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造车真拼了!华为、小米、阿里、恒大、滴滴,群雄混战、新旧交锋,最后是否一地鸡毛?

为造车真拼了!华为、小米、阿里、恒大、滴滴,群雄混战、新旧交锋,最后是否一地鸡毛?,第1张

近日,汽车圈的热点新闻中多了几位手机大厂的消息:华为宣布正式开卖赛力斯SF5汽车,这款车型会进入华为的门店和旗舰店,以华为智选的品牌进行销售。也在前几日,OPPO也传出要造车的消息,总部选定成都,尽管OPPO暂未官方宣布,但造车的消息早已满城风雨。
 

近年来,汽车产业持续升温,市场需求不断扩大,ICT企业进入汽车圈引起的“造车潮”成为热门话题。就在今年,百度,小米相继宣布造车,造车新势力随着2021的到来席卷而来,不少网友纷纷调侃“贵圈真乱”。

最引人关注的造车新军是华为、oppo、小米这几家手机大佬,相对于传统车企,手机厂商凭什么造车?在越来越拥挤的“造车赛道”上,谁能顺利走到最后?
 
造车新势力有多猛?

为什么要造车?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坦言,被美国方面多次制裁后,华为手机业务受到影响,思来想去,华为决定卖车,可以弥补手机业务销量受到影响造成利润上的下滑问题。与此同时,华为智选正式开卖赛力斯SF5,进驻华为的门店和旗舰店。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7%,是近三年来最大跌幅。市场变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手机厂商决定造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期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可以说是造车新势力的“首秀”,不少造车新势力推出的模型车登上舞台。谈论手机厂商造车前,我们先来捋一捋这两年跨界造车的企业。
 

为造车真拼了!华为、小米、阿里、恒大、滴滴,群雄混战、新旧交锋,最后是否一地鸡毛?,第2张

部分造车新势力相关情况(电子发烧友整理)

 
华为:

2019年4月17日,华为指出“华为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并明确了战略方向,“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华为2020年年度报告会上,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重申也再次表明,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定位是部件供应商没有改变。
目前,华为已发布了包括鸿蒙OS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 810、4D成像雷达、“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等五大新产品。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也表示,今年将在研发上投入10亿美元。
 

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


小米: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宣布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正式立项,成为今年以来继百度之后第二家宣布进入造车行业的大型高科技公司。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本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2018年,小米发布首款汽车产品“米车生活APP”,并与一汽轿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研发车机系统等新技术。2019年,小米与奔驰合作打造了一款智能座舱,其核心系统MBUX自带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
 
OPPO:

近期,OPPO传出造车消息,OPPO官方暂时没有回应。但我们可以看到OPPO已申请了众多造车专利,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通信等。关于OPPO是否造车,其创始人陈明勇曾表示:OPPO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不做汽车,第二种做汽车,并只做自己擅长做的及能做的,而不是我们亲自去打造一辆汽车。

苹果:
2021年以来,苹果不断传出和多家公司谈判的消息。而且也产出包括充电系统、无线充电校准系统、车辆热管理系统、可伸缩汽车保险杠系统等专利。据了解,苹果的首款汽车将是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滴滴:

2021年4月6日,据多家媒体爆料,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业内消息称,滴滴自动驾驶正准备启动自动驾驶卡车业务。
 
创维:

2021年4月13日,创维电视官方在微博上宣布,将于4月27日举行主题为“创维智能汽车的未来”的沟通会。另外,创维在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展出了一辆纯电动汽车。创维是否会造车,何种形式造车?我们很快就会有答案。

(图源创维电视官方微博)

 
恒大:

2019年,恒大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450亿元制造新能源汽车,同步研发的新车型有15款,全系列产品将从2021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就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恒大汽车首次公开展示了9款恒驰模型车,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在恒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四季度,恒驰汽车将全面启动试生产,明年大规模交付,而具有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超快充的动力电池产品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量产。


百度:

早在8年前,百度就已经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领域进行了布局。今年,百度正式确认了前摩拜联合创始人兼CTO夏一平将担任百度造车公司的CEO,造车项目进入到正轨上。据了解,百度总投资6亿元的百度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区。

阿里:

2015年,上汽集团与阿里各出5亿元合资成立互联网汽车基金,一起组建了斑马网络。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在浦东新区完成注册。智己汽车注册资本100亿元。

  
除手机厂商外,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地产企业都加入跨界造车大潮,通过投资的形式入股造车新势力,或者围绕智能化技术,从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方式切入汽车赛道。

造车风潮四起,汽车芯片供应链如何受影响?
 
目前,汽车采用的五大元器件类别包括:功率元器件、MCU存储器传感器以及ASSP、ASICFPGAGPU等其他类型,车用占比分别是43%、20%、9%、8%、20%。
 

为造车真拼了!华为、小米、阿里、恒大、滴滴,群雄混战、新旧交锋,最后是否一地鸡毛?,第3张

 

汽车采用的五大元器件类别(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会用到非常多芯片,并且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化,需要用到的芯片更多。比如MCU在智能座舱、汽车电源与电机、汽车照明、车身控制等多个部分需要被用到,包括汽车仪表通信辅助、TBOX车联网、HUD、空调面板、BMS、电动真空泵控制、电动水泵油泵控制、电动空调压缩机电机控制、汽车自适应远光灯系统、自适应近光灯系统、BCM、座椅控制器、门窗控制器、汽车辅助系统等等。
 
当前全球芯片短缺,汽车行业备受影响,不少车企因为缺芯陆续宣布停产或者减产,挑战和机遇并存。今年3月,蔚来汽车发布公告,表示因芯片短缺暂停生产5个工作日。IHS Markit指出,芯片短缺预计将导致全球汽车领域的产量比第一季度减少672000辆,短缺或将持续到第三季度。
 
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不少国产汽车芯片得益于早早布局和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具备汽车芯片的供应能力,在缺货和国产替代的双重局势推动下,这些厂商迎来了更多进入汽车厂商供应链的机会。
 
同时,各种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跨界“造车”,比如百度、小米、华为、OPPO等,更是给国产汽车芯片带来了新的曙光,因为传统造车厂商已经习惯于使用国外汽车芯片品牌的产品,而新势力完全可以尝试采用具有足够技术实力的国产汽车芯片品牌,而且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新趋势,也给国产汽车芯片带来不少进入汽车厂商供应链的机会。
 

为造车真拼了!华为、小米、阿里、恒大、滴滴,群雄混战、新旧交锋,最后是否一地鸡毛?,第4张

部分汽车芯片供应商(电子发烧友整理)

 
就比如电子发烧友上周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看到了不少汽车芯片厂商,也大致了解了他们的产品和方案,以及目前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有些其实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比如汽车的主控芯片厂商芯旺微,它的8位和32位MCU已经有不少已经通过AEC-Q100测试,车规级MCU年初或超过3000万颗,产品已经在东风、吉利、上汽/通用、长安、陕汽、广汽等对应的汽车零部件厂家批量量产和项目开发。
 
再比如传感器厂商纳芯微,该公司在展会上重点展示了汽车电子领域的智能产品,这家公司早早就开始进入汽车领悟,2017年便实现了压力传感器在传统燃油车上的批量撞车,刹车压力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空调压力传感器等方案也陆续在东风汽车、上汽大通、上海大众等多款畅销车型上成功导入。
 
像这样在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国产汽车芯片厂商还有很多,那么小米、OPPO这些手机厂商跨界造车,这些优秀的国产汽车芯片厂商是否有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尤其造车也需要一段过程,而国产汽车芯片厂商也会不断成长,最重要的是,造车新势力会带动国产芯片厂商积极进取的热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OPPO、小米这些厂商在传出造车之前,在芯片领域是有大量布局的,他们都投资了非常多芯片企业,并且自己也有陆续在自研芯片。这些芯片厂商,尤其已经在汽车领域开始布局的厂商,未来极有可能在OPPO、小米的造车中受益。
 
不过前提是,这些厂商最后真的能够顺利将自己造车汽车推向市场。虽然不少工程师表示,在用国产芯片做开发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也吐槽一些国产芯片产品跟主流相比相差甚远,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国产芯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相当迅速,未来相信会越来越好。
 
整体而言造车新势力跨界入局,短期来看其实是会给国产汽车芯片厂商带来不少想像空间,推动国产汽车芯片厂商积极投入研发,争取进入新造车势力的供应链,促进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长期来看整个汽车芯片产业的供货格局预计也会发生一定改变。
 
一场新旧势力的对决,最后是否一地鸡毛?
 
汽车产业到底有多“香”?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221万辆,销售渗透率约2.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分别为117万辆和4.6%。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312万辆,同比增长约41%。预计2025年预计达到1120-1389万辆,销售渗透率11.8%-14.7%。仅从新能源汽车上看,不难发现汽车产业存在的巨大增量空间。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资本的入局。造车赛道逐渐拥挤,固然手机厂商在芯片领域早有布局,并带着产品普及度高、用户存量高等优势,但与传统汽车厂商竞争,还有很多问题摆在眼前。
 
在安全性能层面,5G商用后,车联网在汽车电子行业加强渗透,自动驾驶安全性能还有待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尽管特斯拉已为造车新势力的打开局面,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自动驾驶带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圈内的热门话题。


 
在资金层面,随着研发、生产的进一步推进,对资金需求也会增加,如果造车新势力企业疯狂烧钱,最后只能落得个烧光了资产,留下了一地鸡毛。如今的造车热潮就如同当年互联网企业蜂拥进入手机圈一样。行业的发展必当经历一轮洗牌,稳健型选手才能留下来。央视曝光,几年前打着“互联网+电动”标签的企业纷纷入局造车行业,最多时有近50家新造车企。陷入困境的造车企业,例如拜腾、赛麟、博郡等车企相继退出“造车群聊”,众泰汽车、北汽蓝谷、海马汽车、力帆汽车在撤掉4s店后,售后问题给只能留给消费者。
 

 

 
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正面对决,将带来行业市场变革:
 
对汽车产业来说,“新旧势力”的势力的碰撞将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让汽车产业打破原有的边界,迸发出新的活力。或许向传统车企靠拢,构建合作体系,是造车浪潮中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刺激下会加速从燃油车转战新能源,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上汽乘用车、长城欧拉、广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这个转身或将抗衡所有新势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比亚迪汉(图源:比亚迪官网)

 
消息称,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低调现身2021上海车展哪吒汽车展台。哪吒汽车内部人士称,双方接触已有2个月,周鸿祎曾带团队到哪吒汽车工厂调研和体验哪吒汽车产品,该人士未透露更多信息。
 
360也要造车?汽车赛道是越来越热闹了。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02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