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加入新能源汽车角逐 最终的结果将是技术的胜利

多家车企加入新能源汽车角逐 最终的结果将是技术的胜利,第1张

得益于平台化战略,传统车企的电气化之路并非一款一款车型逐渐推出,而是能够做到,多平台多款车型齐头并进。 在一片禁售燃油车的呼声之中,汽车巨头在电动车上的投入加速,用“一掷千金”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

在过去,虽然所有车企都意识到电气化是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但是传统领域的规模效应和巨额利润让车企依然坚持走在过去的老路上,无暇与特斯拉抢夺市场。眼下,法律监管的严格以及政府的有意引导和倒闭,让汽车巨头都将电动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上。

就像高手过招,谁先出手可能谁就输了。特斯拉发展至今,马斯克在智能互联上的创举已经不再难以模仿和超越,智能互联已经成为新一代电动车的标配,新的渠道和营销模式也已经在传统车企内部开始探索和生长。

而近日,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在欧洲、亚洲、北美推出首款电动跑车 Taycan,被视为又一家车企加入反击特斯拉的阵列。

Taycan 甫一露面便引来马斯克的点评,“如果交通拥挤,前面的汽车会喷出有害毒气,直接进入你的空调进气口。”骄傲了近百年的老牌车企们应该想用实打实的销量堵住马斯克的嘴,然而这并不简单。

2019 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 158200 辆的成绩让其稳坐王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北汽、日产等,它们大多是中国自主品牌。显而易见,奔驰、保时捷、大众等老牌车企缺席了盛宴。

不过,老牌车企投身电动车研发是早晚的事。毕竟,在能源替代的逻辑下,新能源车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趋势使然,无论人类对燃油车怀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最终还是会走向淘汰。

没人会认为只有保时捷会冲击特斯拉,面对电动车领域的守擂者特斯拉,车企们晃悠着身体准备反击。

根据富士经济汇总近日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EV)的全球市场规模(新车销量)将达到 2202 万辆,是 2018 年 130 万辆的 16.9 倍。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将以中国和欧洲为中心快速增长,到 2021 年将超过混合动力车(HV)的市场规模。最大市场中国 2035 年的市场规模将占到整体的 5 成。

实际上,我国的新能源车之路刚刚起步,且尚有很大增长空间。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约 2.5 亿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 350 万辆,占比仅为 1.4%。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对纯电动车市场的引导虽有调整,但支持的态度并未改变。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新兴造车公司,均在促使自己实现品牌上探。

此外,由于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共识,加速推动新能源车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已经迫不可待。

一位车企内部人士向新智驾解释背后的原因时表示,自动驾驶会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底盘控制和车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传统车企希望以此为契机完成自身人才和技术的整体转变,而研发全新架构的新能源车无疑是最合适的路径。

由此,与其说车企在反击特斯拉,更准确地描述应该是车企正在按下自身变革的按钮,而刚刚迎面碰到了走在前面的特斯拉。在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一切关系才开始涉及技术路线、市场格局等竞争。

整体上,在新能源车的道路上,传统车企在性能参数和智能化等方面仍然保持着稳步推进的节奏,比如大众车型沿用了多年的中控屏设计逻辑,透露着一种过于自信的气质。而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公司一方面在不断求新求变,但在自动驾驶的落地上却表现得颇为急切,在功能实现和道路事故责任之间持续受到关注。

多家车企加入新能源车角逐后,谁胜谁负已经不再重要,最终的结果将是技术的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28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