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四年暗战落下帷幕

特斯拉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四年暗战落下帷幕,第1张

在上海,以每平米1125元的价格拿地,可能吗?

马斯克告诉你,一切皆有可能,哪怕这是在魔都。

10月17日下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正式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以9.73亿元的价格摘得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Q01-05地块864885平方米(合计1297.32亩)的工业用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地区实质落地。

这是特斯拉除美国本土之外的最大工厂。具体来说,特斯拉将在上海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预计2020年实现量产,主要生产Model 3轿车和Model Y紧凑型SUV车型,产能为50万辆,马斯克此前曾用“dreadnought(无畏的战舰)”来形容该工厂。

四年暗战落下帷幕

特斯拉在中国的产地,最终花落上海市临港。

上海是马斯克的理想选择,但特斯拉在入驻上海的路上,走了4个年头。

2014年4月22日,马斯克开始了中国首秀,并声称:“中国是对特斯拉的未来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将在这儿进行巨额的投资。”四年来,马斯克坐看“老一线”北上广和“新一线”苏州、合肥等多个城市展开“特斯拉争夺战”,甚至在落户上海的合作敲定之前,河北雄安新区也曾对特斯拉拋来了“橄榄枝”。

国内城市争夺热火朝天,马斯克却淡定自如,迟迟不肯做决定,因为他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独资建厂。

善于等待的猎人终会有所收获。47岁生日当天,马斯克收到了一份大礼:2018年6月2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出台《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新政,取消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限制。

马斯克立刻跑到中国商谈投资建厂。他在吃完煎饼果子和振鼎鸡后,7月10日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

为什么选择临港?首先,临港的土地指标是独立的,2013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在临港建立“特别机制”,实施“特别政策”,尤其临港的土地指标是独立的,相比上海其他区域,临港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上海分布有博世、采埃孚、德尔福、大陆等顶级零部件供应商,汽车产业配套相当完善,这对于正在忙于清理供应链体系的马斯克来说,供应链优势无疑更具吸引力。

除了有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配套,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也能为特斯拉超级工厂提供支撑。据外媒报道,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正与上海市政府积极商谈,拟为特斯拉将设在上海的工厂提供部分融资支持。

中国更需要特斯拉?

还是特斯拉更需要中国?

上文提到,对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一事,国内众多城市纷纷抛出“橄榄枝”,看起来像是中国更需要特斯拉。

不过,现在看起来是彼此需要。

去年(2017年),特斯拉收入中17%来自中国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2.1万辆,同比增长81.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7万辆和9.4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08%和46.98%。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工信部的预计,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300万辆。

同时,特斯拉在中国实现本地生产,可帮助其避免高达40%的进口关税,并降低运输成本,进而可以让特斯拉的产品在中国的售价下降三分之一。

从国内众多城市对特斯拉的争夺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汽车工业的渴求可见一斑。汽车工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本身上下游产业涉及150多个部门,韩颖、潘志刚在《汽车工业对其关联产业的带动效用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产出,就可以带动相关产业242.82元左右。

除此之外,燃油汽车退出时间逐渐提上日程。2017年,工信部就传出在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的消息,时间窗口是2025~2035年。这就意味着新能源造车浪潮不仅是传统车厂的洗牌,也是各个地方经济势力的重构。平心而论,特斯拉在造车新势力中,品牌力与产品力应当是顶级,成为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也就不足为奇。

上海工厂还会遭遇产能问题吗?

按照目前的规划,上海工厂建成后,年产量50万辆,意味着每周产1万辆左右。不过参考特斯拉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制造工厂的生产情况,年产量50万辆并不是一个能轻松实现的目标,特斯拉一直以来头疼的产能难题,在上海工厂就能保证不会出现吗?

前不久,特斯拉刚下线了第10万辆Model 3,断断续续完成周产5000辆Model 3的既定目标,势头良好。如果特斯拉解决“扼喉”的产能难题,这也意味着留给“中国特斯拉”的时间窗口已经越来越小,它们试图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计划很可能落空。

那么,国内马斯克的“门徒们”做好迎战准备了吗?对于特斯拉在华建厂一事,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表示:“加州温室里的花朵,到中国来未必能适应激烈充分的市场环境。我欢迎特斯拉到中国建厂,这证明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但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汽车品牌。也许是蔚来,也许是其它企业,特别是新造车势力中,创业/创新成功的,会代表中国汽车企业取得胜利。”

竞争出英雄,无论是对中国的“剑客”,还是外来的“骑士”,这都是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0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