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下一个爆发点——边缘计算

物联网的下一个爆发点——边缘计算,第1张

  边缘计算可以缓解负载瓶颈、延迟、容错等方面的困难,未来的应用系统应该是“大智能”放在云端,“小智能”放在边缘,中间通过MQTT或类似协议保持数据通讯。边缘计算拥有实时性好,稳定性强,适应各种网络环境,可以自主做出决策等等非常契合工业生产要求的特点。

  与广义上的云服务对象相比,物联网设备的需求是有区别的。例如,物联网设备的联网是低功耗,终端并不需要太高的计算能力,况且将数据传递到数据中心,也会影响设备的反应速度。此时,有没有一种本地的解决方案更适合呢?答案就是边缘计算。

  事实上,边缘计算的理念由来已久,但在应用领域却刚刚起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出现在云端,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走进生产和生活,对于本地的处理能力提出了额外的需求。而对于云计算来说,其在应对大规模业务有优势,不过这种集中化的数据处理方式在万物互联时代似乎“过时了”。

  未来,79%的IoT流量将通过网关接入,50%的网络流量将来自物联网,而物联网将贡献超过500亿的连接。数据显示,到2020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附加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显然,在物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高价值的信息。如何利用好这部分数据,是解决方案厂商和服务商的潜在盈利点。

  物联网的特点是“小、快、灵”,实时交互是体验的核心,数据预处理、低能耗、敏捷连接都是前提条件。从架构上来看,边缘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可分为传感控制层、网络层、敏捷控制器和应用层,其中网络层主要实现融合和互联,它的功能除了网络连接和管理,还包括边缘计算,进行现场处理,同时保障业务在本地实现。可以说,边缘计算不仅提供了集成计算、存储、连接的智能开放平台,还能降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这种计算模式也减轻了云的负担。

  根据Metcalfe‘s Law,网络价值和用户数的平方是成正比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和智能的物连接在一个网络上,会让整个网络增值。在物联网数据中,至少23%以上的数据是具备分析价值的数据。

  广义来看,在边缘计算演进的过程中,其中既少不了生态平台的搭建,也少不了联盟标准的制定。至于技术层面,各有各的好,关键在于能否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便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34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