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与LTE互为补充 无缝宽带实现零等待

FTTH与LTE互为补充 无缝宽带实现零等待,第1张

  2013年12月4日,国内三大运营商分别获得了4G牌照,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将开始名正言顺地运营4G网络,中国亦从3G进入4G时代。4G到来后,是不是传统的固定宽带网络建设步伐会减缓?看起来“便宜”的LTE会不会让消费者加速抛弃固网?

  相对固网,无线网络无论是在快速建网还是用户灵活接入上,都有很大优势,比如对最终用户而言4G具有上网速度快、延迟时间短、流量价格更低等特点,并可催生出如移动办公、移动交通物流等更多业务形态。据测试,4G能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在4G网络环境下,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大约只需要5分钟。而且,使用时的用户延时小于0.05秒,为3G延时的四分之一;在发展初期LTE为了完成广覆盖,的确会对包括FTTH在内的固定宽带网络建设产生较大冲击,但是从长远看,两者不是互为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两者将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固定宽带,特别是光纤到户(FTTH)具有的稳定的、高速率接入特性,这是LTE所不可能具有的。

  协调发展

  在4G已经来临的情况下,固定宽带接入,也包括FTTH该如何发展,两者是否能有效结合,形成1+1大于2的良好局面呢?

  考虑应用地域的因素,FTTH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在全国普遍覆盖,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LTE作为移动网络必须尽快实现全覆盖。LTE能兼顾室内外移动用户,FTTH仅适用室内用户;根据实际的统计,数据业务有80%是发生在室内,且大数据应用也主要是在室内应用。LTE侧重中低带宽的数据业务和碎片型视频业务,FTTH侧重视频业务,特别是高清和3D视频等家庭娱乐型业务。FTTH是包月制,LTE侧重流量受限的阶梯流量计费制;对于当前以及未来的大数据,流量计费式收费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用户的长期需求。LTE侧重2Mbps速率以下的用户,FTTH侧重12Mbps乃至20Mbps以上的用户;而且从成本分析,LTE提供高于2Mbps速率的网络运营成本高于FTTH。

  因此,如果能在以上五个方面协调好两者的发展,有线无线不仅不冲突,反而会相得益彰,形成强有力的融合宽带优势。另外从当前的实际业务应用情况来看,两者是可以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LTE网络理论上可以提供超过100M接入速率,相较3G,提高了5倍,单纯从带宽上来看,已经达到了FTTH的接入速率,但有一点需要明确,这100M带宽属于共享带宽,而且会有很多人是共享。

  互为补充

  无线的速率其实是动态的,永远达不到固定的速率,未来诸多业务的体验,在无线上可能是达不到的,必须用有线方式作为补充。

  现在已经出现或者未来3-5年将会出现的诸多大带宽应用,比如高清视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都需要固定宽带才能满足其稳定且高速的要求,无线网络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这也是为何全球所有的国家都把光纤固定宽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来建设的原因。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大,以致无线资源跟不上,无线频谱资源的扩展和无线技术进步,都满足不了业务需求。最近两年,无线宽带技术应用加速,LTE成为移动通信推广最快的技术,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用户很多时候用Wi-Fi来疏通,但Wi-Fi最后还要把流量疏导到固定宽带上去,因此,无线移动互联网流量,除了通过无线技术传送外,还需有一个强大固网支持;另外,LTE受制于本身高频谱的瓶颈,传输距离不能太远,因此必然需要通过增加基站来实现高质量的数据承载,但公众对基站带来的辐射问题的担心以及基站选址问题又是运营商基站部署中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微基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包括华为、中兴、烽火在内的主流设备商均已开发了用来承载微基站的CBU产品,产品性能满足微基站所要求的时钟时间同步以及时延、保护需求。固定宽带网络一方面满足纯室内用户需求,也对移动数据业务进行了有效分流,有效拉低了LTE的整体建网成本。

  固定宽带发展和LTE发展并不矛盾,而且是互补的。从全球LTE推动情况来看,进展最好三个国家是美国、日本和韩国,而日本、美国和韩国也是全球光纤固定宽带发展最好的国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固定宽带特别是FTTH和LTE是互为补充,运营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合理安排好两者的发展进程,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两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形成无缝的宽带网络;同时在资费套餐上进一步将原有的3G+宽带进行优化,结合各类OTT应用,形成更高带宽更高质量的以及更吸引最终用户的4G+宽带优惠套餐,固网宽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3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