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要逆袭,PC处理器要爆发

Intel要逆袭,PC处理器要爆发,第1张

          这两年的Intel一只存于被动状态,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的研发始进度缓慢的问题始终遭到吐槽,特别是在在22nm升到14nm、14nm升到10nm的过程中,Intel面临着工艺的挑战,现在的英特尔终于要爆发,要重新突出PC处理器。

  错失到沦陷

  今年10月3日,英特尔官方发来噩耗:前CEO保罗-欧德宁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66岁。欧德宁是英特尔第五位CEO。在他掌舵的8年时间里,英特尔在财务方面的业绩持续飙升:从2005年的340亿美元升至2012年的530亿美元。同时,也就是这8年,英特尔错失了移动互联网。

  “不过现在看来,当时的预算成本是错的”,欧德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iPhone面世前,没人知道它可以做些什么,事实上它的出货量比任何人的想象要高出上百倍。另一则消息是,在2016年6月27日,Marvell以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英特尔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获得了英特尔的XScale产品线。

  IT分析人士告诉新浪科技,这一举动意味着英特尔真正放弃了移动市场。虽然它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生产手机和其他手持设备芯片,但终不敌高通等竞争对手,多年来一直未公布该领域的业绩,常年亏损的可能性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的研发始终面临着进度缓慢的问题,“抢占4G市场的年代,高通联发科最快时每半年发布一次旗舰款,而英特尔的SoFIA手机芯片还停留在3G技术上,即便上市了也没什么竞争力”。

  该人士认为,英特尔放弃通信部门属无奈之举。一方面,从当年各方数据对比看,英特尔在4G时代严重落后,奋勇直追不仅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还要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而当时的尖端人才集中在高通等公司,挖墙脚很难。另一方面,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各家手机厂商已作出了选择,英特尔非但没有新客户,同时还失去了已有客户,“比如华硕旗下的ZenFone,就减少了英特尔的订单”。

  圭臬与反抗

  与主动放弃移动时代不同,在摩尔定律上,英特尔始终在坚守,甚至可以说誓死维护。杨旭之所以“呐喊”,动力来自英特尔公布的10nm工艺技术,这项技术对于“摩尔定律已死”的言论给予了正面回击。

  摩尔定律并非自然规律,而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所提出,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约每隔2年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也就是说,同样的成本下,每隔2年性能将提升一倍以上。

  这一定律诞生后的几十年,半导体制程技术基本按照定律发展。最明显的是体现在命名上,以前一代制程的0.7倍命名下代产品,所以英特尔的工艺命名为90nm、65nm、45nm、32nm、22nm等,也基本是遵循每两年升级一代的规则。

  然而,英特尔又慢了。在22nm升到14nm、14nm升到10nm的过程中,其周期都超过了两年。尤其是后者,英特尔在工艺上遭到了挑战,其TIck-Tock策略停摆,一年提升工艺一年提升架构的步调被打破。

  时隔3年后,英特尔才发布10nm工艺,这比竞争对手足足晚了近1年,同时导致外界对摩尔定律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实际上,在众多媒体看来,近些年,三星和台积电才是这一定律的推动者。在去年年底,这两家就推出了10nm工艺。当业内谈及英特尔,通常的说法是技术遇到瓶颈,“气数已尽”。

  英特尔当然不认同这一观点,许久不发声的高官们终于坐不住了。在一场技术交流会上,英特尔高管Mark T. Bohr直指友商在命名上的猫腻,并认定友商为了抢夺市场,采取了制程上的数字营销游戏。

  Mark T. Bohr直言,一些公司背离了摩尔定律对于制程工艺的命名法则。即使晶体管密度增加很少,但仍继续推进采用新一代制程节点命名,“这也导致了制程节点名称根本无法正确体现这个制程位于摩尔定律曲线的哪个位置”。

  “英特尔一直要求自己前瞻三代制程,这意味着要提前看到7年后的技术,会领先友商很多年”,Stacy Smith的表态明显更加强硬。英特尔内部员工向笔者透露,公司内部十分不赞同友商的命名,三星和台积电明显在热炒7nm工艺,今年年初还炒5nm工艺,“7nm还没量产时间,5nm从何谈起呢?”。

  该员工进一步解释到,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要用栅极间距乘以逻辑单元高度,如此可使面积缩小,密度提高,“我们测算的数字,14nm到10nm微缩技术更强”,换句话说,友商去年的10nm技术和英特尔的14nm技术类似,“同样的10纳米制程,我们比友商的密度大两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68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7
下一篇 2022-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