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这计划是没什么前景的,因为马斯克的“星链”是有官方支持的,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就把最优的近地轨道占领了。
怒我直言,亚马逊的这个卫星互联网服务“柯伊伯”就是去给马斯克的“星链”送人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地球的近地轨道早就被马斯克的“星链”占领了。这个轨道是通信最好的近地轨道。如果亚马逊也要和马斯克一样,搞个“柯伊伯”来和马斯克的“星链”来竞争的话。那么亚马逊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同等业务,亚马逊的收费肯定要比马斯克的“星链”更贵,因为亚马逊的占有的近地轨道不好。这就和为什么当初世界各国都争抢外太空轨道的原因,因为轨道好可以减少一大堆成本,亚马逊的“柯伊伯”还没开始就落后了,还怎么玩?
如果说前者是因为入局晚,稍微多投入点钱可以解决,那后面这个就真的说明“柯伊伯”没有未来了。那就是核心技术,亚马逊虽然也曾经搞出了蓝色起源,和马斯克的Spacex是同样的公司,但因为技术的原因,被马斯克甩的不知道多远。这次亚马逊又想推出“柯伊伯”和马斯克的“星链”竞争,基本上也是在送死,因为马斯克有Spacex公司带来的技术储备,而且还有官方的支持,况且马斯克的Spacex也已经进行了多次发射,现在天上每天都有马斯克的“星链”飞过,而亚马逊的“柯伊伯”还没见到影子。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亚马逊推出卫星互联网服务“柯伊伯”未来的前景很惨,因为这片市场本身就不大,而市场份额早就被马斯克的“星链”占领了。
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天启星座15星。这一次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卫星发射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标志着中国的空间技术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为下一步发展航天技术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从刚开始的载人航天到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中国人一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的汗水,一直实现着自己伟大的愿景和目标。每个人都知道当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硕果累累,其实这条路走得非常艰辛和不容易。我们在当时没有任何援助和技术的支撑下,凭借自己努力钻研刻苦奋斗,才一点一点打下今天的坚实基础。
中国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我认为这不仅仅代表着中国技术上面的更新,更代表着国家实力的一种象征。因为想要独立发展自己的航天工业,这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做到的事情。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自己的航天工业,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才体系和科研团队,同时也要有庞大的经济作为依靠,因为这样的科研项目并不是简单投入几笔钱就可以研制出来的,而是要对这种项目持续长期投入,才能慢慢看见成果,一个国家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依靠,才能让航天事业慢慢起步。
从中国航天成就发展史来看,这完全就是一部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史。因为有很多的国家在独立研发航天技术上面都已经失败了,而中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和成就,我认为是每一个航天人努力付出的成果,也是国家持续投入的一个成果。
总结: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我认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占领技术的主动权,而航天技术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肯定要入住太空,只有越早入住的国家才能拥有话语权,才能彰显大国实力与地位。近日,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已启动由数百颗低轨卫星组成的“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建设,今年将发射首颗卫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绍说,“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将以星间链路实现卫星空间组网,计划于2018年发射星座首颗星,预计在2023年建设骨干星座系统。 该院正积极参与全球导航天基增强系统建设, 未来,“鸿雁”星座将在5G物联网、移动广播、导航天基增强、航空航海监视等场景中,为全球任何地区的任何人与物实现移动通信保障与宽带通信服务。
此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2015年8月起,已开始着手建设“16+4+4+x”的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未来将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服务。同时,该院还正加速建设可重复使用空间科学试验平台,助力农业、微生物产业、制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取得新突破。
成立于1968年2月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高科技单位,也是中国目前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主要研制基地。50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致力于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已发展成为中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代表了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示,近年来,该院不断推动航天技术、资源和能力向社会开放以及应用转化,传统航天和商业航天协调发展,持续打造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生态,有力推动了中国的航天强国发展进程。
来源:澎湃新闻网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故障原因在于中星18号卫星出现掉电而导致遥测工作异常,已经不具备正常通信服务能力。已不具备修复的可能。有关专家表示,卫星只能一次性完成连接。
后续再想连接的可能性很低,即便连接成功,也无法完成高质量服务。据有关资料显示,中星18号卫星项目是民用项目,总投资约为15亿元。采用的是东方红四号卫星技术,如果成功建立连接,那么图像和语音等领域将实现高速数据处理,为今后的物联网时代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基础。
扩展资料:
“中星18”号作为一颗民用通信卫星,其项目投资额高达15亿元,其性能也能够在多媒体和互联网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该卫星目前依旧未能摆脱故障影响,而且有专家表示,即便到最后成功恢复连接,卫星也不具备正常的通信服务能力。
中星18号使用了更加先进的东方红4号增强型卫星平台,其功率更大、寿命更长、设备更先进。DFH-4E平台在东四平台的基础上采用电推进、超大功率供电、多层通信舱、大承载结构、高效热控和双天线重叠开合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东四平台的综合能力。不但是我国现役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平台,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先进(不考虑正在试验中的东方红5号平台)。
中星18号卫星在语音、数据、图像、视频处理/传送等多媒体应用,以及高速率互联网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次发射属于自家任务,因为中星18号卫星归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中国卫通集团运营。若成功部署,中星18号卫星将与同属中国卫通运营的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中星16号一起,实现Ka频段全国覆盖,有效推动国内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应用,为中国广大地区提供宽带网络接入。
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我国在卫星导航、通信技术和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具体来说,以下几个产业的发展为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卫星导航技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依托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牲畜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通信技术: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使得数据传输更加迅速和稳定,这对于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北斗智能放牧系统可以实时传输牲畜的位置信息、生理参数等数据,为牧场管理者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体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的技术。在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牧场管理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远程监控和控制牲畜的状态,提高管理效率。
传感器技术:在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收集牲畜的生理参数、环境信息等数据。例如,通过GPS传感器可以实时追踪牲畜的位置,生物传感器可以监测牲畜的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大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北斗智能放牧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牧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牲畜的生长情况、疾病预警等,提高养殖效率。
总之,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我国在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发展,这些技术的融合为现代牧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