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1个相关部门发布《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引起广泛关注。《纲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实施10项重大工程。
10项重大工程包括:
(一)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
(三)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工程;
(四)健康服务跨界融合工程;
(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工程;
(六)健康保险发展深化工程;
(七)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八)健康产业人才提升工程;
(九)健康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十)健康产业综合监管工程。
其中,“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位居第二。
对此,好医友医疗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黄亨利(Henry Huang)表示:“纲要将‘互联网+医疗健康’摆在很重要的位置,说明了国家对远程医疗行业的支持。这无疑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好医友今后将更加坚定地发展国际远程医疗事业,为‘健康中国2030’尽一份力!”
互联网+医疗健康
“‘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支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互联网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度,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以高水平医院为核心,加快建立远程医疗网络和平台,提高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的覆盖度,完善相关付费机制。
黄亨利指出,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是中国百姓特别是基层百姓“看病难”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基层和边远地区,尤其在肿瘤等疑难重大疾病的诊疗方面,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对此,他在国内各地医院考察时深有体会。许多患者限于当地医疗水平,无奈选择辗转求医,到省城及北上广的大医院找专家。大医院常年处于“战时状态”,大专家“一号难求”,就诊体验差,等候时间长,误诊误治、诊疗不规范等情况普遍存在,耗费了患者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互联网+医疗’能让优质癌症医疗资源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合理、高效配置。为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患者‘雪中送炭’,为大城市医疗资源‘锦上添花’。”他说,借助“互联网+医疗”,汉鼎好医友将上万名美国专家“引进来”,其中不乏美国各专科领域前1%的顶尖专家,让国际先进的诊疗方案和规范化诊疗理念下沉到基层,为国内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了有效补充。
黄亨利介绍,好医友携手全国300余家大中型医疗机构,构建了首个“中美远程医联体”,为国内患者提供线上远程会诊线下治疗、随访的一站式跨境医疗闭环服务。通过中美远程会诊,患者在当地三甲医院专家的把关下,在家门口就能与美国顶尖专家“面对面”,获取现金的多学科治疗方案;还为中美医疗机构和医生搭建了一个医教研全方位交流协作的平台,双方可以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帮助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提升专业水平,顺应国家分级诊疗,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好医友愿意持开放的态度,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一道,共同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添砖加瓦。”黄亨利表示。
《纲要》还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药品流通”。建立互联网诊疗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渠道,支持在线开具处方药品的第三方配送等。这将大大缓解基层百姓药品可及性问题,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健康保险+健康服务
《纲要》还指出,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融合。支持健康保险公司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建立覆盖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长期照护等服务链条的健康管理组织,推动服务模式变革,促进个人落实健康责任,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对医疗费用的管控约束能力。搭建高水平公立医院及其特需医疗部分与健康保险公司的对接平台,促进医、险定点合作。
对此,黄亨利表示,《纲要》的相关内容体现了符合目前国际上健康险发展的主要趋势,也符合“价值医疗”方向。“以我们在美国控股的健康保险公司为例,主要为美国老年人提供医保优势计划(MA)服务,就是采用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结合的模式,是典型的管理式医疗。”他说,通过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为健康险公司提供技术赋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保险公司医疗网内医生及时介入,进行早期预防、干预,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整体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并发症风险,并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在国内,好医友也与太平人寿合作进行探索,针对保险客户推出了“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的全方位、主动式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目前,该产品已服务百万级用户。
物联网的应用如下: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物联网的应用如下:
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一)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1.依托医疗卫生机构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允许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构建覆盖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线上线下新模式。公立医院先行先试,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建设。2018年,在部分公立医院试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2019年,全面启动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建设。2020年,全市所有三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2.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所有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等服务,所有区县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完善责任权利机制,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2019年,依托医疗联合体建成区域远程医疗中心,辐射本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争取国家多模态医学影像分中心落户。
(二)着力提升“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1.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信息,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2018年,初步形成个人健康基础信息标准规范,逐步向公众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2019年,开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和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2020年,完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个人健康信息整合应用。
2.按照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工作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科研和便民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结合人群流动、气候变化和互联网行为等大数据分析,加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和智能监测,开展全市疾病预测体系建设试点,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2018年,出台全市卫生系统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发布传染病预测和慢性病筛查模型。
(三)优化促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依托全市统一号源池,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转诊预约应用,方便签约群众挂号就医转诊。2019年,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并促进该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突出重点人群,为公众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签约服务。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
2.建立家庭医生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线上服务能力,扩展线上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增进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信任。2019年,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统计监测。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全覆盖,监测结果作为家庭医生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四)共建共享“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体系。
1.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2019年,探索建立电子处方信息共享流转机制,零售药店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2020年,推行基于电子处方流转的线上药品销售配送新模式。
2.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建立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2020年,实现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五)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建设。
1.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促进医疗保障相关信息数据共享,加强医保、商保、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合作,逐步拓展在线支付结算功能;支持针对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扶贫医疗救助信息化结算平台建设,提高医疗救助便捷度,推进“一站式”结算。2019年,推进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探索推进医保线上服务应用。2020年,拓展医保线上服务应用,持续推进“一站式”结算。
2.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共享患者就诊、医保基金结算通道等信息,实现患者自费和医保报销便捷支付。2019年,进一步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
3.推进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2020年,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监管系统。
(六)积极推广“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1.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打造线上精品课程,重点面向基层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在线互动教育培训,加强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2020年,进一步完善线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2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依托远程医疗中心,重点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开展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示教等活动,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2020年,医疗适宜技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地区。
3.依托“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公众的个人健康信息服务,通过动态关联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精准化健康科普知识推送和个性化教育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我健康管理,提升个人健康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网络健康科普平台,完善“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功能,开展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和健康教育等。
(七)全面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1.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推进大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推广示范应用工程。以医疗卫生行业应用为导向,搭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虚拟现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应用,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机器人、生物三维打印系统和移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医疗设备,拓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等智能装备应用,提升全市医疗健康设备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2020年,持续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建设,推动医疗健康数据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2.完善全市医疗健康数据汇集机制,加快实施标准化采集、规范化共享、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应用。建设多样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应用。依托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立疾病智能诊疗辅助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加强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和精准医疗服务,提高疑难杂症诊疗水平,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2019年,持续建设基于电子病历资源库的临床辅助诊疗系统。2020年,在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和智能化医学设备等。物联网的应用如下:
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
所谓5G智慧医疗是基于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患者与医疗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医院内外业务协同,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
飞博科技前身起源于1998年,是创始人张开方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共同合作项目。公司于2005年正式成立,为大型医院提供专业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及运维服务,至今已在行业积累25年。
智慧医疗主要包括院内医疗、医患服务、远程医疗及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其中远程医疗主要包括远程手术、远程诊断、远程示教等细分应用场景。这些需要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要求网络的可靠性更高,目前4G网络还无法完全满足智慧医疗的发展需求。
随着5G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 算等IT技术,视觉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VR技术等行业技术充分融合,将会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5G医疗的发展给传统医疗行业赋能,现存医疗体系的痛点被期待因新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全面解决,但是这种期待的本身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枷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不能脱离现实 社会 的实际情况,同时它的发展走向也将影响未来。2019年以来,随着5G逐渐走进生活和工作,各行各业正在快速迈进数字经济的时代。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5G技术推动医疗 健康 迎来新技术时代。
(一)5G医疗主要应用场景
5G医疗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未来的主要场景主要分为3类:一是基于新型智能终端的远程 *** 控类场景,包括机器人远程手术等;二是基于高清视频、影像的远程指导和诊疗类场景,包括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急救指导、远程教学和远程超声诊断等;三是基于医疗 健康 传感器和设备数据的远程监控类场景,包括患者实时定位、远程输液监控、慢病远程监控等。
在面向医院管理应用场景方面,可以充分利用5G海量网络连接的特性,构建院内医疗物联网,将医院医疗设备、医疗类资产和非医疗类资产进行有机连接,实现医务人员管理、医院资产管理、设备状态管理、院内急救调度、门禁安防等,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与医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在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方面,主要包括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智慧诊疗等。在5G网络下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通过部署采用云、网、机结合的智慧导诊机器人,利用5G网络的边缘计算能力,提供基于自然语义分析的人工智能服务。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改善医院的服务环境,减轻医院导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导诊效率,同时减少医患纠纷。
(二)5G医疗的现实意义
一是5G让急救过程变得更加高效。通过覆盖5G信号,急救车内的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畅通地与医院的专家医生进行沟通,并让专家医生清晰地看到急救车内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也能实时传输到急救中心,从而实现高效精确的远程会诊,因此大大增加了急救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而在此前,由于信号单一、不稳定、清晰度低等因素,高效的远程会诊是很难实现的。
二是5G推动了医学教育方式的变革。“5G技术的发展,使得混合现实等技术用于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成为了可能。”在华中 科技 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国看来,混合现实平台将混合现实技术和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结合,并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传输,所有的医院和医护工作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实时、全息、三维的立体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医学信息的沟通和探讨。
三是5G能够为患者院后的个人 健康 管理带来更好的体验。借助5G技术,可以将 健康 管理的终端连接医院、社区、家庭等各个场所,从而集成用户多个渠道的 健康 信息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医生可通过AI等智能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 健康 需求,为统筹医护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并让更多的患者参与其中。
(一)终端侧:搭建基于5G的医疗物联网生态系统,实现医疗服务智慧化和医疗设备管理可视化。
5G时代的移动医疗,不仅需要通信技术升级,相关配套产业也需要全面升级,才能充分发挥5G给移动医疗带来的技术优势。对于医疗中医护查房手持终端设备,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终端、视频采集终端、可穿戴设备、医用机器人等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集成5G通用模组的方式,使得医疗终端具备连接5G网络、利用5G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
(二)网络侧:以业务需求重塑5G网络配置,定制安全隔离、灵活调度的5G医疗专网,保障医疗应用的创新发展。
(三)平台侧:打造云网融合的5G医疗开放边缘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可管可控的云网一体化服务,有效协助医疗智慧化应用场景创新、医疗 健康 大数据管理、集群应用的云化统一部署。
平台侧主要是实现医疗信息的存储、运算和分析,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通过MEC、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新技术,将散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前端的应用输出有价值的信息。随着5G网络的商用,5G网络重点应用的紧急救援、省际病患运输、远程诊疗等场景将产生海量数据,平台层对数据的承载、存储、分析面临很大的压力,数据中台的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成为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
(四)应用侧:与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服务商等开展紧密合作,打造行业专家队伍,以集成商角色向应用领域渗透,逐步实现院前筛查、院前急救、院内手术、影像诊疗、院后康复等各环节的智慧应用落地。
应当以5G智慧医疗信息化集成项目为抓手,以5G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集群的融合应用为切入点,实现“兵团化”作战。
(一)5G的网络覆盖面积以及网络的稳定性
医疗领域的众多应用场景对网络的覆盖范围、稳定性要求极高。5G网络的建设速度很快,虽然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已经实现五环内室外信号覆盖,但是因为智慧医疗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室内,如果仅仅是对现有建筑物内部的3G/4G室分系统进行升级,很难完成5G信号的室内完全覆盖。这需要运营商根据医院的不同建筑结构、不同科室的功能分区,重新布设5G室分系统,并在医院的院区内架设5G皮基站,或通过共享杆等方式,实现医院室内、室外5G信号全覆盖。
(二)智慧医疗的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
当5G与医院和医疗体系融合之后,新的医疗应用场景出现,与之对应的是新的终端设备和仪器的互联互通。要建立完善仪器设备的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数据标准体系、接口标准体系等,需要通过逐步完善5G智慧医疗、5G智慧医院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对新式医疗 健康 终端设备、仪器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才能加快5G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相互融合。
(三)安全体系的升级问题
医疗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海量 健康 数据、诊疗数据、用药数据,加强智慧医院、智慧医疗领域的数据监管是保护患者隐私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智慧医疗领域的安全监管体系,才能确保智慧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