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如何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第1张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迅猛发展,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轨期。企业应当加速推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推动企业更广、更深地融入并完善全球供给体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的正式发布,数字化转型也再次迎来热议。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下,企业需要主动把握和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趋势,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塑造新优势。近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与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结合“十四五”规划背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CIO的发展提出建议。
陈勇

Gartner研究副总裁

季新苏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

顺应政策导向,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陈勇指出,在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CIO在政策层面的工作重点在于“Evaluate”(评估)。CIO应该学习并领会“十四五”规划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于所处行业以及企业产生的影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诸多举措,包括“双循环”、继续加大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产品体系、从“高速发展”转变成“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都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提出的。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此外,还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作为下一个五年及更长远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引性文件,“十四五”规划既影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也影响产业及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要着重关注疫情影响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及产业安全,切实地聚焦主业;要在经济业务活动中深入洞察科技对业务的影响,累计和提升科技在产业的应用及转化。CIO等企业管理者都需要思考,如何充分运用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行业领域和企业范围内的应用创新,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把握四大方向,加快产业数字化创新在企业层面,CIO的工作重点在于“Influence”(影响)。CIO要帮助企业或者CEO做出长期的业务战略,利用科技支持业务发展。“十四五”期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转什么”“怎么转”成为当前最大的困惑。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四个数字化转型可行的方向,即国有企业要从真正获得转型价值出发,从产品、生产运营、用户服务、产业体系四个方面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是产品创新数字化,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及产品研发过程创新,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缩短价值变现周期。

二是生产运营智能化,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有关,要加强横向纵向全过程贯通,实现全价值链、全要素资源的动态配置和全局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用户服务敏捷化,与价值创造的对象有关,要以用户为中心,实现全链条用户服务,最大化为用户创造价值,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是产业体系生态化,与价值创造的生态合作伙伴有关,要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能力和业务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作网络。

陈勇将上述四个方面归结为“3+1”的模式,“3”是指前三个数字化转型可行方向,是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的三种竞争优势相匹配;“1”是指产业体系生态化,涉及生态体系,即企业要与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

企业竞争的三种优势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时需要有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而差异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产品领先。如果企业的产品比竞争对手好,客户更愿意买单,就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比如苹果就是典型的产品领先型企业,由于开创了智能手机新时代,又不断追求创新,因此其能占领相当一部分的手机市场份额。
第二,运营卓越,即成本领先。通过运营严格、科学地控制成本,使成本保持较低的水平,企业在市场竞争时就可以采取降价的策略,以此来扩大市场。比如沃尔玛通过仓库、运输、供应链等方面的细致管理控制成本。
第三,客户亲密。企业懂得客户的心理,能够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以此来提升客户体验。比如7-Eleven便利店通过在不同时段变换货架陈列物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以此做到更高的营业收入。

以上三种竞争优势对应了数字化转型的三种方向,而这三种竞争优势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其得到更大价值的发挥。

例如,在产品方面,传统跑鞋加入芯片变成数字化产品,芯片采集跑步信息同步到手机端,就可以做跑步分析和规划;远程医疗实现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计算机、遥感、遥测、遥控等技术,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地区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在生产和运营方面,智能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降低成本,通过高科技手段改善生产流水线,在大幅度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在客户方面,不管是“To C”企业还是“To B”企业,都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分析目标客户画像,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发送给客户,提高客户的复购率和产品的推荐率。

然而,未来的竞争并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单个企业的数字化成功并不意味着能打败竞争对手,必须要和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一起推进数字化。

比如依托产业优势,加快建设能源、电信、制造、医疗、旅游等领域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协同平台,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协调水平;加强跨界合作创新,与内外部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形成融合、共生、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培育供应链金融、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打造互利共赢的价值网络,加快构建跨界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突出四大重点,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在技术层次,CIO的工作重点在于“Decide”(决策)。对于科技部分,CIO拥有自主权,可以进行自主决策。陈勇为IT部门提出了管理、技术、数据、安全4个方面的关注重点,以帮助企业加强对标,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第一,管理。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渗透和融合的问题,更是一项优化管理模式以适应技术变革的问题,要导入系统化管理体系,有效获取预期的转型成效。首先,企业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科技战略,结合业务重点完善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其次是IT(信息科技)和OT(运营科技)的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后会使得流程更加标准化,更安全、更易于做数据采集和分析,有利于生产流水线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技术。数字化转型本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通用使能技术,需要不断强化其技术赋能作用,及与其他专业技术融合。技术是IT部门的根本,也是最擅长的领域。Gartner发布的“2021年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包括分布式云、人工智能工程化、隐私增强计算等。陈勇补充道:“从重要性来讲,数据分析、云、人工智能的重要程度更高;5G、区块链和物联网是中国企业相较于国外企业更重视的三项技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逐渐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IT部门要建立技术能力,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数据。纵观历史上历次转型的核心都是动力转换,数据已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驱动作用,打破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企业增长的制约。企业想要利用数据改善经营管理,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好数据治理,即确保数据是正确、完整、没有冗余的,能够让正确的人来访问的。其次是数据采集,企业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要做到全链条的采集。最后是数据分析,让其产生价值,利用数据帮助管理层更好地决策,成为数据驱动的企业。
第四,安全。安全是企业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前提,要加强安全可靠和信息安全两方面基础工作,强化本质安全。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了“大力推进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建设,摆脱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可控信息产业的发展,明确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安全需求。近几年,中国企业对于“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具体表现在“安全投入”占企业科技投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以及企业安全负责人的等级层次也越来越高,逐步从CIO转变为CEO或董事会董事。

Treasury China:在数字化时代,技术、业务、财务三者如何形成新的关系?CIO和CFO如何帮助CEO形成数字业务增长?陈勇:数字化对财务来讲会有一些新的要求,以前企业财务关心的是能否控制IT成本、投资之后的产出、产出能否量化以及能否可见,以及数字化转型项目何时结束,结束后要进行项目的审计、验收、最终核算等。 然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经常会面临计算不出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因为数字化转型是探索性的工作,在不断地尝试创新。因此,对于财务来说,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管理机制来鼓励创新,让企业建立创新的制度和章程,在章程中规定创新资金的来源,这是财务支持数字化创新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会面临因为敏捷开发与迭代创新、产品不断更新升级导致项目无法结束的问题。这种数字化项目“快速迭代”的机制,无法适用传统财务考核项目的方式。因此,对于CFO来说,就要考虑用新的方式来支撑这种类型的项目,这也是对CFO的一个新挑战。 CEO、CFO、CIO应该针对数字化时代下可能面临的挑战,一起思考是否采取新的财务机制和实践,确保数字化创新不被旧的规章制度束缚,从而释放出新的增长机会。 季新苏:第一,未来云计算和公有云的引入,让企业整体投入,特别是IT投入,从原来资产型投入转变为费用型投入,这对于IT部门、CIO和CFO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而在投入转型的过渡阶段,企业的现有设备也需要更新,所以资产类支出将不会减少。虽然部分应用会搬到“云”上,相应机器会被淘汰,但又不可能把所有应用一下子都转到“云”上,同时“云”对应的费用类支出也在提升。企业面临3~5年的过渡期会面临这种 “双提升”的情况,过渡时期该如何调整是很多“上云”企业都会面临的挑战。如果未来3~5年,公有云在中国成为主流趋势之一的话,将对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 第二,对于创新的评估。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其最主要的核心是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不流失,那么如何在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同时为创新提供空间?这就需要建立类似VC风险投资那种按阶段投资的创新机制,CIO也要推动CEO或CFO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而不能仅仅以“项目上线”作为衡量项目结果的标准,而应该分阶段定义业务产出,以便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财资知识云”VIP会员招募正在进行中,扫码进入财资知识云即可直接订购~

物联网和传感网区别

1、从广义上说

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构成要素基本相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其中物联网比传感网更贴近“物”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信息技术、设备为“物”提供更高层次的应用服务;而传感器网络(传感网)是从技术和设备角度进行的客观描述,设备、技术的元素比较明显。

打个比方说,传感网是学名,物联网是俗名;或者说传感网是大名,物联网是小名。

2、从产业和用户角度来说

它叫物联网:从技术支撑角度来说,它叫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传感网是同一个东西,其精髓就是感知传感器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36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 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