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平台下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如何实现全覆盖?

大数据平台下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如何实现全覆盖?,第1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站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党中央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在2016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强调:“要运用大数据,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

  大数据平台下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如何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武汉市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任务,着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出台了一系列的利民惠民政策,通过安排保障性住房、就业促进、环境整治等专项财政预算资金,从源头上切实保障政策落地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审计“系统免疫”功能,确保上述民生资金使用合规、真实、高效?笔者所在的武汉市审计局大胆创新、先行一步,突出大数据审计优势,探索出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的优势

  (一)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效满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海量数据的处理要求。大数据平台依托其快速数据处理能力,具备较强的数据采集、整理、转换和程序化、模块化比对、分析功能。武汉市财政预算总体规模大、项目多,对审计全覆盖要求较高。仅2016年,武汉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达2231.67亿元,用于民生支出达到490.45亿元,较上年增长15.5%。面对如此庞大的财政资金流,传统审计方式很难实现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审计目标。但是,通过专业技术分析方法实现审计思路、审计目标向计算机语言的转换,借助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高效处理,使审计人员既能够从宏观层面准确把握整体情况,又能够从微观上精确定位到某个预算单位某笔经济业务等预算构成分子。正由于大数据平台独特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将审计人员从数据查阅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审计重心转向趋势判断、对比分析、问题发掘,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性工具

  (二)大数据平台能够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提供联通、开放、共享的良好载体。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质上是为审计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涉及到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财政等监督单位,大数据平台为各方搭建起重要的沟通和 *** 作平台。在当前大力发展无纸化办公的背景下,政务网环境中的大数据呈现出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率低和处理速度快等诸多特点,运用大数据这种方式进行审计是创新之举,优势更加明显:其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审计监督的效能将实现大幅提升,层次实现质的飞跃;促进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协同作业、形成合力;促进信息化审计骨干人才不断成长,审计信息化队伍持续壮大。总之,大数据平台有助于将单项审计成果转化为制度性、定期性的全过程跟踪监督模式。

  二、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做法及成效

  2016年,武汉市审计局在开展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以预算执行为主线,采取“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方式,着重加大对党政机关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力度,并回溯前期审计整改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一)牢牢把握数据采集质量,夯实预算执行审计基础。

  一是在年初全市审计项目计划中,审计局即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整体布置,由行事处和计算机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各行业归口业务处室负责督促相关市直单位提交电子数据,确保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二是在数据采集前期,审计局制定了详细的审计工作方案,并向全市除涉密外的95家一级市直部门(单位)发送《武汉市审计局关于请予提供2015年度预算及国库集中支付数据的函》,明确了采集数据范围、内容、标准以及提交时间,统一了采集标准。

  三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审计局利用财政联网审计平台,提取了95家市直一级预算单位2015年度预算批复数据、预算执行指标数据(含预算追加数据)、会计核算数据、非税收入财务及业务数据、国库集中支付数据、部门决算(草案)数据、科目余额表等电子资料,提高了采集效率。审计人员还采集了市编办核定的人员编制、市财政局核定的公车及办公用房信息数据,初步实现数据的多个关联与融合。

  四是在数据整理阶段,审计局通过设立《预算法》、《会计法》标准化的科目体系,将各单位提交数据和财政联网审计平台数据进行深度整合,最终实现能够查询95家市直部门(单位)收入、支出总体情况的数据“坯胎”,为后续数据分析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坚,科学组织审计数据分析。

  作为实施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的首次尝试,审计局先后从市财政局、各市直预算单位获取了规模为2.8T的后台业务数据,审计数据量大、审计情况复杂。对此,审计局从各业务处室抽调出预算审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审计人员,组成数据分析小组,“握指成拳”形成强大技术聚合力,多项措施挖掘数据潜力。

  一是灵活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小组成员利用sql、oracel数据库技术,将获取的备份数据还原到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筛选、比对、转换、计算和分析,通过审计中间表转换成AO系统能够识别的审计数据。

  二是围绕重点形成分析思路。针对审计目标,小组成员确定了审计涉及的31大类事项,利用数据库技术,将审计思路转化为分析语句,对照采集的数据资源,对所需数据进行精准剥离,筛查出预算编制、预算指标追加、预算与预算执行差异、非税收入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三公经费”、会议费、工资绩效、津贴补贴及职工福利发放、往来账款、财政资金结余、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等29类数据。

  三是有的放矢筛选审计疑点。小组成员围绕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非税收入征缴、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信息的真实性,以上年结转和年末结余及处理、科目调整、项目调整、预算追加、公务支出为五大重点,建立了相应的31个数据库分析模型,从财务和国库集中支付两大系统的80万条信息中锁定审计疑点,分步开展审计复核,成功筛查分析出为非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和安排经费、将其他资金转入工会、虚列支出等大额专款、非税收入应缴未缴、往来资金清理不及时等违规问题,为下一步各业务处室现场核查问题突出、金额异常部门提供了正确指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065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