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贯彻对电梯安全使用管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我市贯彻对电梯安全使用管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第1张

一、我市贯彻对电梯安全使用管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采取综合措施,强化电梯安全监管
(一)严格电梯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督促电梯制造企业树立“质量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的理念,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行企业“质量首位制”,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建立完善电梯产品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和施工,将提升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因设计、制造等原因造成电梯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督促电梯制造企业立即停止生产,依法实施召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第三方机构对电梯及主要零部件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促进生产、安装环节的质量提升。
(二)强化电梯使用和维保质量安全管理。落实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住户装修期间对电梯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减轻装修过程对电梯的损坏。加大对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监管力度,督促其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维保,对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根据运行实际状况增加维护保养频次和维护保养项目。积极推动由电梯制造企业直接进行电梯维护保养,逐步建立以电梯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电梯维护保养体系。住建和质监(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对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单位的联合检查机制,将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和电梯维保质量作为对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单位的重要考核内容。
(三)抓好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电梯安全日常监管,组织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日常排查治理,重点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和故障频发电梯的隐患排查。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的,不得投入使用。质监(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检验检测、稽查执法“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对存在严重隐患的电梯可依法查封,推动电梯安全隐患处置的及时“闭环”。各地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强联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及时发现和查处影响电梯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大住宅电梯维修改造更新力度。对于使用期超过15年,或运行故障率明显偏高、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住宅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委托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大修、改造或更新。研究制订电梯维修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相关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办理速度。未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老旧小区,所需费用由电梯所有人(业主)筹集或由当地政府出台相应补贴政策。
(五)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和物联网建设。深化“96333”等电梯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加快完善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为主体、电梯维保单位为主力、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各地应加快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平台,2016年实现大市范围全覆盖。建设电梯物联网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电梯动态监控、自动报警、快速处置、信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电梯运行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定期向社会公布电梯维保单位不良记录、故障频发电梯、电梯困人救援等信息。
(六)做好电梯设置相关管理工作。加强对与电梯安全相关土建工程的监督管理,确保电梯机房、井道、底坑等设计与施工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完善电梯采购、招标工作,提高电梯配置水平,确保电梯的配置数量和参数性能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逐步提高精装修房的比例。
(七)实施电梯分类监管。全面实施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分类监管,根据其安全管理状况和电梯风险特性的综合测评结果,对排名靠后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予以重点监管,加强工作指导和安全隐患督查。进一步推进电梯维保单位的分类监管,深化全市电梯维保单位星级评定工作,建立全市电梯维保单位“黑名单”制度,加大对主体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现象多发、事故隐患整改不及时的电梯维保单位的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
(八)构建电梯安全社会化监管格局。充分发挥电梯业商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定期发布电梯维保指导价格,倡导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引导电梯行业良性发展。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认真研究并及时采纳群众对电梯安全工作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监督。鼓励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充分发挥责任保险机制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补偿功能。
(九)建立健全电梯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机制。针对电梯选型和配置、土建工程设计施工、采购招投标以及电梯生产、经营、安装、检验、维保、使用管理等各个安全环节,构建电梯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链。建立电梯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完善各环节的质量记录,做到“一梯一档”。健全电梯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生电梯事故或重大影响的电梯突发事件,要认真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十)加强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渠道,采用现场咨询、安全课堂、应急救援演练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广泛开展电梯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使用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电梯使用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实行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为防止电梯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或引起伤亡事故,必须加强电梯的使用安全管理。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司梯人员的 *** 作安全管理、乘梯人员的安全管理、电梯困人救援的安全管理。
1、实施安全教育
由电梯管理员负责对电梯机房值班人员、电梯司梯人员和乘梯人员实施安全教育,使他们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熟知电梯设备的安全 *** 作规程和乘梯安全规则。
2、电梯司梯人员 *** 作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司梯人员均持证上岗。并制定了相应的司梯人员安全 *** 作守则:
1) 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发生事故;
2) 要求司机坚持正常出勤,不得擅离岗位;
3) 电梯不带病运行、不超载运行;
4) *** 作时不吸烟、不闲谈等;
5) 执行司机 *** 作规程:
a、每次开启厅门进入轿箱内,必须作试运行,确定正常时才能载人;
b、电梯运行中发生故障,立即按停止按钮和警铃。并及时要求修理;
c、遇停电时,电梯未平层禁止乘客打开轿箱门,并及时联系外援;
d、禁止运超大、超重的物品;
3、加强对乘梯人员的安全管理
制定电梯乘梯人员安全使用乘梯的警示牌,悬挂于乘客经过的显眼位置。敬告乘梯人员安全使用电梯的常识。乘梯须知应做到言简意赅。警示牌要显而易见。
乘梯须知内容是: 用手按钮,严禁撞击,不许吸烟,勿靠厢门,运行之时,挤门危险,危险物品,禁止进梯,保持清洁,勿吐勿丢,若遇危险,请按警铃,超载铃响,后进退出,儿童乘梯,成人携带,楼内火灾,切勿乘梯。
4、电梯困人救援 *** 作规范
(1)当发生电梯困人事故时,电梯管理员及 *** 作员务必在2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
(2)尽快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务必使其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精心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并嘱托被困人员不可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轿厢外;
(3)如电梯轿厢门处于半开闭状态,电梯管理员应设法将轿厢门完全关闭;
(4)根据指示灯、PC显示、选层器横杆或打开门观察判断轿厢所在位置;
(5)轿厢停于距厅门05米左右位置时的救援:拉下电梯电源开关、用专用厅门钥匙开启厅门、在轿顶用人力开启轿厢门、协助乘客离开轿厢、重新关好厅门;
(6)轿厢停于距离厅门05米以外位置的救援方法:进入机房切断电梯电源、一人把旋炳一人持释放杆,轻轻撬开制动器,利用轿厢自动向正方向移动。(为了避免轿厢以动太快发生危险, *** 作时应一撬一放使轿厢逐步移动,直至最接近厅门为止,确认刹车制动无误,放开盘车手轮)
(7)遇有其它复杂情况,应请求电梯公司帮助救援;
(8)困人救援工作完毕后,电梯管理员应情况完整、规范地记录在案。
(9)遇到其它复杂的情况时,应请电梯公司帮助救援。援救结束时,电梯管理员填写援救记录并存档。
三、中国对电梯安全使用年限的规定
1、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使用安全的责任主体,对电梯安全运行负责,并履行职责。其中包括: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在电梯运行期间至少有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在岗;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或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显著位置张贴悬挂有效的使用标志、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警示标志、96333二维码信息标识、应急救援和投诉电话;保持电梯视频监控设施、紧急报警装置完好有效,能随时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等。
2、国家目前尚没有电梯使用年限的强制性规定。主要在于管理人员的保养和维护。一般的电梯使用年限在15-18年之间。

是电梯系统自身报出的故障。电梯物联网是为了解决目前电梯安全问题而提出的概念,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中心处理部分以及应用软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电梯物联网监控系统,采集仪采集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上传到互联网监控中心,结合平台应用软件,从而实现了各相关单位对电梯实时有效的监管维护。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电梯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电梯必须按照标准配置安装限速器和限位器。限速器是保障电梯运行速度不超过规定值的安全装置,而限位器则是控制电梯行程范围的安全装置。因此,电梯安装规范中一般都会包括限位器的安装要求。限位器的作用是避免电梯在平层外停止或者悬停,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限位器还可以对电梯的行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超高或超低行程等问题。所以,电梯安装规范中必须安装限位器。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电梯智能化潮流,物联网电梯在济南智嵌测控研发成功,物联网电梯依托于原有互联网,将固定的物件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连接成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达到智能互动的效果。
 一旦电梯发生故障而有人员被困的情况发生时,不再需要被困人员狂按报警键向外界求救,湖南中菱控网电梯物联可自动将故障信息发至维保人员,及时展开营救。被困人员的紧张情绪,可以借助电梯自动触发安抚语音播放,使被困人员得到有效的安抚。而恩易电梯安全报警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到被困人员所在的楼层位置,方便及时救援,同时还可以对电梯运行参数进行跟踪记录,根据电梯安全指数及时预警。

在电梯安全预警管理平台上,不仅可以随时了解电梯的网络分布、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接收意见反馈、气象预警等信息
除了客户自己能实时看到电梯的运行情况,湖南中菱控网电梯物联也可以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因此,往往在设备出故障以前,客户和维保人员就能检测到安全指数较低的电梯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专家解读《大连市物业管理条例》 未交物业费将限制业主公共管理权

千呼万唤,《大连市物业管理条例》将于2019年6月1日起施行。专家对《大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具体细化规定、创新点等作出详细的解读。

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我市于2009年出台了《大连市实施〈物业管理条例〉办法》。但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物业管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凸显,有关物业管理的投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主要表现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缺少顺应简政放权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支撑,物业管理工作重心向街道和乡镇下移不到位,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难、运行难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物业服务质价不符和收费难等。因此,社会各界对物业管理立法的呼声很高。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需求,2017年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新修订了《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2018年国务院重新修订了《物业管理条例》。出台一部符合我市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可 *** 作性的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更是势在必行。

千呼万唤,《大连市物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经2018年12月27日大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2019年3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将于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七章七十五条,立足我市物业管理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分别对物业管理区域与前期物业管理、业主、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与物业使用维护、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突出了“一个推进,两个强化,三个确立,四个细化”, 即:推进了“智慧物业”的建设;强化了齐抓共管的物业管理监管体制和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确立了物业服务收费机制和原则、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和评价制度、业主委员会履职培训制度;细化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内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建和运行规定,物业承接查验的条件,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禁止性行为等。

下面我们将对《大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具体细化规定、创新点等作出详细的解读。

一、总则部分

总则部分共有九条,对《条例》的立法目的以及立法原则、立法依据、效力范围等作出明确的阐述,创新点在于:

1、进一步明确物业行业协会的职责,为建立完善的物业服务体制打下行业根基。

《条例》第七条结合《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七条以及《大连市实施物业管理条例>办法》第四条关于行业协会的规定,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开展物业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加强业务指导,调解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纠纷,协助物业主管部门做好信用信息管理,维护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

2、提出“智慧物业”概念,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物业服务相结合的概念上升至法律层面,为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做出指导性意见。

《条例》第八条规定“推进智慧物业建设。鼓励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便业主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这一规定,将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与物业管理的结合上升至法律层面,旨在促进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无纸化、智能化,为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改善物业管理与服务做出指导性意见。

二、物业管理区域与前期物业管理

1、明确细化《前期物业服务协议》的具体条款,为规范建设单位的条款设置提供法律依据,明确规定《前期物业服务协议》应当作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附件。

《前期物业服务协议》系建设单位与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对新建物业实施前期物业管理的依据,在未成立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阶段,对于小区的物业管理、业主各项权利的维护、物业公司的职责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前期物业服务协议》应当包括以下条款:

(一)物业服务事项、标准、收费价格和委托代收费事项;

(二)各分项服务的标准(含人员配置)和费用分项测算;

(三)调整物业服务收费的约定;

(四)物业服务质量的评估方式;

(五)物业服务用房的面积和位置;

(六)共用设施设备清册;

(七)利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开展经营活动的主体、所得收益的核算及分配办法;

(八)违约责任及合同解除的条件;

(九)合同期限;

(十)与前期物业服务有关的其他事项。

2、明确规定新建物业交付使用前应当具备的条件,并且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承接查验协议》作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补充协议,未经查验合格的,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承接。并进一步明确新建物业的交接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承接查验的物业应当系查验的设施设备均合格或取得许可文件或资料完整齐全或符合规划要求的,未经查验或查验不合格的,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承接。查验的内容包括:

(1)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情况,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或者准许使用文件以及备案情况;

(2)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公用设施设备按照规划设计准许使用情况,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是否已安装独立合格的计量表具情况;

(3)电梯、二次供水、高压供电、消防设施、压力容器、电子监控系统等公共设施设备取得使用合格证书情况;

(4)物业使用、维护和管理的相关技术资料完整齐全情况;

(5)车位、车库和物业服务用房等公共配套设施符合规划设计要求、满足功能使用情况;

(6)住宅小区分期交付的,交付的住宅周边场地与施工工地之间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隔离设施;交付区域内道路、绿地等公共配套设施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建成,并满足功能使用要求情况;

(7)住宅小区整体交付时,教育、邮政、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环境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规划要求设计建成情况;

三、业主、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1、进一步贯彻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对于违反《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业主,限制其投票权、表决权等公共管理权。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对于拒不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支付物业服务费;拒不交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拒不执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作出的决议、决定的业主,业主大会可以在管理规约以及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限制其行使公共管理权。

该规定类似于《公司法》中对于拒绝履行股东出资义务、抽逃出资的股东权利的限制,系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的贯彻与落实,迫使业主更加积极的履行自身义务。

2、《条例》第二十三条增加一种应当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情形,即“业主委员会委员缺额人数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但尚未超过半数且无候补委员递补的”。

3、《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召开业主大会应当通知的事项、人员以及通知的时间,并且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居民自治组织对于业主大会的参与程度。

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将会议时间、表决事项、投票权数计算规则和法律后果(含业主未参与表决情形)等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全体业主。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及时告知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

4、完善投票机制,提倡决策方式多样化,积极推进决策电子投票系统的建设。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于未参与表决的业主,其投票权数是否可以计入已表决的多数票,由管理规约或者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推进业主决策电子投票系统的建设。

5、《条例》在《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增加一项业主委员会的职责,与业主委员会的禁止的三项行为。明确要求业主委员会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印章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并对违反规定使用印章的业委会作出处罚性规定,进而保证物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条例》第三十一条将“整理、保存物业相关图纸、档案以及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记录等资料”的职责归为业主委员会负责,并在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不得阻挠业主委员会履行职责;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违反业主大会议事规则或者未经业主大会授权,擅自使用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印章。

《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妥善保管财务原始凭证及相关会计资料。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公共收益应当按照财务要求分别建账管理”,第三十七条规定“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印章使用监督管理制度。擅自使用业主大会印章、业主委员会印章的,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通告全体业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03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 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