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不再把培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主要方向,而是培养一种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本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6]
二、建筑节能技术工程
建筑节能是我国重点提倡的,节能工作作为利国利民,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问题,在国外已经严格实施了相关规定,所以节能技术与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占到一个很重要的比重。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节能基础理论、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建筑节能设计、舒适性建筑环境工程设计、建筑能效评价等能力的高端综合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三、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
物联网工程
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就业前景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实用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有机结合,许多环保难将会得到解决。在充分享受纳米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洁净环境外,这个技术也将成为
四、传感网技术
传感网技术,主要由传感器、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凭借这种技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手机、电脑等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地图、天气等资料,前提是这些资料必须已经存在于你所访问的服务器上。而传感网不同,如果你身处火灾现场,传感技术会通过周围已经布好的传感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你制定出一条最佳逃生路线。借助传感技术,消防员也不必挨个房间寻找被困的人,从而能更高效地灭火。
就业前景传感网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截止2012年国内从事传感网应用的大企业为数不多,小企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 里面有设有物联网工程的大学
,物联网是新增的专业。
序号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 北京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 北京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7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9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 南京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2 南京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4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
15 大连海事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16 中国人民大学 020121S 能源经济 四年 经济学
17 北京科技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8 北京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9 北京化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0 北京邮电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1 中国传媒大学 050307S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四年 文学
22 华北电力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23 华北电力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4 华北电力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5 华北电力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7 南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8 天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29 天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0 天津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31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2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注:专业代码加有“S”者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
33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4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35 大连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36 大连理工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37 东北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8 东北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39 东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0 东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1 吉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2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3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4 东华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45 东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6 东南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47 中国矿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8 河海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9 河海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0 江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1 中国药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52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2S 药物分析 四年 理学
53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3S 药物化学 四年 理学
54 浙江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5 浙江大学 081302S 海洋工程与技术 四年 工学
56 合肥工业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57 合肥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8 山东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9 山东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0 中国海洋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6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62 武汉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3 武汉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64 华中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65 华中科技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66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7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8 华中科技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69 武汉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0 武汉理工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1 湖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2 湖南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3 中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74 中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5 中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6 重庆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7 重庆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8 西南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9 电子科技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0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1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82 四川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3 四川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4 四川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5 西安交通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86 西安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7 兰州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88 华侨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北京市
89 北京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90 北京学院 050432S 数字技术 四年 文学
主管部门:天津市
91 天津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2 天津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主管部门:河北省
93 河北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4 石家庄铁道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山西省
95 太原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96 山西医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主管部门:辽宁省
97 沈阳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8 沈阳建筑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9 沈阳建筑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吉林省
100 长春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1 长春理工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2 长春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黑龙江省
103 东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04 东北石油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05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上海市
106 上海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江苏省
107 苏州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08 苏州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9 苏州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0 南京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11 南京工业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2 南京邮电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113 江苏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4 江苏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116 南京师范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理学
主管部门:安徽省
117 安徽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福建省
118 福建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江西省
119 江西中医学院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0 南昌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1 南昌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山东省
122 山东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23 山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湖南省
124 湘潭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5 湘潭大学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126 湖南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27 南华大学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广东省
128 广州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9 华南师范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四川省
130 西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31 西南石油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32 成都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云南省
133 昆明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陕西省
134 西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35 西北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1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8 西安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甘肃省
139 兰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0 新疆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学 应用化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材料物理 环境科学
生物技术 数学 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 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测控技术与仪器
热能与动力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自动化 建筑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土木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城市规划 环境工程 化工与制药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物流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程力学 生物工程 材料 车辆工程
机械 土建 能源动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测绘工程 安全工程
交通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信息 管理科学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功能材料 纳米材料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传感网技术 能源化学工程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院校专业:
唐山学院地处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素有 “京东宝地”之美誉的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6年建校,前身为建立在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内的唐山市工业夜大学。1985年,西南交通大学智力支援唐山成立了唐山分校。1996年,学校与西南交通大学开始联办本科专业,先后培养了8届毕业生,西南交大专家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唐山高等专科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唐山市职工大学三校实质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唐山学院。2014年12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2015年,经唐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唐山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 ,实力雄厚,专业齐全。学校分为大学西道(东院、南院、北院)、华岩北路、河北路、龙泽路 4个校区,占地1253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14个党政管理机构和图书馆、学报编辑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所、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7个教辅机构。学校拥有先进的校园网和与专业教学配套的实验室,包括唐山学院特邀院士工作站,“河北省高校机电液一体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高校建筑工程与节能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四川省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工程实验室唐山分中心”研究机构,“机电一体化”、“结构与振动工程”、“精细化工”、“微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新技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检测”市级重点实验室,“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结构实验室、嵌入式综合实验室、汽车实训中心、服装实验实训车间、艺术设计实训中心、影视传媒工作室、会计核算实验室等在同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22905万元。现有藏书131万册,纸质期刊1178种,电子图书4433万册,电子期刊407556册。开设48个本科专业和一些相关专科专业。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7096人,成教学生5777人。,尊师重教,人才济济。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 1386人,其中专任教师9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达到4315%,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被遴选为省级教学团队,全国模范教师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优秀教师4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10人,唐山市“十佳教师”5人,市管拔尖人才、优秀专家和自然科学4人,院级“教学名师”10人。同时,学校还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等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研深覃精,硕果累累。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 13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41项,市厅级项目845项,科研经费累计近2400万元。1670余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548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学校承担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项目525项,教研基金累计153万余元。学校教师共获得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100项。主办《唐山学院学报》,开设“唐山经济社会文化”“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等栏目,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报质量不断提高,“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与此同时,学校与河北省、唐山市及周边省、市的机械、电子、建筑等行业和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并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定期选派优秀的学生赴韩国等高校学习,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从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严谨治学,英才辈出。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被确定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机电工程教育创新高地(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特色专业)被评为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自动控制原理》、《财务会计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工程测量》等课程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积极推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率先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开设了“茅以升班”,探索建立工学互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新途径。计算机和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本专科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和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自2017年起,我校部分优势专业被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列为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目前与唐山建设集团深度合作,建立了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中软国际、三友股份有限公司、陡河发电厂培训基地等合作开展了院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抓好党建,务实创新。学校按照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做到了“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学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师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着力点,注重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切实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的建设,发挥其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重要职能,深化两级管理,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2014年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唐画院”声名远扬,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作用初显,师生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992年至今,学校先后十二次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继往开来,前程似锦。 当前,唐山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唐山沿海地区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提速的关键时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以服务唐山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一所地方高校,唐山学院决心秉承“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的校训,发扬“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优良传统,立足唐山,面向京津冀,服务环渤海地区,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培养素质高、基础实、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唐山学院犹如一条破浪前行的航船,正扬起风帆,向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奋进!(更新日期2019年4月23日),学校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大学西道 9号,邮政编码: 063000,联系电话:( 0315)2792191、2792198,传 真:(0315)2792198,网 址:>其他信息:
2020年5月15日,上海软科发布了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榜单,从榜单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排名前十的大学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以下是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具体榜单,供广大考生参考。
更详细排名榜见图,你可以百度搜索一下,排行榜就有了
碳纳米管简史
碳纳米管: 很多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其实,碳纳米管也是碳材料的一种,可以通俗理解为是由石墨化的碳原子,单层或多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碳纳米管的直径可以小的纳米级,但是长度却可以达到数米,宛如“一根细长的头发丝”。
不过,虽然碳纳米管的体积极小,但物理性质却极为硬核。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清文的说法,碳纳米管是强度,是同体积钢铁的100倍。因此,碳纳米管也被看作是人类目前所能制造出的最强最硬的材料。而在实际应用中,碳纳米管也因为极好的导电、导热特性,而被称为是万能材料。在集成电路、电池、传感器等诸多细分领域,碳纳米管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开启碳纳米管的研究至今,国际范围内对于这种新材料的 探索 已经有30年之久。而国内的头部企业、科研团队也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努力,实现了碳纳米管领域的诸多突破,“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自碳纳米管被发现30年来,我国研究水平基本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并在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碳纳米管导电剂一改我国锂电池企业导电剂依赖进口的局面;碳纳米管薄膜成功用于高端户外保暖服以及医疗康复等产业;基于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的集成电路和显示器背板驱动器件也被开发出来;近日,国内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公司开发的碳纳米管导电剂,一改我国锂电池企业导电剂依赖进口的局面。自被发现以来,碳纳米管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研究热潮。近年来,全球加速挖掘碳纳米管技术落地的途径,相关技术突破成果不断。
作为最重要的生命元素,“碳”一直在生命演化和能源提供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85年,“足球”结构的C60一经发现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在电弧法制备的碳材料中观察到了碳纳米管,从此开启了碳纳米管研究的热潮。碳纳米管就像一根细长的头发丝,它的长度可以达到米级,而直径却可以小到纳米尺度。这么细长的纳米管状结构是怎么制备出来的呢?
饭岛澄男首次发现的碳纳米管是通过电弧放电法制得的。现在,碳纳米管已经发展出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固相热解法等多种制备方法。其中,CVD法因成本低廉、可控性好、易于规模化制备而被广泛采用。作为纳米碳材料家族的重要一员,碳纳米管以其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特性被誉为“万能基材”,在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电池电极、集成电路、传感器件、电加热器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富勒烯的发现者斯莫利认为,碳纳米管是人们所能制造出来的最强、最刚、最硬的材料,同时也是最好的热和电的导体。
实践落地
在碳纳米管基础研究方面,北京大学团队在导电性可控碳纳米管合成、单手性碳纳米管合成与分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碳纳米管应用方面,清华大学团队在碳纳米管宏量制备、高强碳纳米管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添加剂等方面业绩不菲。2013年,以平行排列的单壁碳纳米管为主要元器件的世界上最小“计算机”诞生。近两年,碳纳米管电子器件的性能及尺寸一次次被突破。
被称为“黑金”的碳纳米管,曾被科学家预言,有望成为“彻底改变21世纪”的神奇材料之一。而锂电池导电剂的利用,只是碳纳米管产业化的冰山一角。作为国家战略新兴材料,碳纳米管材料在导电塑料、轻质高强复合材料、宽频段轻质电磁屏蔽、冲击防护、智能材料、电子器件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碳纳米管的加热膜、导电塑料、复合材料等材料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好。
有硬的纳米,就有软的纳米
显示器这东西,我们都不陌生;但你能想象到可以穿到身上的超薄显示器吗? 在显示织物内呈现独特的搭接结构,由发光经线和导电纬线交错而成,在电场的激发下,电极和发光层凭借物理搭接即可实现有效发光。
纳米 科技 是21世纪最重要的前沿 科技 领域之一,对世界各国经济 社会 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对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境、航空航天及国家安全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为全面提升我国纳米 科技 的创新能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了“纳米 科技 ”重点专项,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从模糊到清晰,从单色到彩色,从笨重到轻薄……近几十年来,显示器作为电子设备的重要输出端不断更新迭代,由最初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发展至现在的柔性薄膜显示,取得了长足进步。你曾设想过将显示器穿在身上吗?集器件功能、纺织方法、织物形态于一体,在我们穿的衣服上浏览咨询、收发讯息、进行事件备忘……这是研究者近年来着力探寻的方向。
然而,如何将显示功能有效集成到电子织物中,同时确保织物的柔软、透气导湿、适应复杂形变等特性,是智能电子织物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日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 科技 ”重点专项的资助下,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出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织物显示求索之旅绝不是一条坦途。2009年,团队提出聚丁二炔与取向碳纳米管复合以制备新型电致变色纤维的研究思路,然而,电致变色仅在白天可见,晚上则无法被有效应用,使用时域大打折扣。
2015年,团队在涂覆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成功解决了共轭高分子活性层在高曲率纤维电极表面均匀成膜的难题,提出并实现了纤维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并通过将其编成织物实现了不同的发光图案。但此种方法也有局限,经由发光纤维编织所显示的图案数量非常有限,无法实现平面显示器中基于发光像素点的可控显示。如何在柔软且直径仅为几十至几百微米的纤维上构建可程序化控制的发光点阵列,是困扰团队甚至这个领域的一大难题。
是什么使织物拥有了显示特性?其内在结构如何?在电场的激发下,电极和发光层凭借物理搭接即可实现有效发光,该方法可以将发光器件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统一,利用工业化编织设备,实现了长6米、宽025米、含约50万个发光点的发光织物,发光点之间最小的间距为08毫米,能初步满足部分实际应用的分辨率需求。通过更换发光材料,还可实现多色发光单元,得到多彩的显示织物。
超前技术,穿在身上的显示器
比起传统的平板发光器件,发光纤维直径可在02毫米至05毫米之间精确调控,奠定了其超细、超柔的特性。以此为材料一针一线梭织而成的衣物,可紧贴人体不规则轮廓,像普通织物一样轻薄透气,确保良好的穿着舒适度。
随后,现实的应用要求也接踵而至。团队研究发现,具有高曲率表面的纤维相互接触时,在接触区域会形成不均匀的电场分布,这样的电场不利于器件在变形过程中稳定工作。而在现实生活中,穿在身上的衣服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需日常清洗。如何能使显示织物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乃至抵御住反复摩擦、弯折、拉伸等外在作用力,保证发光的稳定性?
团队在导电纤维纬线的力学性能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一种高d性的透明高分子导电纤维。在编织过程中,该纤维由于线张力的作用,与发光纤维接触的区域发生d性形变,并被织物交织的互锁结构所固定。
出良好应用前景
除显示织物外,彭慧胜团队还基于编织方法实现了具有光伏织物、储能织物、触摸传感织物与显示织物的功能集成系统,使融合能量转换与存储、传感与显示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织物系统成为可能。该系统在物联网和人机交互领域,如实时定位、智能通讯、医疗辅助等方面表现出良好应用前景。
极地科考、地质勘探等野外工作场景中,只需在衣物上轻点几下,即可实时显示位置信息,地图导航由“衣”指引;把显示器穿在身上,语言障碍人群可以此作为高效便捷交流和表达的工具……这些原本存于想象中的场景,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能走进人们的生活。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番外篇:关于显示器制造
众做周知~显示器的制造
是离不开一个完全无尘的环境的
而无尘的环境,就会涉及到一款手套箱产品
—百级净化手套箱
百级洁净手套箱是一套高性能、高品质的自动吸收水、氧分子的超级净化手套箱,提供一个洁净工作环境需求的密闭循环工作系统,可以满足您特定洁净要求,O2和H2O 1ppm惰性气体防护环境。该系统是为满足客户科研开发而设计的经济型循环净化系统和FFU的手套箱,风机从FFU顶部,将气体吸入并经初、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洁净气体送回箱体(闭合回路)。
产品特点
简单: 严格按照德国工艺标准制造,采用西门子7寸触摸屏 *** 作, *** 作界面简单易于上手。
安全: 模块化设计,专业的无泄漏密封技术,超低泄露率 0001%,(行业标准 0050%),严格依据标准《EJ_T1096_1999_密封箱室密封性分级及其检验方法》中的一级密封箱室验收。
高效: 超低水氧 1ppm,可达01ppm,进口净化材料,吸附效率高,一年再生一次,重复利用
节能: 整机功率超低,风机和真空泵智能控制
百级: 优异的气体均匀分布性能,过滤效率99999%
百级净化手套箱可以广泛应用于无水、无氧、无尘的超纯环境,尤其可应用于OLED、MOCVD的制造;
除此之外,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半导体、超级电容、特种灯、激光焊接、钎焊、材料合成等也能够创造一个完全净化的环境,其中也包括生物方面应用,如厌氧菌培养、细胞低氧培养等实验项目。
良好的OLED产品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如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大型显示器
等多种显示产品
因此可以说对于显示器材料的生产环境而言
百级净化手套箱是一款
非常重要的生产保护设备
更多百级净化手套箱产品
认准伊特克斯手套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