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易蜗牛读书进行竞品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背景
2 目的
3 行业分析
4 竞品分析
5 产品基本信息对比(产品结构图,用户体验,商业价值分析)
6 总体分析
7 结论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人们宅在家中,减少外出行为,在以线上消费为主导的新消费市场下,竞争更为激励。 不仅有阅文集团、掌阅科技、书旗、咪咕阅读等行业老手,还涌现了米读小说、连尚文学等以免费阅读App入局的新兴选手。目前以微信读书一家独大的形势,QQ阅读、百度阅读、番茄小说紧跟其上,无论是书本版权等基础建设还是商业营销模式,网易蜗牛读书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调研目前市场最新数据和报告,了解移动阅读行业的现状和市场情况,剖析网易蜗牛读书的目前市场地位、用户人群特定、功能点体验、UI设计,与相关竞品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在分析中发现网易蜗牛读书的亮点和为日后改进指明了方向,最后进行总结。
专家认为,全民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条例以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活动是十分必要,法律化意义重大。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3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通知: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工作,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扎实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更加快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发展。
2019年3月“倡导全民阅读”再次被补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又下发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 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021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催生了移动经济的繁荣,电子设备承载着各项内容让人们花费互联网流量进行观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互联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呈大幅度增长,到2021年,将有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目前,用户数字化阅读习惯的不断养成,越来越多的用户也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知识付费风潮兴起, 版权保护意识逐步树立的“互联网+”时代,用户直接付费正高速发展。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的268%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相对于电子阅读而言,音频付费也有所增长,用户倾向于听书的体验感受。在100元消费以上的用户中,更多人愿意为电子阅读进行买单,实现阅读自由。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增长率达218%;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人们对于数字阅读的需求逐年上升。
5G+加速产业数智化 云书店开启书店30时代
2020年是在行业发展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疫情的爆发、5G商用的普及,加速了阅读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数字阅读行业不断探索“5G+”阅读模式, AI、AR、VR等新技术、新模式拓展了出数字阅读的新空间和新场景。
随着5G新基建的加快,数字阅读领域的云服务、物联网进入发展的快行线,云端图书馆、云书店等新场景、新模式涌现。在此次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咪咕数媒将发布咪咕云书店业务运营模式,将携手国内300余家图书出版单位及文化行业合作伙伴打造线上线下知识文化生活云平台,为用户带来纸书、电子书、知识付费、文创等一站式文化内容体验,开启书店30时代。
面对移动阅读快速增长的赛道和风口,涌现了大量的参与者,老牌厂商、新兴企业、跨界巨头纷纷发力。比如阿里巴巴文学、掌阅、番茄免费阅读、阅文集团等等公司。然而与市场以小说为主题的APP不同的网易蜗牛读书则更关注深度阅读领域,以畅销严肃文学领域为主,同样具有本属性的是微信读书APP,故将其作为竞品进行多方位对比,对网易蜗牛读书的今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根据七麦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在图书类榜单中都排名较靠前,尤其在分类榜中的畅销榜。
由产品基本信息可知,微信读书上架时间相对于网易蜗牛读书时间较早,具有早期的用户人群。虽然网易蜗牛读书上线时间较晚,但是凭着新阅读形式“碎片化阅读获得一群用户基础。
从结构框架可以看出,二者产品在产品定位上侧重点不尽相同。
网易蜗牛读书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打造高品质的阅读,展示大家的推荐读书和书单书评,为更多用户推荐读书 ,分类板块已根据用户关注的热点按照图书类别进行分类,整体更为简单
微信读书整体结构稍微负责,依托于广泛的微信用户,在提供阅读的同时基于好友的社交关系链建立知识社交区,并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分类推荐,个人部分主推以换纸质书的购物部分,且加入社群的关注与被关注,排行榜等内容,但内容过于繁杂,后续需要调整清楚的逻辑框架更为重要。
(1)首页UI对比
首先介绍打开的首页界面,左侧为网易蜗牛读书,右侧为微信读书。二者在色彩上着重不同,网易蜗牛读书采用黑色的按钮,较为沉稳,微信读书采用鲜亮的蓝色,与图标保持一致,更具有活力感整体布局,对于特定的节日宣传,蜗牛读书在等不以圆形的图标显示,清晰明了,微信读书在顶部采用红色加强读书日的重要性,相比下来,网易蜗牛读书更为显眼。左侧以网格式的布局进行瀑布式陈列,而微信读书采取了沉浸式单一图在中间的形式,关注较为集中。
从首页功能布局来看,主要为以下 几点差异 :
# 网易蜗牛读书在于为用户推荐读书和展示用户的输出书评和书单,没有搜索按钮供用户选择;微信读书则强调读书活动力度大,用户自行搜索相关书籍进行阅读。网易蜗牛读书底部以分类和书架两方面围绕书本进行展开,微信读书则围绕社群功能进行展开,看一看功能的加入由周围人和好友联系出发
# 微信读书的搜索栏是单独留栏呈现的,这样的好处是灰色字体呈现的默认搜索是根据用户最近搜书记录而做出推荐的,或者用户本身有所特定书籍阅读,直达搜索,而网易蜗牛读书打开没有,需要在分类界面中才可以进行搜索。
(2)读书页对比
这是用户直观感受软件是否可接受的读书部分
# 网易蜗牛读书加载书本信息页面时,主要罗列书本详情,目录和书本中的人们话题,进行引导大家一起共读书本,相互陪伴讨论的氛围感;显示分钟数
# 微信读书强调书籍的畅销程度,以醒目红色进行强调,此外加入了目前现阶段流行的听书选择,根据大众阅读后感受的推荐值,供后来者读书人供参考选择;给出相关权威人士的评价建议。
(3)书籍阅读界面
# 左侧网易蜗牛读书界面呈暗,底端设置按钮以图标配合文字显示,对于初次使用新手十分友好,右侧随时可以加入批注,右上角通过试读后选择是否加入书桌进行收藏
# 微信读书界面明亮,底端按钮需要使用app一段时间摸索调试,将常用按钮直接调出来;其次,目前可选择听书,有利于睡眠和不看文字情况下;右上角多出加入购物车的电商按钮和个人主页的社交化的选择,可分享
(4)个人中心页面设置
从上面对比图可以看出二者使用了相同的排版逻辑,以用户的昵称,账户信息为主,不同于网易蜗牛读书在于大家共读书籍的交流圈设置,更为简洁;
微信读书强调阅读时长进行排名,阅读记录曝光于朋友关系链中;个人信息推荐,需要点进消息才可消除红点,有强行推荐。
从大家对于软件的评分可以看出,网易蜗牛读书的各方面评分都低于微信读书,并且评分趋势不稳定,微信读书获取的用户满意度最高。
S优势
以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的碎片化时间,吸引年轻人用户,更具粘性
书籍阅读界面简洁,易进入沉浸式阅读状态
书籍分类板块明确,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
W劣势
书籍版权较少,易造成用户的流失
缺少听书板块,不利于用户在不便于看书环境下阅读
缺乏基础用户
O机遇
依靠现在线上电子阅读的大力发展,会形成以网易阅读的读书群体,共读书籍
用户忠诚度较高,可联合多个平台进行联合推广
依托电商,可转向电子书籍永久获取
T挑战
面对微信读书庞大的用户两,突破较为困难
需要花费资金购买书籍的版权
通过对比网易蜗牛读书和微信读书,发现了网易蜗牛读书中的不足,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加入听书的环节,便于用户在不便于看书环境下也可有书可听
可加入视频元素,书籍的视频化,有利于在社交媒体中传播
应强化产品特色,免费一小时通过平台宣传让更多用户使用,增大产品的使用率,进而增大产品的转化率
整体而言,网易蜗牛读书是一款优秀的移动阅读软件,它有着特色的读书理念,以分钟抓住用户需求,良好的UI设计,在用户群体中认可度较高。虽然没有微信读书庞大的用户群体,但简洁的设计界面吸引了以读书为目的的较多忠实用户。
当然,网易蜗牛读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版权不足、社交群不足以及逐渐商业化,这些都是网易蜗牛读书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亟需克服的挑战。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1见路敢走,见路不走。
读完《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和《腾讯传》,能发现并判断趋势,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决定了企业要做什么,能不能踩上风口。做小公司靠打拼,做大公司要靠运气,这个运气是对趋势的判断。腾讯踩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小米踩准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风口。
腾讯前期很多产品的创意都是从其他公司借鉴过来的,而且马化腾本人也支持用这样的方式来快速发展,而非盲目试错。
看到趋势,并且模仿一些产品,这是见路敢走。
但是他们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由结合本土的文化、消费和行为习惯、经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不断地迭代自己的产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论,最终发展成为独特的受大众青睐的合适的产品,而不是一味照抄其他公司的产品模式,这是见路不走。
见路敢走需要勇气,见路不走需要魄力,这也决定了我们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开疆拓土。
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宽自己的能力边界小米与生态链上其他公司的合作方式是“投资+孵化”,而且不控股,小米在建设生态链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
发挥自己的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小米安排非常资深的工程师团队做投资;小米的生态链不是规划出来的,是打出来的,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累积实战经验,小米培育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投资的优秀人才。而这样的人才越多,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助力生态链上的企业获得成功。
其次,小米投资的三个圈层: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投资的第一圈层是手机周边的原因是基于小米手机已经取得的市场占有率和庞大的用户羣体,小米用现有的优势,并结合对趋势的判断,不断为未来提前布局。
最后,小米会为生态链上的公司提 品方法论方面的赋能。
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不做什么,将优势的势能发挥最大的同时,小米也在持续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
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确保生态链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有没有靠谱的人,小米是怎么团结一批优秀的人才的呢?
团结能团结的人,用人做事。
首先,价值观要一致,情投意合,三观一致。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观一致,再加上背对背的信任,才有更长久的合作。
其次,“抢银行模式”的团队。腾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的能力都是互补的,且都在某领域有经验或者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互补的团队能让团队听到不同角度的声音。
最后,小米也保证生态链上每支队伍的独立性,并且用激励的制度保证大家为自己干,形成利益共同体。
阅读完这两本书,对互联网公司的“快”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人口红利、管理红利都减少的今天,更“快”意味着有着更多的合适的创新,无论是在产品设计方面、商业模式方面还是在团结优秀的人才方面,形成一个更快更好更强的成长循环。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2一直对小米模式很好奇,产品工业设计精致,但是售价很低,让人难免猜想小米是如何优化供应链,拿到如此低的价格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知小米是以量取胜,当产品销量越来越大时,成为上游零部件的最大采购商,也就掌控了价格的控制权,进而可以优化供应链,拿到整个行业最低的价格。为此,小米手机以及移动电源等最初的产品都是亏本卖的,要的就是快速占领市场,扩大销售量之后,倒逼供应商降低价格,通过平稳合作,进一步压低成本。
硬件创业很艰难,由于迭代周期长、供应链涉及的角色复杂,往往是『首战即决战』。因此从最开始的产品定义就要考虑清楚,面对的用户羣是什么样的?功能设定如何?定价是否合理?产品在企业战略中处于什么位置?
很同意书中所说的消费升级时代,品牌电商将成为资本的宠儿。然而,好的品牌需要时间的沉淀,而品牌基础则是良好的产品体验,用户口碑。『少做产品,只做精品』。
最后整理一下,小米进入蚂蚁市场的标准姿势:
1用速度拉开距离;
2用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
3用海量的销量和口碑,获得品牌认可度。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3一个时代,最先锋的理论一定是军事理论,而不是商业理论。为什么?因为商业的输赢要钱,而军事的输赢则要命。
我们还向古代的蒙古军团学习了两个经典战法:一是轻易不出战,首战即决战;二是无军饷制度。
真正的创业者是什么?如果是你之前最熟悉的领域,你把最熟悉的领域重新做一遍,那是商人,那不是创业者。
商战是一场精密的战争。竞争包括团队、品牌、产品、供应链、渠道、用户、资本、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
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分歧很少,因为大家都抓事物的本质,不会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聪明人懂得相互信任,团队协同作战,如果不能充分信任,仗是没法打的`。这里面要特别强调一点,很多领导招人时都愿意招能力不如自己的,但在小米绝对不是,我们愿意招各个领域全球顶级的人才。
青米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林海英有一句话非常精辟:“企业是提高社会效率的组织,企业是否优秀不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赢利更多,而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效率高。”
傲慢会降低效率。
电商演进的路径是:自由市场式电商——百货商场式电商——品牌电商——遥控器电商。
离人近的打败离人远的,高频次的打败低频次的,主动的打败被动的。
将来这个世界上的商品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用户个性化挑选的,比如衣服、鞋子,用户一定会挑选款式、颜色、材质;第二类是生活耗材,这一类消费其实占消费者日常消费总量的比例非常高。消费者对于生活耗材的选择一般都有固定的品牌,几乎不需要挑选,比如牙膏、毛巾、大米、空气滤芯等等。在现有的米家App上,我们就在“个人中心”新增了“生活耗材”。我们认为未来遥控器电商将是所有的生活耗材的主要销售渠道。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为遥控器电商?能够做成这件事的企业必须具备四个基础,缺一不可:1硬件公司2软件公司3互联网公司4电商公司。
其实回头看商业发展史,未来都不是判断出来的,是实践出来。
在业界有一种共识: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元,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元,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元。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说生态,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真的生态?自然生态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独立的生命体多;第二是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第三是自我繁衍。简单来讲就是共生、互生、再生的逻辑。
一切不以好产品为基础的营销,都是耍花招。
在信息对称的时代里,唯有好产品,才能立得住、站得久。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出好产品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要实现海量销售,只能靠产品的品质赢得好口碑。
强调产品的重要性,不是说营销没有价值,而是说要先把产品做好,不要急于营销,好产品是成功的基础。先有产品和用户,然后才有品牌,这和先有品牌,然后有用户和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大公司都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30年里,中国有3个领域可以赚到百亿以上:第一个领域是房地产;第二个领域是能源;第三个领域就是互联网。在过去的30年里,创业的团队,如果不是进入这3个领域,那么无论你怎样努力,团队如何齐心,赚到百亿以上的机会都很渺茫。所以,我们常说:做小公司靠努力,做大公司靠运气。这个运气就是有没有摸准时代的脉搏。
如果我们能把大方向选对,只要你往前跑,中间遇到的问题就都是小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大方向没看准就开始猛跑,迟早会出问题。
未来10年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将是消费。所有和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甚至与精神消费相关的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大消费时代的特点是:从炫耀性消费到轻奢主义的流行,从追求价格高到追求品质高,从购买商品向购买服务转变,从满足物质消费到满足精神消费的迁移。
做任何事情都是看透宏观现象,把握微观本质。
颠覆蚂蚁市场,动作要快,短时间内扩大规模,才有机会吃到这个市场的红利。
用速度拉开距离,用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用海量的销量和口碑,获得品牌的认可度。
未来十年是消费的十年,蚂蚁市场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两种趋势叠加,我们就找到了产品的突破点:品质。
中产阶层,就是对生活有一定追求的人羣,且收入水平可以满足自己的追求。这部分用户确实购买能力强,但是并不是喜欢贵的产品,和所有消费者一样,大家都喜欢良心定价的产品。
软件产品讲究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硬件创业则无疑要做到“首战即决战”,争取一战取胜从而奠定公司的基本盘。如果不能一战而胜,投资者信心不足,极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局面,也会导致团队士气低落。要做到一战而胜,精准的产品定义不可或缺。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定义才算精准呢?我们认为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户羣精准;第二,对用户羣需求和人性的把握精准;第三,功能设定精准;第四,直指产业级痛点;第五,品质把握精准;第六,产品的定价精准;第七,将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精妙地寓于产品之中,是最高境界的精准。
如此广泛的产品定义,要如何做到定义精准呢?很简单,靠人。
我们做的小米移动电源,在初期每卖一个产品要赔8元。如果按照当时的配置,其他企业做下来可能赔28元、38元都不止。当时市场上低质电芯制造的移动电源都要一二百元,而我们采用最高端的进口电芯,定价却只有69元。后来随着我们的产品销量越来越大,成为上游零部件的最大采购商,也就相应拿到了业内最优的供货价格。之后通过我们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保证平稳生产,我们很快就把成本进一步拉低。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小米移动电源在69元的价格档位上,还能有微利的空间。
产品的最高境界是元产品。
苹果手机就是最典型的元产品。在做手机之前,苹果做过笔记本电脑,也做过iPod,但那些只能算是爆品,直到iPhone手机出现,苹果的生态链才开始繁衍出来。
标签: 读后感 战地 笔记 生态那要看你学什么。总的来讲这个物联网行业靠谱,但专业并不靠谱。
物联网是一个离散学科,没有什么技术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搞科研,这个专业就不咋样。还不如通信专业实在。
但如果你将来从事物联网产品营销还是可以考虑的。这是一个大而全的专业。浪潮之巅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IT行业历史的书——《浪潮之巅》,里面提到了诺维格定律: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翻。
乍一看,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是这其中却蕴含着几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
第二层意思是,要想继续保持高增长,必须在其他领域进行扩张。
此外,还有基因定律: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公司,当开拓新领域时,会不自觉地用原来的做事方法、思维方式去应对新市场。公司的基因是限制一家公司转型和发展的源头。
从我呆过的两家公司,确实都有这种现象。
TP-LINK是家用路由器的巨无霸,占据着全球4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对于国内的任何一个企业和任何一个细分领域来说,可能做梦都想不到。
但是在经历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发展势头明显慢了下来。
TP-LINK在高速发展阶段,就已经预见到发展的不可持续,在保持原有业务的时候,向很多个领域进行扩张,包括功能机、PLC、移动电源、IPCaramel、智能机等等。但除了在PLC外,其他的领域并不是很成功。这应该是由TPlink的基因决定:tplink是一个家族企业,大权一直在家族手里,下面的人并不能真正的放手去做。所以,在赵氏兄弟熟悉的领域,tplink都顺风顺水;一旦进入新领域,就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尽管如此,还是必须为tplink的积极拓展点赞的。
我呆过的第二家公司是移动。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后,移动已经是一家独大,比联通和电信市场占有率的总和还高。到了这个时候,移动想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已经基本不可能(国家也不希望出现移动完全垄断的情况,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另外两家一些政策并对移动进行打压)。
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的做法也是一样的,在移动通信以外的领域进行扩展,成立了一系列的专业类的子公司(包括中移物联网、中移互联网、咪咕公司、中移杭州研发中心、终端公司、中移电子商务等)。
同样,由于运营商的基因的存在,业务关联较小的子公司发展很慢,关联度高一些的子公司则相对发展较快。
发展慢的典型的是中移电子商务。该公司提出的和包支付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要早的多,但是却因为内部整顿和重要员退休失去了移动支付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而退出了潮流。
中移物联网则是发展比较快的典型,近几年每年收入增长速率都在100%以上,但是势头有所下挫。
总之,诺维格定律要求公司不断的扩展或者转型,才能持续的发展,而基因定律又说明了转型的难度。
一家公司要做到真正的长期的成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别把事情想得太难,只要跟老师,看多点,练多点,考试绝对不会挂科,大一该干嘛?这个还用问,当然是学习,你是过来读书但是,大学很多人都是以玩为主,社团呢:我是参加院学生会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你喜欢什么就参加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