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沉淀,5G+AI时代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加速发展

十年沉淀,5G+AI时代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加速发展,第1张

 1、 未来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黄金十年,市场空间可观。物联网市场规模超万亿,未来仍存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超过 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持续维持在 20%以上,同时 IDC 预计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11 万亿美元。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 (1) AIoT 科技 大方向,未来规模高速增长。预计 2022 年 AIoT 市场达到 7509 亿元, 2018 年-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5%。 (2)5G 为基, 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在 2019-2025 年将以 21%CAGR 增长,同时产业物联网领域连接量将成为主要增长贡献。 (3) 物体数据开始产生交互属性, 物联流量释放数据商业价值。 物联网时代实现万物互联,提供物体的流量,创造新的数据价值。 2、 十年沉淀,多核驱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一:技术/产品/产业链日趋成熟。 网络由局域到广域、由窄带到宽带、由低速到高速。 另外, 物联网产业链各层不断发展完善: 1芯片/模组性能指标逐渐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2网络覆盖不断完善, 4G/5G 与 NB-IoT 基站数量快速增长;3平台建设赋能物联网; 4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核心驱动二:降本增效助力物联网普及。 1 摩尔定律推动芯片硬件价格快速下降;2规模效应推动模组等产品价格下降; 3 流量资费快速下降; 4物联网助力企业经营/生产效率提升。 核心驱动三:场景丰富+数据闭环+巨头加速入局,释放物联网显著商业价值。 1物联网应用场景经历由单一到丰富,由简单自动化到智能化演进; 2数据也从单一采集到产生数据交互,提高产品/应用粘性,数据链条从底层芯片、 MCU、通信模组、网络覆盖到中上层 *** 作系统、应用平台全打通,生态构建和商业闭环加速释放物联网商业价值;3以华为/小米/高通/谷歌/腾讯等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纷纷入局 IOT,引领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IOT 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传统产业发展至今也将面临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拓宽物联网产业边界。 3、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AIoT,引领行业加速发展 以互联网企业、设备商、 芯片以及硬件终端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IOT。 (1)阿里巴巴以阿里经济体为核心,向天猫精灵与阿里云 IoT 提供业务支持,打造AIoT 生态。(2)京东构建小京鱼智能平台,提供 AIoT 解决方案;(3)华为开启 AIoT新篇章,覆盖包括电力、交通、 汽车 等多个领域;(4)苹果围绕 iOS 布局,储备丰厚 AI 能力;(5) 高通作为万物互联践行者, AIoT 布局多场景应用;(6) 小米核心技术为 AIoT 发展提供支撑,打造包括家庭、个人与智能生活三大应用场景;(7)美的打造智慧家居 AIoT 应用场景。 4、产业链(端、管、云) 及相关标的: 端: 1)传感器:步入智能化阶段,车联网是主要发展阵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韦尔股份、必创 科技 、汉威 科技 等; 2) MCU:芯片级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核心——拓邦股份、和而泰、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瑞芯微、全志 科技 等; 3)通信芯片: 基带射频两大阵营,蜂窝、 WiFi、 LoRa 各放异彩——乐鑫 科技 、翱捷 科技 、中兴通讯、华为/高通/MTK/展锐等; 4)通信模组:联网基础枢纽,承上启下重要一环——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 有方 科技 、 日海智能等; 5) 终端: M2M空间广阔——鸿泉物联、威胜信息、移为通信等。 管: 无线传输为主,短距和长距各擅胜场——中兴通讯、三大运营商等 云: 物联平台,应用层进行管理和分析的天地——涂鸦智能、 思科等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记者 卜文娟

近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申请,工信部向四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自此,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深圳市通信学会秘书长李银松对本刊记者表示,国家将5G发展放到很高的战略地位,坚定了国家发展5G产业、中国5G技术的决心,牌照的发放预示着中国庞大的5G市场投资机会出现,这一利好将快速推动5G产业投入和发展,影响全球终端、芯片、软件产业的格局重新分布,推动我国芯片、集成电路产业大规模发展。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2017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5G的决心。进入2019年,5G商用也成了各国通信竞赛的主战场,此次颁发商用牌照将加速我国5G的相关建设,向着“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整个5G的设备和产品应该说已经基本成熟,具备了商用的条件。今年4月,韩国和美国相继启动了5G商业应用,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国发放5G牌照,一方面是通过我国5G网络的建设带动5G产业链,包括制造业、服务业上下游的发展,促进整个5G产业链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更为重要的是,5G是构建 社会 经济的一个基础设施,通过5G的建设,能够带动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赛迪智库无线电研究管理所副所长彭健认为,5G牌照的发放对于5G产业链整体是利好的,消息公开后股市5G板块的表现也反映出了市场对于5G的期待。

据了解,不同于3G、4G时代,此次工信部共发放了4张5G牌照。除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牌照。

“从整个市场来说,未来几年内对市场格局影响并不大,有助于推动广电转型,尤其是在三网融合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有3到4家公司有助于充分竞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表示。

深圳市通信学会行业专家易维平对本刊记者表示,广电多年来在无线通信领域是被忽视的重要力量,5G时代,作为一支技术和基础都不错的“老牌新人”,对于提升市场竞争活力显然是好事,尤其广电在700M和高频卫星通信等领域其实也有多年研究和耕耘,这次是个自我提升跨越的好机会。

此外,李银松认为,引入中国广电作为第四家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中国广电建设5G网络并提供服务,为5G业务创新增添生力军,将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础网络,有利于广电网络转型,有利于促进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共同发展。

5G牌照下发后,运营商都在积极部署试验网络。

中国移动称,今年9月底前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不换卡”“不换号”就可开通5G服务,后续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中国联通也表示,目前已率先开通国内40个城市的5G试验网络。

据了解,首批支持5G网络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个直辖市,合肥、福州、兰州、广州、南宁、贵阳、海口、石家庄、郑州、哈尔滨、武汉、长沙、长春、南京、南昌、沈阳、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济南、太原、西安、成都、拉萨、乌鲁木齐、昆明、杭州等27个省会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雄安、张家口、苏州、温州等城市。

李银松分析,中国移动获得26g频段,频率传播特性好,而且可以从4G同址升级至5G,可采用4G&5G双模技术建设,相比而言,投入较少可实现连续覆盖,建设难度小,工程周期短。对传输资源丰富、4G站址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快速建设一张连续覆盖的商用网络。

以北京为例,今年4月底,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5G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北京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截至5月底,北京地区铁塔公司已交付给三家基础运营企业的5G站点共计4983个,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共建设完成了5G基站4300个。目前主要覆盖区域为城市核心区、冬奥会相关园区、世园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典型应用场所等。随着5G牌照的落地,包括基站在内的接入网部署将开始提速。

据了解,除了北京,近期各大城市政策频出,并且均透露出2019年建设近万个基站的规划。

盘和林表示,为了配合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陆续发布协同发展方案。蓄势培育万亿产业集群,相关企业也在加快抢滩布局产业链。应该来说,这些5G试点城市的5G基础比较好。

运营商积极在各地部署试验网络,市场反应强烈,业内人士均认为5G将催生万亿市场。那么,5G市场到底有多大?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0至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

李银松预计,未来三家运营商3年内陆续投入1万亿才能实现网络的立体深度覆盖,随着5G的商用和应用创新发展,将带来10万亿产业投入。

易维平表示,5G时代对于整个产业链的设备商、运营商甚至外围企业都可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机会,能否把握和企业自身实力以及布局关系很大。5G技术的创新性以及当前业务和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决定在创新、技术底蕴、横向合作和实力强的公司会脱颖而出。同时,对于4G业务参与更多的企业,也许对于5G的把握会更具备“先发优势”。

此外,类似路由设备、宽带传输、人工智能、 汽车 电子、物联网芯片&方案等公司机会更多。“对于掌握核心 科技 的高新企业是一次飞跃的契机。”易维平强调。

盘和林认为,未来5G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不仅能促进国家对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也是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引领创新发展,激发我国的消费活力十分有利。但是最终人们能从5G中获得怎样的体验,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5G适配的各种硬件的发展、应用场景的开发以及产业生态的融合程度。

“我认为发展过程中必须软硬兼施,即既要重视5G基础性硬件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建设及融合。”盘和林强调。

彭健也强调,牌照发放后终端、运营、应用等环节还需要时间成熟,比如终端的价格需要时间回落到合理区间、5G商业模式需要时间摸索、5G与其他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更需要各方一起挖掘。总之,建好网不是目的,用好网才是5G价值的最终体现。

那么,5G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5G可以与4G基站同址,但是现有的4G基站数量是远远不够的。5G需要的基站数是4G的4-5倍,基站的建设包括室内的覆盖需要一个过程。“6年来,4G网络建设到目前的水平大约花费了8000亿元;如果5G要建成大规模商用,约需要1万亿元甚至更多。因为5G的频率高、容量大,所需要的基站数量比现在多得多。”

此外,他认为,5G提速还有诸多瓶颈,芯片和 *** 作系统等基础核心技术需提高自主可控水平,毫米波频段的产业差距需尽快弥补,毫米波频段已分配的应用还需要协调,以便为5G腾出频率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09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 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