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远远超越于美国的IPV4和IPV6互联网母根服务器。未来的世界物联网霸权在中国(世界的未来在物联网,物联网的中心在中国)。9月6日,美国关闭互联网母根服务器。9月26日,中国从美国手中正式接管全球物联网。10月1日,中国正式通过IPV9全球物联网母根服务器管控全球物联网,统冶全球物联网100年。10月11日,中国召开第十八届七中全会。10月18日,中国召开十九大人民代表大会。发改委宣布:中俄贸易不再使用美元结算。
浙江金华的科脉信息 科技 是一家科创型小微企业。这家公司为企业提供移动支付等SaaS服务。去年,受疫情影响,客户对于非接触运营管理需求大幅上升, 但是科脉信息却缺少扩张的资金。在了解到企业的资金困难后,浙商银行金华分行通过“银税互动”系统,给企业办理了375万的税收倍数贷款,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获得了市场先机。
你或许会纳闷,什么是“税收倍数贷”呢?“税收倍数贷”是将企业纳税信息作为融资增信的重要征信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按其纳税额的一定倍数核定并发放贷款。
纳税额造不了假,它和营收有一个倍数的关系,通过纳税额,银行就可以倒推出企业的真实营收,浙商银行正是利用这一关键信息完成了对科脉信息的授信。
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6月末,浙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为1873%,处于股份制银行领先位置。
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1825亿元,较年初新增19743亿元,增速977%,快于境内机构各项贷款增速353个百分点;授信客户数1083万户,较年初增加043万户,增速413%。通过线上化产品累计授信超1300亿元。
如果说余额和客户数还只是量的增加的话,那么融资成本的下降和资产质量的提升,则是经营硬实力的体现。
浙商银行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篇文章我们提供一个基于专利的视角。
1
科技 创新专利的视角
专利是反映一家企业研发能力和对 科技 重视的权威指标,为了客观衡量浙商银行的金融 科技 成色,我们通过知识产权数据库智慧芽进行了搜索后发现,目前,浙商银行总申请量达到了58个,在审核中的专利达43个,占比为741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浙商银行的专利申请次数在突然加速,达到37次。这与我们惯常的预期一致,金融 科技 和数字经济在疫情中大大提速。
浙商银行近年来专利申请数
更进一步,我们还发现了浙商银行金融 科技 创新的关键词!
浙商银行的专利申请词云
从创新词云来看,浙商银行最核心的专利关键词是“区块链”,如果根据引用次数来衡量,其重点专利为“一种提升区块链查询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那么,为什么浙商银行这么重视区块链呢?
这就说要到供应链了,而供应链又与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密不可分。
目前,国内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正在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来构建一个完整而友好的创新大生态。众所周知,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也是围绕供应链来进行博弈的。
供应链体系十分复杂,其中,小微企业是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畅通生产、流通等环节具有重要意义,而浙江又是我国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重镇,截至2019年末,浙江省纳入中国小微企业名录库的就有2224万家,占在册企业的877%。所以,服务好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才能助力产业链变成创新链,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我们知道,金融基于信用,区块链被认为是“天然的信任机器”,区块链这种技术,天然适合在产业链多方主体之间记录信息、构建信任。如果再辅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就可以无缝衔接入产业链之中。
事实上,浙商银行很早就围绕供应链、产业链做文章了。
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
供应链的另一种表述,也可以是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关系,浙商银行已经前瞻性的意识到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他们深入到这种关系之中,用平台化服务模式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拓展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打造以大带小的集群化营销体系,开辟出新客群和业务增长点。由此,浙商银行有了新的批量获客方式。
正泰集团是电气工业的龙头,其下游经销商遍布全球各地。正泰集团作为核心企业有阶段性时点控制应收款总量的诉求,需经销商加快货款回笼;而经销商要求融资方式高效便利。
在疫情发生后,浙商银行同核心企业约定了客户准入标准,由核心企业名单制推荐经销商,积极切入经销商网络,解决双方痛点。与此同时,设计了专项高效业务流程,借款人可通过网银线上自助提款,让一切流程变得更快、更方便。最终快速与正泰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正是这样以核心企业为圆心,通过平台化的模式,浙商银行的融资服务得以快速辐射到其下游经销商。在批量获客的同时,简化流程,真正做到解决经销商需要高效便利的融资问题。截至6月末,平台化模式已服务客户666万户,较年初增长656%,融资余额701495亿元,较年初增长340%。
2
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加速
金融和实体经济永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还是以浙商银行为例,正如我们在先前的文章《浙江、浙商与浙商银行》中所指出的那样,浙商银行的发展与浙江的发展,与浙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改革开放都密不可分。
银行业数字化经营也有赖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很多金融 科技 的从业者已经意识到,数字金融开展的怎么样,与地方的数字化程度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和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基于数据去判断企业的情况就越准确。
由于地处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浙商银行在其成立之初,就把小微金融作为了主要战略业务,多年来既尝到了甜头也做出了特色,看普惠小微余额占比这一指标,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中高于10%的仅有3家。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中,浙商银行的小微贷款余额为1873%,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也一直在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不良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幸运的是,浙江全省的数字化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十三五”期间,浙江在推进数字经济过程中,把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方向。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在这一进程中,制造业中小企业通过应用数字化系统,实现了产业数字化。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政府明确了60家示范培育企业,推动制造业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数字化工程企业深度对接。
根据浙江银保监局局长包祖明介绍,核心的关键就是浙江省银保监局联合省大数据局,推动全省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构建了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构建了54个数源部门数据、3952条检核规则、6大类指标体系的“金融主题库”。
也就是说,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上,浙江省没有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线性思维办法,而是通过整合数据的方式找到了一个系统性的解法。
有了数据这块儿肥沃的土壤,浙江大力推进首贷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同时,综合运用 科技 手段和大数据信息,加强信用贷能力建设,加大信用贷款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另外,浙江省还建设了一个省级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借此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所以,《人民日报》称赞这种做法是“开创工作新局面”。这也是文章开头所介绍的“税收倍数贷”产品得以落地的原因。
2020年6月,浙商银行与浙江省经信厅联合启动浙江智造融通工程,以“三年金融助力1000亿”为目标,助力浙江省工业企业加快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截至7月末,为1000余户名单内企业提供融资余额45705亿元。
因此,浙商银行支持小微的秘密,概括起来无外乎两条,一是浙商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战略定力,以及平台化服务对金融 科技 的应用,二是整体数据环境的改善。所以说,实体经济越活跃,经济数字化水平越高,像浙商银行这样具有金融 科技 实力的银行就越有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