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触发器是构成其它各种功能触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又称为基本RS触发器。结构是把两个与非门或者或非门G1、G2的输入、输出端交叉连接。
RS触发器电路结构把两个与非门或者或非门G1、G2的输入、输出端交叉连接,即可构成基本RS触发器,其逻辑电路如右图所示,为两个与非门组成的RS触发器。它有两个输入端R、S和两个输出端Q、Q非。
RS触发器工作原理
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方程为: (注:以用与非门构成的RS锁存器为例)(低电平有效)
约束方程:S‘+R’=1根据上述两个式子得到它的四种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S‘=0,R’=1:无论触发器原来处于何种状态,由于S=0,则Q=1,Q非=0,触发器处于“1”态(或称置位状态)。触发器的状态是由S所决定的,称S为直接置位端。
S‘=1,R’=0:无论触发器原来处于何种状态,由于R=0,则Q=0,Q非=1,触发器处于“0”态(或称复位状态)。触发器的状态是由R所决定的,称R为直接复位端。
S‘=1,R’=1:触发器维持原来状态不变。
S‘=0,R’=0:此时无法确定触发器的状态。一般这是不允许的,因此触发器的输入端S、R不能同时为0。
如上所述,当触发器的两个输入端加入不同逻辑电平时,它的两个输出端Q和Q非有两种互补的稳定状态。一般规定触发器Q端的状态作为触发器的状态。通常称触发器处于某种状态,实际是指它的Q端的状态。Q=1、Q非=0时,称触发器处于1态,反之触发器处于0态。R=1,S=0,使触发器置1,或称置位。因置位的决定条件是S=0,故称S 端为置1端。R=0,S=1时,使触发器置0,或称复位。
同理,称R端为置0端或复位端。若触发器原来为1态,欲使之变为0态,必须令R端的电平由1变0,S端的电平由0变1。这里所加的输入信号(低电平)称为触发信号,由它们导致的转换过程称为翻转。由于这里的触发信号是电平,因此这种触发器称为电平控制触发器。从功能方面看,它只能在S和R的作用下置0和置1,所以又称为置0置1触发器,或称为置位复位触发器。其逻辑符号如图7.2.1(b)所示。由于置0或置1都是触发信号低电平有效,因此,S端和R端都画有小圆圈。
3.当RS端均无效时,触发器状态保持不变。
触发器保持状态时,输入端都加非有效电平(高电平),需要触发翻转时,要求在某一输入端加一负脉冲,例如在S端加负脉冲使触发器置1,该脉冲信号回到高电平后,触发器仍维持1状态不变,相当于把S端某一时刻的电平信号存储起来,这体现了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
4.当RS端均有效时,触发器状态不确定。
在此条件下,两个与非门的输出端Q和Q非全为1,在两个输入信号都同时撤去(回到1)后,由于两个与非门的延迟时间无法确定,触发器的状态不能确定是1还是0,因此称这种情况为不定状态,这种情况应当避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R端和S端完成置0、置1都是低电平有效,所以二者不能同时为0。
此外,还可以用或非门的输入、输出端交叉连接构成置0、置1触发器,其逻辑图和逻辑符号分别如图7.2.2(a)和7.2.2(b)所示。这种触发器的触发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因此在逻辑符号的S端和R端没有小圆圈。
RS触发器工作原理图例2
R-S触发器由两个“与非门”所组成,线路形式如图所示。R-S触发器具有两个输入端,分别称为R端(置“0”端)和S端(置“1”端)。R-S触发器具有两个输出端C与。规定C端为高电平时,称为触发器处于“1”状态;C端为低电平时,称为触发器处于“0”状态。在稳定工作状态下,与C的电平永远是相反的。触发器的置“1”,通常是在置“1”端S加一负脉冲来实现;触发器的置“0”,则是在置“0”端R加一负脉冲来实现。总要求触发器不断地在0与1状态之间翻转,则置0和置1信号必须交替地送到R和S的两输入端。为了使触发器可靠地工作,要求输入端所加负脉冲宽度一定要大于两个非门翻转的延迟时间,否则不能实现正常触发。
图 R-S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逻辑功能1.当R端无效(1),S端有效时(0),则Q=1,Q非=0,触发器置1。
2.当R端有效(0)、S端无效时(1),则Q=0,Q非=1,触发器置0。
3.当RS端均无效时(0),触发器状态保持不变。
4.当RS端均有效时(1),触发器状态不确定。
RS触发器和SR触发器的区别置位‘S’和复位‘R’信号同时为1时的优先级有区别。
RS触发器当置位和复位信号均为1时,输出为1,置位优先;
SR触发器当置位和复位信号均为1时,输出为0,复位优先。
置位优先触发器是一个置位优先的锁存器。
当置位信号(S1)和复位信号(R)都为真时,输出为真。
复位优先触发器是一个复位优先的锁存器。
当置位信号(S)和复位信号(R1)都为真时,输出为假。
置位优先触发器指令(SR),复位优先触发器指令(RS)
那么可以理解成,SR是置位优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