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伊始,国内疫情迎来曙光,全国复工复产率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而与此同时,经济方面的提振消息也不断传来,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国家对“新基建”的全面部署,股票市场的相关板块近期在A股已掀起涨停热潮。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时指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工业互联网、5G网络、AI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新基建”与“旧基建”相对,两者区别在哪里呢?
“旧基建”,也就是俗称的“铁公基”,涵盖铁路、公路、电网等传统交通、轨道、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在旧基建的基础上,聚焦于科技端,面向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新基建”是以新技术为支撑,是技术引领、创新引领,将会更具科技含量、更大程度引领消费增长和适应消费需求。
“新基建”的部署一发布,全国各地也相继公布投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除天津、内蒙古、新疆、海南、辽宁、青海等地尚未公布整体投资计划外)推出超过40万亿投资蓝图,其中“新基建”成为这次投资蓝图的亮点。
比如,广东12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9万亿,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加速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河南980个项目总投资3.3万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6%;
广西2020年至2022年推进2817个项目建设,2020年完成263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贵州全年计划完成投资4300亿元以上,突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导向,推动5G规模商用,加快智慧停车场建设,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40亿元以上,城市停车场投资60亿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国际产业环境,经济建设经过旧基建时代之后,需要新的动力来驱动。“新基建”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基础设施,还是大规模的新兴产业,有着巨大投资和需求以及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疫情之后的这套“组合拳”,不仅可以对冲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为下一个历史周期的长期性增长打下一个重要基础。
从政策层面的多次部署,到资本市场的追逐热捧,“新基建”在2020年的热度势必会一直持续。为此,很多人都觉得今年是5G、AI、云等技术发生聚变反应的元年。
如今,在安防圈只要提及“新基建”,大家都是激情高昂,因为安防人都了解,“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与安防息息相关。
七大领域的新基建将对安防产业的发展起到高速牵引的作用,对安防终端产品和智能化应用都会提出更新、更高、更多的市场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政策的东风具备了,机会迎面而来,安防行业该如何跟大势并轨、抓住机遇呢?
CPS中安网为此也采访了几家安防企业和业内人士,一起从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解读“新基建”跟安防的新关系以及新机遇。
5G与安防
3月9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最新报告《移动经济(Mobile Economy)》。在这一报告中他们预计2020到2025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将达到1.1万亿美元,其中的80%将用于5G。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在报告中就预计,制造业、公共事业、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将从5G中获得大量收益,到2034年,5G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带来2.2万亿美元的增加值。
据了解,自5G推出后到今年1月,已有24个国家的46家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网络,到2025年年底,预计全球20%的用户将连接5G网络。
按照中国信通院的预测,2020年是 5G 商用初期,预计电信运营商在 5G 网络设备上的投资超过 2200 亿元,各行业在 5G 设备方面的支出超过 540亿元,合计为2740亿。
华为中国运营商业务部副总裁杨涛在前几天的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线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5G已渗透至制造、能源、公共安全、医疗、教育、媒资等19个行业,涉及4000余家企业。
也就是说,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远程医疗等,都需要以5G作为产业的支撑,而随着5G商用的推广,各行各业都会因为5G的应用落地,而有更加广阔的发展。
而5G的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特性,也会让安防行业的边界变得更宽,进入智能安防的场景化时代。那么,从应用的角度来看,5G会如何影响安防的发展呢?
在视频监控方面,对高像素、全景拍摄的需求;在安防跟物联网的融合方面,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落地应用,都因为5G技术的应用和融合,而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利亚德集团销售副总裁、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芦丽丹在接受CPS中安网采访的时候表示,5G商用被各大安防企业视为兵家重地,5G的发展不仅为安防新技术提供了发展平台,更是超高清、极高清显示以及云会议系统等下一代安防设备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5G技术的成熟应用是各大安防企业竞争的“战场”。
利亚德所聚焦的高端视听服务领域,恰好是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利亚德集团的智能显示、夜游经济、文旅新业态及虚拟现实技术四大版块都跟新基建相关。他们也会借助5G技术的发展,加大这些领域的布局和商用。
而软通智慧也表示,这次新基建的部署,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般。软通智慧借着这股政策的东风,会在5G、自主可控、数字中国、数字社会、交通强国等业务上发力,紧紧抓住华为鲲鹏产业、军民融合、5G+X、智能制造四大战略布局。
其中,在5G的业务布局上,软通智慧提出“5G+X”的理念,认为5G是下一代智能化应用等网络基础。在5G技术基础上,智慧城市中涉及的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会高效地落地应用,让城市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
5G网络的部署与5G终端的渗透,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奠定5G应用的发展。5G终端、模组的快速渗透,有助于5G应用的快速发展。
华为云也表示,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融合应用,让智能交互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而5G也将引领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技术会发生聚变效应,引爆千行百业的裂变,创造更多的产业机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人工智能与安防
IDC预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将达50亿美元(约350亿人民币),到2022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投资规模将近百亿美元,将形成一个新的极具规模的的产业生态。
近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对新基建部署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而新基建则是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舱。”
李彦宏表示,当前,数字经济正在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新基础设施同样需要国家牵头来投资、建设和协同。智能经济基础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波技术红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行业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即生物识别、车牌/车辆识别及视频结构化,三者占据市场上“安防+AI”应用的 90%,各种应用也诞生出一批颇具代表性的公司,既有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等人工智能新贵,也有海康、大华、宇视、科达等安防老将。
现阶段的安防行业中,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与成熟,为此,现阶段“安防+AI”市场中,视频监控与出入口控制等占据着较高的份额,在各大型智能化安防项目中,二者也已基本成为标配。
受价格因素困扰,现阶段“安防+AI”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公安、交通、金融、社区等对安全性有较高需求的行业。这些项目有着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撑,能够更好地部署智能安防设备,人工智能也将带给其更高的安全性。
在新基建计划发布之后,很多安防人已然看到一个新的变化,安防的方向正在从单一走向多边,从传统走向智能,边界更广泛的智能安防将会更符合这个行业未来的定位,企业纷纷开始着手布局未来的市场。
为迎接这些挑战,CPS中安网从一些安防企业中了解到,他们纷纷在战略布局、人才储备、产品研发等层面都加强了部署。
比如利亚德集团,在人工智能方面,利用拥有的OpTITrack系列光学动捕技术,在5G时代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规模连接等条件下,实现极致AR和VR体验,赋予安防行业巨大的创新能力,此举将使得“5G、VR、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一体”的智能安防系统成为现实。
佳都科技在AI和人才方面也持续聚焦投入,引进新加坡工程院李德纮院士等重量级的国际领军人才,并组建了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
在重点布局的计算机视觉和智能大数据两大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认知智能层面的技术研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结合的新产品研发。
佳都科技表示,未来将以AI技术为核心,布局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三大主赛道,完善技术和产业生态圈的战略规划。
软通智慧首席运营官、安平事业本部总经理李进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安防技术的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会使得AI能力越来越普及,价格也会越来越亲民。
将来智能安防会进一步向C端延伸,满足行业用户“微场景”、“微应用”的定制化需求,就像现在家里装的燃气报警设备一样,安防设备也有可能是居家标配,然后由家庭覆盖到小区、街道,最后到公安系统的安防体系全覆盖。
企业纷纷在布局,但在落地应用层面,也需要理性冷静看待。从大的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是行业发展的倍增器,通过高效挖掘数据价值,可以大大赋能各行业各领域智慧升级。
但从市场的层面来看,也有这样的观点,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表示,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城市等2B、2G的业务,本质是行业解决方案,需要多种技术手段融合最终实现某些应用,未来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融合式的发展,只有技术融合才能带来创新。
比如千方科技和宇视科技、阿里的牵手,就值得业界思考,千方科技在布局上,将宇视科技的智慧安防与千方科技的智慧交通业务进行融合,把技术和渠道进行双向打通。
基于对产业趋势和业务发展的考虑,千方引入阿里战略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凭借阿里云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城市大脑智能引擎,叠加千方在交通、安防、车联网路侧端的优势,双方预计在未来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武超则认为,预计在未来,跨界竞争、跨界融合的现象会比较普遍,为此,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还是需要抓住客户的痛点,以应用为核心。
大数据中心与安防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一个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去年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中提到,当前中国数据中心每年新增投资规模在1000亿左右,包含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设备等。预计2020 年中国规模以上的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方米。
有数据显示,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达到8500亿元。202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
其中,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或将面临新的发展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今年2月26日,工信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了相关申报和评审工作,将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进行公示。全国共200个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评审。
其中,在“大数据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大华以“视频物联感知大数据存储与计算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360应龙综合反诈骗平台”上榜公示。
而在“民生大数据创新应用”领域,平安科技以“平安天枢智慧经济运行辅助决策平台”、天地伟业以“基于视频数据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及产业化”、三六零科技以“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安全分析监测预警抵制平台”、佳都科技以“面向智慧城市的视频云+大数据应用平台研发及产业化”上榜公示。
工信部此次的项目征集,旨在促进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也就是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中的企业,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将大数据中心技术大范围落地应用,未来非常可期。
以天地伟业为例,其“基于视频数据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及产业化”的项目背景,是源自目前大部分公安、交警及各委办局视频监控系统独立建设,彼此之间自成体系,形成信息孤岛,未能平台化、一体化。
天地伟业通过核心技术的研究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一套统一的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视频共享平台开展监控资源的共享应用,可实现不同部门信息共享及调用,解决各自业务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一系列问题,发挥监控资源的最大价值,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在城市间实现推广,形成智慧城市视频监控大数据系统的建设标准,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高效运行、协同推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视频大数据领域的智能提取技术、语义分析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若干基础性关键技术方面,需要具备深厚的开发能力,技术能力也需要积累。
除了天地伟业之外,利亚德安防领域的智慧显示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云会议系统等也将为新基建的各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目前大数据主要应用的领域包括交通、教育、医疗、金融、能源等,结合5G、AIoT、云计算等技术,数据中心囊括的不只是安防系统,还有整个信息化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仿如城市大脑。
软通智慧首席运营官、安平事业本部总经理李进认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是物联设备泛在化的高等级需求。眼下,新一代智慧城市的发展,开启了物联网的建设大潮,从而也会推动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大脑建设。
如何运营、维护大数据中心平台、挖掘数据的价值、促进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升级,是企业在大数据中心领域需要投入解决的。
随着各地投资计划的陆续发出,未来10年,我国的新基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企业都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新基建的部署,应冷静理性对待,深入行业应用层面,看到问题和差距。
比如,在通信行业,5G基站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但是在一些核心的FPGA、AD/DA领域,国内依旧落后国外较多。
以整个信息产业来看,基站也好、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层面,在系统集成这个层面,国内已经实现国产化,但是核心芯片、基础软件这两个领域,还需花时间去实现自主可控。
但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新基建,会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领域,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
安防行业的边界则会不断拓宽、在5G、AIoT、大数据中心的赋能后,会发生聚变效应,跨界竞争、跨界融合的现象将会成为常态,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不妨静待变革之相。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