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平台的RFID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平台的RFID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张

  1. 引 言

  近年来,RFID(无线射频)技术是正在兴起的一项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 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并将采集到的相关信息数据通过无线技术远程进行传输。相较目前广泛采用的条型码技术,RFID 具有读取距离远(几米至几十米)、穿透能力强(可透过包装箱直接读取信息)、抗污染、效率高(可同时处理多个标签)、信息量大的特点。它的出现给物流和生产方面的工业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1]。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 平台的RFID 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以满足人们在嵌入式领域对RFID 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 系统介绍

  2.1 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系统框图:如图处理器采用现行嵌入式系统中最流行ARM系列,具体采用ATMEL公司的工业级ARM 芯片。FLASH为4M,采用的芯片是AM,用于存储LINUX内核,RAMDISK和一些系统配置文件和测试数据。SDRAM为 M,采用的芯片是MT48LC2M32B2TG-6。网络接口的物理层芯片采用RTL8201。同时还配有输入输出设备,即LCD显示屏和5×4键盘。电源采用稳压模块输出稳定的电压,同时设计有单键开关和充电电路等方便用户的功能[2]。

  基于ARM平台的RFID系统设计与实现,第2张

  2.2 系统软件设计

  我们采用LINUX作为系统的 *** 作系统,给标准LINUX打上支持ARM系列的补丁包后内核便提供了对AT91RM9200的支持(我们称之ARM-LINUX),在ARM-LINUX之下,编写键盘,LCD,网卡,FLASH文件系统的驱动程序。在ARM-LINUX上编写一个小型简洁的GUI(图形界面用户接口),使程序更加模块化,便用上层程序的编写和以后系统的升级。

  基于ARM平台的RFID系统设计与实现,第3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11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