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如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第1张

(一)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1.依托医疗卫生机构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允许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构建覆盖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线上线下新模式。公立医院先行先试,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建设。2018年,在部分公立医院试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2019年,全面启动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建设。2020年,全市所有三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2.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所有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等服务,所有区县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完善责任权利机制,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2019年,依托医疗联合体建成区域远程医疗中心,辐射本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争取国家多模态医学影像分中心落户。

(二)着力提升“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1.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信息,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2018年,初步形成个人健康基础信息标准规范,逐步向公众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2019年,开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和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2020年,完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个人健康信息整合应用。

2.按照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工作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科研和便民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结合人群流动、气候变化和互联网行为等大数据分析,加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和智能监测,开展全市疾病预测体系建设试点,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2018年,出台全市卫生系统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发布传染病预测和慢性病筛查模型。

(三)优化促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依托全市统一号源池,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转诊预约应用,方便签约群众挂号就医转诊。2019年,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并促进该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突出重点人群,为公众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签约服务。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

2.建立家庭医生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线上服务能力,扩展线上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增进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信任。2019年,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统计监测。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全覆盖,监测结果作为家庭医生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四)共建共享“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体系。

1.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2019年,探索建立电子处方信息共享流转机制,零售药店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2020年,推行基于电子处方流转的线上药品销售配送新模式。

2.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建立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2020年,实现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五)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建设。

1.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促进医疗保障相关信息数据共享,加强医保、商保、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合作,逐步拓展在线支付结算功能;支持针对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扶贫医疗救助信息化结算平台建设,提高医疗救助便捷度,推进“一站式”结算。2019年,推进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探索推进医保线上服务应用。2020年,拓展医保线上服务应用,持续推进“一站式”结算。

2.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共享患者就诊、医保基金结算通道等信息,实现患者自费和医保报销便捷支付。2019年,进一步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

3.推进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2020年,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监管系统。

(六)积极推广“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1.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打造线上精品课程,重点面向基层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在线互动教育培训,加强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2020年,进一步完善线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2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依托远程医疗中心,重点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开展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示教等活动,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2020年,医疗适宜技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地区。

3.依托“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公众的个人健康信息服务,通过动态关联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精准化健康科普知识推送和个性化教育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我健康管理,提升个人健康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网络健康科普平台,完善“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功能,开展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和健康教育等。

(七)全面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1.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推进大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推广示范应用工程。以医疗卫生行业应用为导向,搭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虚拟现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应用,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机器人、生物三维打印系统和移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医疗设备,拓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等智能装备应用,提升全市医疗健康设备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2020年,持续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建设,推动医疗健康数据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2.完善全市医疗健康数据汇集机制,加快实施标准化采集、规范化共享、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应用。建设多样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应用。依托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立疾病智能诊疗辅助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加强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和精准医疗服务,提高疑难杂症诊疗水平,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2019年,持续建设基于电子病历资源库的临床辅助诊疗系统。2020年,在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和智能化医学设备等。

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2019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_北京科博会

举办时间:2019-05-16 至 2019-05-19

展馆名称: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 (国展)

参展范围

1、智能及高端装备

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数字化工厂,及物联网,材料加工及成型装备,新能源电力电工装备,航空航天技术装备,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装备,3D
打印等。

2、生物工程与医药

-农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食品-基因重组药物-医疗诊断试剂-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中药、中成药、西药-医疗软件、医疗设备、器械等

3、现代农业与绿色技术

-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绿色食品-林业与城市绿化工程-现代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现代农业机械

4、智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新能源汽车,自动(无人)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底盘及控制系统、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材料、新能源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系统、充换电系统及设备、汽车测试及研究等;

5、新材料与新能源

-化工新材料-功能金属材料-精细陶瓷-新型建材-光电子材料-太阳能热利用-节能新技术

6、电子信息与现代通讯、无人机、智慧城市

-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和软件-电子信息成套产品设备-现代通讯设备-现代通讯网络-电力电子器件-激光和光电子器件-光机电一体化-液晶显示-因特网与电子商务-智能识别及智能卡

7、环境保护产业

-环境管理-节能环保装备-节约能源-污染控制与减少(水污染,废物处理,空气污染和降低噪音)

8现代工程与先进制造技术、循环经济

-工程及加工机械,微型机械-现代出版和印刷设备-科学仪器和检测控制设备-医疗器械-现代城市建设与交通工程

2019第三届智慧餐饮及供应链博览会

举办时间:2019-05-22 至 2019-05-24

展馆名称: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参展范围:

IT智慧餐饮:智慧餐饮企业及相关O2O产业链企业、智慧餐饮管理系统、智慧餐厅系统、智慧门店系统、智慧连锁管理系统、智慧点餐系统、智慧外卖系统、智慧收银系统、大数据、智慧餐饮机器人、点餐系统、移动餐饮、自动贩卖机、自助售货机、无人售货机、自动售货机、智能硬件设备(智能双屏机、智能一体机、手持云终端、平板自助点餐)、智能结算一体机、智慧餐台、智慧餐盘、自助一体机、餐厅自助管理系统、通讯服务供应商及相关服务等

餐饮食材展区:肉类食材、水产海鲜、禽类食品、蔬菜菌菜、速食食品、有机食材、农特产品和其他食材等;

调味品展区:调味料、火锅底料、蘸料、粮油、添加剂等;

特色面点展区:速冻面点、面粉、冷冻蛋糕等;

酒类及饮料类展区:葡萄酒及汽酒、烈酒、白酒、黄酒、水果酒、啤酒、休闲饮料及果汁

餐饮设备展区:厨具、餐具、厨房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制冷设备、桌面用品、火锅设备及用品等;

 2019中国(北京)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举办时间:2019-05-15 至 2019-05-18

展馆名称: 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参展范围:

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营销与商业应用、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健康和医疗、零售业大数据应用等

大数据智能制造及设备: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数据存储及服务器、网络通信设备、数据中心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电信运营商等

大数据软件及服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闪存、数据管理、数据保护、数据备份、网络安全、防火墙、数据库、光端机、大数据信息安全、数据处理与准备、大数据交易等

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及外贸出口、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等

互联网创新应用:O2O应用与产品、企业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应用、动画及游戏技术与应用、智能机器人、创客团队等

云技术区:主要展示云计算平台构建技术,云计算适用芯片和软件平台开发、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云计算通信网络设备和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外包、数据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标准等方面。

云应用区:包括各种基于云架构以及云服务的行业应用和特色应用。如:交通云、健康云、平安云、商务云、教育云、娱乐云、社交云、旅游云、地理信息云等。

云终端区:主要包括基于云计算服务和解决方案的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云电视、网络计算机、车载导航设备、传感器、读写设备等云计算信息终端。

     北京地区5月份的展会还有很多,您可以到本网站查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945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 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