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处理器势头迅猛 但能走多远?

联发科处理器势头迅猛 但能走多远?,第1张

  功能机时代,联发科(MTK)是山寨手机的代名词,其廉价的手机芯片+ *** 作界面解决方案成为了杂牌、低价手机的首选,一度“臭名昭彰”;而随着Android智能平台的崛起,联发科如今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公司的策略转变不大,依然是从“低端包围高端”的做法,低价是关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质量和性能的提升。如今,联发科已经逐渐摆脱“山寨”,超过博通和英伟达,挑战高通的霸主地位。

  迅速的崛起并不仅仅是因为低价,联发科也进行了一系列聪明的商业模式和营销,包括集成通信模块等,形成一体式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收效颇丰。相比2012年,2013年的销售额增加了36%,成为世界第16大IC(集成电路)供应商。近日,联发科又发布了的世界上第一款支持4G LTE通信的八核处理器,就在美国加州、高通的家门口前,进一步的品牌营销和扩展也在进行中。那么,联发科会像功能机时代一样扰乱市场吗?高通该如何应对?

  联发科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1997年,联发科从联华电子中独立出来,后者是中国台湾第一家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80年。联发科独立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垂直发展,面向家庭娱乐市场,一开始主要致力于家庭音响芯片、电脑光驱等设备的研发,很快就扩张到数字电视、机顶盒、WIFI路由器等领域,并于2001年在台湾证交所上市。

  2004年,联发科开始进入手机市场,提供手机的SoC芯片及软件解决方案。联发科提供了完整的手机芯片及软件界面服务,手机厂商可以直接封装使用,具有成本低廉、效率高的特色,所以一大批未经过3C认证的山寨手机也能够通过联发科的解决方案快速进入市场,当然也有联想、LG及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使用这一解决方案。但总得来说,联发科对低成本手机的推动是巨大的,MTK界面手机大量涌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

  “山寨之王”的转型

  功能手机在2012年达到顶峰,并开始衰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Android的高速发展,联发科也意识到了市场前景的变化,并谋求转型。同样的,一开始依然是以低价为市场切入点,提供了低廉的ARM处理器解决方案,使得Android设备价格大幅下降,包括华为、中兴、阿尔卡特以及联想、宏碁等厂商,均在中低端产品中使用了联发科的解决方案。

  同时,联发科也在谋求更大的发展,逐渐开始进军西方市场。当然,由于性能、质量的不足,以及欧美芯片厂商对运营商的控制,联发科向主流市场进军的计划并非一帆风顺。但是,逐渐研发高性能产品,改变了人们对它的印象,战略出现成效。

  联发科和高通

  就像高通发力中国市场那样,联发科也开始进军美国市场。去年年底推出的“真八核”MT6595处理器,由于同时提供了4G LTE网络的整体解决方案,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根据Strategy AnalyTIcs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高通在手机基带处理器市场的份额为66%、联发科则以12%稳居第二,英特尔以7%位居第三,这是相当出色的成绩。

  联发科处理器势头迅猛 但能走多远?,第2张

  高通与联发科市场走向对比(红色为联发科)

  当然,高通的强势依然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高通不仅在西方市场具有主导地位,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是战略重点,比如它充分利用了与中国最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合作,率先进入LTE市场。不过,类似小米和中兴等厂商,不仅选择了联发科解决方案,也在谋求进入西方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联发科的计划。

  如果联发科想要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与欧美运营商的良好关系则是必须的。除了价格优势,联发科还必须证明自己产品的性能不逊色于同级别高通产品,同时加强与中国新兴品牌的合作,促进这些机型登陆欧美市场。另外,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联发科能够拿下未来“联想牌”摩托罗拉手机订单,利用摩托罗拉在欧美市场的运营商合作,进入欧美市场指日可待。

  移动芯片大战即将来临

  毫无意外,联发科将新的办公司建立在美国高通总部附近,移动芯片大战即将打响。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产品定位,并致力于服务整个世界而不仅仅局限于新兴市场”,联发科美国公司营销副总KrisTIn Taylor这样告诉路透社,此前,她在高通工作了15年之久。

  无论如何,芯片厂商、智能手机厂商们的较量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们能够期待更高的性能、更低的价格、多样化的选择以及更好的服务,所以即便你不是联发科的粉丝,也应该对竞争的加剧感到高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88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