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位AI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共话全球人工智能的人才传承、产研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人工智能的传承与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指出,中国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翻译、智能自主系统等全球最广泛的领域,未来更要“勇探无人区”。“我们现在应该一只眼睛看着国际学科前沿,另一只眼睛看着我们国家迫切需要的实用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从应用推向模型,模型推向理论,这就是无人区,是真正大有可为的地方。”
AI下一站的主战场在哪里?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在图像、视频、语音等感知层面比较得心应手,在认知层面的水平相对弱一点,下一个主战场可能是在认知层面,语言层面的沟通交流、互动应该有比较大的突破。
关于如何培养工科学生建立产研思维,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优必选首席科学家陶大程给高校的学生们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进入企业之前要培养规范化的开发流程,树立知识管理体系;第二,要对重要的商业概念、产品开发流程有一定了解,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第三,要改变创新至上的思维方式,简单明了的算法和系统往往比过度复杂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2030”圆桌讨论环节,AI如何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备受关注。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普惠的基础设施,可以针对每个老百姓,无论贫富、种族、国家都能产生正向、平衡、公平、绿色、共享的价值。要正面利用AI在传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价值,产生更大的社会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避免产生更多的数字鸿沟及技术滥用。
嘉宾们认为,AI界科学精神的传承、人才的蓬勃发展以及产研的深度融合必将共同助力中国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智能经济新图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