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d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 *** 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 *** 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一、计算机类。计算机类可以说是传统的专业,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计算机类专业的支撑,无论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类专业的支撑。在传统的工科强校中,计算机都非常不错。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机械化以及自动化会越来越取代工人在工厂中的地位。尤其是未来智能化机械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设计制造的支撑,尤其是自动化,更是传统机械类的热门方向。
三、机器人工程。机器人工程可以说是新设立的一项专业,只有少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个课程,大部分院校是以人工智能等相关的专业形式来开设的。机器人的发展潜力是可以预见的,目前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门专业也可以说是近些年才开设的热门专业,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运用等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开展,未来的就业前景可以说非常广阔。
五、电子信息工程。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工程专业也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由于电子信息工程设立到手机、电脑、平板、智能家居等电子产品的方方面面,因此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一门专业可以说是电子类产业中的高精尖,目前我国在这个行业还有所欠缺。随着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国也在相关领域进行发力,未来在相关行业中必然有极高的人才需求量,市场需求量大。
七、航空航天类。近些年,我国下航天工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成绩喜人。而在航天航空相关领域中,我国拥有很多的年轻工程师,未来也需要更多更多的人才。未来我国的外人“载人登月工程”“登登陆火影工程”,未来的飞机的设立,研发等等都不是很先进,在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八、船舶与海洋工程。我国的船舶与海洋专业在世界中并不处于先进的地位,由于我国是传统的陆地大国,在海洋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我国目前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方面投入较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极为渴求的。
九、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在现代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光电信息的支撑,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的技术的发展可是说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对于这个行业都极为重视,可以说是永远的热门。
院校专业:专业层次 专科(高职)
基本学制 三年
学历 专科(高职)
专业代码 410404
是什么水生动物医学主要研究水生生物生活习性、养殖技术、病理学及水生物疾病防治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行水产动物疾病预防、分析、治疗等。例如:鱼类、蟹类养殖与疾病防治,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检测分析等。 关键词:鱼类 蟹类 海洋动物 淡水动物
学什么《鱼类学》、《水产微生物》、《水生生物学》、《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水产养殖学概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病理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特种水产养殖》、《《饵料生物培养》
干什么水产品企业:鱼类等水产品工艺、养殖生产、开发、流行病防治、推广和管理,饲料和渔药生产经营
详解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面向水生动物病虫害防治、水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水产动物药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养殖水化学、水生动 物生理、水产微生物、水生动物病理与药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水生动物病虫 害防治、水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等能力, 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 能够从事水生动物病虫害防治、水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水产动物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根据鱼类、虾蟹类等水生动物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特点进行综合诊断 的能力; 2 具有对本地水生动物病虫害流行进行远程监测并开展防控指导的能力; 3 具有精准减量用药治疗鱼类、虾蟹类等水生动物常见病虫害的能力; 4 具有依法开展水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的能力, 具有水生动物防疫活动的监督管理执 法能力; 5 具有水生动物绿色健康养殖、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疫病检验检疫相关新技术、 新药品、新方法的学习应用能力; 6 具有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水生动物药品线上线下营销和药店经 营管理的能力; 7 具有“三农”情怀、吃苦耐劳精神、绿色发展理念; 8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专业基础课程:
养殖水化学、水产微生物与免疫、水生生物学、水生动物养殖概论、 水生动物解剖生理、水生动物组织胚胎、水生动物病理与药理。专业基础课程:
鱼类病虫害防治、虾蟹类病虫害防治、名特水产病虫害防治、水质 检测与调控、渔药使用与公共卫生安全、水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水生动物药品营销与 技术服务、兽医法规与渔业执法。实习实训: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水质检测与调控、水产微生 物培养、水生动物病理诊断、水生动物剖检等实训。在水生动物规模化养殖企业、水生动 物药品生产企业、水生动物病虫害诊疗企业、水产药物营销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 水产养殖学、水生动物医学持续本科专业举例
就业率
75%-82% 2019年 88%-98% 2020年 97%-100% 2021年男女比例
男生 62% 38% 女生开设课程
养殖水化学、水产动物养殖技术、水产病原微生物、水产动物病理学、水产动物免疫与应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渔药药理与应用技术等。 其他信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等企事业单位的疫病防控、检验化验岗位,从事水产动物疫病诊断、防控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也可以往科研方向发展,条件允许的话本科好好学专业课和语言,然后可以考虑去日本读研修生,比较好的有北海道大学,或者觉得比较难也可以选择近畿大学,东京农大。北欧也有很好的水产研究院校,不过要求会比较高比较多。国内读研的话,好一点的有中科院水生所,厦大和中国海大。
男孩子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如下:
一、经管类
推荐专业: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二、机械类
推荐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
三、电气电子类
推荐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四、计算机类
推荐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五、土木建筑类
推荐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学、城乡规划。
六、医学类
推荐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法医学、 护理学。
七、海洋交通类
推荐专业: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
八、歌舞艺术类
推荐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戏剧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一、计算机类。计算机类可以说是传统的专业,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计算机类专业的支撑,无论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类专业的支撑。在传统的工科强校中,计算机都非常不错。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机械化以及自动化会越来越取代工人在工厂中的地位。尤其是未来智能化机械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设计制造的支撑,尤其是自动化,更是传统机械类的热门方向。
三、机器人工程。机器人工程可以说是新设立的一项专业,只有少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个课程,大部分院校是以人工智能等相关的专业形式来开设的。机器人的发展潜力是可以预见的,目前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门专业也可以说是近些年才开设的热门专业,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运用等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开展,未来的就业前景可以说非常广阔。
五、电子信息工程。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工程专业也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由于电子信息工程设立到手机、电脑、平板、智能家居等电子产品的方方面面,因此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一门专业可以说是电子类产业中的高精尖,目前我国在这个行业还有所欠缺。随着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国也在相关领域进行发力,未来在相关行业中必然有极高的人才需求量,市场需求量大。
七、航空航天类。近些年,我国下航天工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成绩喜人。而在航天航空相关领域中,我国拥有很多的年轻工程师,未来也需要更多更多的人才。未来我国的外人“载人登月工程”“登登陆火影工程”,未来的飞机的设立,研发等等都不是很先进,在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八、船舶与海洋工程。我国的船舶与海洋专业在世界中并不处于先进的地位,由于我国是传统的陆地大国,在海洋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我国目前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方面投入较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极为渴求的。
九、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在现代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光电信息的支撑,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的技术的发展可是说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对于这个行业都极为重视,可以说是永远的热门。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达到物物相连,并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所以物联网综合了互联网、RFID、GPS、激光扫描器等,其中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从目前来讲不仅是个跨多个专业的行业且是个高新技术的行业。首批增加该专业的高校:
序号
主管部门、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
年限
学位授
予门类
工业和信息化部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
北京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
北京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7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9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
南京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2
南京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4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交通运输部
15
大连海事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教育部
16
中国人民大学
020121S
能源经济
四年
经济学
17
北京科技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8
北京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9
北京化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0
北京邮电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1
中国传媒大学
050307S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四年
文学
22
华北电力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23
华北电力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4
华北电力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5
华北电力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7
南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8
天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29
天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0
天津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31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2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注:专业代码加有“S”者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
33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4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35
大连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36
大连理工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37
东北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8
东北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39
东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0
东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1
吉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2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3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4
东华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45
东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6
东南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47
中国矿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8
河海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9
河海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0
江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1
中国药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52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2S
药物分析
四年
理学
53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3S
药物化学
四年
理学
54
浙江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5
浙江大学
081302S
海洋工程与技术
四年
工学
56
合肥工业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57
合肥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8
山东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9
山东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0
中国海洋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6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62
武汉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3
武汉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64
华中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65
华中科技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66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7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8
华中科技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69
武汉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0
武汉理工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1
湖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2
湖南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3
中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74
中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5
中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6
重庆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7
重庆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8
西南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9
电子科技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0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1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82
四川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3
四川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4
四川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5
西安交通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86
西安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7
兰州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88
华侨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北京市
89
北京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90
北京**学院
050432S
数字**技术
四年
文学
天津市
91
天津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2
天津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河北省
93
河北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4
石家庄铁道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山西省
95
太原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96
山西医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辽宁省
97
沈阳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8
沈阳建筑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9
沈阳建筑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吉林省
100
长春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1
长春理工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2
长春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黑龙江省
103
东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04
东北石油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05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上海市
106
上海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江苏省
107
苏州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08
苏州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9
苏州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0
南京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11
南京工业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2
南京邮电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113
江苏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4
江苏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116
南京师范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理学
安徽省
117
安徽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福建省
118
福建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江西省
119
江西中医学院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0
南昌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1
南昌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山东省
122
山东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23
山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湖南省
124
湘潭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5
湘潭大学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126
湖南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27
南华大学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学
广东省
128
广州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9
华南师范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四川省
130
西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31
西南石油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32
成都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云南省
133
昆明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陕西省
134
西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35
西北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1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8
西安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甘肃省
139
兰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0
新疆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