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1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1、环境感知与物联网
目前传递物联网信息的主要平台依旧是网络,但物联网为网络终端增加了一些信息感知与处理功能。感知技术一般包括激光扫描、红外感应与视频监控。
与传统意义上的人到终端的网络所不同的是,物联网可以有效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定位、结合识别、管理、监控功能为一体,充分体现智慧校园特有的“智能化”优势。
2、云平台对教育资源的组织与整合
通过将教育教学资源与云平台进行有机整合,更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难度大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以往的数字校园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初步整合与静态组织,往往会受到平台限制作用的影响,资源整合更多的表现为物理储存,但资源本身对逻辑上的关联性的体现较为缺乏。
3、移动互联与应用
移动互联技术从本质上来说主要包括自组织网、4G、Wifi等接入技术,而移动互联可以有效突破高校校园中网络接入时受到的有线网络的限制。
充分体现了智慧校园的“开放化”特征。同时,无线网络支撑下的智慧校园移动互联环境具有自身的优势,其特点主要扩展、融合、高速、规模。与传统网络所不同的是,移动网络的接入终端还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4、学习协作及社交网络
通常将社交网络定义为社会化或具有社会性的一种网络服务,是一种方便人际交往的网络服务手段,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潮流之一就是社交网络,它已经成为了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还具有成本低廉、开放性强的优势,是高校大学生们展现个性、对社会实体关系进行维系、表达利益诉求的首选方式之一。
扩展资料:
而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校园生活、教学管理与安全防卫。其中,物联网在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智慧图书馆、自动考勤管理、智慧课程等;在校园生活方面,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智能浴室管理、智能宿舍管理、智能食堂管理。
而在安全防卫方面,物联网发挥的作用则更为重要,它能够为校园的安全防卫提供技术支持,弥补了当前校园中安全防卫不足的弊端,通过传感设备对学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当发现安全问题时,设备能够自动报警,有利于学校安保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
通过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服务广大师生的智慧校园有利于高校校园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的创建,方便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当前正处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初期,在不久的将来,智慧校园会逐步取代数字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智慧校园具体包括哪些方面?1 全域感知,互联互通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孪生底座,以三维可视化为特色,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大脑,对校园的人、物、资产设备、各业务系统进行全面连接。
2 可视、可管、可控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可视、可管、可控”,构建数字孪生校园统一框架底座平台,助力校园业务智能运营,展示智慧校园新面貌,实现对现实校园的全域感知、镜像再现,从而对校园进行智能监管和有序管理。
3 数据分析,助力科学决策
将学校管理的动态数据汇总到一个平台上,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可视化展示,在数据可视化提供的支撑之下,辅助做出更加智慧和科学的决策,最终让更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为师生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求学体验。“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包括家校互动,校园安防,智慧班牌等。家校互动平台可以给孩子推送安全知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在线课程等,让孩子了解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学习。校园安防一般位于学校大门口,需要刷卡或者刷脸才能进入的。这是校园的第一道防护,也是重要的位置。生出入校门时刷脸打卡,家长手机立即收到推送的信息和照片。位于学校大门口或者其他相关位置的还有黑名人员识别系统。智慧班牌主要是展现学校班级的风采。宣传公布学校相关信息。
十牛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还有中小学宿舍管理,宿舍管理有对应的管理系统。家长能查询自己孩子的夜归记录和离返校记录。当学生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宿舍楼管理员能对其进行修改。宿舍管理作为住宿生必不可少的安防。也应该得到重视。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突出规划和设计,融合业务和技术,强调安全和运维,用未来校园的视角重构校园业务领域、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建立基于通信、环境、数据和服务的框架和标准体系,旨在通过校园智能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智慧校园校园安防系统感兴趣的话可进入十牛校园官网了解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