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香港高校内地招变化:学费上涨高校增多

2014年香港高校内地招变化:学费上涨高校增多,第1张

近期,香港高校纷纷在内地举办招生说明会。据记者了解,2014年, 港校内地招生有两大变化:招生学校增至17所,新增的高校包括明爱专上学院、明德学院、东华学院和恒生管理学院等,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学费、生活费略涨。 而在港校内地招生走过10多年历程之后,内地家长、学生对是否选择港校也更趋于理性务实。

两位学生样本

上不上港校,各有各的理由

“你傻呀,儿子被港校录了也没去。”前几天,张晓(化名)遇见老同事,闲聊起上大学的儿子,同事说起这番话让张晓在那一瞬间有点自我怀疑,“当初的选择对吗”

2013年,张晓的儿子拿到了港大和港科大的录取,“一家给了奖学金,另一家没有,我们一度矛盾的是到底选港大还是港科大”。之后,被北大录取的消息确认,张晓和儿子、丈夫几番商量之后却一致决定,上北大!

张晓和丈夫都是北京某高校的老师,两人都有在国外高校学习或研究的经历,“丈夫一直倾向于让儿子读国内。儿子高中时考过托福,成绩很好,他也曾想出国留学。但孩子爸爸认为,儿子连自己国家的文化还没学透,不用急着想融入他国文化。

虽然丈夫坚持,张晓也坦言,自己当初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毕竟港校的优势摆在那。”这一年,因为生源优秀,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规模超过原定250-300人,破格录取303人,其中有16位全国高考“省市状元”。

港校报考趋稳

家长对港校越来越了解

“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招生已经十多年,学生从早期对香港院校不甚了解,到后来渐成风气,至现在选择大学时趋向理性务实,是自然的趋势,亦是健康的发展。”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的工作人员在给记者的邮件回复中这样写道。

“我并不觉得港校降温。”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内地及对外事务)程星博士对记者说道。最近的两三年,程星做招生宣传,跑了内地一大半的省市,他发现来参加招生说明会的家长依旧很多。程星也高兴地看到,内地学生、家长对港校的了解越来越多,对港校的招生标准也更明晰,“不像早些年有误解,觉得上不了港大,城大总可以试试吧,结果发现城大的录取分数也很高。”

与港校招生负责人的看法一致,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也认为,虽然港校近几年没有刚开始那么火爆,但也没有减淡。

管杰的儿子2012年高中毕业时选择去了香港大学读金融专业,当年他的高考成绩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30多分。管杰表示,儿子之所以选择香港大学,主要是以后还想去国外继续学习。“香港大学全英文授课模式,对今后申请国外院校比较有帮助。”

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则表示,这几年该校学生选择去港校和国外院校的人数逐年上涨,尤其近四五年,每年选择去港校和国外院校的人数占整体学生的15%左右。

2006年,该校学生何璇成为当年的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她放弃了内地高校,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

钮小桦认为,港校并没有降温的原因,一是这些学校都是提前批录取,二是香港院校全英文授课也是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对今后再到其他国家读硕、读博,有很大的优势。”

招生质量提高

高考分数、综合素质都在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在对学生进校一年的表现进行评估后,发现“内地学生质量提高了”。程星说,不仅高考分数越来越高,英文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比以往有所提升。

新东方前途出国亚洲部总监郭蕾也表示,今年申请港校本科的学生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比例增加;英文程度明显好于往年;多数学生有SAT或A-LEVEL考试成绩,且成绩普遍较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很多同学正在同时申请香港、美国或英国的;自我认知清晰,有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选择和职业发展规划。

启德教育集团欧亚教育中心港澳项目经理霍景如则表示,与前几年争先恐后的港校热相比,现时学生家长们越来越趋向理性,会更多地考虑及客观审视“我是否适合香港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是否适合与内地高校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求学港校是否符合我的实际需求”

说‘港校热’或‘港校降温’都不确切。更为恰当的说法是,近几年来趋于稳定的态势,意味着港校找到了各自真正的‘目标群体’,学生则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发展路径。

——港校招生负责人

但张晓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儿子希望将来在国内有所发展,他在北大上学所能获得的视野、人脉关系,乃至未来的价值实现都会不一样”。

与张晓儿子同一年高考的贵州女孩李梦圆则选择了去香港科技大学自费就读,“高中就有上港校的打算,当时觉得报北大、清华有一点点风险,志愿就按照父母意思填了上海交大的牙医专业,他们觉得这个行当稳定、风险不大,但报完我就后悔了,我不喜欢牙医。”

李梦圆报了香港中文大学,申请了港大、港科大,最终,选择了港科大。虽然没有奖学金,但觉得港科大更适合自己,家庭条件也足以负担学费。在港科大,李梦圆不用着急定专业,在工学院就读第一年,她可以广泛地涉猎相关专业的课程,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可能倾向于选计算机科学或土木工程。”

■ 学生感受

在开眼界方面,港校很有优势

●Sarah,曾就读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2001年,我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当时完全不知道香港大学。在新生大会上,我听到港大将在清华大一新生中招生的消息,就跟着室友去参加了考试。经过英文笔试、两轮面试,居然被录取,还拿到了奖学金。2002年,我转学到港大,读工商管理和软件工程双学位。

我选择香港大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面试我的老师人很好,面试的过程是沟通,不是被“考问”,让我对港大的老师有很好的印象。其次,通过与当时被录取的同学交流,我才了解到港大的国际排名、专业排名,知道了港大是很好的学校。第三,有全额奖学金。

我对自己得到来香港读书的机会很感恩。在我印象中,香港大学对于怎么选拔交换学生,谁能得到奖学金,都有比较公开透明的程序。我也碰到了一些注重教学的好老师。

我觉得,大学教育一方面是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装备,另一方面就是开眼界。从这点上讲,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我博士毕业的学校)非常有优势。其实我曾经因为坐小巴不懂得要在下车前提前告诉司机而被司机吐槽,但我觉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见世面,去了解世界。

我觉得内地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名气,专业的热度。但是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反倒考虑得很少。香港学校总体有一个排名,同时学校在专业方面其实也各有侧重,这点家长和学生也要考虑。在大学期间,交到好朋友,学业上能彼此促进,生活上能互相鼓励、分享,也很重要。

■ 报考建议

学生应亲自与学校沟通

●程星,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内地及对外事务)

在内地走访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我特别不安,即来参加招生说明会的大部分都是家长,他们的理由是孩子备考太忙,没有时间,这在我看来,是本末倒置。

在说明会上,家长关心的问题大多是多少分能上港校,给不给奖学金,宿舍怎么安排,而不关心学生在香港会面临一个怎样的多元文化环境,会是什么样的学习氛围、生活氛围,是不是你想呆4年的地方。有些家长还有一个想法是,如果去香港不适应,大不了再转去国外,但却不考虑国外的文化差异要远远大于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差异。

所以,我的建议是,让学生自己来参加说明会,来问他们自己关心的问题。

自己规划生活与学习

●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

香港的高等教育与国内体制不同,办学的原则和方式亦风格迥异。

香港科大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承担,一进校门,便视作成年人看待。香港院校不设班级制度,学生每天需要规划自己的生活作息,并无校方指派的人督促学习。故此,学生需要梳理自身的理念和价值,保持开放的态度,做出大大小小的取舍和抉择。

我们在多年对来港学生的观察中发现,学生在入学前对香港的认识越深入,深知来港就学的优胜之处,以及来港之后需要面对的适应和挑战,入学后适应越平稳。

港校本科申请难度高于英美澳

●郭蕾,新东方前途出国亚洲部总监

香港本科申请的难度与美国、英、澳相比难度更大,录取率更低。

以香港大学或香港科技大学为例,每年所招收的大陆本科生计划大致为150人,能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几乎都是各省市的尖子生,竞争异常激烈。从港校每年公布的本科生录取比例来看,基本上在2%-5%之间,这意味着很多学生都必须给自己同时选择其他出路。

而美国、英国、澳洲的院校众多,招生人数需求量更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海外交流提前体验国际化学习

●霍景如,启德教育集团欧亚教育中心港澳项目经理

港校志愿的填报与国内高校的录取结果并不冲突,无疑为考生增加了一个录取的可能性。而最终学生如何选择,基本会衡量几个方面的因素,如家庭的教育成本预算、对国际化接轨的西方教育模式的适合度、语言文化差异等挑战的适应能力等。而我们更建议学生需要根据两边的实际录取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个性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去做出科学理性的抉择。

未来几年,香港院校仍然会成为广大内地学生及家长的热门选择,我们也有意识地对市场做出“不盲目追港校、不扎堆申港校”的理性引导。这类信息反馈将会让内地考生和家长对港校有更深入的了解:既认识香港教育国际化及开放性的优势,实用性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及授课理念,也认识到激烈的港校入学竞争下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且入读港校并非内地毕业生的惟一出路。对内地学子而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海外交流学习课程,提前体验海外学习生活、拓阔视野、为未来升学深造铺路,已然成为重中之重。

2003年

教育部正式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

但在更早的1998年,部分港校已经通过委托内地高校“代招”的方式开始在内地招生。

2003年-2007年

称为扩招期,港校的招生范围从2003年的仅限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6个省市扩展到2007年的25省市,招生人数也增长至近1400人。尤其是随着一些省区高考状元放弃北大清华赴港求学,一时间“港校热”的说法达到极致。

2008年-2010年

“港校热”开始显现“降温”的趋势,内地考生家长变得理性而谨慎。数据显示,内地报考港校人数呈下降态势。

2011年至今

部分香港高校招收内地生的范围扩大至内地31个省份,并录取了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招生人数、专业都有所增加,报考人数迎来了“止跌回升”。与此同时,除港大、港中文、港科大这些内地学生熟悉的老牌港校外,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高校也加入内地招生的行列。2014年,内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17所。

■ 热点问题

香港高校:好学生很多

留学中介:全球争夺优质生源

近两年,内地的本科留学人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学生群体也出现越来越多知名高中的尖子生,有些家长甚至在高中阶段就将孩子送到国外。海外本科留学市场的走热会影响港校未来的招生吗

对此,港校和内地留学中介机构有着不同的看法。

程星博士认为,海外留学热不会影响包括像港中文、港大这样的老牌港校的招生。“中国太大,好的学生太多了,而国外每年的招生名额有限。以我曾经工作多年的哥伦比亚大学为例,每年招生的中国学生多在3-5个,很难超过10个。而且,去海外读本科通常都没有奖学金。而我们的原则是,只要你足够优秀,我们掏钱让你读。但如果你不够入学标准,我们也不会允许你掏钱上。”

香港大学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海外本科留学市场的走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是教育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体现。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流动亦增加。在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环境方面,港大目前与剑桥、哈佛、牛津等逾280所世界知名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与全球300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教研合作。

但在启德教育集团欧亚教育中心港澳项目经理霍景如看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优质生源争夺战,美、英、加、澳、新等多个国家地区本科留学生的增长,无论是对内地高校或者港校都将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冲击。故此,香港院校亦需进一步促进国际化生源的学习与交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优化(尤其平衡协调好内地生、本地生等教育资源的安排)、重视课程设置贴近社会就业需求等问题。

■ 2014年港校招生信息

传统院校

香港大学

招生名额:不超过300名,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择优录取。

申请方式:不接收书面申请,申请人须在港大内地招生(>一般情况下,21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申港三的成功率是较高的。根据统计,2017年211物联网工程专业申港三成功率高达904%,申港二的成功率则为816%,其他院校的申港三成功率约为60%。由此可见,21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申港三成功率是相对较高的。

你好,申请港大比较困难,你是211或者985吗?没有实习之类没有关系,跨专业申请需要是商科大方向的,你想跨什么专业呢?诺昂,留学做过时间表你可以参考下,你提供信息比较少,可以追问我或者直接咨询诺昂。不同专业的包装必须有针对性,香港申请难度越来越大
2014年1-8月份
了解学校的基本信息,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确定申请的学校和专业,复习IELTS, TOEFL, Gmat等语言考试,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进行一战。
如果需要找留学机构,这个时间或之前可以确定下来,开始准备文书等材料。
2014年9-12月份
学校办理成绩单,在读证明或者毕业证、学位证等文件,有推荐信要求的需要联系推荐人签字,材料准备齐全,申请开通后立即递交申请,需要邮寄的材料即刻邮寄,申请之前最好有合格的语言成绩,如果还没有,尽快复习早点补交;
2015年1-3月份
大部分offer会在这个时间段发,也不排除12月就发offer的可能性。而像文科,社科等需要面试的专业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offer收到后一般需要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接受并交纳留位费,费用从8K多港币到4W多港币不等;
2015年4-5月份
这个时间段内该offer的基本都有结果了,确定了最终要去的学校和专业后可以着手学生签证的办理,注意签证材料细节性的问题,以免造成麻烦影响签证;
2015年6-8月份
学校的visa label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快递给你,还需要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局办理港澳通行证和逗留签证,留意宿舍,准备行李以及机票的预定。
3015年9月份
已经完成入学注册,开始研究生生活。希望你们早点适应环境,努力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32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