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碰到过什么样的骗局,损失有多大?

你们都碰到过什么样的骗局,损失有多大?,第1张

四川人精得像猴子,湖北人九头鸟,都比不过XX人,XX专门出骗子。二十多年前我在跑业务,老师傅们说过一句顺口溜,让我提防受骗。

千防万防,"亲情"难防。

九零年前后,我调回宁波,一下子多了许多亲戚,多数是我妈娘家人,三个舅舅,一堆表弟表妹。其中大舅家的大儿子,叫强还是什么的,格外热情,表姐、姐夫的,叫得那个亲热。知道我老公在外贸公司,是部门经理,就一直跟我们套近乎。说他是饭店主厨,手底下带几个徒弟,不停地鼓动我俩,"姐,姐夫,你们开个饭店吧,我替你们管,保证赚钱,",我不置可否,毕竟投资饭店也要有本钱,我俩没那个财力。

大舅家的强表弟,长得方面大耳,穿着港风,能说会道,看着像是个有本事的。联系多了,架不住人家热情,我们就有心帮帮他。正好,老公接了个中外合作项目,需要帮客户找有资质的加工厂,要有注塑设备什么的。表弟知道了,拍着胸脯,说他哥们就有家厂子,"我马上联系他,明天就带你去看设备!"。

第二天,表弟就带我俩去了宁海乡下。反正倒车换车的,又走了一段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总算停在一个小街面房前。进了半大不大的小门脸,里面脏兮兮破烂地堆着些乱糟糟的,也不知是零件还是啥。墙角立着一架注塑机,又是灰又是油的,放了好久的样子。眼前这小作坊都算不上的,就是工厂,车间?我有些发楞。我没见过几个厂子,但中外合作企业,至少要有ISO管理规程,这是起码的。表弟的朋友,穿着有点寒酸,比民工强不到哪儿去。"怎么样,姐夫?",表弟兴致勃勃地,我笑笑,当着他朋友,不方便当面扫他的兴,没吭声。

正是饭点,表弟朋友极热情地留饭。记得是在那人家里,装修什么的也看不出是个开得起乡镇企业的人家,老婆孩子又邋遢。饭桌上都是场面话,我心知,强这笔单子拉不成了,有点歉疚,又多坐一会儿,饭后就乘车回了宁波。

过两周,老公无意间说借给那人一千块。"咹?你啥时候借的,我都不知道","我想是你表弟的朋友,他开口吗,我就拿给他了","谁让你这么大方,你应该推给我的呀!”,老公准是好面子。我情知不妙,给强打了个电话,强只说"他还没还你呀?",后又打给那人,他老婆接的,刚提了还钱,对方打断我,气势汹汹地问:“定好了没有?这么好的厂子还没看中呀?!",得!我晓得,碰着赤佬咧!

那会儿,我一月工资两百,老公连工资带奖金,撑死了七百。被骗了一千,到底肉疼,跟老妈说了,反被讥讽:“谁叫你留在那儿吃饭的",就差蹦出"活该"两字。倒是几年之后,弟妹告诉我,大舅家的强始终没正经事,两口子一直在外坑蒙拐骗,"亏得你没跟他再联系,不然损失更大"。

我被骗的更大一笔,是朋友介绍的投资。朋友这事儿,没有经年累月,是看不出真假深浅的。

大概九三年前后,霞芳一个熟人,叫易森的湖州人。先是给飒表妹介绍的,相亲对象。男的长相端正斯文,谈吐风雅,真的是杭嘉湖来的,有股子世家子弟的派头。一看飒妹的微表情,腼腆不自在的样子,有点动心的味道,过后并无下文。

倒是不久后,易森给我们推荐了一个项目,据说有三分利以上。名称忘了,属于房地产边缘项目,也就是投资骨灰塔,骨灰盒位置。

那会儿,宁波人真的狂热,疯狂地投资一切可能赢利,暴利的机会。

炒股票认购劵热过一阵,外婆是"来会"(地下钱庄,高利贷),骨灰盒位也是一种。

易森带我们去现场看过,认购的人很多,营业执照、民政部门的批文也全,很正规的投资项目。我挺看好它的前景,向老妈也推荐了,记得拉一个人头有百分之几的奖励。老妈是个极保守谨慎的人,那时候外婆搞了几年来会,手里多少有点余钱。老妈就打电话给外婆,"我死了不会埋在宁波”,外婆拒了。

我跟老公商量后,投了一万多。好梦刚做大半年,崩盘!老板卷包跑路了!又过了俩月,民政局出公告,收拾残局,退回八千多。心灰意冷之后,又有点庆幸,亲友们没有听我的,没人去买这个项目,我的心理压力少很多。

这往后,我的防骗意识高了不少。曾经有保险业务员推荐直销模式,卖安利什么的,我不再搭茬。也有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保险售后服务,以高利息回报、送黄金礼品,诱惑我退保理财等,容后再说。

宁波老话,财与命相连。这辈子大概没有暴富的命,我只有踏实做事,挣些辛苦钱罢。

除了妄想,识人不清,也是要被骗的。

娃读国际班时,参观了找钢网,挺正规的网站,央视主持人康辉做的代言人。

许是这件事刺激,撩拨起娃爸的兴趣。第二年,他告诉我,投资了"机电网"。由一个湖南人叫贺岗的发起,拉他入的股。他答应投十万,转帐五万后,心里有些含糊,就暂时不转,告诉了我,但并不是跟我商量。

娃爸在外企时,贺某是产品代理商。我一听,总投资额才一两百万,这事儿有点没谱,一期投资股东,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十来人,都是贺从前的大学老师、同学,最多二、三十万,少的几万块。产品架构、盈利模式都不清晰,就这么哟喝开张了。

不往多了说,二十年前,互联网企业最热火那会儿。谁不知道,开网站是个烧钱的买卖,一轮轮动辄上亿的投资额。贺岗这么个搞法,怎么维持下去?娃爸不知被他怎么忽悠的,妄想做原始股东,年过半百了,还这么轻信人。贺某好坏不论,这事儿准黄。

好在投的不多,我就不打击他了。马云不是说嘛,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哎!

往后几年,娃爸跟贺某人联系,问产品细节,问进度,要求开股东大会,对方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把话题扯到人际关系、矛盾上,用脏话给股东们贴标签、做评判。东拉西扯,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起先,娃爸以为这人个性如此,表达感性些,沟通有点困难,但人是个好人,直性子。

那会儿我已经怀疑,贺某有意为之。每次通话超过一个钟头,娃爸扯着嗓子,再三再四地或安抚或提问,对方一句话带一个妈个逼妈个逼地,特有的湖南大嗓门,从听筒里冲出来。看着老公满屋乱转,从这间窜到那间,我跟娃火冒三丈,烦得要死。

第三年底,事儿彻底捂不住了,钱没了,网站也没搭起来。股东们一联系,贺某到处借钱,连几千块的小钱也不放过。这不就是诈骗吗!决定起诉吧,联合起诉好像还不行。

今年是第四年,最新消息是,官司还没打完,一班穷书生,抖抖搜搜了一辈子,律师费掏得肉疼。贺某没被刑拘,但已被限制高消费。老公的钱,自然要不回来了。

我家被骗的金额不算大,亲友被骗的有七百多万,说来话长,另起篇幅吧。

我陷入了一个传销骗局,和传销人员斗智斗勇,终于出来了,但是还是损失了钱财,如果没有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我想把这个事情写出来,让大家能够辨别这种骗局,其中有很多细节都是细思极恐的。

大概10年前,我刚好大四快毕业了,到处找工作,有一个学长在群里转发招聘信息,其中有个信息引起我的注意,东莞有个公司招人,而且刚好是我的专业。我去网上查了这个公司,发现这个公司挺大的,应该比较有前途,于是就去联系学长。

于是我就跟学长联系,学长说:“这是我一个以前的同学发的信息,她在那边上班。”然后我通过学长联系上她的同学林云。



林云通过电话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然后告诉我说,第二天会有一个主管给我打电话,先做一个电话初试。

第二天,我接到了这个电话,这里面的对话也很有目的,你们可以仔细分辩。

主管:“您好,我是某某公司的主管,现在我们进入面试,你只要回答我的问题。”

我:“您好,您说。”

主管:“你家里有几口人,家里经济状况什么样?”( 主要了解我是不是想着赚大钱)

我:“我家里人员比较多,经济比较困难。”

主管:“你们家有没有亲戚是公务员或者当官的?” (主要了解对他们有没有威胁)

我回:“亲戚里没有这样的人。”

主管:“那你们有没有亲戚在公安局、检察院上班的?” (主要了解是不是故意接近他们的)

我回到:“没有也不认识。”

主管:“好的,那有没有通过面试,到时候通知你。”

当天下午,收到他们可以过去上班的通知。我非常开心,马上就去买了张第二天的火车票。



坐火车到了下车后,我看到一辆去这个公司的大巴,于是就跟林云联系是不是要上这辆车。

她还挺着急跟我说:“不用的,我过去接你了。”

然后她带着另外一个女的一起过来,还跟我说是她的组长,大中午的,我们就到一个小饭店里吃饭。饭店的电视当时在播一个关于女子误进传销的新闻。

我当时还跟他们讲,这个传销太害人了,他们还问我:是不是讨厌传销啊,我说:当然啊,只想着空手套白狼的人,这不是害人吗?

然后他们就默默地吃着饭,吃完饭后,我们AA,我本来还想着请他们,他们也不让。

除了饭店后,他们跟我说住的地方比较远,而他们下午还要去上班,叫我先去开个钟点房休息下。

于是他们带我到了一个宾馆,我在开了一个四个小时的钟点房,也许是太累了,我一直睡到他们叫我。

然后就带我去一个很破旧的小街巷买棉被和日用品,买完后就打个的士,两个人分别坐在我旁边,一直不停地跟我聊天,我只能回应,无法看到外面的情景。



到了一个地方后,屋子里还有两个女孩子,我看着有三个房间,另外两个房间的门是关着的,只有我和林云和这两个女孩子住这里,那个一起去接我的组长到了晚上就不见人了。

晚上聊天的时候,有个女孩子跟我说:“你的手机可以玩 游戏 吗?”我就递给她,她拿着手机玩了好一会,后来我才知道她把我手机里所有的信息,聊天记录什么的都看一个遍。

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她还拿着我的手机,我说我要用,她说:“对对,你给家里报个平安。”于是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她就又把手机借走了,还跟我说:“你刚来这里,晚上要上厕所,把我叫醒,我跟你一起去。”听着这话,我还觉得挺暖心的。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跟我说公司的主管要来看我,我很奇怪怎么会来宿舍看一个新人。

然后她带着我单独走进一个房间,面对面坐下。



她说:“很高兴你能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这些人讲究的就是怎么赚钱,一般来说我们一年都能赚个一百来万。”

我听得有点糊涂,这牛吹大了吧。

然后她问我:“我考一考你的记忆力,你从车站到我们这里,有没有记得路线怎么走?” (这个就是确认我会不会泄露他们的位置。)

我脑子里回想了一下,当时他们俩围着我说话,我根本就看不见外面,于是就老实道:“不好意思,没注意。”

她很满意地说:“好,那我考一考你的计算能力。如果你有五个下属,每个人会给你带来500元的利润,那是多少钱?”

这还不简单,我说:“2500元。”

她继续说:“那你的五个下属,每个人又各自发展五个下属,而他们的每个下属也是为你带来500元利润呢,你总共赚多少元?”

我心里在想,好像有点多,经过一番计算,我说:“应该是15000元。”

她很满意道:“那如果这些人又发展自己的下属呢,一层一层下去呢?”

我心里想,那确实能赚很多钱啊,我很惊讶地看着她。

她笑道:“那么你愿意去发展这五个下属吗?”

我当时心里一惊,这不是传销的套路吗?这不是那天我在小饭店电视里看到的模式吗?我其实当时很紧张,一直在想怎么办,手机被拿走了,联系不了别人。

我问道:“那你们这不是传销吗?”

她还辩称:“那是外面人不懂。”

然后我就坐在那里哇哇大哭,然后心里在想要怎么应付,她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我害怕,听说你们会害人。



她说:“我们不会害人,只会赚钱。”

然后我故意同意她的看法说:“我也想挣钱。”

等我说完,突然从一个房间冒出了四个男生,然后一个个自我介绍,没有用名字,只用号码,而且这些人全部都是大学生出来找工作到这里的。

于是我就被留在这里,这套房子有三个房间,一间是女生住,一间是男生住,另外一间是开会的。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读书,练习。然后七点吃早饭,只有稀饭和一个配菜,每个人要为坐在旁边的人夹菜,不能自己夹给自己。八点到十二点又是各种讲课,主要是练习话术,还有背诵一篇长达几千字的文稿。十二点吃饭,干饭配一个菜,下午又是练习,晚饭稀饭配一个菜,晚上又是上课。

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一个人就睡在我们这个房间的门外,我知道他是为了防止我逃跑。

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些人只想着赚钱,而且好像沉迷于此,于是在练习的时候,我就故意捣乱,隔了二十分钟我就说一次要去上厕所,就这样我来来回回,好像有影响到他们的练习。

有个人很凶地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要一直去?”我笑道:“真不好意思,我也没办法啊,我憋不住啊,万一憋出问题,那不是要去医院。”

然后一空闲我就问他们:“你们老家都有什么特色啊,有什么好吃的啊,有没有想家啊?”



有个女孩子就说:“我来这一年了,我还没回家呢,确实想回家了。”

然后我就说:“对是,马上过年了,可以回去了再来啊,我就要回去啊。我爸过年六十大寿呢,可是要在村里办酒席呢,我作为女儿当然要到场啊,不然以为我失踪了,大家可是会找我的,我家里有人在公安上班呢。”我开始使用策略,发出我必须要回去,不然会有人来找我的信号。

当然这样子他们是不信的,于是我就向他们要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当然他们会在旁边听,不让我说别的话,电话通了我就说:“妈,今年过年可能回不去啊,公司要加班。”

我妈生气地说:“不行,你必须回来,你爸六十大寿,要是要加班的话,你就不要干了,回来找。”

然后我又故意问:“妈,那到时候我们在公安局上班的表舅会不会来啊?”

我妈笑呵呵地说:“当然会来的。”



于是他们都信了,然后问我:“那你当时怎么不说你有这样的亲戚啊?”

我回道:“这不是个人隐私嘛,找个工作问那些问题,我当然不说。”

然后他们可能把这个事报给他们所谓的领导,那个领导说:“既然你要回家,那可以你把你自己的3888元交了,然后回家过年了再来。”

我立刻明白这是跟我交换条件,把钱交了就可以走人,但是3888元对我来说还真挺多的,我有点不想交,就说:“我家里那么穷,也没钱啊。”

她说:“你可以借钱。”

我把手机通讯录给他看:你看我就只有我们室友的,他们也是学生,没啥钱。

但是他要我一个个打电话过去借,没办法,我是不敢反抗太过,于是就一个个打过去,一个有钱的室友马上就把钱打给我了。

然后他们就派了两个男的,坐着的士去银行,还是两个人一左一右坐着,我看不清楚外面的路,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才到那个银行去取钱。



在排队的时候,他们也是一直跟着,我几乎没有办法发出求救的信号。

回去后,我把钱交给他们,然后我问:“再过两天就过年了,能不能让我买票啊?”

他说:“放心,你明天就可以走。”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简单收拾了一下重要文件,其他的衣物根本没拿,那时候只想着能离开就好,而且我发现他们也在搬东西,要搬走了。

然后有两个男的带我去坐的士,约半个小时后到了车站,另外一个男的走了,只剩下一个带着我去坐大巴到广州火车站,到了广州火车站后,等我上了火车,那人才离开。

那时候我才觉得我真的逃离了,坐在座位上大哭。



后来我就赶紧联系学长说了这个事,学长去联系林云,但是已经联系不上了,学长只能跟林云的家里人说了这个事。

1、他们撒网式假装招聘,然后还有电话面试。

2、了解你的经济状况,看是不是能吃苦,是不是想赚大钱。

3、了解你的亲戚,是否有当官的,或者有当警察的,如果没有,就不会给他们造成威胁。

4、到了地方,先让你去宾馆休息,实际在观察你有没有跟人接触。

5、晚上再带你去住的地方,而且两人夹着你坐,不给你观察外面的机会。

6、到了那边,他们会用借口拿走你的手机,让你与外界不能联系。

7、会给你洗脑,让你迷失在赚大钱的诱惑中。

1、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首先是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只有人安全了,后面才有逃离的可能,所以一切都要假装配合,不要出现冲突。

2、不要相信他们的洗脑

他们这些人很会给人洗脑,而且一遍又一遍,甚至他们自己都相信自己能赚大钱,每个人都做着发财梦。所以一定要坚持住,趁机逃离,不然可能就被洗脑成功,那等待的将是误入歧途。

3、趁机求救

假装配合,然后一定要趁机求救,抓住任何可以逃生的机会,如果要出去取钱或者有上街的机会,要向人多的地方挣脱求救。

现在的传销手段越来越高明,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那一定是别人设下的陷阱。

“为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提供慷慨资金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在WeWork宣布中止IPO计划以后,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发布这一观点,并迅速广为传播。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朋友圈截图分享,易凯资本王冉更是在新婚之时依然发布长篇微博,称非常同意, “这个正在被结束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一级市场胡乱估值并且可以不受惩罚的时代。”

在前两年的移动互联网创投大潮中,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成长性都被视为重中之重,许多没有找到商业模式,持续亏损的公司,只要能对外讲述一个高速增长的故事,都不难从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

当面对如何挣钱的疑问时,他们的回答通常模糊不清:腾讯一开始也不挣钱,但你看现在。其中深意不言而喻:腾讯初期通过QQ获取大批用户但没有建立商业模式,如今却成为互联网巨头,市值跻身全球前列,这确实是一个能够说服提问者的绝佳例子——只是巨头们在获得大批用户后艰难寻求盈利模式的过程,通常被大多数人忽略。

但风向显然已经转变,在经历了狂欢般的移动互联网创投热潮后,一切正在回归理性。 而回顾 历史 ,相同的故事总是重复上演,只是披上了不同的外衣。

很难有人能够忘记,五年前,在分别获得腾讯和阿里的资本扶持后,滴滴与快的掀起的补贴大战,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疯狂的烧钱战争,它们甚至拥有自己的百度百科——打车软件补贴战。

双方近身缠斗,战况胶着,简单回顾,一切仍显疯狂。

2014年1月10日,嘀嘀宣布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十天后,“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宣布跟进。此后,补贴策略逐渐演进为限定出行单数进行补贴,到该年3月底,嘀嘀打车公布,自补贴开始,其用户数从2200万增至1亿,日均订单数从35万增至52183万,补贴达14亿元。 虽然每单补贴已从最高峰时下降了三分之二,但每个月依然得砸下数亿元。

补贴大战为双方都带来大量资金消耗,2015年情人节,滴滴快的宣布合并,但补贴大战并未结束,Uber中国的大肆进攻让战火转移到了本土巨头滴滴与全球巨头Uber之间。

烧钱大战二度开启,资本持续提供d药。

2015 年 7 月,滴滴快的宣布完成 20 亿美元 F 轮融资,而这距离其 142 亿美元 E 轮融资仅过去两个月。9月,滴滴快的再次宣布,F 轮融资加入了新的投资者,20 亿美元变成了 30 亿美元,估值上升至 165 亿美元。同一个月,Uber 在中国的独立注册公司雾博也完成了 12 亿美元 A 轮融资。2016年 1 月,中国优步又完成了约 20 亿美元 B 轮融资。

面对激烈的战况,滴滴CEO程维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这样写道: “Uber 是美国 历史 上融资能力最强的公司,携巨资进入中国,要支持多业务线打赢,融资战役是生死时速。”

而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则表示,“我希望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更喜欢创造(Building),而不是一直拼命融资(fundraising) 。但如果我不参与到大规模融资里面来,就会被其他花钱买份额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就像坐上了一趟高速奔跑的过山车,尽管身为企业创始人,但无论程维还是Travis Kalanick,没有谁能够控制事情接下来的走向。

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打开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竞争的新局面,由此开始,烧钱补贴成为初创企业获取用户的主流方式。

2014年暑期档《变形金刚4》拉开了线上售票平台对票价进行大规模补贴的序幕。《变形金刚4》内地首周末票房超过6亿,其中猫眼以美团作为导流入口,出票达到450万,贡献30%以上的票房,烧钱模式效果显著,补贴大战迅速引爆,高峰时期,猫眼、淘票票、微影、百度糯米四个有巨头扶持的玩家同时奋战,99元、199元一张的票成为了市场主流。

同样的情节在外卖、在线 旅游 等领域不断上演。当补贴能够轻而易举俘获用户心意的时候,心无旁骛通过改善产品、改进体验获取认可的老办法就显得不再那么性感。

资本入场迅速催熟带来的成果显而易见,成立仅两年但烧掉15亿之后,滴滴的估值在2014年便被快速推高至100亿美元。但吊诡的是,打车软件补贴大战的三位参与者,如今处境都不算好过。

Uber的估值高峰接近900亿美元,而在今年5月份上市后,Uber首日破发,市值跌破700亿美元,如今Uber股价在30美元上下徘徊,市值为500亿美元出头,与巅峰时期的估值相较接近腰斩。后期入场Uber资本局的玩家,显然无法拿到可观的回报。

而滴滴在去年遭遇乐清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后,不仅在舆论上被多方讨伐,更是因此下线了其利润最高的顺风车业务线,并且重新上线遥遥无期。这一黑天鹅事件打乱了滴滴IPO计划的同时,还加剧了滴滴盈利难的困境,而在Uber上市表现不佳的背景下,滴滴要在二级市场取得好成绩可谓难上加难。

2018年4月,美团收购摩拜,为烧钱的共享单车战事划下句号,也为从2014年开启的互联网烧钱大战划下句号。

多重因素助推下,2018年互联网公司上演IPO潮,一级市场的疯狂迎来了二级市场的检验,从结果来看,大多数并没有那么如意,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成为常态。

寒意向许多人袭来,那辆曾经无法被控制的过山车,就这样渐渐放慢了速度。

(如果股价) 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2018年,在小米、美团赴港上市前夕,著名投资人王功权在社交网络立下Flag,并不幸应验。

2018年7月,小米终于在港交所敲锣上市,然而开盘便跌253%,报价166港元。在今年年初发布首份年报之后,资本市场继续释放不看好的信号, 财报发布次日,小米收盘于1166港元,下跌了443%;当天恒生指数下跌了038%。 近段时间以来,小米股价持续在低位徘徊,这家曾经引领风口的公司,正在承受阵痛。

朱啸虎在年初的一次演讲中用数据揭露了残酷的真相:“去年可能是中国过去10年IPO最大的年份,但这些公司市值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是 1200亿美金,一级市场的私募基金投资人,80%都占不到。 上市公司一般给公开市场的投资者15%以上,创业者至少20%以上,私募资金占比不到70%,1200亿70%,也就800亿美金,全年投资1000亿美金,全行业 (指风险投资) 同样是亏损的。”

互联网公司的最大吸引力在于高成长性, 纳斯达克的成功便在于能够吸引优秀的公司在市值很小的时候上市,此后让投资者不断分享其高速成长的红利,产生财富效应。

然而,过去十年互联网创投领域发生了大变化,朱啸虎将此总结为: 聪明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要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而抓住企业价值,最好的是在一级市场的时候就投进去。 这是过去几年中,资本为何扎堆为高速成长但暂未找到商业模式的企业持续输血的重要原因。

新的创投环境中,软银愿景基金是最具代表性的玩家。软银的投资策略被外界总结为: 以规模为中心,秉承赢家通吃的战略,瞄准市场份额在50%至80%之间的公司,并通过巨额投资使这些公司新的业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 愿景基金投资的下限是1亿美元,但大多数都在5亿至几十亿美元之间,通常是公司20%至40%的股份。

孙正义压中雅虎和阿里巴巴的故事让其在中国创业者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在此前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投浪潮中,软银也是一位活跃的参与者,滴滴的投资者名单中便有软银的身影,在全球范围内,WeWork、OYO等风口公司,都被软银收入囊中。

软银的投资策略是风险投资偏好的代表,而这些投资偏好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创投圈形成泡沫,甚至催生了TO VC模式——通过促销带来用户,做大交易量,再拿着好看的数据去融资,用融来的钱继续大促带来用户,循环往复,实际并未建立 健康 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需要靠VC的输血才能活下来。以至于出现了创业团队投广告、软文,是以投资人平常在朋友圈转什么号、看什么号为准的现象。

在资本 游戏 能够顺利运转的时候,孙正义及软银被捧上神坛,但当泡沫破裂,他们则会被人用放大镜检视过失。

“孙正义先生的软银基金,1000亿美金代表了现在风险投资的顶点, 所有聪明人都希望更早期地抓住一些优秀的企业,能够和它们成长。 1000亿美金投资那些初创型企业,造成了上市时间的推迟。本来可能3、4年上市的企业,现在要5、6年才上市。”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讲中,朱啸虎做出如上评价。

王冉则更直白的将过去几年互联网创投出现过热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疯狂的资本:只要有一个疯子跳出来给了一个高估值(特别是如果这个疯子还有很响亮的名字和很令人羡艳的成功案例),所有的投资人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现实中的“可比”标杆,所有的创业者都觉得你要不给我同样甚至更高的估值你就是占我便宜。

“没有人去想,那个疯子可能真的就是个疯子。也没有人去想,这些年整个一级市场建立在一两家可比公司和一两个大牌投资人基础上的估值方法论可能真的就是错的。”

对此,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对「深响」表示, 单个公司可能是由不理性的资本给高估值,但是整个市场的估值还是合理博弈的过程,不可能只是不理性的资本造成泡沫。

“繁荣的曲线没有看到衰落的时候,大家都对未来比较乐观,给的估值都按照繁荣能够延续的方式去给,但一旦有各种因素造成繁荣崩塌,整个估值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和影响,所以泡沫就破灭了。”

多方合谋造就狂欢,但泡沫还是迎来了破灭的时刻。

无论中外,小米、Uber等明星公司上市后的表现,都引发了市场对过去互联网创投模式的反思。

在吴世春看来,代表性的公司估值崩塌,意味着新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和1995-2001的互联网泡沫一样。”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 科技 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

初心资本曾以与携程模式类似的Priceline(现已更名为Booking)为例,展示了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的疯狂。

Priceline成立于1997年,于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从互联网泡沫中幸存的“活化石”(另一家是亚马逊)。作为互联网泡沫期间的明星公司之一,Priceline在发展初期通过大量补贴来留住与获取用户:当时Priceline平均每卖出一张机票,就要亏损30美元——就如同当下瑞幸的补贴模式一样。

1999年,Priceline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6美元,当天最高一度涨到了每股88美元,最后的收盘价为69美元。这让Priceline的市值达到了98亿美元,创造了当时IPO首日市值记录。

但彼时,Priceline的亏损远超其营收,然而无论普通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机构都并不在意亏损,因为 与亏损但快速增长相比,平稳发展看上去太没有吸引力了。

疯狂并没有持续太久,泡沫随着1999年、2000年美联储连续上调利率,并采取措施抑制过高的股市价格措施出现而破裂。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04862点的顶峰,随后股市持续暴跌,Priceline股价跌去了94%。

这轮风暴中,中概股也被波及:新浪股价从60元跌至1美元,网易股价一度跌到13美分,遭遇退市危机,成为丁磊的至暗时刻。

度过危机的方法很简单:减少亏损,寻求盈利。

为Priceline创造了“Name your own price”的创始人Jay Walker,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被证明,相较于帮投资人创造利润,他更善于融资。在Priceline尚未盈利之时,Jay Walker将“Name your own price”的模式扩展到了加油站服务、杂货、保险、抵押贷款、长途电话服务以及 汽车 销售等领域。

2001年10月,Jeffery Boyd接任CEO职位,其做了如下几个决定:

这些动作虽然饱受争议,却让Priceline在2003年首次实现盈利,在进入欧洲市场,通过收购bookingcom在在线酒店预订业务上站稳脚跟后,Priceline迎来高速发展期,如今,booking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OTA玩家,目前市值超过800亿美元,一度还曾触及1000亿美元的里程碑。

同样,网易度过危机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

2001年,网易通过无线增值业务从门户广告的阴影中走出,此后,丁磊大举开拓 游戏 业务,2001年底,《大话西游Online》问世,网易快速跻身 游戏 巨头行列;2004年,网易推出《梦幻西游Online》,被认为是中国民族网游标杆。

靠邮箱和无线增值业务作为基本盘,通过 游戏 ,网易从此走上快车道。2003年开始,网易股价在纳斯达克节节攀升,并助推丁磊成为福布斯和胡润两大富豪榜的中国首富。

诸多信号已经显示,互联网的寒意已经袭来,而前辈们的经历已经指示,走出低谷的方法没有那么复杂。正如吴世春所说,“ 历史 都是不断重复的,只是当前的节奏是更看重造血能力和现金流。”

当绚丽的外衣褪去,曾被鄙夷的平稳发展、谋求盈利等常识就到了需要归位的时候。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我早都忘了,但我依稀记得社区团购很火,但又不是很火,艾玛,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互联网现象,好像结束了,但好像又没完全结束,大家有没有发现,到现在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赢家。

参与这场大战的各方好像快挺不住了。十荟团,我之前经常在我们小区群看到有人发购物链接,后来搜了一下,当时做的挺大,最近被爆出大幅度裁员,甚至传出总部长沙业务都要停了;还有什么兴盛优选,从去年年底开始不断发生动荡;还有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自己没发展起来,还拖累了东家的主营业务;还有之前京喜拼拼裁员美团优选巨亏

社区团购各路诸侯真的不想再打仗了,因为d药和士兵都紧缺,大家好像要集体芭比q了。

其实社区团购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非常有“前途”,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被寄予了厚望,其成长之路也非常有中国特色:烧钱砸-融资-上市-竞争-收割。

这是理想化的发展之路,但现实是残酷的,如今看来,大家可能熬不到收割市场的那天了,这个时代的产物正在慢慢熄火,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金主大佬,这是为啥呢?其实任何事情的衰败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津贴的取消

想必你我在“社区团购”刚出来的时候应该能感受到,如果我们去买东西,价格肯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当时这些卖菜平台也是,特别是前期,如果价格没有诱惑力,谁会用你这个平台?所以,这些社区团购平台还是逃不出中国特色的APP营销模式。

当时各大商家给出的津贴非常诱人,社区团购的很多日用品都比线下超市便宜很多。不仅是这样,还有很多线上活动,比如一元秒杀等。就是这样的模式吸引了很多用户。

可是好景不长,这些平台开始受到监管,2020年底的时候,相关部门针对这些平台,要求其严格遵守“九不得”。种种禁令一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没有了价格优势,慢慢也就失去了光环,人们又开始到超市买菜了。

其次则是模式本身的暴雷

社区团购随着几年的疯狂发展,似乎人人都知道了,但很多问题就慢慢出来了,有人说社区团购服务不到位,自己提货的时候,买的洞底被随意堆放。我就碰到过一次,不过不是随意对方,而是包装出了问题,最后退了。都说覆水难收,破镜难圆,各种问题的直接暴露让美好的事物无法回到从前,所以,大家就逐渐放弃这样的购物方式了。

最后就是没有真正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

自从电商出来之后,实体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平时的生活用品,更愿意自己到超市等场所购买,是不是?后来社区团购火了,一开始冲着这种新方式,更主要的还是价格上的优惠,可是脱离了“低价”的噱头之后,其优势就不明显了。

社区团购说白了就是企业趁着一股东风发展起来的,这是好事,毕竟很多互联网产物都是趁着一股风出现的,只不过社区团都在成长的道路上,就像拔苗助长一样,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自然就走向了熄火。

不过在我看来,这或许就是一次洗牌,对整个移动互联网来说意义重大,以往信奉为真理的发展模式可能不能生搬硬套了,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同时也说明,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时代结束了。

引导语:张一鸣:我记得确实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吧,其实整个业界没有这么看好。我记得我见有些投资人的时候,就很常见的问题就是说,四大门户有多少人,你们有多少人、、、、

11月27日,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受邀参加央视《对话》节目,话题从对 资讯 的另类颠覆,到要不要站队的问题,再到如何面对BAT的挑战。在谈到要不要站队的问题时,张一鸣表示,中国互联网现在这种格局也维持了比较长的时间了,如果能够有新生的公司或平台起来,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释放。

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也参与了这次《对话》节目的录制,这是她离开Uber履新今日头条后的首次电视亮相。柳甄吐槽张一鸣不会说话,因为这位技术男太实在,不讲情怀,“我现在加入公司大概三周多一点,发现公司跟一鸣当时描述的非常一致。”。

今日头条技术总监、张一鸣的大学室友梁汝波在节目中爆料称:张一鸣大学时就是一个“网红”,靠修电脑,在校园BBS上认识并且追到了现在的太太。

今日头条成立短短四年多时间,已经成长为估值超过120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在节目中,张一鸣首次谈到了当年 创业 的艰辛,称一个月见30多个投资人,说话太多以致失声,“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其实整个业界并不看好今日头条。”

张一鸣在《对话》中首次公开回应了今年腾讯投资的传闻。今年7月,有传言称腾讯要收购今日头条,而张一鸣以一封内部公开信的形式直接澄清,“我创立今日头条,不是想成为腾讯的员工。”

再次谈到这个话题时,张一鸣表示,“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跟腾讯合作或者竞争有什么问题,我更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说,我们希望能够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平台级公司,主要是想跟员工或者跟业界表达的是,头条还是有自己的志向的。”

在今天的互联网创业圈,“烧钱”似乎是每家创业公司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不管是2008年之前的阿里巴巴,还是如今烧钱最猛的O2O行业,在市场上并不乏靠钱烧出来的大市场,谁烧的钱多,谁就有可能把竞争对手挤掉。

张一鸣对于“烧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你的系统整个效率比对手高很多的话,其实通过单纯的烧钱,它能产生的竞争力是很小的。就比方说两辆车,它的燃油燃烧到动力的转化如果差了几倍的话,那么光靠烧油的话,其实是规模越大,它亏损越大。所以不论是烧钱还是不烧钱,应该在这个效率的前提之下。”

今日头条年初大规模地做线下广告投放,9月份又宣称拿出10亿元投资短视频创作者,但是张一鸣在《对话》中称,今日头条的造血能力极强,这些都是在不烧钱的情况下进行的投入。

截至2016年10月底,激活用户数已达6亿,日活超过6600万。今日头条靠人工智能的推荐算法颠覆了传统的资讯分发模式,但也因为缺少内容基因而一度不被看好。《对话》现场请来“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等多位媒体人,一起探讨新媒体的内容品质问题。

秦朔对机器组织的信息提出质疑,“如果这样的海量信息,将来大海里很多泡沫都此起彼伏的话,我觉得那种真实的海底里的情况反而失真了,这个问题是机器至少目前不能完全解决的。”

张一鸣则认为,“整个新媒体质量平均比传统媒体要更低”的原因在于,渠道刚刚爆发的时候,它的吞吐量一下大了很多,内容也一下子比过去多了很多,良莠没有分层。

“今日头条在一些基础问题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内部有打击标题党,打击虚假,我们有专门的程序技术运营人员,就是把不论是投诉的、举报的把它标注出来,然后训练这个模型样本。”张一鸣表示,“标题党、虚假这部分已经解决非常多了,是机器和人工一起来完成。但是更高质量、更好的来源标注,还需要时间,等新媒体良莠分层之后,会好很多。”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柳甄:张一鸣不太会说话

主持人:柳甄,你为什么说张一鸣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

柳甄:我跟一鸣接触时间不长,我记得跟他有一次聊天,然后到中间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说,一鸣,你太不会说话了(笑)。

主持人:对。一鸣,你当时跟人家柳甄要谈未来的这种合作,说要不要到我们这儿来等等,你是怎么跟她聊的

张一鸣:我说的比较实在。

主持人:你的实在指的是什么

张一鸣:你问她。

柳甄:一般人都会说,比如说你来了之后比较讲情怀啊,但是我觉得一鸣真的是一个一五一十的人。特别是我现在加入公司大概三周多一点,我的感受就是,别人问我说你有没有特别惊讶的事情,我说没有,因为跟一鸣说的真的是非常的一致,感觉到整个的公司的风格也非常像他。

TMD能打破BAT的格局吗

主持人:张一鸣先生的样子,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马化腾先生,也是这样,很儒雅地坐在我的对面,戴着眼镜,然后谈起技术就会无限地热衷,滔滔不绝。而且之前我确实看到,很多的文章当中也提到说如果要拿BAT这三个互联网巨头对比现在的年轻人里,可能他们觉得张一鸣还真的挺像的。

王琼:我们当然希望一鸣有一天能够成为像马化腾这样伟大的一个企业家,世界级的企业家,我觉得有这个潜力。

主持人:其实BAT已经是互联网江湖当中固有的一个组合了,人们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又看到了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是新晋崛起的组合,叫TMD组合。大家可以看到包括了今日头条、美团、滴滴,这三家所谓的TMD组合也被大家看作是未来最有崛起和颠覆力量的独角兽公司。

柳甄: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打破BAT的格局,这个格局本来也是一个变化的格局,将来再出现另外一个格局,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BAT格局本来就应该被打破。头条的发展不限于任何的格局、地域,而且如果你看这三家公司在一起,如果从我的商业的模式来看,我觉得头条一开始可能立足的就是一个没有国界的这样一个平台式的发展,因为没有很多的O2O,offline的这一块,如果没有格局就没有一个想象的瓶颈,所以我确实觉得头条可以是一个非常打开思路,将来的发展也是可以打开疆域的这样一个公司。

主持人:这个其实是一个头条内容了,如果要真正能上头条,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要上这个头条,它的困难多吗

王琼:困难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多的,每一年我和一鸣都会梳理一下说今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们看到挑战一年一年的在变大。过去的话,BAT根本就不可能把头条看成是一个竞争对手,我们也从来没有真正地站在跟他们相同的舞台上去竞争过,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挑战会更大。

头条寻人让寻人启事成为头条

张一鸣:我举一个特别小的一类信息,这类信息呢,过去被印刷在报纸的夹缝之间,就是它只能印刷在报纸的夹缝之间。

主持人:上不了头条。

张一鸣:上不了头条。我们找一个夹缝中的一个信息,这类信息叫做寻人启示。往往寻人启示是说,如果有人遗失了,走丢了,那么跟报社联系,报社在第二天把它刊登在报纸的夹缝,为什么不能登在头条呢,因为头条有很多重要的消息,头版头条。

主持人:对。

张一鸣:这个也不是付费的广告,所以只能放在这个夹缝中。但你想在一个夹缝中,在第二天出版,那他这找到人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主持人:对。

张一鸣: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说能不能让这个寻人的信息第一时间地在人走失的位置,可能的分布的范围内的用户给他推送这条信息,那么你就很有机会找到人了。所以我们把个性化的精准推荐用在一小类的寻人启示上,发现效果也是特别突出。就是我到今年为止已经找到,就完全通过我们的信息找到的这个人已经超过500位了。

主持人:当越来越成熟的机器分发逐渐代替人工编辑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从前熟悉的人工编辑,这些人或者方式就会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

张一鸣:我觉得人在创造内容上的创意是不会的,是始终需要的,但是在挑选信息上我觉得非常大的程度上会让位于人工智能,我觉得机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个月见三十个投资人,说到失声

张一鸣:在这个时代在中国,我觉得创业的难度确实比过去低了很多。我听过刘永好先生他讲说他创业的,卖鹌鹑蛋,贷不到款,贷八千块钱,但是我不用贷款贷八千块钱。王琼,他代表SIG,很快地第一笔给了几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所以我总体觉得已经是,在这个时代在中国已经是很幸运了。

主持人:对,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创业的幸福感也不一样了。回到你的创业最初,我想问问,当时所有的投资人都一致看好今日头条这个模式吗

王琼:好像没那么简单。在头条的前几年不是这么容易能够让大家都认可这个模式的。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在我们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时候,B轮投资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一鸣在一段时间,见了很多的投资人,每次见完以后会给我发一个,跟我说,哎呀,今天发挥得不好,好像说的、问的都不能够对上口型,他说可能是我发挥都不好。回去再想想看,怎么才能跟他们讲清楚我要做什么。

张一鸣:我记得确实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吧,其实整个业界没有这么看好。我记得我见有些投资人的时候,就很常见的问题就是说,四大门户有多少人,你们有多少人。然后说他们现在有多少用户,他们现在市值多少,有多少钱,就很多这样的类比吧。或者说这个方向好像前几年陆续有人探索,就个性化推荐,推荐引擎,他们都不成功呀,那现在为什么就成功了呢

因为过去有很多失败的公司吧,这个方向上其实有很多失败的公司。所以确实在,我记得在我们第二轮融资的时候不是这么顺利,那么我印象中我应该一个月见了30多个投资人。我记得有一段时间说话太多了,后来都失声。

主持人:其实现在看起来你就不需要再为融资而发愁了,是吧,大把的人挤在门口,王琼挡在前面说,你们到后面去,我们是最早看好这个项目的。而且你看短短的四年的时间,这么海量的用户,然后估值已经超过了120亿美金这样的一个独角兽的形状已经出现在了大众的面前。

尽量不站队,头条想要自己长大

主持人:在这个竞争当中,无论如何BAT都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都可能需要面临一个选择,我到底应该站在哪个队列当中,这已经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题了,今日头条有面对过这方面的思考吗

张一鸣:思考就是尽量不站队。

主持人:您说的好像尽量不站队啊。

张一鸣:实事求是地说。

主持人:我特别欣赏一鸣的就是他很实在。如果站了队的话,会对这个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张一鸣:因为巨头之间是互相防范和进入对方的领域,如果你站队的话,可能竞争会更激烈,这是很有可能的。我觉得主要是这一点,我们倒没有说特别说绝对不能站队,或者不可以站队,我觉得如果有机会相对独立的做大,可能更有意义。因为其实互联网这种格局也比较长时间了,如果能够有新生的公司起来,新兴的平台起来,我觉得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吧。

主持人:一鸣的表态是很温和的,但是他的做法是很直接的。大家都看到了,在今年的7月份,本来有传言说腾讯要入股今日头条,张一鸣先生直接说,你别来了,我还是想自己干啊。

张一鸣: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有同事来问我,说我加入头条不是成为腾讯的员工,也许他是不是前员工我不知道,他说我不是来成为腾讯的员工的,所以我跟他回应说,其实我创立头条也不是来成为腾讯员工。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跟腾讯合作或者竞争有什么问题,更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说,我们希望能够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价值的平台级公司,所以这个表述没有针对性。

主持人:不是别人入股了多没意思,而是不能自己长大变得多没意思。

张一鸣:对,主要是想跟员工或者跟业界表达就是,头条还是有自己的志向的。

主持人:那你不会担心你的这种态度或者是表达,会让BAT当中的任何一家不太爽吗

张一鸣:我觉得他们都很聪明的吧,不会因此就生气的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15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