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物联网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及并确认概念,在1995年至2005年间经历了萌芽期。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拓展,物联网行业进入初步发展期。2009年,中国、欧盟、美国对于物联网都提出国家战略层面的行动计划,全球物联网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整体来看,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当前,全球物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136万亿美元。
石家庄市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8〕182号)要求,规范和指导“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健康石家庄”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扩展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和空间,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推动“健康石家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20年,全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监管和保障体系持续创新,医疗健康信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应用,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智慧、精准,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二、重点任务
(一)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1、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积极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安全适宜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允许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服务,允许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出具电子签名处方。支持鼓励医院利用健康物联网设备、可穿戴式或植入式智能设备获取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等服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通过建立互联网医院监管系统严格准入和监管涉及线上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核心业务,积极推动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等非核心医疗服务繁荣发展。到2020年,市办医院至少建成2所互联网医院,县办医院建成1-2所互联网医院,鼓励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省远程医疗中心为基础建设市级平台,整合市、县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对市、县两级远程医疗服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监管。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疗机构,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推进中医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内要实现各医疗机构的影像、病历等信息共享和音视频通讯,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探索以医学影像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升远程医疗诊治精准性。2019年,贫困县要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在各县(市、区)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发改委)
3、推进智慧健康便民服务。依托石家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医院、公共卫生和生育健康服务等信息系统,搭建“石家庄智慧健康网”,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用药处方、健康档案、预防接种等信息的线上查询,以及预约挂号、生育证备案管理、母婴室导航、健康教育等信息惠民服务。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现为居民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和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二)推动“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1、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搭建公卫协同信息化平台,全面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资源。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孕产妇及0-6岁儿童和预防接种在线服务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的审核、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精准做好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利用智能手环,电子标签等物联网设备,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实时监测。搭建生育健康平台,提供覆盖婚前、孕前、孕期、产后、儿童等时期的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在保障健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面向社会和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服务,引导群众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向公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防治以及营养健康等卫生常识。(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2、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并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服务互动平台,支持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处方延伸等服务。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提供慢性病在线管理、健康状况评估、监测预警、用药指导、跟踪随访等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财政局)
(三)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
基于互联网开展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提升药品供应保障和短缺药品的监测预警能力。探索实施网上诊断和出具处方等互联网服务。在互联网医院或医疗联合体内,医生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为复诊患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出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线上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可由医疗机构或药品经营企业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配送。在有条件的医院探索推进“云药房”“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和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探索基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提供中医药服务。(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工信局)
(四)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
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平台和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进一步优化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逐步扩展覆盖社会保障卡支付、居民健康卡支付、yhk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的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结算,探索实现多卡通用,脱卡就医,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和更加便利的服务。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严格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卫健委)
(五)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建立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逐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医疗工作者在线开展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素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重点针对基层和贫困地区,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推广普及适宜技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开展健康科普公益宣传,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科协)
(六)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1、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等,推进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医疗机构探索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支持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性病筛查、主动干预。(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2、顺应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提升医疗健康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积极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方面的共享应用。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
(七)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享
1、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促进与省双活数据中心和各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享。重点采集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方面数据,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医保局)
2、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市办三级医院到2019年底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四级水平,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大力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本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民政局)
3、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原则,在市级医院逐步安装部署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并全部接入医联体成员单位。医疗机构通过省、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推进区域120指挥调度系统、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通过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做好患者信息规范共享、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财政局)
4、推进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到2019年底,在全部市办医院、17所县级医院和全部县办公立中医院间实现包括门诊和住院基本诊疗信息、费用明细、用药记录、检验检查报告、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在内的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同时,探索实现与2-3家省级医院间互通共享。到2020年底,全部实现省、市、县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通共享。(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八)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系统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信息平台、智能医疗设备等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防护,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明确防护责任,制定防护措施,落实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等重点工作,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健康医疗数据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严格落实患者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严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基因数据等,对非法买卖、泄露信息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处。(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委网信办)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政策体系与行业监管机制。及时制定完善促进和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健全相关机构准入标准,减少准入限制。“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要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卫生健康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互联网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建立医疗责任分担机制,推行在线知情同意告知,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建立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评价监督奖惩机制。(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委网信办)
(二)建立沟通机制与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互通情况,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工作措施和任务的落实。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有关部门)
(三)完善多元化投资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项目投资运营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加强社会化资金统筹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和密切关系民生切实解决看病就医难点、堵点的项目予以重点倾斜。同时,统一项目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备案管理、审计监督和评价体系,强化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倡导“互联网+医疗健康”集约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储备和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智慧医疗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
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振邦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建设,通过标准化的业务语言组件,在授权许可范围内,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以供医护人员随时查询,为预防、诊断、康复提供可靠参考。这保证了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振邦智慧医疗系统融合了中西方医疗方法与技术。
中医医院将中西医各类临床信息整合成标准化、可计算的模型,使医务人员可以准确制定融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案。
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不是振邦智慧医疗系统的全部,当前振邦正在大力发展的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个人医疗信息门户、远程医疗服务和虚拟医疗团队等,都将有力地推动智慧的医疗的建设;
也将助力于中国建设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未来,当智慧元素融入整个行业,医疗信息系统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化,并对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智能医疗发展趋势:
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可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从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医疗卫生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
通过有效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病人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此外,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医疗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超过50%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医疗应用,如智能胶囊、智能护腕、智能健康检测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持终端和传感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未来几年,中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一百亿元,并且涉及的周边产业范围很广,设备和产品种类繁多。这个市场的真正启动,其影响将不仅仅限于医疗服务行业本身,还将直接触动包括网络供应商、系统集成商、无线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利益链条,从而影响通信产业的现有布局。
随着安全防范体制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得医疗行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应用最新的新科技成果,带领全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最先进最及时的医疗服务,树立自己的行业形象,并能够高效的为用户服务。
为促进医院实现现代化、高效管理的具体要求,现提出结合现今行业发展水平,利用先进技术,采用安全可靠的网络监控解决方案,将监控系统“集成化,网络化”是符合医院保卫工作发展需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智能医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智慧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