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人类差距竟只有0.4%

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人类差距竟只有0.4%,第1张

  日前,美国一家公司宣称专业速记员在记录对话时,转录词错率为5.1%,而该公司最新研发的语音识别系统词错率已达到5.5%,超越之前的历史最佳水平,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0.4%的差距似乎意味着机器即将比肩人类。

  

  语音识别被科学家称为“机器的听觉系统”,因为该技术可以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等于是人工智能的“耳朵”。

  语音识别的研究源头可追溯至1950年,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在《思想》(Mind)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计算的机器和智能”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机器智能的概念,论文还提出了鼎鼎有名的“图灵测试”——让人和机器进行交流,如果人无法判断对象是人还是机器,就说明这个机器真正具有人工智能。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由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大爆发,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大数据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助推器,语音识别系统通过丰富的语料及数据,使用统计模型来进行数据的概率推算,促使技术不断完善。科技发展至今天,人工智能科技逐渐得到普及,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到智能冰箱、空调,针对日常生活的智能产品已有不少,智能生活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过去我们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情节,如今都开始一一在生活里实现,瞳孔识别、远距离 *** 控、贴身电子管家等等,随着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不断深入,我们与电子产品的交流从单一的控制,变为互动的交流。过去我们认为在电视上通过互联网搜索、得到相应结果就很智能了,而如今我们渴望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得个性化的推荐,未来的电视交互界面应该是用户可以随意和它对话,它就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

  事实上,这种属于未来的电视机,已经提前出现了!创维Wallpaper搭载的人工智能贴身管家——萨曼莎,拥有全方位帮你完成所有指令的智能中控,能够实现自然语言交互,让用户能够与电视进行简单地对话,通过云端大数据提供用户需要的内容,解决用户的需求。

  

  从语音识别来看,下一个前沿是从识别走向理解,使得智能产品从过去的被动智能转向主动智能,甚至可以代替人进行思考、决策和执行。人工智能将赋予产品主动思考的能力,感知用户的喜好,再通过思考和推理,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创维认为从技术和平台纬度来看,要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化还需要通过技术上的沉淀与积累,通过不断地升级和革新,才能打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智能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如果机器能干很多活,岂不是能让人类解放出来。创维正是为此而努力,解放消费者的双手,为消费者带来更智慧、更便捷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796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