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造业复苏可期的五个理由

西方制造业复苏可期的五个理由,第1张

  西方国家的制造厂也许再也没法像30年前那般地忙碌了,但总有一天将会再次活络起来。这并不是个虚无渺茫的愿望,而是根植于一个在过去廿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制造业转移至低成本地区而导致大部份生产集中于中国的相同经济基础。

  不可否认地,我期待中的这种转型并不会像生产外包至中国的过程那般地剧烈或深远,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制造商们将会开始重新评估其生产策略,并且更加仔细地权衡未来打造其制造设施的所在地。

  针对这个议题,有些读者认为西方国家早已不再具有成本竞争力了。我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西方国家当然能够也将会再次找回成本竞争力,同时,一些曾经失去的工作机会也将重新回流。以下提出我个人认为西方制造业复苏可期的几点理由:

  一、制造商们无法承担单一地区主导制造系统的风险。这可能是部份制造活动移回西方国家最强而有力的理由。现行制度存在对于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太大,大家都不能掉以轻心。去年日本发生强震与海啸,以及泰国水灾,暴露出高科技制造策略的严重缺陷。虽然电子产业在几个月内克服了大部份的问题,但也已经开始重新组织生产,以避免未来发生类似的情形。

  整个产业还不算真正感受到危机意识,不过许多企业在去年日本强震中受损,尤其是日本厂商,如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正迅速区隔该公司的业务,甚至也展开缩边行动,不只是在日本企业总部,在成本较高但较稳定的地区也一样。业界的其它厂商正密切关注该公司的动向,而我认为其它厂商将会采取类似的作法。

  二、今日在中国的生产变得缺乏效率且难以维持。厂房设施未能升级到生产下一代产品的高科技厂。在我看来,由于过份依靠人工去做一些其它地方都已经采用自动化生产的作业,已使得整个生产过程退化。

  美国ABC新闻日前的深入报导证实了一些业界流传已久的消息:在中国制造的大多数高科技设备都是由成千上万名工人努力地用手组装拼凑金属与晶片、手工抛光外壳以及靠听机器声音进行产品验证而完成的。

  难道这是说富士康电子(Foxconn Electronics)将制造业带回到黑暗时代,以低工资换取成本效益,以及在供应链各层面任务投入大量人力?事实上,这些工作可以让机器人更有效率地完成,而且他们也将会选择采用机器人作业。因为这样的制造业系统不仅缺乏效率,也备受争议,从最近对于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夥伴关系报导可见一斑。

  富士康及其他在中国的制造厂商们将必须采取更多的自动化作业,以便显著地减少手动接触产品次数。除此之外,中国的优势是什么?许多人(包括已故的Steve Jobs)认为中国的工人可以在短时间通知后马上就动员起来制造产品。太好了,机器人也能做到这一点。再者,机器人不会在加工厂发生火灾时爆发激动情绪,也不会寻求自杀。如果自动化生产能够加速推动,中国的优势很快地就会消失了,剩下与西方制造同样关注的成本议题。

  三、西方国家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西方国家无法仅靠「服务经济」而生存,而在中国缺乏足够的银行、金融业、软体开发、医疗以及其他所谓的服务工作。此外,许多这些职位需要的技能水准较高,但许多人由于种种理由而缺乏这样的技能。

  为了支持经济成长并促进消费,西方社会需要制造业的职缺来补强服务业的工作。这些将不单单来自于能源和政府资助的基础设施。就算是在中国制造产品的公司也需要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在将产品销售于其它国家以前,苹果公司总会让新产品先在美国上市。唯有开启对于全球经济的新思维,减少大量外包至中国,才能避免相互确保毁灭(MAD)发生。

  四、中国成本增加带动变革。据报导,Steve Jobs曾经告诉美国总统欧巴马,苹果将不会在美国制造产品。如果现任苹果公司CEO TImothy Cook瞭解目前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他将否决Steve Jobs对于工作的信念,并探讨将部份生产带回美国的方式。

  对于苹果和其它制造商而言,维持在单一供应来源生产的成本正急剧增加,而且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攀升。苹果公司在亚洲的主要承包商──富士康已经多次提高员工薪资,而且还可能持续每年调薪,以满足员工的要求。然而,利用工资低以形成显著差异化竞争环境的这种中国优势究竟还能持续多长的时间?

  在未来的5到10年内,我想中国仍能持续其成本优势,但在某些其他方面的发展将使得制造商产品所有权的总成本上扬,而这些都将影响日后的委外决定。其中一项值得关切的就是针对富士康厂劳工环境的争议。对此,苹果已经公布其供应商名单,并付费请求美国公平劳动协会(FLA)稽查中国工人的工作状况。

  但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苹果公司仍然面临着排山倒海而来的负面新闻。为了扭转这一压力,该公司必须采取更实质的行动,例如要求富士康和其他承包商在其他地区生产部份产品。针对一家供应商进行稽查,并不能消除苹果被描述为一家利用中国劳工以工厂宿舍为家且每周工时超过60小时仅换取微薄工资,而使该公司得以获取数十亿美元利润的形象。

  这对于苹果和其他制造商也带来了法律上的影响。就在美国最高法院打算起诉一家美国公司在奈及利亚侵犯人权之前,另一项诉讼声称该公司与前奈及利亚军事政府勾结共谋侵犯人权以及造成污染。Peter Weiss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发表评论:

  最高法院将听讯一件对于美国与国际法以及企业责任在全球人权方面具有许多潜在后果的案例。法官将必须决定是否也应该追究企业法人在海外违反人权等不法罪行的责任。

  这起案例具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针对高技术产业。任何在国外制造厂涉嫌违反人权的行为都可能得在美国法院付出昂贵代价。这意味着制造商将再也不能把不健康的生活条件归罪于中国或承包商。而人权或劳工权利组织却可能因此而将苹果、戴尔、惠普、诺基亚等高科技OEM告上法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97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9
下一篇 2022-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