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按键的扫描方法(延时,消抖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按键的准确扫描。但是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它有一个缺点——存在while语句的松手检测!
试想,倘若我们一直按着按键不松手,那我们的程序毫无疑问的一直卡在了while语句的松手检测上。这在很多场合是并不适用的。
对于独立按键的博文中所提到的配合数码管显示的实例中,由于我们数码管显示函数display() 位于主函数中,假如我们按键长时间按下,一定会存在数码管不能显示的情况。所以接下来给出一种不需要while松手检测的按键扫描——带有标志位的按键识别(在矩阵键盘同样适用,这里以独立键盘为例)。
首先附上原理图:
用跳帽连接排针 J5 的2脚与3脚,将键盘设置为独立按键(只有S4~S7有效)。此时,S4~S7一端分别与P3^3~P3^0相连,另一端连向GND。
其核心代码如下,以按下 S4 为例:
sbit s4 = P3^3;
uchar key_flag = 0; //首先定义按键的标志位,并初始化为0
void key_scan() //按键扫描函数
{
if((s4 == 0) && (!key_flag)) //如果有键按下,则条件成立(有键按下,则s4为0;而 !key_flag为1)
{
delay10ms(); //延时消抖
key_flag = 1; //把标志位置为1
if(s4 == 0) //如果确定有键按下
{
dspbuf[0]++; //进行事件处理(数码管显示值加1)
}
}
else if(s4 != 0) //未按下按键
{
key_flag = 0;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其中:
代码“key_flag = 1”的作用是:下次即便按键没有松手,程序跑完一圈之后,也不会再满足if((s4 == 0) && (!key_flag))的条件;同样,亦不会满足else if(s4 != 0)的条件,那么key_flag 不会被赋为0。综合以上情况,一次按键只会进行一次处理。当按键被释放后,以后的扫描则会满足else if(s4 != 0)的条件,那么key_flag 会被赋为0,则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按键扫描了,如此反复……
综上所述,这样的按键处理,让程序减少了while的松手检测,这对于程序是十分有利的。试想,单片机有那么多的程序要处理,但是却因为按键而卡在一个地方,这确实有点得不偿失了。
而在单片机程序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少用delay()等延时函数,因为在延时的过程中,单片机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作。但是这段时间对于单片机而言,也是比较宝贵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