企业或学生签约就业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化工危险与可 *** 作性(HAZOP)分析、化工精馏安全控制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安全工程技术、应急管理、应用化工技术、化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专业。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
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领域,从事网络组建、网络设备安装与 调试、网络系统维护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关产品销售等工作。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常用软件应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设备 安装与调试、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 信息安全等。在校内进行网络安装与调试、网页设计与制作及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在相关企业进行综合实 习和顶岗实习。
基本学制:3~4年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它是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结合机械、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电气自动化行业从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常识与钳工、电机与拖动、工厂供电、电力 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等。在校内进行单片机应用、电气控制以及PLC技术的综合实训;在相关企业进行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
基本学制:3~4年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电气设备安装工、变电设备安装工、常用电机检修工、维修电工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专业,它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个专业的学习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机修钳工、维修电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
专业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机电产品维修、机电产品营销
基本学制:3~4年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物联网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该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外,还要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
就业方向:本专业面向各类物联网产品生产开发、物联网工程建设、物联网系统应用等物联网及IT行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工程建设维护等技能,使其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物联网工程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系统维护等相关工作。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各类物联网企业和IT企业从事物联网方案设计、物联网方案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售前技术支持、物联网系统售后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实施等岗位工作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物联网综合布线、物联网电子产品制作、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实施等实训。在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物联网产品制造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主要实践环节:传感器节点安装实训、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训、移动应用开发实训、物联网应用项目设计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物联网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物联网产品生产销售、物联网工程建设维护等技能,面向物联网产品生产、物联网工程建设、物联网系统应用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物联网设备集成、运行维护、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师资怎么样?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11人,党员1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98人,硕士以上学位157人。现有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和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大家关注的事项:1国家级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新生入学前在本人所在的旗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本人全额支付。每生每年的助学贷款金额不超过8000元。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在每年2000-4000元范围内确定。资助人数占学生总数的28%。
2校级资助
为了确保新生能够顺利入学,学院设立“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入学手续,再核实每人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奖(奖学金)、贷(助学贷款)、助(勤工助学)、减(减免学费)”等方式给以资助,解除学生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
学院一等助学金每生每年1200元,二等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三等助学金每生每年800元,资助人数占学生总数的8%。
勤工助学。困难学生除了享受学院的各项补助之外,还可以参加学院组织的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乌海技术职业学校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滨河新区学府街
乌海技术职业学校官网:>针对保护自然水体即“污水不下湖”,保护自然实体澄清水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华夏文明五千年,从大禹治水,到汉武帝治黄河,从1998年抗洪到2020年迎战暴雨,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北嵌黄河南卧长江,大小内湖如浩瀚星空镶于沃土,至西向东,奔腾而过的不仅仅是历史长河,更是一副波澜壮阔的中国水生态文明时代画卷。
回归近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我们,所要面对的重担不再是河湖泛滥、南水北调这样巨大空前的治水工程,而是如何在我们现有的“水环境”下更好的治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更好的维护自然水体,让我们的水资源焕发本有的活力与生命力。
纵观全国现有的城市排水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直排合流制、截流合流制及雨污分流制。顾名思义直排合流制,就是最原始的排水模式,即生活污水和雨水通过一根管道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造成的污染后果可想而知)。截流合流制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优化建设,即在原有直排合流制的管道上增设截流井,将污水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至自然水体,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污水进入自然水体。但真的起到作用了吗?截流合流制虽然能解决部分晴天污水不入自然水体的问题,但解决不了雨天的问题。降雨时溢流污染严重,后期相对干净的雨水又大量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管道、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最后就会出现污水冒溢及溢流污染的问题,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常见的老城区渍水,城市内涝的问题,这种“升级”还是不能实现治水目标。而第三种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制”是分别建设污水管和雨水管,希望污水走污水管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进入自然水体。而相对干净的雨水进入雨水管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不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各干各的”“各司其职”是这套系统最初的构思,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在原有合流制管道区域改造或建设),遇见了新的问题:错接混接。在如密林般的地下管网系统中,错接混接情况层出不穷。污水管错接到雨水管上,导致了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而雨水管混接到了污水管上,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同样也会出现溢流污染、污水冒溢等问题。
除了错接混接问题外,还有面源污染问题。在城市中心内菜市场、洗车业、垃圾站等行业产生的污染物附着在地面上,一旦下雨就会随着雨水进入雨水管,排入自然水体,造成自然水体污染。
从五十年代筹建“水利工程”学科开始,半个多世纪几代治水人的努力,奠定了以科学研发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化治水理论研究为基础。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从1998年参与三峡工程到三年“西天取经路”后沉淀数年,经多位院士专家多年共同研究,百人顶尖科研团队研发,结合中国城市实际情况革命性的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城市水环境治理系统——清污分流。
“清污分流”治理体系中包括了排口清污分流改造、分流制系统清污分流改造、合流制系统清污分流改造、工业区系统清污分流改造、原位水生态构建、源网厂河(湖)一体化智慧运维“六大工程模块”,我们逐项进行分析:
排口的治理,排口是汇水分区的关键点,行话说“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我们可以把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网想象成一个漏斗形,上端有各类新旧生活住区、工业场区、初期较脏的雨水收纳区等,点位多,情况不同,问题错综复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路径那就是要通过排口将水排入自然水体。和治理这些零散、复杂的“前端”问题相比,先治理“后端”排口这一个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策略,所以排口的治理是城市流域级水环境治理的第一步!通常排口通过清污分流先进的、符合当地情况的设施设备建设或改造就能解决70%左右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的问题。也就能实现快速地去除黑臭的问题。但是想彻底的、长久的解决这个问题,仅仅改造排口是不够的。
源头治理就是进一步解决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的问题,源头管网(分流制区域+合流制区域)也必须改造、建设。圣禹在源头的改造工程上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在分流制管网上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达到精准截污的效果,合流制采用错时雨污分流技术解决溢流污染。对工厂排污进行精准截流的同时起到监控管制的作用。完成以上工程模块后就可以解决90%以上污染物排入自然水体,那么剩下的流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通过原位水生态的修复工程建设就能解决。“三分治、七分养”为了保护水环境治理的成果,长治久清就需要“源网厂河(湖)”一体化智慧运维平台,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建设“现状可监测、设备可控制、结果可视化、数据可运算、历史可追溯”的全方位智慧运维平台,最终实现城市水生态文明,还碧水之清,造千秋之福。

实时监测功能
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棚外温度与风速等数据;将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服务服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远程控制功能
针对条件较好的大棚,安装有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农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卷帘机、水阀、风机等大棚机电设备。
查询功能
农户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温湿度曲线、历史机电设备 *** 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 登录系统后,还可以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预先设定适合条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值可根据农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 当某个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立即将警告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农户,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
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部决定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下称区试工程),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为确保区试工程顺利进行,制定如下方案。一、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实施区试工程,对于探索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一)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是新生事物,是多种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农业是个古老产业,兼具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实施区试工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适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框架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积累农业物联网应用经验,促进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尝试性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和建设规模明显落后于电力、医疗、环保等其它行业。各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本呈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发展,点多面广,严重缺乏顶层设计,为示范而示范的现象较普遍,重复投入问题较突出,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较少。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全面、整体、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积累经验。(三)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虽然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物联网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稳定投入,系统推动的后劲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物联网效果发挥和长远发展。实施区试工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工程项目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能够促进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二、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工程目标。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研究,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标准、政策体系;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产学研和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创新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适时开展成功经验模式的推广应用。(二)总体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系统设计、领域侧重、统分结合、整体推进、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遵从“先集中规划后分区试验,先集中建平台后组装集成,先试点试验、积累经验后推广应用”的指导思想分步推进实施。在系统规划设计的同时,支持天津、上海和安徽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别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力图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三)重点任务一是研究和部署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物联网重大行业应用,重点突破多源信息融合、海量信息分布式管理、智能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农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生产过程精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领域的共性的服务。二是研究和制定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行业标准。联合产学研用单位,研究和编制农业领域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的使用规范,制修订一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及传感节点、数据采集、应用软件接口、服务对象注册以及面向大田、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用等方面标准。三是中试和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装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中试和熟化动植物环境(土壤、水、大气)、生命信息(生长、发育、营养、病变、胁迫等)传感器,研制成熟度、营养组分、形态、有害物残留、产品包装标识等传感器,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的系统引进和自主研发,加强动植物生长过程数字化监测手段、模型研究,突破农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四是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技术应用模式。针对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电子商务、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等的监测监控,分别研发系列专用传感、传输、控制等设备,开发相应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构建全程技术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机制。五是培育农业物联网产业。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围绕农业物联网的感知识别、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和信息服务等环节,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六是强化政策措施研究。总结区试工程经验,研究提出促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的政策建议,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营造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三、试验布局 围绕天津、上海和安徽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统筹考虑行业及产业链布局,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试点省市的整体推进。(一)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天津毗邻北京,经济和交通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设施农业发达,目前拥有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6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规模化水产养殖小区55个,蔬菜和水产品自给率高。试验重点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等开展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信息化管理,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有效减少交易环节,提高交易效率。一是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环境信息采集技术产品集成应用。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及可持续商业模式。二是设施农业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引进与创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作物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作物径流、叶面温度、蒸腾量等作物关键生理生态信息在线获取,实现即时灌溉决策与在线营养诊断。三是设施蔬菜病虫害和水产病害特征信息提取与预警防控。融合设施环境、视频、动植物生命感知信息,引进创新设施农业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特征信息提取技术,实现设施农业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信息实时提取与预警、事前防治与控制。四是探索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与服务模式。集成现有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设施农业物联网集成应用服务平台,面向农业主管部门、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人员、农户等提供多渠道、内容丰富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总结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以天津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综合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实现物流、配送、仓储高效管理,并依托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国的2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构建“产地装车、销地卸车、网上交易撮合、单品种全国互联互通”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二)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农产品主要依靠外阜输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对确保大中城市食品安全具有普遍意义。试验重点是农产品(水稻、绿叶菜、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条码技术,搭建农产品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全过程智能化监控,有效追溯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消费全过程信息。一是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集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生产环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技术,研究生产履历信息现场快速采集技术,开发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实现产前提示、产中预警和产后反馈。二是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物联网系统。在农业生产环节,建立水稻、绿叶菜等农产品田间 *** 作电子化档案,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来源清楚,领用清晰,用量明确。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引进与创新。引进、消化国外农业物联网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相关技术基础上,研制集多种传感器、车辆定位、无线传输于一体的冷链物流过程监测设备,力争在稳定性、可靠性、低成本和低能耗方面有进展。开发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基于物流过程的实时化监测与智能化决策。四是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构建与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数据库,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提供从农田到餐桌为主线的物联网综合应用服务,实现以追溯为核心的多方式溯源服务。培育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示范。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和推广从农产品生产至终端销售全程追溯的应用系统,搭建农产品产销服务信息平台。(三)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安徽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服务为重点,通过远程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一是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基于传感网数据采集,集成开发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以及灾情的动态高精度监测。二是建立基于感知数据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基于信息采集点感知数据,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开发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管理。三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基于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调度指挥。四是构建集成于12316平台的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12316平台为基础,集成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类专业服务系统,构建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情监测、生产决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机调度、市场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五是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在小麦、水稻等主产县(市、区)建设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开展“四情”监测预警、农业生产管理、农机作业调度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物联网在大田作物生产上的技术应用模式和机制。六是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设施蔬菜、畜牧、渔业、茶叶、水果等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规模种养殖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探索适合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四、条件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有序、高效推进区试工程任务,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区试工作由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建区试工程技术专家组,由国家有关科研、教育系统的专家参与,负责研究制定区试工程总体技术解决方案,指导区试工程建设,研究和突破关键技术,制定农业物联网相关标准等。试点省市要成立以分管省市领导为组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涉农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技术专家组,负责推进本省区试工程。(二)明确工作分工。农业部负责组织制定区试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区试工程,组织专家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标准规范、共性技术和设备研究与熟化工作,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应用模式及经验推广;试点省市领导小组及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落实配套经费、推进区试工程及技术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加强资金监管及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等工作。(三)确保稳定投入。要按区试总体方案安排,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以确保区试工程整体、稳步推进。农业部负责监督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试点省市要按不少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办法;注重积极引导有关IT企业和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参与区试工程,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注重商业模式的培育,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792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